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EASIN國際義工旅行,ID:easingoer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前言
你知道,導盲犬的一生是怎麼度過的嗎?
寄養期:幼犬出生後 3-6個月,送往愛心志願者家中寄養,讓幼犬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培訓期:幼犬滿 12 - 14 個月齡後,送回基地進行為期 6 個月的專業技能訓練,合格後將與視障人士進行 3 - 4 周的共同訓練。
服役期:培訓合格的導盲犬將免費交付給適合的視障人士使用,服役期為 8 年。
退役期:服役期滿後將被送到愛心志願者家庭或基地養老。
從出生到死亡,導盲犬幾乎都與人類一起,可謂把一生奉獻給人類。導盲犬經過不斷訓練,才能為視障人士服務。
雖然辛苦,雖然不能陪伴視障人士一輩子,但狗狗們的初心永遠沒變——做人類的眼睛。
導盲犬小七
鄭州是全國首批允許導盲犬乘公交坐地鐵的城市之一。在這裡,有一些視障人士在導盲犬的陪伴下,已經可以跑馬拉松,結伴去旅遊,幸福快樂地生活。
「多拉」是鄭州第五隻導盲犬,也是鄭州第一隻乘坐高鐵、走出河南、服務外地視障人士的拉布拉多導盲犬,在她兩歲時交付給第二任主人——顏昌玉。
顏昌玉先生是湖北省宜昌市視障人士協會主席, 3 歲時因病失明,長大後靠其毅力建立五所按摩中心,為上千名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
「謝謝你,成為我的眼睛。」
拉布拉多犬也稱「尋回犬」,是世界三大無攻擊性犬類之一,智商位列世界犬類第六位。個性忠誠、活潑,十分適合當導盲犬。
僅是顏先生在鄭州與多拉相互適應那段時間裡,在鄭州愛心導盲犬服務中心人員陪同下,導盲犬多拉就已經帶著他遊覽了鄭州二七紀念塔、鄭東CBD以及信陽、安陽等…
觀光時,多拉總是距離顏先生幾米的距離,幫助他疏散人群免得摔倒,還時常圍在他身邊奔跑逗顏昌玉開心。
從那時起,顏昌玉感受到,多拉是真的成為自己的眼睛了。
「做一名守護你的騎士。」
要知道,沒經過訓練的任何人都不能帶狗狗走路,因此在視障人士領走導盲犬之前必須經過幾周的訓練。
在此適應期內,除了讓二者熟悉彼此,主人還要學習相關導盲犬指令。結束後便會進行導盲犬捐贈儀式。
捐贈儀式上,多拉和顏昌玉幾乎寸步不離,它就像一名騎士默默地守護在他身邊。即便儀式上人流量大,顏昌玉下達的每一聲指令都做得十分到位,而顏先生休息時間也經常撫摸多拉,能與多拉結緣他感到十分榮幸。
「今後出門,有導盲犬陪伴,一個人想去哪都行了。」
有了導盲犬之後,顏昌玉經常一個人高興地去江邊散步,即使天黑,多拉在能準確辨認路線,感覺視力比人類的眼睛還好。於是在適應期結束後,他們便乘坐高鐵回宜昌。
多拉在帶路時,看到路上的障礙物會第一時間繞開,踏進車廂時有一道空隙,多拉會用自己的腳一步步挪動幫助顏先生安全上車。
顏昌玉和多拉
一路上也受到鐵路工作人員的悉心照顧。因為是第一隻乘坐高鐵的導盲犬,怕乘客對其感到不安,所以乘務人員特地為他們一節較少人的車廂,讓顏昌玉和多拉安靜地享受「二人世界」。
準備到達目的地時,多拉還能第一時間準確地判斷出大門的位置,一骨碌地帶主人來到門前等待到站。
顏昌玉回憶起跟多拉的生活,說:「上下樓梯的時候,怕我跟不上,非常貼心地一步步幫助我行走,真的很感謝它。」
以前出門,都是家人牽著手才能走路,現在有了多拉,想去哪就能去哪了,真好啊!
退役的多拉
雖然顏昌玉因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多拉只服務他四年。
當多拉再次回到鄭州學校後,學校對其進行體檢與測試,發現多拉體能下降;此外,發現它還養成了向前跑的壞習慣(導盲犬不能離主人太遠),工作狀態不穩定,因此選擇讓其退役…
李亞寒兒子與多拉
「卸去了導盲鞍的多拉,護主的謹慎習慣卻沒變。」
2019 年,多拉找到寄養的普通家庭——李亞寒一家。
有一次帶著多拉散步,路上總是習慣性地引導主人過馬路。遇到大風時,它突然一直朝著李亞寒仰著頭叫。
「當時我還不清楚它為什麼要這樣,後來才意識到,多拉是怕我被風颳來的東西砸到啊…」
還有一次,當時多拉正在主人身前五六米遠的地方。見到有人衝了過來,多拉下意識地跑到李亞寒身邊,圍著主人轉圈,然後站在她身前。
「它那是想保護我呢」,李亞寒說。
雖然多拉已不再服務視障人士,但它依舊保持初心,用自己的能力去保護人類。
人的一生可以很長,導盲犬的一生卻很短。
它們是光明的天使,用生命守護著視障人士;但脫下導盲鞍,它們也只是一個天真的孩子…...
目前,我國有 1780 多萬視障人士,但我國服役的導盲犬僅有不足 200 只,這個比大熊貓還稀少的數字,遠遠不能滿足視障人群的需求;
加上社會還沒重視導盲犬事業的發展,各地屢屢發生對導盲犬的誤解與拒絕的事件,讓導盲犬和學校的訓導員們一次次心寒...…
雲養
雲養是一種深度參與動物救助的線上真實養成類互動。雲養的費用將用於受助對象的食物、藥品支出,日常訓練、補充訓練教具損耗等方面;雲養後,你將成為它們的雲養家長參與線上家長會,了解救助近況,還能參與一些重要時刻的決策,例如為它們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