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髮絲還小的機器人「大軍」來了,10釐米晶圓能造100萬個

2020-09-05 量子位

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1959年,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曾預言,人類未來可以「吞下外科醫生」。

費曼說的可不是「醫鬧」,而是把微型機器人注射到人體內,通過血管到達指定位置進行手術。

今天,我們離這個美好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來自康奈爾大學的團隊發明了一個只有草履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登上了今天的Nature雜誌。

這款機器人的厚度約5微米、寬約40微米、長度範圍從40到70微米。肉眼無法看見,只能靠顯微鏡來觀察,可被輕鬆吸入注射器中。

通過雷射的照射控制,機器人交替擺動前後腿,在液體中遊動。



因為它體積小、方便大批量製造,科學家甚至能一次能釋放出上千個這樣的機器人,組成一支「大軍」。

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開發能在液體中遊動的微型機器人,有的甚至比康奈爾大學造出的機器人更小、更快。

那麼這項新工作為何如此特別呢?

首先,是因為它用了與製造晶片相同的工藝技術。一個4英寸(約10釐米)的晶圓就能生產超過100萬個機器人。

△微型機器人結構圖(圖片來自康奈爾大學)

其次,就是它特殊的推進裝置,將能源和機器人分開。

每個機器人由以下兩部分組成:一個矽光伏材料製成的簡單電路,以及四個電化學致動器製成的腿部。

研究人員使用原子層沉積和光刻技術,用只有幾十個原子厚的鉑構造了支腿,鉑的一側被一層惰性鈦覆蓋。

當對鉑施加正電時,周圍溶液中帶負電荷的離子將吸附到暴露的表面上,以中和電荷。這些離子迫使裸露的鉑膨脹,令其彎曲。

條帶的超薄特性讓腿部能急劇彎曲而不會斷裂。

為了幫助控制3D肢體運動,研究人員在條帶端部加上了剛性聚合物面板。面板之間的間隙相當於膝蓋或腳踝,從而使腿部以受控方式彎曲來運動。

機器人運動的能源和信號都來自外部的雷射。

機器人的前後腿由兩組不同的光電池控制,當光電池被雷射照射時,就會在腿上施加電壓。通過控制在兩組光電池之間來回切換雷射,就可以控制機器人行走。

研究人員說,只需要產生200微伏電壓、10納瓦功率即可驅動,所以推進裝置的效率很高,比通過化學能供電的機器人效率高100萬倍

論文通訊作者Itai Cohen教授說,雖然這些機器人的功能很原始,不夠快也沒有什麼計算能力,但是卻為微型機器人智能化打開了大門。

因為它使用了晶片製造工藝,可以快速批量生產,未來還有可能在上面加工出集成電路。

微型機器人想像空間還很大,正如Nature給它的評價:微型動作裝置加上亞毫米級電路板、傳感器,無疑讓我們離費曼的願景更近了。

參考連結:
https://news.cornell.edu/stories/2020/08/laser-jolts-microscopic-electronic-robots-moti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42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26-9#Sec14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你見過比髮絲還小的機器人嗎?
    ,流水線上的作業機器人,還是在商場裡能為你指路的機器人,都為人類帶來了很有效的幫助。可是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機器人無外乎都是比較笨重,外形比較大的。今天小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微型機器人,微型到比髮絲還要小,那這麼小的機器人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 比髮絲還小的機器人!可在人體內自由移動,10cm晶圓能造100萬個
    據悉,這款機器人實現了在液體中自由行走,且體積比單細胞生物草履蟲更小,可植入人體內多個部位。微型機器人由於體積小,驅動系統和電力系統的研發是一大難題。據研究人員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構成包括由矽光伏電路組成的「大腦」和「身體」,以及由四重電化學致動器組成的「四肢」;體積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整體長度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範圍,還具備一定的變形能力,幫助貼合地進入人體身體部位。然而進入人體內部,意味著機器人需要克服在液體環境中移動的阻力。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
  • Nature:比頭髮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大軍」正在走來
    這種設備能夠推動由雷射控制的微型機器人通過液體,並且很容易與微電子組件集成,來構建完全自動的微型機器人。微型機器人製造方法示意圖每一個機器人的大小都可以與較大的微生物相媲美:一個機器人幾乎和一個單細胞草履蟲一樣小。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該團隊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摺紙技巧,其本體僅有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其整體長度。
  • 雷射驅動的機器人大軍!Nature:機器人尺寸小於 0.1 毫米,4 英寸...
    我們眼前有一個微米尺度的機器人,大小和草履蟲差不多,肉眼看不見的那種。顯微鏡下長這樣,可可愛愛沒有腦袋的它正在受雷射的控制在液體中遊動。機器人大軍集合。那麼,要製造這樣小到極致的機器人,還要讓它順利移動,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 微納米機器人:裝在瓶子裡的機器人大軍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423/4ab50b3171e3447383ee92d39f982c92.mp3 微納米機器人:裝在瓶子裡的機器人大軍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買個機器人當保姆 價格1萬左右
    重慶造機器人最快明年銷售作為本次籤約投資額最大的機器人產業項目,華創機器人製造有限公司計劃在5年內投資10億元,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規劃佔地300畝的機器人製造基地,實現機器人產業的「整機+零部件」垂直整合。
  • 「納米機器人」真造出來了?一次製造100萬個,未來可探索大腦
    相信大家在看恐怖片的時候,都會對裡面的各種機器人設計非常感興趣吧,畢竟那些千變萬化的機器人讓人感覺十分震撼,尤其是納米機器人這種概念,簡直就像是新時代的魔法一樣,但是想也知道這種技術目前暫時是沒辦法實現的。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Nature: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首個比頭髮絲還細的機器人誕生了!可用針頭注射入人體
    >,並且,還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就可以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每個機器人都由一個矽光電板製成的簡單電路組成,其基本功能類似於軀幹和大腦,還有四個電化學驅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
  • 為什麼7nm、5nm的晶片用12寸的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12英寸晶圓的出貨面積佔全部半導體矽片出貨面積的65左右。8英寸的佔20%左右,其它的主要是更小尺寸的晶圓片了。另外從實際來看,14nm以下的晶片,像7nm、5nm的晶片全是用12英寸的晶圓製作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Nature突破:首個比頭髮絲還細的機器人誕生了!可用針頭注射入人體
    近日,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終於出現重大突破,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及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團隊首次製造出尺寸小於0.1毫米(約為人的頭髮寬度)的機器人,並且,還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就可以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成都造「發電玻璃」,能把建築物變發電站
    薄膜弱光發電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上鍍上碲化鎘光電材料,讓普通玻璃從絕緣體變成可導電的導體,進而變成可發電的建築材料,每塊發電玻璃的發電層經過雷射的刻蝕,形成214個串聯的小電池,也就是黑色玻璃上肉眼可見的白色線條。兩塊玻璃合一,通過背面的接線盒收集電,便能發電,導入逆變器後就能直接使用了。
  • 明朝10萬大軍竟被韓國百人小隊全殲?不愧是創造宇宙的民族!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朝鮮王朝優先於歐洲三百年研製出可以一次性連發白髮箭的神機箭,並通過100人的神機箭小隊打敗明朝十萬大軍的狗血意淫故事。  10萬明朝大軍VS100多韓國老百姓 最後結果:10萬大軍全滅,韓國人傷亡不到一半,比率高達 2000:1  ——韓國人威風凜凜的太子,遼東也是他們的。
  • 細胞大小的機器人深入人體,這一聽來科幻的技術最近又有新突破
    細胞大小的機器人大軍深入人體,在體內隨意遊走,這在幾年前聽起來像極了科幻電影。 分布有機器人的晶片光學圖像。 晶片是從一個四英寸的晶片上切下來的,表面上有大約一百萬個微型機器人。為展示新型電化學致動器的潛力,研究者在4英寸晶圓上創造了一個行走的超百萬數量的微型四腳機器人大軍,意味著可規模化生產的、與矽電子器件兼容的功能性機器人邁出了重要一步。 研究者分析認為,SEA滿足了電控微型機器人致動器的所有要求:曲率半徑小、低壓致動、低功率、持續的力輸出和穩定性 [1]。SEA可用於需要微米級致動器的任何應用中,且任何能夠提供200毫伏電壓和約10納瓦功率的電源都可以充當控制器。
  • 《Nature》草履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可用於顯微外科
    該款微納機器人,通過雷射的輻照來控制機器人的前後腿的交替運動,從而實現在液體中的遊動這款微納機器人,由於其體積小,只有草履蟲大小,而且方面大批量的進行製造,科學家可以實現「撒豆成兵」,能夠一次批量製造出上千個這樣的微型機器人,組成一支不可估量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