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光學發展路徑及應用場景分析

2020-11-23 騰訊網

在5G·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高峰論壇上,深圳瓏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紅孟以「AR光學發展路徑及應用場景分析」為主題發表了演講。楊紅孟介紹了AR市場現狀、AR光學路徑和波導光機形態,以及瓏璟光電陣列光波導生產現狀。光電陣列光波導具有自身優勢,然而其加工難點包括連續多層「半透半反」鍍膜工藝、貼合工藝、切割工藝、膠水與折射率的同步等複雜的工藝,瓏璟正在致力於解決研發、生產工藝、材料和人才方面的難點。他提出,AR落地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考維度,需要綜合考慮應用場景痛點、產品形態、整機成本和光學方案選擇。目前瓏璟已經在多場景投入使用AR技術。

以下是演講實錄。

楊紅孟:

大家好,我是楊紅孟。大家都知道AR最近比較火。看整個通訊這塊的發展,從80年代開始,基本上是每十年有一個新的、大的行業的配合,從語音通話、 簡訊和上網做智慧型手機,到現在5G全面開始。

後面的話,我們認為就是AR應該是作為上一代的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下一個硬體平臺。

他有哪些特點呢?第一個是解放雙手,第二是第一視角,通過眼鏡上的攝像頭,從第一視角來進行拍攝場景。第三是信息數據化、數據可視化,AR眼鏡是連接現實世界的可移動平臺。隨著深度相機、SLAM技術的成熟,虛擬和現實也可以做到完美的結合。最後是交互更具革命性,現在手機的交互很多就是用語音或觸控,AR出來以後,實現二維交互向多維交互的轉變。

2020年整個AR市場規模還是比較小,但是根據我們本地的一個統計,在未來幾年,每年起碼會以這種(上圖)速度往前發展。你可以看到2025年全球市場預計是超過600億美金,在中國的話在19年還是很小,十幾個億,然後到了2025年應該是一個千億的市場。

目前實際上各大巨頭都在布局AR這塊,包括蘋果、微軟、Facebook、谷歌、華為,包括甚至OPPO、Vivo可能都開始在部署這塊。他們在最近這一兩年應該會陸續發行一些面向C端的AR眼鏡。

在AR發展這一塊,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國家、很多政策正在扶持。

瓏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光電是14年成立的,專門做虛擬實境顯示模組這一塊。我們現在是做在光學設計和生產工藝方面,在這些方面我們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在國內首先實現陣列光波導的量產和批量出貨的,在顏色這塊我們也有布局。現在產品已經應用在警用、安防、工業、旅遊、醫療、營銷等多個領域應用。

AR光學路徑與光學原理

AR有幾個重要的參數,第一個是透明度,光學中指的是進行吸收外界光線的能力。第二個是視場角,即整個視場的大小。而眼動範圍指的是畫質無衰減前提下,眼球移動偏離最佳視野點的最遠距離。下一個是出瞳直徑,有些不同的應用場景對出瞳距離是有要求的,比如說我戴著近視眼鏡,要保證我能看到這個畫面。第五個是光學引擎厚度,就是鏡片的厚度,我們現在鏡片的厚度大概在1.2毫米,主要是比較接近普通眼鏡的厚度。

我們認為,整個光學發展,VR是從離軸光學開始,後來發展到Bird Bath、PBS稜鏡,六、七年前谷歌發行的眼鏡就是PBS稜鏡。還有自由曲面稜鏡這塊,現在是大家看到的最具有代表的是愛普生的那個BT-300。現在的話慢慢的採用光波導,包含陣列光波導,還有衍射光波導。光波導的厚度會做的比較薄,會更貼近我們目前眼鏡的形式。

還有未來的前沿技術,我們一些光場的技術,最近還在還是在實驗室這個階段,這個未來五年應該是還沒辦法落地的。

接下來我講下光學路徑的比較。大家看到的稜鏡這塊,它的優點是畸變小,體積小、設計起來還相對比較容易;它的缺點就是FOV比較小,會遮擋視線。你看谷歌眼鏡,旁邊一個稜鏡擋住眼睛,它鏡片比較厚,外形是比較難接受的,沒有辦法做成普通眼鏡的形式,意味著在C端是沒辦法普及的。

用稜鏡做的代表性產品是Realwear,主要是重在行業應用,就是類似技術遠程支持。還有Google Glass,六、七年前大家看到的谷歌眼鏡用的就是稜鏡。

還有第二個就是BB自由曲面,又叫Bird Bath,,它的FOV可以做得比較大;體積也還好;設計難度的話相對也是比較簡單。但是它有一個缺點就是透光率比較低,大概是25%左右。如果說這款AR眼鏡落地的話,我戴著眼鏡,在晚上是沒有辦法看到外面的世界的,因為它透光率太低,而且鏡片也會比較厚。

BB設計的話,雖然我們在側面看著ID做的比較好,看起來比較薄,實際上它是比較厚,整端的話應該超過1釐米。這一塊做得比較好的是Epson、耐德佳、Nreal、影創和Meta,

再講一下陣列光波導,它的FOV也做得比較大,顯示效果比較好。目前我們瓏璟可以做到FOV在40°以上,50°可能很快也會推出來。

陣列光波導還有一個優點是鏡片的透光率很高,超過80%,鏡片的厚度是大概做了1.2到1.5毫米之間,我們目前現在做的大概是1.2毫米。

但是它也有缺點,就是光效率比較低,大概3%到5%。還有一個是它加工難度比較高,幾十道工序,因為它屬於光學冷加工。我們的陣列光波導這塊的,目前是有六、七片玻璃堆疊在一起,還有中間要用膠水來粘貼來保證整個鏡片的平整度,那膠水的厚度等各方面要求也很高,大概都是以ml(毫升)為單位的,我們需要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並且膠水材料要求很高,折射率要求比較高,在這個行業裡面呃代表了除了瓏璟,Lumus是這個行業的鼻祖,以及我們的友商靈犀、理湃也在做著一塊。

再下一個是衍射光波導。衍射光波導的FOV會做得更大,還有Eyebox可以設計得很大,以及半導體工藝極限成本比較低,類似用印刷的技術把它印出來,它代表了未來的方向。

但是目前的話還有一些缺點沒有辦法去克服。一個就是衍射光波導的均勻性,還存在一些鬼影跟倒影。另一個就是材料方面,應該還有一些瓶頸,比如材料難找,設備貴,生產工藝難。

在光學路徑這塊,我們瓏璟光電主要集中在陣列光波導。目前已經解決了一些工藝的問題,並且我們目前已經能進行大批量出貨。

我們的陣列光波導這塊,有兩種設計路徑。第一個是用光路折射的這種方式:

第二個是如果光路沒有折射的話,光直接過來然後放大,直接投射到鏡片上面。這是我們的一款產品:

那這個原理是什麼呢?

就是光線側著打過來時候,中間經過一段像光纖一樣的全反射,然後到人眼面前就把它釋放出來,到眼睛裡。

工序上,一般需要對玻璃進行切割,切割成很多的稜鏡,然後再進行研磨拋光,再對稜鏡鍍膜,最後再把它做膠合。

每一道工序可能都會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像鍍膜這塊是一個很關鍵的工藝,因為陣列光波導裡面幾個豎的條紋,實際上就是幾個稜鏡在裡面,每個稜鏡鍍膜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每個可能要鍍膜二十層到八十層。還有膠合這塊,我們是要一個個把它貼合在一起,貼合時候每一層膠水要在1ml以內,所有工藝要求極高。陣列光波導最快的鏡片加工應該屬於微納製造的範疇。

這就是陣列光波導加工的一些難點,也是大家認為光波導不能量產的原因。

瓏璟的AR生產布局:建設相關產業基地

但經過我們這幾年的努力,瓏璟光電現在在陣列光波導這塊的產能增長率,應該在行業的前面。目前,我們的陣列光波導的波導片的產能大概是20K,整個模組的組裝大概是10k/月,良率我們現在已經超過了50%;在八月份,我們新的產業基地已經開業了。

現在產能已經不是我們最大的瓶頸了,因為我們已經把整個生產工藝的問題給解決了,只是說現在的訂單還沒那麼多。如果後面客戶有更大的需求,比如C端起來,我們只需要設備的時間跟人員培訓的時間。

2018年,我們成立了中試線,那時候大概兩千五百平米;在今年的八月份,8月18日開業了,在深汕投資區,這時候是16000平米的產業基地。在我們的計劃,明年可能可以見到我們的產業園。當然這個是要根據行業的發展,再重再擴我們的產線。

我剛才說的衍射光波導這塊,本身還有材料、生產工藝等一些難點在裡面。因為衍射光波導是類半導體的工具,設備很貴,工藝也比較新,在行業裡面這方面人才、光學設計的人才也非常少。

瓏璟的布局是,目前和湖南大學建立了的微納製造中心。在西麗,我們投了兩千萬建了一個微納製造實驗室,為未來衍射這塊做準備。我們本身也是微納製造促進會的創始會員。

另外,我們會在歐洲建立的研發中心。因為歐洲的光學在全世界是領先的,國內跟歐洲那邊比,在光學這塊差距還是挺大。

AR場景應用:G端到B端為主,C端緩慢

AR在這個行業裡,我們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極G端測試,給軍工這塊用的,還有B端就是應急、公安、海關、醫療、教育、工業、物流。C端的應用在於一些行業巨頭,比如說蘋果、微軟、Facebook、谷歌、華為,甚至Oppo和Vivo。我們認為兩年內最快的落地的大概是G端到跟B端,C端的話可能還要一點時間。

今年的話就是酷派。我們認為酷派今天發布的產品(xview)是AR行業的一個裡程碑,讓大家知道C端的產品也可以這麼去用、可以這麼去設計。

這是在G端軍工方面的應用。像這個頭盔(上圖),我們看到美國大片上面的空軍、坦克手也戴著這種頭盔,現在用的就是類似這塊的技術。

在AR這塊落地,大家都知道AR是一個未來的一個風口,但是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比如進入C端。大家要進入這個行業裡面、去做產品、要怎麼落地,雖然我們看到遠水,但也要解近渴。

AR落地思考維度:場景、產品、成本、光學方案

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我們需要從這幾個維度去思考這些問題:

第一個是應用場景。像剛才我講的,B端跟G端的產品可能會比較快落地,那落地場景這塊,我們做一個產品的時候要分析,關於每個場景具體的痛點是什麼?

第二個是還有產品的形態,我們是做頭盔的形式?還是頭箍的形式?還是眼鏡的形式?這幾個產品的形態各有優劣。從體積、功耗方面去考慮,做成單人的眼鏡還是有難度;而頭盔可以做成一體機,算力都放在放在頭盔某一個部位的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頭箍也是一個形式。因為如果把很多的工作放在眼鏡上會比較重,如果單獨去戴眼鏡的話,可能會戴著不舒服,那就可以用頭箍的形式分擔這個力。

眼鏡形式也可以。作為一個輕量級的應用時,就可以用眼鏡的形式做成無線,酷派的xview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只是作為信息提示,不做那麼重的一個產品,我們就可以做成眼鏡的形式。

第三個是整機的成本。不同的行業對價格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類似公安體系這塊,他可能幾萬塊錢,甚至幾十萬、上百萬的頭盔也能接受。

所以我們在做產品定義的時候,我們在成本方面去考慮。C端的產品的話,我認為酷派的價格定位還是比較合理的。如果是超過四、五千塊錢的輕量級應用,基本上是很難賣得動的。

除了考慮這幾個維度,還有光學方案。我們在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要考慮FOV做多大的。有些應用場景是不需要那麼大的,比如作為信息提示,可能20°就夠了,相當於是有個二、三十寸的屏,基本上已經夠了。

關於對比度和光度,不同的場景對對比度要求是不一樣的。如果我要做騎行的頭盔,對比度一定要很高,至少不能阻擋我的視線,比如晚上開摩託車的時候,我要通過頭盔看到現實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如果對比度不夠的話,晚上根本沒法拍,容易出事。還有亮度,室內跟戶外亮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關於出瞳距離,有一些應用場景,比如說在文旅這一塊的產品,類似租用的形式,就對出瞳距離要求很高,因為我本身帶著眼鏡,如果出瞳距離不夠的話就沒辦法用。

關於功耗和重量,比如說Micro-LED的功耗跟LCoS功耗有很多倍的差距。而重量上,日常經常佩戴的重量是怎麼樣的,也會有要求。

我現在就講一下具體的應用場景。這些是我認為在這個市場裡面比較剛需的應用場景,供大家參考。

我們認為消防頭盔是一個剛需產品。我們最近也有多個客戶切入了這個行業,它的痛點在於消防的人員不足,然後專業勘探員培訓周期非常長,火災的現場,濃煙高溫、現場安全信息獲知受影響。需要現場查找火點、勘驗識別、搜集整理、監督或輔助決策,以及如何增強消防人員的人身安全,如隊伍位置、空氣、溫度等各項信息呈現,這些都是痛點。

實際上在一些火場裡面,很多的信息通訊方式是失效的,比如說對講機基本上是失效了。那唯一能實現的,是在自己在眼睛面前呈現出來的視頻。

那在消防這一塊呢,在呼吸面罩、消防頭盔上面,把熱成像的攝像頭,還有毒性的傳感器、邊緣檢測這些東西全部都加上以後,對於整個消防作業的速度會提升很高,以及提高安全性,減少損失。

下一個是警用頭盔,這次疫情期間,出示二維碼和車輛檢測進行體溫測量的效率是比較低的。如果做成一個頭盔,通過紅外成像、可見光攝像、數據通信模塊作業,在頭盔裡一眼就呈現出來體溫情況。

關於車牌識別,還有人臉識別。信息這一塊在公安體系裡面也是一個剛需的產品,關鍵是我們怎麼做出適合使用的一個產品。

關於遠程協助。雖然說現在只是列舉了汽車行業,實際上在工業中應用非常廣。我們可以以第一視角來看某一個畫面,而技術支持公司在後臺,或者在任意的地方也同時能看到,這樣就可以實時指導現場人員解決問題,使得效率大幅度提升。

關於聽障方面的應用,我們認為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如圖(上圖)顯示,我們現在用的是稜鏡,雖然我們認為光波導可以做得更薄。聽障人士戴著這個眼鏡,裡面有麥克風陣列,還有語音識別,它可以轉換為文字,展現在眼前。這個眼鏡其實除了我們剛才助聽這塊以外,還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在可以用到,比如雲會議,可以同聲傳譯,變成文字顯示在眼前。

關於騎行頭盔。騎行時候是沒辦法導航的,我也看不到那麼多信息。現在的話,我們有些客戶關注到了這個領域,他們把儀表上面的一些信息,包括運動的心率、節奏速度等全部在頭盔上展示。

關於瓏璟光電產品線

瓏璟光電在整個陣列光波導領域布局了很多的產品。比如說40°FOV用的是LCoS,解析度為720P跟1080P。我們現在從1080P,到反推下來640x400等各種解析度,都會針對不同的產場景有不同的一些需求。

未來,從 Micro-LED、OLED到LCoS,甚至會有Micro-LED的產品出來。我們現在跟世界知名的國內Micro-LED的廠商在合作,估計年底我們會發布一款小拇指這麼大的光機。

在衍射光柵波導部分,我們現在也有在做一些布局,預計在十月份、十一月份單色的產品會出來,在年底或者明年Q1會出彩色衍射光柵產品會出來的。

在整個產品布局中,我們不斷和客戶交流,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做什麼,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設計能力。我們一款產品經過大概兩、三個月的設計,可以達到量產的程度。

我大概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VR和AR的未來發展
    vr/ar的應用什麼是虛擬實境?虛擬實境技術(vr)是一種能夠創造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使用計算機生成一個模擬環境,它是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三維動態場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能夠沉浸在環境中,什麼是AR?
  • 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分析
    文章目錄汽車自動駕駛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個性化推薦生命科學預測與分類場景人工智慧已經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並應用於各個領域,它不僅給許多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改變和便利。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人工智慧的一些主要應用場景汽車自動駕駛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慧浪潮的興起,無人駕駛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國內外許多公司都紛紛投入到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的研究中。
  • 從AR光學開始,了解AR眼鏡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AR眼鏡的窘境是在於一個被普遍認可的產品形態仍然沒有被清晰地定義出來,其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就是產品所採用的AR光學。AR光學的分類那麼,目前市面的AR光學方案有哪些?它們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 人工智慧產業的應用場景和發展模式
    主要應用在智能家居、語音視覺交互、AR\VR、電商搜圖購物、標籤分類檢索、美顏特效、智能安防、直播監管、視頻平臺營銷、三維分析等場景。(2)自然語言處理——基於數據化和框架化,研究語言的收集、識別理解、處理等內容。主要應用在知識圖譜、深度問答、推薦引導、機器翻譯、預料處理、模型處理等場景。
  • AOM:「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綜述——材料製備、光學設計和應用場景
    近些年,隨著可穿戴設備和曲屏手機等柔性光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透明導電薄膜的機械柔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氧化銦錫(ITO)。ITO具備良好的可見光透過率和較低的電阻率,但其機械強度和柔韌性較差,不適用於柔性光電子器件。為解決該問題,科研人員探索了多種ITO-free的透明導電薄膜,包括金屬薄膜、金屬網格或納米線、二維材料、導電聚合物等。
  • 光學顯微鏡在失效分析中有哪些應用
    失效分析過程中,樣品形貌主要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和記錄,光學顯微鏡可以提供幾倍到上千倍的放大倍數,另外光學顯微鏡對半導體的某些多層結構具有透明性,比如二氧化矽鈍化層。光學顯微鏡要求樣品是固體,在高倍觀測時由於景深的限制,要求樣品表面要平坦。
  • 人工智慧的十大主要應用場景
    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之後,隨著計算機技術和 光學 成像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水平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不斷提高。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人臉識別技術進入初級應用階段。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如金融、司法、公安、邊檢、航天、電力、教育、醫療等。
  • 人工智慧製造業應用場景
    目前認知智能技術還在研究探索階段,如在公共安全領域,對犯罪者的微觀行為和宏觀行為的特徵提取和模式分析,開發犯罪預測、資金穿透、城市犯罪演化模擬等人工智慧模型和系統;在金融行業,用於識別可疑交易、預測宏觀經濟波動等。要將認知智能推入發展的快車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光學元件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光學元件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首先介紹了光學元件的背景,包括光學元件的相關概念、分類、應用、產業鏈結構、產業概述,光學元件行業國家政策及規劃分析,光學元件技術參數及生產基地,不同地區,不同規格,不同應用光學元件產量分析;光學元件產品技術參數,生產工藝技術,產品成本結構等;接著統計了全球及全球及中國主要企業光學元件產能
  • ...AR光學模組供應商「瓏璟光電」完成B輪融資,超萬平方米生產基地...
    瓏璟光電CEO馬國斌表示,公司本輪融資一方面將用於陣列光波導產品的研發迭代,另一方面將用於浮雕光柵光波導和體全息光波導等新技術路徑的研發和工藝的投入,使之快速產業化。瓏璟光電成立於2014年,專注AR眼鏡的核心器件--AR光學模組的研發與生產,核心產品為AR光波導模組,目前已經實現光波導模組的規模化生產。
  • 高功率巖板雷射切割機應用發展市場前景分析
    高功率光纖雷射應用發展方向分析,工業雷射在製造業的應用近年來迅速推進特別是自2016年後,工業級光纖雷射突破了8kw的應用瓶頸,開啟了國產超高功率切割裝備的競賽。自此之後10kw, 12kw, 15kw等陸續出現,你追我趕。 雷射器技術的發展是帶動雷射設備升級的最重要原因。國產光纖雷射器的技術瓶頸被突破,功率的提升只是個時間問題,緊接著就是雷射器的輸出穩定性與品質改良。
  • 2017AR行業盤點,一文看懂AR硬體、軟體及應用發展
    AR眼鏡頻出,面向工業場景2017年,AR眼鏡已經迅速應用於各大工業應用場景。眾多周知,AR眼鏡用於工業場景的一大功能是——解放雙手,工人不需要雙手操作就可以直接獲得輔助信息,這樣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和安全性。Google Glass企業版為工業場景應用的典型代表。
  • 2020年中國光學玻璃製造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光學玻璃製造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光學玻璃是光電技術產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20世紀**年代以後,隨著光學與電子信息科學、新材料科學的不斷融合,作為光電子基礎材料的光學玻璃在光傳輸、光儲存和光電顯示三大領域的應用更是突飛猛進,成為社會信息化尤其是光電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
  • 2020-2026年中國光學薄膜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從這三種產品的應用領域來看,反射膜的應用主要集中於移動終端領域,佔比為70.72%,增亮膜和擴散膜的應用主要集中於電視領域,佔比分別為83.45%和75.73%。  2020-2026年中國光學薄膜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對我國光學薄膜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光學薄膜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光學薄膜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光學薄膜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光學薄膜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20年版中國光學儀器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年中國光學儀器產量數據統計分析  《2020年版中國光學儀器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對光學儀器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光學儀器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光學儀器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光學儀器技術標準、光學儀器市場規模、光學儀器行業潛在問題與光學儀器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光學儀器行業投資價值、
  • 從場景供給新機遇透視成都創新發展新邏輯
    近年來,成都市以場景營城的理念,面向全球發布新場景、新產品,以開放促改革,以創新促發展,積極助力消費升級的新經濟發展路徑,其內涵不僅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保持高度統一,而且個性特色十分鮮明,發展動力格外強勁,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借鑑性意義。那麼,成都新經濟何時緣起?發展路徑有何創新?又催生出怎樣的積極效應?
  • 愛奇藝奇遇3亮相,還有一款AR光學模組
    接下來,對標Oculus Quest系列一體機在技術成熟度、用戶體驗、應用生態、市場規模等方面的高水準,奇遇3接下來將如何開拓中國市場?對於遊戲等應用場景,頭手6DoF定位的VR體驗遠比3DoF要好,這種趨勢已成定局。而且與超聲波、電磁6DoF方案相比,光學6DoF追蹤效果很好,手柄重量也可以減輕。
  • 多源光學傳感器的應用是作物表型鑑定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文章對當前作物表型鑑定的起源、概念、使用傳感器類型以及對應的作物表型性狀鑑定難點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系統整理和總結,提出了將多源光學傳感器與地面和航空作物表型鑑定平臺有效整合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據金秀良研究員介紹,近年來,利用基因組學輔助育種的方法已成為新品種培育和作物提質增產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將作物表型組和基因組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快速準確地篩選目標性狀和基因,對於提高育種效率,保證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高通量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高通量作物表型精準鑑定能力仍有待提升。
  • 自適應光學助力太陽高分辨力光學成像技術發展與應用
    基於大口徑太陽光學望遠鏡對太陽大氣進行高分辨力層析成像是觀測太陽活動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受到地球大氣湍流的影響,大口徑光學望遠鏡原本可以分辨的細小結構,也會被模糊成一團,需要自適應光學技術對湍流擾動進行實時探測和補償,讓望遠鏡發揮其極致性能。目前國際上所有的大口徑太陽望遠鏡均配備了自適應光學系統。
  • 光學頻率梳技術與應用的 20 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近期,兩位NIST的學者,Tara Fortier和Esther Baumann在Nature旗下的《Communications Physics》對光學頻率梳技術的原理,技術實現,應用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