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圖騰——彝族植物崇拜文化研究之馬纓

2021-01-13 武定看點

馬纓,亦稱杜鵑,是一種極為普通的山茶科植物,分為白馬纓和紅馬纓。人們對馬纓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夏初綴染漫山的鮮豔中,它為滿眼翠綠的大地憑添了一筆色彩,除此之外別無他用。但是,在彝族密岔人心目中,它是高貴純潔的,特別是白馬纓是作為祖先的軀幹而存在,其寄託了對逝者的追思,所以這同樣也應屬於原始植物圖騰崇拜的一部分。

密岔人對白馬纓的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詔時期,夏正寅的《哀牢夷雄傳》中載:「傳細諾羅宗族之神主木乃白花樹,百世不變,故以白花樹插獻之,此夷信盛禮也。」這裡的「白花樹」就是白馬纓,而「密岔」之由來之初應為「蒙岔」,意為「蒙舍川上的人」,其興衰徙走都和南詔有著密切關係。清代陸次雲的《峒溪纖志》也提及:「密岔,刻木人祀祖」。所以,對白馬纓的圖騰崇拜可謂延續了千年之久,不論地域變遷還是各族群間的風俗交替都未能使其褪色。

彝族密岔人聚居的地方,每當有人去世,便會請畢摩在指路後,把逝者的神像接回家中供奉。和選墓龍樹相似,畢摩首先要抱一隻雄雞放到墓地裡,然後搖鈴誦經,雄雞啄到的白馬纓枝幹,由畢摩用隨身攜帶的佩刀砍下,當即刻成人形,男性用藍布包裹,女性則用紅布,並紮上粗麻線,置於一個盛滿大米的木升中,裡面插上三炷香,由長子託著木升接回家中。選取製作祖神像的枝丫時,除了「雞啄馬纓」外,還有另一種形式:由畢摩找到一株墓地旁的白馬纓後用酒噴灑,然後撒出米粒,米粒粘在哪一枝幹上,就將其截下,留三至五寸長,並刻成人樣。這種方法無疑要簡便得多,至少比給雞選擇要多一些人為的印跡。此後,在「接祖歸家」的過程中由畢摩吟誦「接祖經」,伴一吹師用竹笛吹奏「接祖調」,到家以後族人陸續圍著祖神像歡快的跳起跌腳舞,以恭迎先祖回家。之後,逝者後輩在堂屋裡按序排成橋狀,頭頂一匹白布,畢摩手持祖神像從「白布橋」上通過,最後將其釘在家堂的右側,整個接祖儀式才算完成。

馬纓的種子也許是天神所賜,它們在這縱橫的溝壑間不知生長了多少年,見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還用自己的身體背負著一個族群溝通人鬼兩界的最後孝道。人們向其叩首跪拜,除了對未知世界的遐想外,更多的還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今,南詔故地已難找到「刻白花木祀祖」的風俗,這些氏族文化變遷的力證隨著歷史的長河,漂泊到了滇中北,並在這裡的崇山峻岭中獲得了新的生命。

來源:微觀彝族 作者:商宇宏

摘選:《沉默的圖騰—彝族植物崇拜文化研究》

相關焦點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關鍵詞:契丹文學;神話傳說;圖騰崇拜;二元結構;中華文化認同  作者簡介:和談,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新疆大學新疆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宋遼金元文學;熱米拉·斯力木,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 宗教裡的植物崇拜
    而祭儀所使用的器具或是象徵往往取材於大自然,因而,植物便成了宗教祭儀最常用的體裁之一。譬如,佛教由印度引入我國,便帶來了異國的植物文化,給我國的植物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藏族密宗教徒對植物的崇拜既有草本植物,也有木本植物;既有現實生活中的植物,也有幻想世界中的植物。
  • 從圖騰崇拜到祖先崇拜——「人類的覺醒」,孝行的具體體現
    何謂圖騰崇拜?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一種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天生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此物(多為動物)即成為該氏族的圖騰保護者和象徵(如熊、狼、鹿、鷹等)。
  • 五彩涼山 | 彝族文化的瑰寶——涼山彝族漆器
    大約有一千七百餘年需要經過四十三個流程才能製作出一件精美的漆器主要以黑色為底紅黃點綴呈現出古樸典雅之風從日月星辰高山流水等紋飾圖案山水海河、花鳥蟲魚、生產生活場面、原始圖騰為內容。製作上,須經過選木、細坯、磨花等完整的四十三個流程才能製作出一件精美的彝族漆器。喜德彝族漆器與散落於大小涼山其它彝區的彝族漆器相比,以裝飾風格精製細膩、大方而頗負盛名,具有身經千百年而不腐爛、不脫漆的神奇生命力。如今,吉伍巫且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漆器髹飾技藝」製作的彝族漆器不但遠銷國內外,而且還成為了人們爭相收藏的珍品。
  • 「三星堆」與彝族文化
    朱文旭本文載《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朱文旭,中央民族大學大學教授、碩士導師,研究方向:彝族語言文化與教學。) [摘要]「三星堆」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經過專家學者研究以後感到奇怪的是這些造型奇特的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化格格不入,而與同屬一域的彝族文化牽強可言。目前「三星堆」族屬仍是一個謎,就近年有關專家學者對三星堆文明與彝族古文化探討基礎上說說淺識。
  • 從賈伯斯和蘋果的粉絲崇拜文化探尋企業IP產生的底層邏輯
    「拜蘋果教」,不僅是一個稱謂、指那些狂熱擁戴蘋果的人,也不僅是一個文化意象,更是一個活生生的客觀事實。英國神經科學家曾對果粉們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發現他們的大腦在接受到Apple產品的形象時受到的刺激區域與信教群眾接受到宗教意象時大腦受到刺激的區域是一致的。這項研究被收錄在BBC紀錄片「超級品牌的秘密」中。
  • 宗教、文化、儀式,古希臘植被隨處可見,為何還會產生植物崇拜?
    可以說植物崇拜是一種文化現象,對於古希臘人來說植物崇拜對於他們的生活和宗教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整個人類的文明都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希臘的植物崇拜那麼古希臘與植物崇拜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淵源呢?是與其特殊的地理地位有關嗎?還是和宗教及文化相關呢?
  • 靈感|中國56個民族服飾和圖騰_鳳凰網
    圖騰信仰最早與祖先崇拜有關,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係,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滿族,圖騰:海東青回族,圖騰:清真寺
  • 人類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圖騰崇拜
    圖騰一詞,原是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親族」。人們認為自己的氏族同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之間有血緣聯繫,這就是氏族的圖騰。他們崇拜本民族的圖騰,並以它作為本氏族的名稱與標誌。這便是人類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圖騰崇拜。在新疆青河縣境內查幹郭楞鄉發現了一處青銅時代的墓地,矗立著一根通高3米、寬0.23米的石柱,上面刻著已經有些圖案化的鹿紋,這種鹿紋的最大特徵是身子是鹿,卻生著扁長的鷺鷥的喙。
  • 小說《狼圖騰》引爭議 敬畏是不是等同於崇拜?
    狼,是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影片開篇,有一句話,「蒙古人的歷史從來都是別人寫的。」而這部《狼圖騰》也遭受了這樣的質疑:一個只在草原待過三年的知青,怎能了解蒙古歷史文化。   北京作協的作家郭雪波是蒙古人,他近日發表微博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
  • 1.3 早期太陽崇拜和鳥蛇圖騰探源
    ——傳說中的太陽鳥19世紀西方宗教研究領域自然神話學派的代表人物麥克斯·繆勒(Max Muller)提出,人類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陽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陽崇拜。除了中國、埃及和南美的印加文化,其它地區比如印度、希臘、俄羅斯、日本、朝鮮、中東各國等,都發現有早期太陽崇拜的文明遺蹟。縱覽各大文明古國以及環太平洋的各個文明遺蹟,不難發現太陽崇拜實際上是遠古人類最主要的信仰。所以,學者何新在《諸神的起源》中說,東亞海洋文化圈其實是一個太陽崇拜文化圈。
  • 何須淺碧輕紅色---彝族銀飾之美
    彝族有著 4000 年的悠久歷史,在全國分布較廣,主要以雲、貴、川三省區為主,與多民族混居,四川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彝族很早就有使用白銀的習慣,也是最早從事銀器鑄造的民族之一。歷史上,彝族銀匠在銀飾製作過程不斷地推陳出新以適應時代的審美需求,但始終保留了彝族銀飾固有的民族特色。
  • 【文化之聲】這是關於十二生肖的最全科普!還不來看看?!
    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
  • 入侵植物「馬纓丹」,名字美花更美
    馬纓丹,好美的花名,又叫臭草、五色梅,人們都叫它臭花。那是因為它的花、葉子有一種很難聞的氣味,不知道它的真名的人都叫它臭花。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直立或蔓性的灌木。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成熟時紫黑色。
  • 長亭詩句河橋酒,一樹紅絨是馬纓
    你沒有看錯,馬場的馬纓杜鵑開啦。「閒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是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白居易曾這樣讚美它。杜鵑熱烈奔放,嬌豔欲滴,那些薄如絲昂的花瓣奪人眼球,動人心魄,有著無與倫比的美。馬纓花又名馬纓杜鵑,它不同其他杜鵑一般,只長得半米高,馬纓杜鵑高3~8米,最高可達12米以上。花開滿樹時,給人一種秀麗,大氣的美感。
  • 你之所以「怕鬼」,是因為我國原始宗教的鬼魂觀念與圖騰崇拜
    史前壁畫除了原始宗教的鬼魂觀念,當時的原始社會中還存在對於大自然的敬畏,進而產生了例如太陽崇拜、月亮崇拜、雨水崇拜、雷電崇拜等等,當然,對於中國社會發展與人們傳統信仰影響最大的還要屬「圖騰崇拜」。祖先」,於是便形成了圖騰崇拜(「圖騰」一詞原是印第安語,意思是「他的親族」)。
  • 馬纓丹 是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
    馬纓丹(學名:Lantana camara L.)是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長達4米;莖枝均呈四方形。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馬纓丹根、葉、花可作藥用,具有清熱解毒散解止痛等功效;是葉花兩用觀賞植物;又是綠地、荒山、草地、亂石碓、山溝、山坡,特別是護坎、護坡、護堤的優良灌木樹種。在工業方面,馬纓丹的根含橡膠類似物,可製造橡膠,莖幹是造紙原料。葉加入菸絲可增加香味,也可代替砂紙用於磨光。葉有殺蟲作用,可用於製造生物殺蟲劑。但是馬纓丹葉及未成熟果實具有毒性,人畜誤食會中毒。
  • 從古人選擇的紋飾和圖樣來確定中國的圖騰文化
    商代 玉鳥與龍的圖案鳳鳥的形象傳到殷商時期,作為祭祀活動中「天帝」之使風神的代表,得到文字佐證。華夏的圖騰是文化的起源、藝術的形象化。《爾雅.釋鳥》說鳳:「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色彩」。商代玉器中象的雕件也很多,它的含義和意寓也在於對舜的追慕、企盼和崇拜,敬仰上古賢人。象:寓意「執大象而天下往」之精神。執:即擁有,「象」就是「道」,即牽住大象而使天下人為之嚮往。商代有很多很好的動物件,文化寓意都很深,每件東西都表達表述著商人的思想。
  • 劉乾坤:涼山彝族的文化傳承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最古樸、最濃鬱、最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故而涼山彝族作為中國彝族中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國內外的著名。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