《說文解字》第240課:成語「不速之客」中,「速」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談藝錄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逸興遄飛」,「遄」的意思是往來疾速。(2)成語「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是招請。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請見相關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自行忽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

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段玉裁據《玉篇》、《廣韻》改「跡」作「<辵+交>」,注曰:「《小雅》『獻酬交錯』,《毛傳》曰:『東西為交,邪行為錯。』」王筠的《說文句讀》:「<辵+交>,今作交;逪,今為錯。」「獻酬交錯」出自《詩小雅楚茨》,意思是敬酒勸酒杯盤交錯。其中的錯,原本寫作「逪」。《玉篇·辵部》講得很清楚:「逪,交錯也,今為錯。」

(獻酬交錯)

本義之外,逪,還有兩義:(1)亂。《玉篇·辵部》:「逪,亂也。」(2)違背。《廣雅·釋詁二》:「逪,偝(bèi,古同背)也。」

逪的小篆寫法如圖:

(逪字的小篆寫法)

2、遄。讀chu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遄,往來數也。從辵,耑聲。《易》曰:『以事遄往。』」形聲字。耑字的甲骨文字形像帶有根須的植物向上生長之形,石鼓文中聲符耑省去了下半部分,遄約始見於西周。本義是往來疾速。《爾雅·釋詁下》:「遄,疾也。」又「遄,速也。」郭璞註:「速,亦疾也。」徐鍇的《說文系傳》:「遄,猶摶(tuán,即『摶』)也。駛易也。」《詩經·邶風·泉水》:「遄臻於衛,不瑕有害。」《毛傳》:「遄,疾也。」只想迅疾回到衛國去,回去看看有何害?

(《詩經·邶風·泉水》詩意)

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也用這個字:「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登高望遠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脫俗的興致迅速生發飛動。這裡的遄,意思也用往來疾速的意思。

(滕王閣)

遄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遄字的小篆寫法)

3、速。讀sù。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速,疾也。從辵,束聲。遬,籀文從欶。古文從欶、從『言』。」形聲字。本義是迅速。束的初文像囊橐( náng tuó,袋子)束縛其兩端之形,速甲骨文從彳,彳與辵為義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用。戰國至秦漢都有從辵、欶聲的遬與速並存。最早的速是有兩個字形,一個是「欶」下一個「言」,一個是速,一個表示行走疾速,一個是表示語言疾速。總之速的意義是迅速。《爾雅·釋詁下》:「速,疾也。」《方言》卷二:「速,疾也。東齊海岱之間曰速。」在古代,說迅速,都說「疾」,而在東齊海岱地區說「速」。

比如《論語·子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求快就達不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子路問津)

再比如《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兵貴神速。」用的也是速的本義。

速的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招請。《爾雅·釋言》:「速,徵也。」《玉篇·辵部》:「速,召也。」《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意思是來了三個不請自來的客人。「不速之客」後來發展為成語,泛指意想不到的客人或者不請自來的人。很多詞典按本義來解釋速,稱「不速」是徐徐而來,這是不對的,因為速還有招請的意義。比如張衡《南都賦》:「以速遠朋,嘉賓是將,揖讓而升,宴於蘭堂。」大意是:邀請遠方朋友,嘉賓紛紛而至。賓主拱手施禮,赴宴登上蘭堂。

(張衡像)

(2)招致。《書·太甲中》:「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孔傳》:「速,召也。言已放縱情慾,毀敗禮儀法度,以召罪於其身。」大意是:多欲就敗壞法度,放縱就敗壞禮制,因此給自身招來了罪過。

(3)戚。《廣韻·屋韻》:「速,戚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4)速度。如:車速,光速。這是現代漢語後起之義。常用,不再舉例。

(5)通「束」。約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速,又約束之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需部》:「速,假借為束。」比如《國語·晉語一》:「驪姬請使申生處曲沃以速縣。」俞樾《群經平議》:「速,當讀為束。『以束縣』者,以束縣也。使太子約束其所屬之縣太夫也。」

此外,速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速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速字的小篆寫法)

4、迅。讀xùn。現代漢語常用漢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迅,疾也。從辵,卂聲。」形聲字。本義是疾速。《爾雅·釋詁》:「迅,疾也。」比如《論語·鄉黨》:「迅雷風烈,必變。」邢昺疏稱:「迅,急疾也。」遇上迅疾的雷霆,暴烈的大風,必定改變神色。

(雷雨大風)

再比如《漢書·溝洫志》:「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顏師古註:「迅,疾也。」

此外,迅還是獸名。指狼有力者。《爾雅·釋獸》:「狼,牡,貛;牝,狼。其子,獥;絕有力,迅。」邢昺疏引舍人曰:「狼,牡名貛,牝名狼,其子名獥,絕有力者名迅。「這是對狼的品類細分。」

(迅狼在捕食)

迅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迅字的小篆寫法)

5、適。讀k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疾也。從辵,<氏+口>聲。」注意,這個字不是現代漢語的適。現代漢語的適,是「適」的簡化字。但這個字實際的楷書字形應當如圖:

(適的楷書字形)

我們在講適字時,就有朋友提到過這個字,因為有個皇帝叫李适,即唐德宗,唐代的第九個皇帝。但實際上,這個字應當寫作<氏+口+辵>。因此,我們在講適(適)字時沒有提到這個讀音。

(唐德宗)

因為在小篆字形的《說文解字》之內,「適」和「適」是兩個字。它們的小篆寫法也大不相同。

適字的本義是疾。《正字通·辵部》:「適,本作<氏+口+辵>。」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此外適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適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適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4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1)成語「嗛而未發」中,「嗛」是懷恨的意思;(2)成語「萬馬齊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語。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讀y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形聲字。顯然,許慎說,這又是一個方言用字。是宋齊兩地對小兒哭泣不止的稱謂。
  • 《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
  • 《說文解字》第352課:成語「科頭跣足」中,「跣」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中的「跣」,用它的本義:赤腳。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蹁、、踒、跣」,這四個字都不是常用字,但也不是完全的生僻字。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蹁。讀pi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蹁,足不正也。從足,扁聲。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7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但是這種草是什麼草,我們已經無法找到資料了。杜甫也有詩說:「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這是成語「白雲蒼狗」的來歷,意思是指浮雲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青黑色的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187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中,嚶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中,嚶指鳥的叫聲,嚶嚶是象聲詞;(2)成語「鳥窮則啄」出自《孟子.哀公》,指鳥陷於絕境就要反啄,用來比喻人走投無路就會冒險。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其他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8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分別如圖:
  • 《說文解字》第59課:「牽牛花」在古時候為什麼叫「惡菜」?
    (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1、 。讀作f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葍也。從艸。富聲」,也就是說,這個字就是下一個字「葍」的異體字,在下一個字「葍」的解釋中又說:「葍,也」,兩字互訓。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裡也說:「按:即葍之或體,方音稱謂微異耳。」只是不同地方人寫起來有微小的差異。它是指一種草,但它究竟是什麼草呢,沒有說。《廣韻》中說:「,雋,草名」,也沒有線索。
  • 《說文解字》第228課:「今我不樂,日月其邁」,「邁」是啥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依從朋友們的要求,我們縮短每一課的內容,爭取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讀完一課的內容,因此,今天只講一個字,就是「邁」。今天的文章並不長,標題中的問題,文中都有答案。(秦穆公說):我心裡的憂慮,在於時間過去,就不回來了。又比如《詩經·唐風·蟋蟀》:「今我不樂,日月其邁。」今天不及時去尋樂,光陰一去不復返。
  • 《說文解字》第170課:「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啟」是何義?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中,「啟」的意思是開,開啟、開闢、開墾。詳情請見相關字字條,無興趣內容可以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0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三個漢字,分別是:啟、嗿、鹹。詳情如下:1、啟。讀qǐ。
  • 《說文解字》第268課:細說「遺(遺)」字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一飯三遺矢」中,「遺」字的意思是「排洩」,詳情請見第二字「遺」字詞條的第(10)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逋和遺。因為逋不是常用漢字,又因為「貝」部後來簡化為「貝」,貴簡化為貴,於是遺字在1986年《簡化字總表》中列為「遺」,而「遺」是《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所列的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遺」字,兩個漢字的詳情如下:1、逋。讀b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逋,亡也。從辵,甫聲。」形聲字。本義是逃亡。《廣雅·釋言》:「逋,竄也。」
  • 《說文解字》第52課:古代女子為啥說自己「蒲柳之姿」?啥是蒲柳
    (今天解說的六個漢字)1、菅。《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菅,茅也。」上一節課已經說了,許慎菅茅互訓,兩個字互相解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可這種說法,說「統言則茅,菅是一」,菅是茅的一種。後續的專家說得更仔細些。《本草綱目.草部.白茅》說:「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長。」《詩經.陳風.東門之池》載:「東門之池,可以漚營。」
  • 《說文解字》第287課:細說「德」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計「彳」部的一個漢字:德。德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因此是重點漢字。許慎也認為德字很重要,所以把它排在了「彳」部部首漢字外的第一位。標題中提到的成語「同心同德」,典出《書·泰誓中》,「德」指「心意」,並不指「德行、道德」。德字的詳情如下:德。讀d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德,升也。
  • 《說文解字》第91課:《詩經》裡的「如履薄冰」,你能讀準嗎?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f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浮水中皃。」與《說文》合,蓋藪實兼水鍾、水希而言。「大意是:澤與藪分開講,有區別,澤是水多的地方,藪是水少的地方,澤藪放在一起講,就是澤的意思,就是水多和水少的放在一起講。其實《說文》的說法,用現在的話講,藪的本義就是湖澤的意思,特指有淺水和茂草的沼澤地帶。用處舉例有《水滸傳》中有:「觸目晚霞掛林藪,侵人冷霧彌穹蒼」,一首古風,對武松打虎時的場景描寫,氣勢全出。
  • 成語「述而不作」中,「述」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四月維夏,六月徂暑」中,「徂」是開始的意思;(2)成語「述而不作」中,述的意思是「闡述前人成說」。詳細的解釋見相關詞條,無興趣內容請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33課,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分別是和述。
  • 成語「吳牛喘月」中,「喘」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其他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成語「吳牛喘月」中,「喘」是急促呼吸的意思。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4課,接著講「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分別如圖:(運動員比賽後急速呼吸)再比如李白的《丁都護歌》中有:「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其中的「吳牛喘月」是成語,吳牛一般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喜歡泡在水裡,見到月亮也以為是太陽,故臥水望月而喘。
  • 成語「唯唯諾諾」中,「唯」與「諾」都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63課,專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一個漢字:唯。詳情如下:唯。《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唯,諾也。從口,隹聲。」許慎認為唯字是形聲字。但現代有人認為這個字是會意兼形聲字,存在爭論,我們先看字形演變:
  • 咬文嚼字:成語「咄咄怪事」中,「咄」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裡問題的答案:(1)《詩經》「噂沓背憎」,「噂」是當面歡笑聚談的意思,噂沓背憎指當面談笑背後罵;(2)成語「咄咄怪事」用以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咄」是表示吃驚的聲音,讀作duō。詳細解釋請參見相關字條,其他無興趣內容可直接忽略。
  • 說文解字:漢字「母」「毋」「毌」什麼意思?什麼區別?
    今天跟大家分享「母」「毋」「毌」這三個字,長得很像,但是讀音完全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今天我們來辨個究竟。這三個字什麼區別?《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母」這個字:牧也。從女,象懷子形。字形採用「女」作邊旁,像懷抱孩子的樣子. 另一種說法認為,「母」的字形像給孩子餵奶的樣子。
  • 《瘋狂猜成語》面的成語是什麼 答案大全介紹
    導 讀 瘋狂猜成語、成語玩命猜、看圖猜成語中顯示一個面字三面有網答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