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被命名為"歐巴馬" 命名教授:這是榮譽

2020-12-05 參考消息

中國臺灣網9月9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近來獲得一項得以吹噓的最新榮譽,因為科學家以他的名字為一種寄生蟲命名。

一項最新研究將一種體長2英吋(約5釐米)、細如髮絲的生物正式命名為「Baracktremaobamai」,它們是存活於烏龜血液的小型寄生扁蟲。

美國印第安納州聖瑪麗大學(Saint Mary’s College)的退休生物學教授普萊特(Thomas Platt)負責此命名,他說這確實是項榮譽,並非侮辱。

除了此物種外,普萊特還發現另外30多項新物種,並以嶽父與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為它們命名,普萊特說:「還有其他我十分尊敬的人們,很明顯這是我向總統致敬的渺小方式。」

普萊特說,這種生物讓他聯想到歐巴馬,「它很細長,而且它酷斃了」,是「相當驚人且韌性異常高的生物」。(中國臺灣網 於斯文)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用歐巴馬命名新寄生蟲
    除了以總統的名字命名山脈,還有數不盡的大學、林蔭大道、機場、和圖書館以歷屆總統的名字來命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或許就是美國國父受到的待遇,為了表達對其的崇高敬意,國家首都被以他的名字命名:華盛頓。不過,除了各種高大上的場合,偶爾也會有一些不堪的紀念方式。最近,一位科學家表達他對現任總統歐巴馬熱愛之情的方式是:以歐巴馬的名字命名了一種寄生蟲。
  • 剛果河湍流發現新魚類 其中一種被命名為歐巴馬
    剛果河湍流發現新魚類 其中一種被命名為歐巴馬2017-02-24 17:23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姜維責任編輯:lixianggan 【PConline 資訊】長期以來,科學家知道山川、河流等地理特徵會隔絕動物種群,最終形成新物種,但湍流一般不會被認為是這樣的環境
  • 川普飛蛾,科學家有沒有用他們不喜歡的人的名字來命名生物呢?
    正如你可能想像的那樣,許多人認為為新發現的生物選擇合適的名字是一項需要大量考察和思索的任務,儘管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科學家不會偶爾拿它開玩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必須遵循一系列相當長的規則才能做到這一點。你看,要給一種新發現的生物命名,你必須遵守一個公認的守則。這種命名守則自18世紀以來一直存在。
  • 永久性榮譽!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新華社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天空中的這顆小行星,以復旦老校長的名字命名
    今天下午,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教授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於在復旦大學舉行。這顆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08年2月2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詳見↓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新浪科技訊 8月31日消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他還同日本東京大學尾本惠市教授合作領導了海南島少數民族的人類學與語言學調查。吳汝康是國際人類學和民族學協會榮譽終身會員(1988年起曾任常設委員會委員),英國皇家人類學研究所榮譽學術委員,曾任國際史前史與原始史協會常設委員會委員,世界考古大會執行委員會東亞地區高級代表。在美國出版的《體質人類學歷史百科全書》中,吳汝康是作為專門條目被列入唯一的「中國體質人類學家」。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
    8 月 31 日消息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 317452 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他還同日本東京大學尾本惠市教授合作領導了海南島少數民族的人類學與語言學調查。吳汝康是國際人類學和民族學協會榮譽終身會員(1988 年起曾任常設委員會委員),英國皇家人類學研究所榮譽學術委員,曾任國際史前史與原始史協會常設委員會委員,世界考古大會執行委員會東亞地區高級代表。在美國出版的《體質人類學歷史百科全書》中,吳汝康是作為專門條目被列入唯一的 「中國體質人類學家」。
  • 最新命名小行星名單,國內娛樂圈4人獲此榮譽,張國榮劉德華在列
    經常上網看資訊的網友都應該知道,在天文界有這麼一條規矩,就是誰發現的小行星誰就有命名權,主要是激勵各大機構和個人為探索未知世界做一份貢獻,至於命名的小明星名單則是在匯集審核之後則對外公布,一般國內針對發現的小行星的命名規則則採取了針對一些對華人圈有突出貢獻的人的名字來命名
  • 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命名一顆小行星為「吳汝康星」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為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院士,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已將國際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摘要】昨天,NASA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據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有30多個。   浙江在線杭州4月10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胡昊 編輯/沈正璽) 昨天,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編號為41981。
  • 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胡喆)記者近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胡喆)記者近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唐敖慶先生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主席朱麗蘭,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靜海,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唐敖慶先生家屬代表唐敏共同為「唐敖慶星」銅匾揭幕。這既是唐敖慶先生的崇高榮譽,更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吉林大學和我國科技界的集體榮耀。
  • 為什麼會有陸氏神獸這樣的命名?還有什麼奇葩的生物命名?
    命名之後,就以這個最早的命名為基準。簡單說下學名的規範,是拉丁文寫成的,前半截是屬名,後半截是種名,國際上通用。寫起來要斜體。所以下次看見「藍眼白龍」、「紅眼黑龍」這種聽上去很洋氣的中文名(餵),記住它不·是·學·名。至於神獸這種名字是不是太奇怪……從一開始,生物分類學的宗師林奈創立拉丁文命名法的時候,命名就是個很凌亂的領域。
  • 一新發掘的螞蟻種類被用薩拉赫的名字命名
    虎撲1月21日訊 許多足壇名宿收穫過特殊榮譽——喬治-貝斯特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機場,伊布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漢堡,克魯伊夫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隕石。而利物浦的埃及法老薩拉赫則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螞蟻種類!
  • 誰為行星命名?又是誰決定該如何命名?
    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天王星的發現者,想要以喬治三世國王的名字「 Georgium Sidus」為天王星命名。其他的天文學家則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其為「赫歇爾」。 天文學家約翰·博德(Johann Bode)建議,用神話名字Uranus(拉丁文「天空之神」)來命名更為合適,因為這個名字與遠古時代就已命名的五大行星相匹配。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遺址舉行
    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紀念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吳汝康院士。畢業後正值新中國成立之初,吳先生惦念祖國人類學的發展,毅然選擇回國,擔任大連醫學院解剖教研組教授、主任。1953-1956年,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任兼職研究員。1956年起正式調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先後擔任副主任、副所長,併兼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大學教授。1970年起歷任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這顆星被命名為「吳偉仁星」
    中新網9月8日電 (郭超凱)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路漫漫其修遠兮:盤點以中國人命名的化學反應
    在大學《有機化學》課程中,學習還原反應時一定會提到Wolff-Kishner-黃鳴龍還原反應,這是第一個以中國人命名的化學反應。有機化學發展至今,已經有成千上萬的各類化學反應被發現。其中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被冠以人名,以紀念首次發現或是對該反應做出深入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這也是給予化學家們最崇高的嘉獎和榮譽。
  • 阿拉巴馬州高中生為NASA的火星直升機命名
    阿拉巴馬州北港塔斯卡盧薩縣高中的初中生Vaneeza Rupani在NASA的「 命名漫遊者 」徵文比賽中提出了名稱和含義。Rupani的論文是來自美國各州的學生向NASA提交的28,000篇論文中的一則,其中為下一個火星探測器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