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常見的蝽:
1.金綠寬盾蝽。雖說不常見但是爬山的時候還是能經常見到的一種蝽,在濟南威海跟北京爬山的時候都見到過。第一次見到這麼漂亮的蝽是在九如山,後來爬山的時候經常見到盾蝽的若蟲幼崽,卻很少見到成蟲,不知道是去的時間不對還是隱蔽得太好了。
盾蝽幼崽,圓滾滾的超可愛。
2.碩蝽。在威海/煙臺鄉下的時候見過的很華麗很大隻的蝽。感覺在那裡還挺常見的,據說味道很大,還會蜇人(用口器扎人)。
碩蝽幼崽。小幼崽是紅色的,長大一些就變成淡綠色了,可愛+1。
3.獵蝽No 1.(烏黑盜獵蝽?)沒有比較全的獵蝽鑑定圖鑑,也懶得查啦。本科自習的時候見過成蟲(背景是課桌),後來在生北南面的小巷子裡見到過疾走的幼崽。
行走中的獵蝽幼崽(有種機器人走路的感覺)。
4.獵蝽No 2.(黑紅赤獵蝽,黑色型?--gaga昆蟲網) 在青島的時候見到的。一面之緣,也沒仔細去查它的名字。看起來很有殺手的樣子。
5.獵蝽No 3.也是在青島,爬嶗山看海的時候看到的,看這個畫風和觸角的形態感覺是獵蝽,也沒查具體的名字。
6.獵蝽No 4.跟7k爬青城山的時候看到的。光線太暗了,本來是想拍黑暗裡的一朵白色的小花,回來後發現小花上趴著一隻蟲。感覺像是蝽,前足居然是捕捉足,那應該是一種獵蝽了。
7.圓阿土蝽。跟平時見到的土蝽有點不一樣,平時見到的土蝽(過於普通以致於忘記拍照片了,可能是黑伊土蝽)沒有白邊兒,而且腿毛(刺)很長。不過肯定數量不少,只是平時很少去注意。
8. 緣蝽No 1. 在學校裡一面之緣的緣蝽。
9. 緣蝽No 2.威海實習的時候見到的,很大一隻緣蝽。不小心碰了它一下,留下一股薄荷(或者是蒿)的味道,很奇妙的體驗。
10.角紅長蝽。夏令營期間爬百望山看到的,背上的斑點像暈染在宣紙上的顏料一樣很有質感,看起來很高級的樣子。
11.大二寒假呆在家裡居然還能在河邊看到不認識的蟲實在是太幸運了(運氣被用在了奇怪的地方)。在中昆上發了求助帖,被大神鑑定之後居然又把名字給忘了QAQ,還記得當時網站上還有人找我要標本,表示並沒有把蟲子帶回家。在河邊爛泥(落葉堆)裡扣出來的一隻蝽,自打那以後寒假回家都會去河邊玩泥巴(再沒摳出來過)。
雖然有捕捉足,但是眼神如此天然無害是什麼意思?
12.某種扁蝽。在百望山看到的,很奇特的小蝽。
13.讀了研究生居然還能在實驗室周圍的綠化帶看到不認識的蟲實在是太幸運了(運氣被用在了奇怪的地方)。這隻像穿了馬甲一樣的蝽還不知道是啥,腹部比翅膀長的話也許是一隻雌性。
14.紅蝽 。雖然紅色的體色也很鮮豔,但是有種塑料質感,而且個頭有點小不太好觀察。
15.寬碧蝽。在波羅峪用小破相機拍的,雖然糊了點...
16.赤條蝽。在崑嵛山上,風很大拍糊了,想用手補救一下結果把它嚇掉了。這麼漂亮的蝽沒有拍清楚,之後就沒碰到過...人生遺憾啊!
17.某種劃蝽。很少有機會見到在水裡的蝽(怕水以及水裡的微生物)。它們靠翅膀下和身體周圍儲存的空氣可以在水中呼吸。
18.某種螳蠍蝽幼崽。跟上面的劃蝽是在一次水生生物調查的時候發現的。在國內也許南方分布會比較多。(感覺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是在南方看到的也許)。
19.蚊獵蝽。威海實習拉樣方的時候在落葉堆裡看到的,這個身板堪比蹺蝽。當時問了一下老師說是竹節蟲,不過回頭看它也有捕捉足,而且畫風也不太像竹節蟲。後來在中昆和gaga上查到應該是一類蚊獵蝽。看介紹說,有些種類可以爬到蛛網上,震動蛛網誘使蜘蛛靠近,然後捕食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