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對於在北極生存的動物來說,自身的習性與環境因素息息相關,例如春季溫暖的溫度或秋天的涼爽溫度會告訴動物們何時需要遷移、何時適合交配繁衍以及如何正確地尋找食物。在北極這種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無論是捕食者還是被捕食者、鳥類還是哺乳動物,都要遵循這種特殊的感知時間表。而這種生物自身對自然的反饋也有著嚴謹的刻度,僅僅幾天或幾周的氣候變化都可能會對這些動物和生態系統產生未知的影響。
氣候變化已開始
科學家分析,北極動物的季節性行為變化已經開始,但很多北極動物的運動方式卻出現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變化。研究人員從檔案館調取了從1991年至今的近一百種動物,並結合北極當地的溫度、降雨、降雪和地形相關數據,發現北極動物的運動方式確實出現了問題,預估或許也會影響到北極部分地區的生態系統,甚至會出現破壞生態系統等消極情況。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人都能感受出氣候的變化,因為氣候變化一般都是全球性的,而不只是反饋到局部,比如夏天變得更熱、冬天氣溫也開始不那麼寒冷。而北極正在顯示出氣候變化的更多極端跡象,比如大塊的海洋冰山融化以及降雨和降雪的減小。我們甚至能看到在北極冰原的某些地方已經長出了青草,這也迫使很多北極的原住民不得不做出某些異常的行為反應,並且這種行為反應一般都是不平等的。
三個例子
為此,科學家研究了三個例子,分別是:
對鷹的遷徙進行了研究。對北美馴鹿種群進行了大規模研究。對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進行了多物種研究。在對鷹的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近30年的遷徙記錄,發現它們遷徙的日期變得越來越早,現在鷹的遷徙或許要比30年前提早將近兩周的時間。這種提早對於幼年鷹的影響更大,因為它們的父母就無法獲取更充足的食物供給小鷹,也會大大影響鷹的交配周期。

在對馴鹿的研究中,馴鹿通常會在秋冬季節懷孕,在食物豐富的春天下崽,而一些生活在北極北部的馴鹿已經逐漸適應了這種氣候的變化,改變了自身孕期的時間,這說明馴鹿種群對氣候變化做出適應性反應或許是快速的。最後科學家還研究了一些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發現降雨似乎並不會改變任何物種的運動方式,只會讓北極的大部分動物生活得越來越難受。
我們雖然知道了這些情況,但我們還是無法得出最重要的結果,比如這些變化是否會傷害不同的動物種類以及對人類的未來氣候變化有怎樣的影響。科學家認為,氣候變暖可能只會有部分物種從中受益,而另一些物種則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傷害,但目前為止,除了北極的綠植以外,貌似沒有生物能從中受益,並且還會隨著時間,其傷害還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