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裡的大連常見昆蟲-蝽(上)

2021-01-13 大連自然博物館


蝽科,舊稱蝽象,俗稱臭大姐。此類昆蟲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多數種類為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插入植物嫩枝、幼莖、葉片和花果的組織內,吸食汁液。少數種類以捕食性為主,以鱗翅目、鞘翅目幼蟲為食。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

習性:捕食多種鱗翅目的幼蟲

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北京、河北、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廣西、四川、陝西、甘肅、寧夏;日本。


 

珀蝽Plautia fimbriata(Fabricius)

習性:1年3代,以成蟲越冬。為害大豆、玉米、水稻、芝麻、梨、桃、李、柑橘、茶、菜豆、薴麻、柿、泡桐、楓楊、鹽膚木、馬尾松等。

分布:遼寧、吉林、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香港、陝西、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甘肅、西藏;日本、印度、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東非、西非。


 

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

習性:捕食多種鱗翅目、鞘翅目的幼蟲。

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湖南、江西、湖北、雲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新疆;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歐洲、中亞。


 

藍蝽Zicrona caerula(Linnaeus)

習性:取食玉米、大豆、花生、水稻、高粱、大戟、樺和各種雜草,亦捕食鱗翅目幼蟲。

分布:除西藏、青海不詳外,我國其他地區均有分布;日本、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北美、歐洲。


 斑須蝽 Dolycoris baccarum(Linnaeus)

習性:刺吸多種農作物、果樹、蔬菜等幼嫩及穗部汁液。

分布:廣布全國;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蒙古等。


 

彎角蝽Lelia decempunctata Motschulsky

習性:以大豆、葡萄、胡麻、榆、楊、黃醋慄等闊葉樹的汁液為食。

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安徽、甘肅;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


 

赤條蝽Graphosoma rubrolineata Westwood

習性:常群聚取食。吸食胡蘿蔔、白菜、蘿蔔、小茴香、蔥、洋蔥、榆、櫟等幼嫩部分的汁液。

分布:除西藏尚未見報導外,廣布全國;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



用鏡頭記錄生命的美好,

用眼睛感受自然的力量。


圖文作者:程曉冬

相關焦點

  • 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常見的昆蟲分類
    那麼除了飛蛾之外,常見的昆蟲還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一個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超過了50%。截至目前為止,人類已知的昆蟲就有100餘萬種,且不包括人類還沒有發現的昆蟲。  常見的昆蟲種類有蜜蜂、馬蜂、蜻蜓、蒼蠅、蚊子、牛虻、蝴蝶、步行蟲、蟑螂、螻蛄、地老虎、蟬的幼蟲、負子蝽、田鱉、龜蝽、劃蝽、石蛾、蜉蝣、跳蚤、蝨子等。  其中,春天比較常見的昆蟲有蝴蝶、蜜蜂、蒼蠅、蜻蜓等;而夏天比較常見的昆蟲主要有牛虻、蚊子、飛蛾、蟑螂、跳蚤、蝨子、蟋蟀等一類的。
  • 益蝽研究小記:同樣是蝽,它卻是吃蝽的蝽
    益蝽吃毛毛蟲,圖自拍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蝽蝽,又名蝽象,俗稱臭屁蟲,英文叫shield bugs或stink bugs,生物分類上是指半翅目下的蝽象科蝽類昆蟲比較,圖自編為什麼認為蝽都是吃「素」的,那就要看——蝽的危害大多數蝽象為植食性,是各種農作物以及林木業的重要害蟲。
  • 益蝽研究小記:同樣是蝽,它卻是吃蝽的蝽
    什麼是蝽蝽,又名蝽象,俗稱臭屁蟲,英文叫shield bugs或stink bugs,生物分類上是指半翅目下的蝽象科/Pentatomidae,約有900屬,超過4700種,中國已知有500 種以上。蝽類昆蟲比較,圖自編為什麼認為蝽都是吃「素」的,那就要看——
  • 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他通過攝影鏡頭虹霓般化入《下裡巴蟲》,便形成其對昆蟲世界精緻入微的視點、斑斕絢麗的色彩、朝暮私語的時空、曲盡其妙的細節……以及從中生發出的氣象萬千之生物和人文妙趣。 躍剛在「圖卷」的「跋」中,涉筆成趣地提到一個中國成語,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這個書名的意念來源,似是作者通過博物學訓練後,想提醒我們警惕認識的「形上學」,希望「回到事物本身」?
  • 濱河溼地動物錄丨昆蟲篇 · 蝽類
    昆蟲是溼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內溼地植被較為豐富,除主要觀賞區域外,溼地灘涂區域維持原生態的管理護養,為不少昆蟲提供了優良的棲息環境。筆者將把在此觀察記錄的物種按照類群上傳於本公眾號,為各位自然愛好者、攝影愛好者、自然導師在濱河溼地進行自然觀察時,提供識別參考。
  • 蝽分幾類?昆蟲養大後會不會有什麼不良行為?大多數昆蟲在山裡?
    1、你的第一個問題,就很有威力,足足可以把99.999999%的人炸暈,但沒關係,這是個好問題,只是世界上只有極少數的昆蟲學家能回答並講清楚。昆蟲,實在太多了,已發現的昆蟲就有一百多萬種,所以研究蜻蜓分類的,不一定懂蝽的分類,研究蝽的,不一定懂螞蟻,這是因為這些昆蟲學家學問要做得很深,所以他的研究方向也就不能太廣。
  • 蝽(又19種)
    不太常見的蝽:1.金綠寬盾蝽。雖說不常見但是爬山的時候還是能經常見到的一種蝽,在濟南威海跟北京爬山的時候都見到過。
  • 苗床上種出天敵煙盲蝽
    原來,這是該基地今年從市植保站新引進的天敵昆蟲——煙盲蝽,它能吃粉蝨,還能吃斜紋夜蛾等害蟲的小幼蟲。雖然現在沒粉蝨,但這個天敵比較特別,現在釋放它不是為了讓它吃害蟲,而是為了能「種」出更多的天敵來,等到苗子定植到大棚後,它們就可以防害蟲了。   煙盲蝽是一種雜食性昆蟲   據市植保站天敵專家介紹,煙盲蝽是近年來在我國生物防治領域引進的一種雜食性天敵昆蟲。
  • 微笑的卵,長大以後就變成害蟲和壯陽藥了:蝽
    如果你漫步在公園中,翻開葉子的背面,定睛一看,偶爾會讓你大吃一驚:這個葉子上有好多表情包在對你笑呢。蝽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昆蟲,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半翅目、異翅亞目、蝽科。大部分是吸食植物汁液的,屬於農業害蟲。它們的卵從白色到淡綠色都有,一般十數粒到數十粒聚集在一起,臨近孵化的時候會顯示出類似於微笑的表情。
  • 常見農業昆蟲分類(附高清圖)
    昆蟲綱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綱,已知的種類約有85萬種以上,佔動物總數的4/5。與生產關係密切的有九個目:直翅目、纓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脈翅目、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雙翅目。以下就這些目及重要科作一簡述,並列舉部分常見農業昆蟲:直翅目
  • 遇見昆蟲|蝽和盾蝽
    第一張圖百度識圖出來是蝽。蝽因為它能分沁臭液,擅長放屁,又叫放屁蟲,臭板蟲。第二張圖百度識圖出來為盾蝽,盾蝽比蝽多了一個字是因為它的服裝更為華麗,長有花斑,更容易辨認。它們都會傳播植物病毒,有一些還會像蚊子一樣吸食人血。
  • 昆蟲的掠食者——食蟲虻
    丨食蟲虻飛行速度快,動作敏捷,是捕蟲能手,幾乎以所有飛行的昆蟲為食,如蝴蝶、蛾、蠅、蜂,甚至蜘蛛等。捕捉到獵物後,它們將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使獵物消化成液體後再吸食。在自然界中常視其為有益的天敵昆蟲,但在養蜂地區,食蟲虻捕食蜜蜂,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對同類亦有自相殘殺的現象。下面介紹幾種大連地區分布的食蟲虻:
  • 昆蟲基因組文獻解讀|綠盲蝽基因組
    昆蟲基因組文獻解讀|綠盲蝽基因組2020年8月28日MER在線發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王桂榮課題組關於綠盲蝽基因組測序的文章。本文主要從基因組層面揭示綠盲蝽的多食性以及食葉特性。綠盲蝽基因組1 | Abstract綠盲蝽屬於半翅目盲蝽科昆蟲,基因組大小為1.02Gb,contigN50為785kb,scaffold N50為68Mb,1016Mb的contig組裝成17個大的scaffold,對應17條染色體。其巨大的基因組與轉座子的擴增有關。綠盲蝽屬於雜食性昆蟲,主要取食葉肉。
  • 遇見的幾種小昆蟲(之一)
    太極驢老董春夏秋三季,草木旺盛,是昆蟲活躍的時期,蝴蝶、蜻蜓這些大的昆蟲在行走途中都可以看見。 但是一些體長只有幾毫米的小昆蟲,則需要走進草叢,俯下身來仔細尋找,才能發現它們的蹤跡。肉眼只能看見它們的輪廓,它們的細緻面貌則需要從鏡頭拍出的照片來仔細觀察,小昆蟲雖然細小,鏡頭下就能顯示出它們的奇妙和美麗。
  • 市民小區裡發現怪蟲 昆蟲專家稱是金綠寬盾蝽
    原標題:市民小區裡發現怪蟲 昆蟲專家稱是金綠寬盾蝽 半島都市報11月2日訊(記者 韓小偉) 「樣子很好玩,可是從來沒見過。」1日,家住金沙路的市民楊先生在小區裡發現一隻蟲子,看上去像是瓢蟲,可是長著白色和綠色的花紋。
  • 碩大的蝽,得於「湘軍古道-湘潭昌山」徒步
    湘潭縣昌山,主峰,海拔738米。在2019年8月23日,在瀏陽張坊鎮雙溪村孤身探訪小溪河源頭時(曾撰文《深山老林搭車回長沙》),曾見到一隻死的,一直以為它是碩蝽,剛找出圖片,做了不少功課,它是斑緣巨蝽,與碩蝽非常相似,另文再寫。
  • 攝影鏡頭篇——鏡頭的常見名詞,認識鏡頭上的名詞符號!
    佳能鏡頭常見詞EF Electronic Focus電子對焦,佳能原廠鏡頭的全稱,可用在所有佳能EOS系列單眼相機上!EF—S只能用於APS—C型單眼相機上SUM/STM SUM是Ultrasonic Motor的縮寫,意思是鏡頭採用超聲波馬達對焦,將超聲波振動轉換為旋轉動力從驅動對焦,具有對焦速度快,噪音小的特點,價格相對比較昂貴,廣泛應用於高端鏡頭!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8月22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來到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便嘗試著用這一種角度與雨林對話,得以見識到微觀世界裡的一幅幅「眾生相」。當天,採訪團一行到訪五指山,偶遇微距攝影師周反美上山採風,兩撥人隨即結伴同行。黃星桑天牛蠟蟬剛出發沒幾步,周反美便在一塊草地前停下了腳步。「你們看,這裡有兩隻蝽蟲。」
  • 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
    吃了飯,院子裡走走。院子裡種滿了花:梔子、繡球、海棠、石竹、扁竹蓮、月季、薔薇、百合、黃桷蘭、蘭草、三角梅、野牡丹……林子裡,胡豆雀、鷦鷯、山楂、畫眉、白頭翁、烏鶇、布穀、白鶴、白鷺……還有叫不出名的鳥兒落在水杉、紫薇、臘梅、銀杏、楠木、燈臺樹、麻柳樹上,衝著我的窗戶親候。
  • 這些常見的昆蟲,你叫得出名字的有幾種?
    這些常見的昆蟲,你叫得出名字的有幾種? 1、 蜻蜓。蜻蜓,屬於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又稱為豆娘,屬於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形狀像蠅,但比蠅大,身體上有軟毛,因雌蟲刺吸牛等牲口的血液而得其名。又稱為水鱉,水龜子等,屬於鞘翅目,肉食亞目,龍蝨科水生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