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動物運動模式發生轉變,氣候變化為誘因,下一個會是人類嗎?

2020-11-24 樹上長的宇宙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對於在北極生存的動物來說,自身的習性與環境因素息息相關,例如春季溫暖的溫度或秋天的涼爽溫度會告訴動物們何時需要遷移、何時適合交配繁衍以及如何正確地尋找食物。在北極這種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無論是捕食者還是被捕食者、鳥類還是哺乳動物,都要遵循這種特殊的感知時間表。而這種生物自身對自然的反饋也有著嚴謹的刻度,僅僅幾天或幾周的氣候變化都可能會對這些動物和生態系統產生未知的影響。

氣候變化已開始

科學家分析,北極動物的季節性行為變化已經開始,但很多北極動物的運動方式卻出現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變化。研究人員從檔案館調取了從1991年至今的近一百種動物,並結合北極當地的溫度、降雨、降雪和地形相關數據,發現北極動物的運動方式確實出現了問題,預估或許也會影響到北極部分地區的生態系統,甚至會出現破壞生態系統等消極情況。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人都能感受出氣候的變化,因為氣候變化一般都是全球性的,而不只是反饋到局部,比如夏天變得更熱、冬天氣溫也開始不那麼寒冷。而北極正在顯示出氣候變化的更多極端跡象,比如大塊的海洋冰山融化以及降雨和降雪的減小。我們甚至能看到在北極冰原的某些地方已經長出了青草,這也迫使很多北極的原住民不得不做出某些異常的行為反應,並且這種行為反應一般都是不平等的。

三個例子

為此,科學家研究了三個例子,分別是:

對鷹的遷徙進行了研究。對北美馴鹿種群進行了大規模研究。對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進行了多物種研究。在對鷹的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近30年的遷徙記錄,發現它們遷徙的日期變得越來越早,現在鷹的遷徙或許要比30年前提早將近兩周的時間。這種提早對於幼年鷹的影響更大,因為它們的父母就無法獲取更充足的食物供給小鷹,也會大大影響鷹的交配周期。

科學家給鷹貼上標籤,然後放飛

在對馴鹿的研究中,馴鹿通常會在秋冬季節懷孕,在食物豐富的春天下崽,而一些生活在北極北部的馴鹿已經逐漸適應了這種氣候的變化,改變了自身孕期的時間,這說明馴鹿種群對氣候變化做出適應性反應或許是快速的。最後科學家還研究了一些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發現降雨似乎並不會改變任何物種的運動方式,只會讓北極的大部分動物生活得越來越難受。

我們雖然知道了這些情況,但我們還是無法得出最重要的結果,比如這些變化是否會傷害不同的動物種類以及對人類的未來氣候變化有怎樣的影響。科學家認為,氣候變暖可能只會有部分物種從中受益,而另一些物種則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傷害,但目前為止,除了北極的綠植以外,貌似沒有生物能從中受益,並且還會隨著時間,其傷害還會越來越大。

相關焦點

  • 北極動物運動模式發生轉變,下一個會是人類嗎?
    在北極這種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無論是捕食者還是被捕食者、鳥類還是哺乳動物,都要遵循這種特殊的感知時間表。而這種生物自身對自然的反饋也有著嚴謹的刻度,僅僅幾天或幾周的氣候變化都可能會對這些動物和生態系統產生未知的影響。
  • 格陵蘭島冰層又斷裂,北極正在向著怎樣的氣候轉變
    最近幾年全球的氣候變化越來越變幻莫測,澳大利亞的大火、我國上半年的大雨、美國的山火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害。在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冰蓋又破裂了一大塊,這雖然沒有直接造成很大損失,卻也為世界氣候的變化敲響了警鐘。
  • 冰架坍塌,森林大火,北極熊流離失所,下一個會是人類嗎?
    同時北極海冰也在持續變薄,1979至2018年期間,5年以上厚冰的面積減少了約90%。北極海冰範圍和面積異常變化,將深刻影響著航海安全和北極周邊生態系統。對中低緯大氣環流演變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都有重要影響。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在高溫、暴雨和乾旱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後,史丹福大學教授諾亞•迪芬巴夫(Noah Diffenbaugh)及其研究組一般都會接到電話和郵件,詢問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否是其中誘因。「詢問者通常是公眾以及管理氣候變化風險的決策者。找到一個確切答案對於從農業生產、保險至國際供應鏈和基礎設施規劃等一應事情均至關重要。」迪芬巴夫教授說道。
  • 2035年北極或將發生「巨變」?會成為氣候「引爆點」嗎?需要重視
    相信很多朋友印象中的北極地區是冰天雪地的景象,畢竟這些地區是我們地球上最嚴寒地帶之一。也是因為這些地區的溫度非常低,再加上這些地區偏遠,所以在這些地區人煙稀少。雖然這些地區人煙稀少,但還是受到了我們人類的影響,在我們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北極地區正在發生變化。
  • 氣溫飆升海冰不斷減少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研究:本世紀末「新北極」氣候將誕生「無冰北極」
    導讀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最終的「無冰北極」將在2023年—2079年間出現。一項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初期,北極海冰量已減少到不可逆程度,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世紀末期降雨將取代絕大部分降雪。
  • 北極向新的氣候狀態過渡,四季已發生變化
    根據一項關於北極條件的全面新研究,快速變暖的北極已經開始從以冰凍為主的狀態轉變為完全不同的氣候高緯度地區的天氣模式每年都是不同的,海冰或多或少,冬天更冷或更暖,雨季或長或短,而不是雪。但科學家們的這項新研究發現,北極現在已經顯著變暖,其年復一年的變化正在超出過去任何波動的界限,這標誌著向「新的北極」氣候體制的過渡。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NCAR科學家蘿拉·蘭德魯姆說:「變化的速度是驚人的。」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研究顯示,長期凍結的北極地區已經開始進入全新的氣候系統,其特徵是冰層融化、溫度上升和降雨天數的增加,這三個數值已遠遠超出了以往的觀測範圍。研究人員專門考察了北冰洋海冰面積、氣溫和降水模式的變化。他們發現,海冰減少的變化程度遠超過去幾十年。換句話說,在氣候變化的推動下,至少有一個信號意味著「新北極」已經出現。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研究顯示,長期凍結的北極地區已經開始進入全新的氣候系統,其特徵是冰層融化、溫度上升和降雨天數的增加,這三個數值已遠遠超出了以往的觀測範圍。研究人員專門考察了北冰洋海冰面積、氣溫和降水模式的變化。他們發現,海冰減少的變化程度遠超過去幾十年。換句話說,在氣候變化的推動下,至少有一個信號意味著「新北極」已經出現。
  • 北極渦流為何會隨季節變化而活動?未來影響仍未知
    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常常在北極觀察到一種奇特的渦流模式:在夏季,北極地區所有海洋層都會出現大量高速渦流活動,這與其他海域的渦流情況類似;隨著冬季冰雪的回歸,北極水域恢復「表面」平靜,直到冰層下方50米處都無法發現渦流。與此同時,深層海水中則繼續出現高速渦流活動。幾十年來,北極渦流活動的季節性轉變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 30年升溫10℃ 「新北極」正在形成 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  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 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
  • 融化北極海冰的遠不只是氣候變化
    當時芬蘭牽頭制定北極理事會的首項長期戰略,但由於美國不願意提及氣候變化,其他成員國也不願意接受一個不含氣候變化內容的長期戰略,芬蘭兩年的努力化為泡影。芬蘭還領導了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炭黑產品和甲烷專家組,芬蘭總統尼尼斯託積極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及美國總統川普討論炭黑產品問題。
  • 北極野火……燒不盡!它與氣候變暖已成惡性循環?
    高溫、野火、碳排放……整個地球系統環環相扣而2020年夏季北極野火的發生與全球氣候變化緊密相關卻又互相作用其原因及影響每年夏季,亞歐大陸沒有冰雪覆蓋,以苔原和針葉林為主的植被生長旺盛,為野火的發生提供了客觀條件。今夏發生的野火規模空前,長時間持續高溫是主要原因,頻繁出現的雷電是誘因。
  • 氣候變化的又一個影響!北極海岸竟然隱藏著歷史悠久的碳源!
    氣候變化的又一個影響!北極海岸竟然隱藏著歷史悠久的碳源!,在驚嘆它以往對當地沿海生態系統的貢獻之餘,科學家們也擔心,這個碳源在氣候變化的時代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此前,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在北極地區,陸地對海洋的地下水輸入量很小,因為永久凍土限制了凍土層表面以下的水流。而日前發表的這項研究報告,對北極地區夏季地下水中的溶解碳和氮進行了濃度和年齡的描述。研究小組發現,當淺層地下水在阿拉斯加北部的地表下流動時,它會像預期的那樣帶走新的年輕有機碳和氮。
  • 燒……北極野火與氣候變暖已成惡性循環?
    每年夏季,亞歐大陸沒有冰雪覆蓋,以苔原和針葉林為主的植被生長旺盛,為野火的發生提供了客觀條件。今夏發生的野火規模空前,長時間持續高溫是主要原因,頻繁出現的雷電是誘因。野火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會對人群造成健康危害,並且空氣汙染可以傳輸到更遠的地區;野火的發生於全球變暖而言是一個惡性循環,野火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增加溫室效應,同時全球變暖又會加劇野火的發生頻次與持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