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比頭髮絲還細的機器人誕生了!可用針頭注射入人體

2020-09-06 解碼科普

來源:科研大匠


1959年,諾貝爾獎得主、理論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 首次提出微型醫用機器人的概念。此後,將電子器件微型化以生產細胞大小的機器人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但由於缺乏合適的微米級致動器系統,該技術一直受到限制。


近日,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終於出現重大突破,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及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團隊首次製造出尺寸小於0.1毫米(約為人的頭髮寬度)的機器人,並且,還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就可以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研究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題為「Electronically integrated, mass-manufactured, microscopic robots」。


雖然體形微小,但它們卻十分結實,在未來,這些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穿梭在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執行外科醫生的操作,縫合血管,探測人類大腦等


當雷射照射到光電板上時,機器人就能行走(來源:康奈爾大學)


這種微型機器人每個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說是「專為行走而生」。


一個微型機器人繞圈行走


每個機器人都由一個矽光電板製成的簡單電路組成,其基本功能類似於軀幹和大腦,還有四個電化學驅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創造腿可謂是一項壯舉,研究人員以不同光伏閃爍雷射脈衝來控制這些機器人移動,每一個脈衝可以給一隻腿充電,通過在光電板前後切換雷射來控制機器人行走。它們在低電壓(200 毫伏)和低功率(10 毫微瓦)條件下就可移動。

數以千計的機器人「大軍」


一個機器人走過顯微鏡載玻片


本文通訊作者之一Itai Cohen教授


由於它們是由高度穩定的材料製成的,所以很堅固,能在高酸性環境和超過 200-k 的溫度變化中生存下來。


此外,由於它們體型微小,還可以通過最小型號的注射針頭進行皮下針頭注射,並且在注射後也可維持機械功能,這也為探索生物內環境帶來了可能


這些機器人和草履蟲等微生物差不多大(來源:康奈爾大學)


目前,這些微型機器人最大的缺點在於缺乏綜合控制,它們必須始終與它們的能力和信息源「拴在一起」。目前功能仍有限,比如不能自動行走,移動速度比大多數遊泳機器人慢,且不能感知環境。


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麥可·斯塔諾表示,雖然有以上缺陷,但這些機器人最有價值的是它們與現有矽技術的兼容,正是這一兼容性,讓其在不久的未來很快就能夠開發更多實用性功能。


未來,這種微型機器人不僅能在液體中移動,還可以使用車載傳感器和邏輯電路輸入更高級的指令,執行更加複雜的操作。


相關焦點

  • Nature突破:首個比頭髮絲還細的機器人誕生了!可用針頭注射入人體
    近日,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終於出現重大突破,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及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團隊首次製造出尺寸小於0.1毫米(約為人的頭髮寬度)的機器人,並且,還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就可以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本文介紹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其基本功能類似於軀幹和大腦,還有四個電化學驅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問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其基本功能類似於軀幹和大腦,還有四個電化學驅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
  • 她用只有頭髮絲八分之一細的線,完成了這場特殊手術!
    把一克黃金拉成661米的線,只有頭髮絲的八分之一那麼細,再在顯微鏡下用這根線為雷達的「心臟」做「搭橋手術」。
  • 手術機器人如頭髮絲,精準捕捉單個癌細胞,這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手術機器人的手,可以有多靈巧?當前,這雙「小手」可以像兩根頭髮絲一樣「探囊取物」;而不久的將來,微米級的「機器指頭」將進一步細到納米級,精準捕捉哪怕一個單一的癌細胞。就手術機器人體積、成像、未來等,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楊廣中11日在滬提出「三問」。
  • 科研人員研製出可被注射進人體的納米機器人
    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導 西媒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的納米技術,在幾個星期內創造出了由數以百萬計納米機器人組成的一支大軍。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3月10日報導,這一設計基於一種納米製造技術,利用該技術能夠在幾周內將長約10釐米的矽晶片變成數百萬個機器人。
  • 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
    全球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注入人體摧毀癌細胞  olivia chan • 2020-01-14 14:46:07 來源:前瞻網
  • 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一項最新成果:小於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 小於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學家由此創造了「專為行走而生」、數量超過100萬個的微型四腳機器人大軍。這一成果得益於這類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的發展,這也是迄今已知首批尺寸小於0.1毫米的機器人。
  • 【科技前沿】針頭藥丸將代替注射
    對於害怕針頭的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含有微型皮下注射器的藥丸在針對豬的初步測試中展示出前景。這種注射器可將藥物無痛注射進胃黏膜。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雜誌。每個藥丸膠囊含有多個微小注射器。每個注射器內帶有一根「針」,其中「針尖」主要由諸如胰島素等乾燥藥物製成。
  • 西媒:研究人員研發新型納米機器人 可通過注射進入人體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的納米技術,在幾個星期內創造出了一支數以百萬計納米機器人組成的大軍。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3月10日報導稱,幾位科研人員在本周于波士頓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展示了他們這一科研成果。
  • 針頭藥丸將代替注射
    對於害怕針頭的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含有微型皮下注射器的藥丸在針對豬的初步測試中展示出前景。這種注射器可將藥物無痛注射進胃黏膜。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雜誌。每個藥丸膠囊含有多個微小注射器。每個注射器內帶有一根「針」,其中「針尖」主要由諸如胰島素等乾燥藥物製成。
  • Nature:比頭髮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大軍」正在走來
    「雖然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但如果你能吞下外科醫生,那麼手術會變得很有意思,」理察·費曼描繪道,只要把這個外科醫生放進人體的血液中,他就能夠抵達心臟,並且查看哪裡出了問題,然後他會拿出小刀,把不好的地方,比如腫瘤部位切除。
  • 首個"卵子透明帶缺失"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卵子,試管嬰兒,精子,缺失...
    原標題:首個「卵子透明帶缺失」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據《勞動報》報導: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現在全世界範圍內已出生試管嬰兒500萬例以上。昨天,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輔助生殖醫學科滕曉明研究團隊發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通過基因測序,該院成功誕生世界首個「卵子透明帶缺失」試管嬰兒。
  • 用一根絲徑極細的絲,快速切割人體,會有什麼後果產生?
    用一根絲徑極細的絲,快速切割人體,會有什麼後果產生?很多人對物理學頗有了解,都知道物體與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力,那就沒有碰撞。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一根絲徑極細的絲真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多種力,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相互作用力和引力,地球擁有引力才相互吸引,只有相互碰撞的物體,才會產生電磁力。用一根絲徑極細的絲,快速切割人體,會有什麼後果產生?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蟾蜍細胞構建進化算法設計,能動能自愈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一鳴、杜偉、澤南克隆已經不能讓我們滿足了,人類正在嘗試直接用生物細胞製造出軟體「機器人」,而且還成功了。近日,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的新聞讓世人驚豔。例如,將藥物精準釋放在人體的特定位置而不損傷健康的組織。近日,美國佛蒙特大學的研究者使用進化算法研製了一種名為「Xenobot」的生物機器人。它由生物細胞構成,可進行編程修改、自由移動,即使被切開也能夠自動癒合。以下是 Xenobot 生物機器人的效果展示:顯微鏡下正在緩慢移動的 Xenobot。
  • 比頭髮絲還細10000倍!這種材料能終結手機沒電
    根據研究人員介紹,該紗線是由一種碳納米管制成的,比頭髮絲細 10000 倍數。由眾多紗線組成「螺旋管」狀的彈性繩,在伸縮的過程中,彈力就可以產生電量。
  • 直徑比頭髮絲還細 這家研究院的「黑科技」了不得
    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在重材院的一個車間裡看到,一根直徑8毫米的金屬棒被放進儀器裡,隨後像變魔術一樣被拉成直徑為0.025毫米的金屬絲,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3。這看似不起眼的細絲,就是集成電路、半導體上的關鍵材料——金銀鍵合絲。然而,如此細緻的工藝並不是金銀鍵合絲最關鍵的核心技術。
  • 上海中職「小魯班」陸梁宏:讓每塊木板誤差比頭髮絲還細
    陸梁宏的爸爸是村裡有名的木匠,街坊四鄰打個家具、裝修個房子,都愛找他幫忙。「那時候,我就覺得做木匠挺自豪的。」陸梁宏說。初中畢業,成績考高中有點緊巴巴的陸梁宏,選擇了離家較近的上海城市科技學校,就讀建築工程系。進學校不久,他就在學校的社團展示中遇到了驚喜——大至雕梁畫棟古建築模型,小到魯班鎖、小飛機,該校「創意木工社」的展品精巧美觀,全是出自該校師生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