蝽(又19種)

2021-02-22 Time Slicer

不太常見的蝽:

1.金綠寬盾蝽。雖說不常見但是爬山的時候還是能經常見到的一種蝽,在濟南威海跟北京爬山的時候都見到過。第一次見到這麼漂亮的蝽是在九如山,後來爬山的時候經常見到盾蝽的若蟲幼崽,卻很少見到成蟲,不知道是去的時間不對還是隱蔽得太好了。

盾蝽幼崽,圓滾滾的超可愛。

2.碩蝽。在威海/煙臺鄉下的時候見過的很華麗很大隻的蝽。感覺在那裡還挺常見的,據說味道很大,還會蜇人(用口器扎人)。

碩蝽幼崽。小幼崽是紅色的,長大一些就變成淡綠色了,可愛+1。

3.獵蝽No 1.(烏黑盜獵蝽?)沒有比較全的獵蝽鑑定圖鑑,也懶得查啦。本科自習的時候見過成蟲(背景是課桌),後來在生北南面的小巷子裡見到過疾走的幼崽。

行走中的獵蝽幼崽(有種機器人走路的感覺)。

4.獵蝽No 2.(黑紅赤獵蝽,黑色型?--gaga昆蟲網) 在青島的時候見到的。一面之緣,也沒仔細去查它的名字。看起來很有殺手的樣子。

5.獵蝽No 3.也是在青島,爬嶗山看海的時候看到的,看這個畫風和觸角的形態感覺是獵蝽,也沒查具體的名字。

6.獵蝽No 4.跟7k爬青城山的時候看到的。光線太暗了,本來是想拍黑暗裡的一朵白色的小花,回來後發現小花上趴著一隻蟲。感覺像是蝽,前足居然是捕捉足,那應該是一種獵蝽了。

7.圓阿土蝽。跟平時見到的土蝽有點不一樣,平時見到的土蝽(過於普通以致於忘記拍照片了,可能是黑伊土蝽)沒有白邊兒,而且腿毛(刺)很長。不過肯定數量不少,只是平時很少去注意。

8. 緣蝽No 1. 在學校裡一面之緣的緣蝽。

9. 緣蝽No 2.威海實習的時候見到的,很大一隻緣蝽。不小心碰了它一下,留下一股薄荷(或者是蒿)的味道,很奇妙的體驗。

10.角紅長蝽。夏令營期間爬百望山看到的,背上的斑點像暈染在宣紙上的顏料一樣很有質感,看起來很高級的樣子。

11.大二寒假呆在家裡居然還能在河邊看到不認識的蟲實在是太幸運了(運氣被用在了奇怪的地方)。在中昆上發了求助帖,被大神鑑定之後居然又把名字給忘了QAQ,還記得當時網站上還有人找我要標本,表示並沒有把蟲子帶回家。在河邊爛泥(落葉堆)裡扣出來的一隻蝽,自打那以後寒假回家都會去河邊玩泥巴(再沒摳出來過)。

雖然有捕捉足,但是眼神如此天然無害是什麼意思?

12.某種扁蝽。在百望山看到的,很奇特的小蝽。

13.讀了研究生居然還能在實驗室周圍的綠化帶看到不認識的蟲實在是太幸運了(運氣被用在了奇怪的地方)。這隻像穿了馬甲一樣的蝽還不知道是啥,腹部比翅膀長的話也許是一隻雌性。

14.紅蝽 。雖然紅色的體色也很鮮豔,但是有種塑料質感,而且個頭有點小不太好觀察。

15.寬碧蝽。在波羅峪用小破相機拍的,雖然糊了點...

16.赤條蝽。在崑嵛山上,風很大拍糊了,想用手補救一下結果把它嚇掉了。這麼漂亮的蝽沒有拍清楚,之後就沒碰到過...人生遺憾啊!

17.某種劃蝽。很少有機會見到在水裡的蝽(怕水以及水裡的微生物)。它們靠翅膀下和身體周圍儲存的空氣可以在水中呼吸。

18.某種螳蠍蝽幼崽。跟上面的劃蝽是在一次水生生物調查的時候發現的。在國內也許南方分布會比較多。(感覺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是在南方看到的也許)。

19.蚊獵蝽。威海實習拉樣方的時候在落葉堆裡看到的,這個身板堪比蹺蝽。當時問了一下老師說是竹節蟲,不過回頭看它也有捕捉足,而且畫風也不太像竹節蟲。後來在中昆和gaga上查到應該是一類蚊獵蝽。看介紹說,有些種類可以爬到蛛網上,震動蛛網誘使蜘蛛靠近,然後捕食蜘蛛。

相關焦點

  • 益蝽研究小記:同樣是蝽,它卻是吃蝽的蝽
    /Pentatomidae,約有900屬,超過4700種,中國已知有500 種以上。荔枝蝽的若蟲與成蟲,圖自編除了上面重點介紹的3種害蝽,常見的還有菜蝽、斑須蝽、黃斑黑蝽、紅尾碧蝽等,礙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
  • 益蝽研究小記:同樣是蝽,它卻是吃蝽的蝽
    什麼是蝽蝽,又名蝽象,俗稱臭屁蟲,英文叫shield bugs或stink bugs,生物分類上是指半翅目下的蝽象科/Pentatomidae,約有900屬,超過4700種,中國已知有500 種以上。益蝽益蝽/Asopinae,蝽象十亞科之一,根據BioLib網站所統計,目前有66屬299種,平均每一屬不足5種;也有學者認為是360種左右,但不管如何,作為蝽象科的「叛徒」,它們還真不少。
  • 遇見昆蟲|蝽和盾蝽
    第一張圖百度識圖出來是蝽。蝽因為它能分沁臭液,擅長放屁,又叫放屁蟲,臭板蟲。第二張圖百度識圖出來為盾蝽,盾蝽比蝽多了一個字是因為它的服裝更為華麗,長有花斑,更容易辨認。它們都會傳播植物病毒,有一些還會像蚊子一樣吸食人血。
  • 苗床上種出天敵煙盲蝽
    原來,這是該基地今年從市植保站新引進的天敵昆蟲——煙盲蝽,它能吃粉蝨,還能吃斜紋夜蛾等害蟲的小幼蟲。雖然現在沒粉蝨,但這個天敵比較特別,現在釋放它不是為了讓它吃害蟲,而是為了能「種」出更多的天敵來,等到苗子定植到大棚後,它們就可以防害蟲了。   煙盲蝽是一種雜食性昆蟲   據市植保站天敵專家介紹,煙盲蝽是近年來在我國生物防治領域引進的一種雜食性天敵昆蟲。
  • 種桃樹如何防治麻皮蝽?種植前景如何?
    種植桃樹用什麼農藥可以防治麻皮蝽? 一、麻皮蝽對桃樹的危害 麻皮蝽又叫黃霜蝽、黃斑蝽,以成蟲和若蟲吸食葉片、嫩梢及果實汁液,引起刺吸點以上葉脈變黑,葉肉組織顏色變暗枯死,易形成畸形果。 二、麻皮蝽發生規律 1、麻皮蝽每年發生1代,以成蟲於草叢或樹洞、皮裂縫及枯枝落葉下及牆縫、屋簷下越冬。
  • 蝗蟲有幾種?蜻蜓幼蟲吃東西是不是也會選擇?蝽會不會自相殘殺?
    中華劍角蝗短額負蝗2、我養水躉(蜻蜓幼蟲)期間,發現它吃小魚、小蝦、蝌蚪,將食蚜蠅、蝽、馬陸(你們常常把它誤當作小蜈蚣)故意掉落在水面,它吃食蚜蠅、蝽,但將馬陸試了多次,它都不吃,我猜測是因為馬陸有氣味。
  • 【蟲譜大觀】蹺蝽(半翅目Hemiptera蹺蝽科Berytidae)
    蹺蝽科 Berytidael小型至中小型;l體、足及觸角極細長,灰黃色至紅褐色;l運動時,身體抬高,靠細長的足支撐
  • 綠盲蝽該怎麼治?
    綠盲蝽,又叫盲蝽蟓,老百姓喜歡叫它「小臭蟲」,是北方果樹最難根治的害蟲之一,一年可以繁殖4~5代,而且,喜歡危害果樹幼嫩部位,像幼果、花蕾、嫩葉、嫩梢,嚴重的時候,會直接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降低果農的收益。
  • 葡萄樹綠盲蝽和蚜蟲咋防治
    2018-02-27 12:19:22 來源: 關注農民 舉報
  • 濱河溼地動物錄丨昆蟲篇 · 蝽類
    本次分享內容是公園內的半翅目昆蟲蝽類。【別名】黃斑蝽【外表識別】體長18-23mm,體黑褐色,密布黃色斑點;頭部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條細小的黃色縱線,頭部及前胸背板外緣有黃色邊。【發現技巧】若蟲、成蟲常見於樹幹上吸食樹汁。身體有保護色,可良好地隱藏於樹幹上。觸摸會放出刺激性味道。
  • 開春果園被忽視的小蟲——綠盲蝽
    一、綠盲蝽的危害習性及防治難點綠盲蝽是蝽象類,由於蟲體顏色與葉片顏色相差無幾,蟲體小,隱蔽性強,一般很難發現。二、綠盲蝽的防治措施(1)物理防治。落葉後清除果園落葉雜草。(2)化學防治。①開春兩次清園,要對樹上樹下及周圍雜草,全面噴藥清除蟲卵及若蟲,可選擇毒死蜱或者龍麗樂。
  • 果園殺手綠盲蝽為害嚴重,隱蔽性很強
    這位不速之客就是綠盲蝽,今天將把綠盲蝽這一令人頭疼的害蟲,全方位地向大家進行解析,嚴防綠盲蝽今年再次為害果園。一、綠盲蝽簡介說起綠盲蝽,大家並不陌生,但往年只是果園中的次要害蟲,防治壓力小,為害輕。綠盲蝽的寄主有100多種,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最初主要在棉花、牧草上為害,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如今綠盲蝽在蔬菜和果樹上均有為害。在山東省,1990年之後,綠盲蝽開始逐漸為害果樹並逐年加重,2004年出現爆發,全省冬棗和葡萄受害嚴重。近幾年,綠盲蝽已經成為葡萄、蘋果、桃等果樹生產管理上的重要害蟲之一,危害程度不容小覷。
  • 黑人、白人、黃種人是同一物種,正如稻綠蝽有全綠型、點斑型、黃肩型
    在生物學上,世界上的人種只是一個種,屬於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科(Hominida-e)-人屬(Homo)-智人種(Homo sapiens)。*至於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其歸屬一直存爭議,較多的人把尼安德特人看成和智人並列的人屬動物下的一種,但是跟智人的親緣關係較近。有科學家證實現代人的基因裡有1%~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 怎樣防治柑橘樹大綠蝽害蟲?
    柑橘大綠蝽用什麼藥水好?柑橘樹的害蟲非常多,如蝽類、蛾類、蟎類、蚜蟲害等等害蟲,大部分害蟲以針管類口器,叮吸柑橘樹幼嫩芽葉枝梢,和幼果,吸收汁液,使葉片扭曲變形,縮小了光照面積,減少了光合作用,幼果造成傷疤,降低柑橘的商品性,影響品質。
  • 牆上的蝽卵
    昨天剛剛讀完一本蝽類的書,興奮之餘跑到樓下去找蝽卵。前年在小區綠地的花架牆上曾經見到過一堆剛出生的緣蝽若蟲。所以我還是到那個地方去找。
  • 微笑的卵,長大以後就變成害蟲和壯陽藥了:蝽
    再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這實際上是蝽的卵,那兩個像眼睛的小點就是還沒破殼的蝽幼蟲的眼睛蝽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昆蟲,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半翅目、異翅亞目、蝽科。大部分是吸食植物汁液的,屬於農業害蟲。它們的卵從白色到淡綠色都有,一般十數粒到數十粒聚集在一起,臨近孵化的時候會顯示出類似於微笑的表情。
  • 轉基因棉田裡的新麻煩:棉鈴蟲走了盲蝽象上位
    在長期的耐心監測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叫盲蝽象的害蟲正悄然上位。吳孔明介紹,盲蝽象這種雜食性害蟲在中國的棉田裡一直屬於次要害蟲,以前噴灑農藥在殺死棉鈴蟲的同時,順便也就幹掉了盲蝽象,基本無需專門防治。  但隨著Bt棉花的大面積種植,用藥量下降了30%—40%,而Bt棉花只對標靶害蟲棉鈴蟲等鱗翅目生物有防治效果,對半翅目的非標靶害蟲盲蝽象不具防治意義。
  • 鏡頭裡的大連常見昆蟲-蝽(上)
    蝽科,舊稱蝽象,俗稱臭大姐。此類昆蟲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多數種類為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插入植物嫩枝、幼莖、葉片和花果的組織內,吸食汁液。少數種類以捕食性為主,以鱗翅目、鞘翅目幼蟲為食。 珀蝽Plautia fimbriata(Fabricius)習性:1年3代,以成蟲越冬。為害大豆、玉米、水稻、芝麻、梨、桃、李、柑橘、茶、菜豆、薴麻、柿、泡桐、楓楊、鹽膚木、馬尾松等。
  • 幹掉綠盲蝽象,你得「細、勤、準、群」
    連續幾年綠盲蝽象對我區棗園造成很大的摧殘,尤其是今年,由於去年暖冬,加之長期乾旱,致使今年害蟲爆發量大大超出預計情形,第一代綠盲蝽象大面積爆發,棗園葉片因管理差異而五花八門,稍有鬆懈棗樹就會遍體鱗傷!個別棗園的花蕾已被綠盲蝽象幾乎吞噬乾淨,實在令人慘不忍睹!
  • 蝽分幾類?昆蟲養大後會不會有什麼不良行為?大多數昆蟲在山裡?
    昆蟲,實在太多了,已發現的昆蟲就有一百多萬種,所以研究蜻蜓分類的,不一定懂蝽的分類,研究蝽的,不一定懂螞蟻,這是因為這些昆蟲學家學問要做得很深,所以他的研究方向也就不能太廣。在裝死的獵蝽獵蝽也會拿大頂我只是一個昆蟲觀察者,主要是在去年才開始將精力和時間投注到昆蟲,所以我只能粗略地談一下對蝽分類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