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髮絲還小的機器人「大軍」來了,10釐米晶圓能造100萬個
費曼說的可不是「醫鬧」,而是把微型機器人注射到人體內,通過血管到達指定位置進行手術。肉眼無法看見,只能靠顯微鏡來觀察,可被輕鬆吸入注射器中。方便大批量製造,科學家甚至能一次能釋放出上千個這樣的機器人,組成一支「大軍」。
-
你見過比髮絲還小的機器人嗎?
,流水線上的作業機器人,還是在商場裡能為你指路的機器人,都為人類帶來了很有效的幫助。可是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機器人無外乎都是比較笨重,外形比較大的。今天小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微型機器人,微型到比髮絲還要小,那這麼小的機器人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
「納米機器人」真造出來了?一次製造100萬個,未來可探索大腦
相信大家在看恐怖片的時候,都會對裡面的各種機器人設計非常感興趣吧,畢竟那些千變萬化的機器人讓人感覺十分震撼,尤其是納米機器人這種概念,簡直就像是新時代的魔法一樣,但是想也知道這種技術目前暫時是沒辦法實現的。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該團隊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摺紙技巧,其本體僅有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其整體長度。
-
一美分硬幣能裝30000個?康奈爾大學研發「草履蟲」傳感器可植入人體
它們是大規模製造出來的,每個8英寸的晶圓片上有多達100萬個晶圓,每個設備的成本也只相當於一枚硬幣的幾分之一。 物理學家Paul McEuen,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副教授Alyosha Molnar,和康奈爾大學博士後Alejandro Cortese博士共同設計了一個平臺,用於生產他們的光無線集成電路(OWICs)——100微米大小的微型傳感器,人眼只能看到一個小斑點,可能還沒臉上的毛孔大。
-
首個比頭髮絲還細的機器人誕生了!可用針頭注射入人體
>,並且,還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就可以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每個機器人都由一個矽光電板製成的簡單電路組成,其基本功能類似於軀幹和大腦,還有四個電化學驅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Nature突破:首個比頭髮絲還細的機器人誕生了!可用針頭注射入人體
近日,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終於出現重大突破,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及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團隊首次製造出尺寸小於0.1毫米(約為人的頭髮寬度)的機器人,並且,還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就可以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問世
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Nature:比頭髮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大軍」正在走來
「雖然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但如果你能吞下外科醫生,那麼手術會變得很有意思,」理察·費曼描繪道,只要把這個外科醫生放進人體的血液中,他就能夠抵達心臟,並且查看哪裡出了問題,然後他會拿出小刀,把不好的地方,比如腫瘤部位切除。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草履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或許能在人體組織中自由穿梭
這些機器人大約有草履蟲那麼大,為製造更複雜的版本提供了一個模板,這些機器人利用矽基智能,可以批量生產,有朝一日可能會穿過人體組織和血液。文章以「Electronically Integrated, Mass-Manufactured, Microscopic Robots」為題,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中美科技博弈:美國已可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中國差之毫厘
在美國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中,科學家把變小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讓這些縮小的「參觀者」直接觀看到人體各個器官的組織和運行情況。然而在現實中,科學家根據分子病理學的原理已經研製出各種各樣的可以進入人體的納米機器人,有望用於維護人體健康。
-
買個機器人當保姆 價格1萬左右
重慶造機器人最快明年銷售作為本次籤約投資額最大的機器人產業項目,華創機器人製造有限公司計劃在5年內投資10億元,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規劃佔地300畝的機器人製造基地,實現機器人產業的「整機+零部件」垂直整合。
-
可在人體內消化,能夾蘋果,瑞士洛桑聯邦理工研發的這款機器人厲害了
該機器人驅動器由明膠甘油複合材料構成,研究人員稱,這是一款可以「食用」的機器人。明膠沒有固定的結構和相對分子量,可溶於熱水,可以在人體內進行消化,這意味著我們離「可食用」的機器人技術又進了一步。 我們知道,當一個機器人縮小到微型之後,機器人的動力來源是一個亟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挑戰。目前,不少科學家們會通過磁場給機器人提供能量使其在人體內遊走,比如 MIT 研發的能幫助修復體內損傷可摺疊機器人,麥吉爾大學研發能精確鎖定並殺死癌細胞的納米機器人等等。
-
科學家造出首個活體「異種機器人」,未來或可用於人體內送藥
2020年1月13日,顯微鏡下正在移動的「異種機器人」(Xenobot)。
-
Nature: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肉眼不可見的微型機器人來了 未來可探索大腦
而且這些機器人,價格真的不要太便宜,因為它們是可以批量生產的,一下子就能「印」出好幾百萬個,每個只要幾毛錢,跑起來還很靈活! 新型致動器催生的迷你機器人 我們之前可能聽說過很多微型機器人,比如DNA摺紙機器人(一種用單鏈DNA組裝成的給藥機器人,依靠人體內的循環系統而移動)、多腿的軟體機器人(一種用軟性矽薄片製作,下面裝著上百條毛腿的機器人,可在外部電磁設備協助下,在人體內高效移動),甚至可癒合的活細胞機器人(一種使用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合而成的機器人,可通過心肌細胞的收縮產生不對稱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