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鋒 實習生 劉蘭)清晨六點半,黃承德吃過妻子準備的一大碗馬田米粉,像往常一樣騎著摩託車到「762軌」專線機務段車庫上班,這裡停著4臺380馬力內燃機車,黃承德是這些火車頭的駕駛員,也叫「762軌」火車司機。
「762軌」專線是郴州市永興縣馬田鎮運煤專線,主幹線總共11.5公裡。記者問「你這麼多年知道自己開了多少裡程嗎」,他黝黑的臉龐上是靦腆又自豪的笑,眼睛放光,說,「我開過的裡程應該可以繞地球好多圈了」。火車上長長的汽笛聲已經陪他走過了32個年頭,這是他第36135次往返,沒有厭煩,不知疲倦。他說,這是他的工作。
馬田煤礦始建於1953年,後經改制、重組,成立馬田礦業有限公司,隸屬湖南省煤業集團。「762軌」鐵路由其子公司供銷公司於1962年修建,自運行以來一直是馬田鎮煤炭運輸的主動脈,並通過馬田墟貨運火車站與京廣線相連,近60年來向外輸送煤炭超千萬噸。煤炭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馬田經濟,也改變了許許多多馬田人乃至周邊鄉鎮居民的生活。
自有印象起,黃承德就和父母在礦區生活,處處都是與煤礦有關的人和事。艱苦奮鬥的年歲裡,一家人擠在二三十平米的礦區宿舍,父親下井挖煤十幾年,每天早出晚歸,回家時全身上下只有眼球和牙齒是白的,鎮上的人都叫這些下井回來的人「煤黑子」。他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用從礦區拎回來的煤渣燒上一大桶熱水,拼命搓洗身上的煤灰和汗水,直到能看出本來的膚色。
1983年,18歲的黃承德子承父業開始在礦區工作,負責礦井挖掘加固,與父親一起在黑暗中挖掘,黃承德成了「礦二代」。四年後,父親因為身體原因不再下井,調至通風科。黃承德也換崗,成為「762軌」火車司機。這是個在礦區令人羨慕的工種之一,因為乾淨!
成為火車司機後,黃承德駕駛的運輸火車頭從28噸蒸汽機車更新換代為380馬力內燃機車,經年累月使用過的車廂煤灰和汙漬遍布,烏漆鋥亮得泛著光。密密麻麻的儀錶盤、按鈕、開關,黃承德都爛熟於心,30多年經驗讓他對任何情況駕輕就熟。而「安全」是刻在這個沉默內斂的男人心中最高的標尺。
他說,「安全是天」這個可不僅僅是口號,更是礦區所有工人的最高準則。11.5公裡的路程,黃承德要開一個小時,比普通自行車還慢,放學後經常有騎著單車的少年比賽超過這慢悠悠的火車,像風一樣。黃承德連這是誰家的孩子都知道,每天上下班的樂趣之一就是和每個過往的工人、行人打打招呼,久而久之,全鎮的人基本都認識了。
在礦區工作的36年,黃承德與做鐵路養護工人的妻子相識在礦區,然後結婚生子。如今孩子也已長大,只是沒有像父輩一樣留在馬田煤礦,而是在長沙工作。偶爾,黃承德也會在火車停靠站點時發會呆,看著車窗外的村莊、農田,在數十年習以為常的風景中若有所思,若有所失。
在黃承德所在的機運隊副隊長李滿榮的記憶中,上世紀60年代,馬田煤礦在他們父輩手中年產量曾突破過80萬噸,至他們手上最高年產量是68萬噸。現在年產量則穩定在30萬噸,黃承德平均每天只需要往返3趟,每趟運輸煤礦150噸左右。而在鼎盛時期,他一天要跑五六個來回。
馬田礦業後勤部經理李志軍回憶道,1991年,他剛參加下井工作時,馬田煤礦有6000多職工,加上職工家屬近30000人。當時與「762軌」鐵路並行的馬復公路旁一條小巷,早上擠擠挨挨擺攤的菜農們可以排出五六百米的長龍陣,沸反盈天,喧鬧繁華得像個小城市。而今隨著馬田鎮內煤炭資源瀕臨枯竭,只剩下2000人左右,多數下崗和退休工人住進了附近的安置區。
作為一個煤炭資源型鄉鎮,馬田的轉型之路迫在眉睫。根據推動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等政策要求,馬田鎮對320家小煤礦實行關閉整合淘汰方針,現在只保留上橋村礦和梓木村煤礦2個產量、效益較好的煤礦。生態環境也得以改善。對此,馬田鎮黨委書記李國斌感觸頗深。
李國斌是土生土長的馬田人,家鄉三十多年的變化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李國斌平常喜歡拍照,調研走訪都不忘用手機記錄一下。多次來到馬田煤礦的他每次都要找一兩個新角度拍幾張照。掠過空曠田野的風格外大,吹得大片荒草起伏,落日的光輝勾勒出萬物輪廓,在朦朧裡像回到了舊時電影。「這裡風景美,只要角度好一點,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李國斌說,言語之間對這片土地的熟稔與熱愛滿溢出來。在他的相冊裡有大量騎著單車穿越鐵軌的少年,藍天白雲下運煤的綠皮小火車,裝卸煤炭的工人,生活在礦區周圍的村民們……如此種種像是讓他回到了和小夥伴一起撿鋼珠、翻鐵路的兒時。
家鄉的這片沃土在這個年輕的鎮黨委書記看來有風險也有機遇。煤炭產業的發展雖然帶來了繁榮興盛,卻也埋下了隱患。生態成為馬田的發展短板之一,他說:「只有治理好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才能建設好生態馬田,助力發展。」
「762軌」鐵路南與107國道、京廣鐵路馬田圩站毗鄰,北穿京珠高速公路,再加上大面積廠房,優越的交通區位讓逐漸荒廢的煤礦產區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李國斌想藉此打造環境美、產業旺、旅遊興、設施全的縣域次中心,他肯定地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馬田的發展要切實保護好青山綠水,讓每一寸土地都生長出綠色和效益。」
馬田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