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大在植物耐旱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3 食品夥伴網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趙強博士與合作者聯合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6.84)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AP2 transcription factor NtERF172 confers drought resistance by modifying NtCAT」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發現AP2轉錄因子NtERF172通過調控過氧化氫酶基因NtCAT的表達來調節過氧化氫(H2O2)的清除,提高植物耐旱性的分子機理。青島農業大學趙強博士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生命科學學院劉新教授參與研究工作。該論文得到了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計劃,湖南省菸草公司科技項目,山東省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等項目的資助。


  乾旱是一種常見的非生物脅迫,嚴重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對農業生產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近年來,全球人口增長和極端天氣頻發加劇了乾旱脅迫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此,解析植物抗旱分子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過氧化氫酶(CAT)介導的H2O2清除系統在植物響應乾旱脅迫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對於CAT的酶活性是怎樣被調控,如何參與乾旱脅迫應答的機制報導較少。本研究通過對NtCAT基因啟動子分析和酵母單雜篩庫篩選得到了一個AP2轉錄因子NtERF172。表達分析表明NtERF172受乾旱、脫落酸和H2O2的誘導表達。利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澱PCR(ChIP-PCR)和凝膠阻滯試驗(EMSA)等技術發現NtERF172能夠直接結合在NtCAT的啟動子區域,並且激活NtCAT的表達。過量表達NtERF172能夠提高轉基因菸草的抗旱性,而抑制NtERF172的表達則得到相反的結果。進一步的研究結果表明,NtERF172可通過提高植物體內的CAT酶的活性,進而可以降低體內H2O2的積累,緩解乾旱脅迫條件下活性氧的毒害作用。利用VIGS沉默NtCAT基因後,明顯降低了NtERF172過表達植株的H2O2清除能力和抗旱性。總之,該研究揭示了轉錄因子NtERF172通過直接激活過氧化氫酶NtCAT介導的H2O2清除系統,提高植物的耐旱性,為抗旱分子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候選基因。


  原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bi.13419

相關焦點

  • 中國農大在基因組印記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Genome Research在線發表中國農大賴錦盛教授課題組題為「Parent-of-origin-dependent nucleosome organization correlates with genomic imprinting in maize」研究論文,在玉米基因印記表觀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 華中農大近期科學研究進展
    研究團隊負責人介紹,參考基因組作為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標準地圖」,促進了動植物重要生產和經濟性狀相關的變異位點鑑定、關鍵基因的發掘與應用等研究。在精準傳遞系統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近日,華中農大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獸藥製劑團隊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國際期刊發表了題為「Composite inclusion complexes containing hyaluronic acid/chitosan nanosystems for dual responsive
  • 科學家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4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健康和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何奕騉及密蘇裡大學合作研究的研究論文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該研究結果對固氮菌突破銨的抑制、構建抗銨菌株及田間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燕山大學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課題組溫斌教授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Dislocation behaviors in nanotwinned diamond」(納米孿晶金剛石位錯行為)為題於2018年9月2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是Science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年6月1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任華中教授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署蔬菜作物研究中心黃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表皮毛或果刺是果實外觀品質的重要性狀。果刺形成的機制仍不甚清楚,但植物特異性NAC轉錄因子家族可能在果刺起始和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該文對黃瓜全基因組進行了研究,共鑑定出91個NAC同源基因。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10-2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研究揭示了植物早期胚胎染色質狀態重編程的嶄新分子機制,闡述了胚胎中的基因激活如何傳遞到發育後期的表觀遺傳機理,是開花調控分子與遺傳機制的重要突破。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為其在作物花期調控的生產應用提供了新的作用靶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實驗室參與了該項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和科技部的資助。
  • 973計劃「光合作用分子機理研究」項目進展順利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類和部分細菌在太陽光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如葡萄糖、澱粉),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複雜的代謝反應,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又一重要途徑。
  •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7-09-18 植物研究所 【字體作為最具前景的生物質能源植物之一,甜高粱具有莖稈含糖量高、生長周期短、生物量大、抗逆性強、適種範圍廣等優勢,利用其修復鎘汙染土壤,莖稈和籽粒生產燃料乙醇,酒糟用於燃燒發電,鎘元素可從灰燼中加以回收。這樣鎘就從食物鏈轉移到能源鏈中,兼顧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目前人們對甜高粱吸收鎘的研究較少,且多局限於生理層面。同時,甜高粱作為非超富集植物,吸收的鎘多儲存於根中,限制了其從汙染土壤中提取鎘的能力。
  • 華中農大在水稻酸性磷酸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 華中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植物營養生物學團隊在國際主流植物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逆境中心合作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該研究幫助人們理解復甦植物強悍的生存能力。 復甦植物是一類能忍耐嚴重乾旱脅迫的植物的總稱, 在失去自身95%的水分後仍能以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維持細胞活力, 在水分適宜後又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狀態,這種 「Drying without dying」是陸生植物演化出的一種重要特性。復甦植物是研究植物耐脫水機制的特殊模式植物和寶貴的耐旱基因資源植物。
  • 四川大學林宏輝課題組在ABA介導的植物耐旱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在線發表了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林宏輝教授與張大偉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的題為「Transcription factor HAT1 is a substrate of SnRK2.3 kinase and negatively regulates ABA synthesis and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 responding to drought」的研究論文
  • 松毛蟲成災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聯合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首都師範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在國際著名分子生物學期刊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
  • 植物激素茉莉酸的信號傳導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茉莉酸(Jasmonate,JA)激素是植物體內一類非常重要的脂類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某些重要的生長發育過程以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葉片表皮毛的起始、花青素的積累及抗凍害反應等。根毛是根表皮細胞特化形成的一種單細胞管狀突出物,它們能有效增加根的表面積,促進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從而在植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毛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多種環境因子和內源信號的影響。前人研究發現茉莉酸可以影響植物根毛的發育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晰。
  •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超導配對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BCS超導理論對金屬或合金等傳統超導體的超導機理給出了完美的解釋。對BCS超導理論決定性的實驗驗證,特別是揭示傳統超導體中電子配對是通過交換聲子作為媒介而實現,則來自於隧道能譜實驗對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的確定。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提供了指認導致電子配對的相互作用或媒介的關鍵指紋特徵,其實驗確定成為理解超導機理的關鍵。
  • 河南大學宋純鵬教授團隊在植物細胞膨壓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18年8月18日,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河南大學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研究員陳萍團隊和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簇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江凌團隊合作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合成氣選擇性製備乙醇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和研究員王亮團隊合作,在合成氣一步法製備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乙醇是重要的化學品和燃料。通過合成氣高效並高選擇性地直接製備乙醇是目前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
  • 力學所等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但在水力壓裂過程中,只有少部分的壓裂液在清洗階段被回收,大部分壓裂液滯留在頁巖地層中,水鎖問題嚴重影響著頁巖氣藏的有效開發。開展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對頁巖氣藏的高效開發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其中,芬頓/類芬頓反應由於其可以原位產生大量•OH自由基並對汙染物具有較高礦化能力而被廣泛關注,然而,對非均相芬頓反應機理認識的不足一直制約著其發展。近兩年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致力於對非均相芬頓反應主要活性物種「Fe」的配位環境、價態、自旋態演變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