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米機器人:裝在瓶子裡的機器人大軍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423/4ab50b3171e3447383ee92d39f982c92.mp3

微納米機器人:裝在瓶子裡的機器人大軍

2020年04月23日 10:46:55

   

    你見過裝在瓶子裡的機器人嗎?近日,記者來到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微納米研究實驗室,探秘這支微觀世界裡的機器人大軍。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 劉連慶

  因為我們所說的機器人它的尺寸特別小,所以說很難用肉眼觀測到,比如像我這個小瓶子裡,可能就有成千上億個小的機器人在裡邊,但是我們用肉眼是無法看到。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微納米機器人,直接使用人的細胞製作機器人,利用生物特性在感知、驅動和智能認知方面的優勢,進行研究。這種微納米機器人不僅可切割DNA、給細胞做手術、進入血管探測,甚至可以分離對抗癌細胞。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 劉連慶

  從這個裡面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就是癌細胞在光碟機動的時候它在高速旋轉,而正常細胞卻沒有這種現象,所以說我們有可能通過細胞旋轉速度來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進行區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光強,讓它只操作癌細胞,而無法操作正常細胞,通過這樣方式我們不需要螢光染色,就能實現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分離。

  目前,微納米機器人的精準控制、動作都沒有問題,一旦機器人材料在生物兼容性方面取得進展,將在未來5到10年的時間投入使用。

  新華社記者高銘瀋陽報導。

相關焦點

  • 【納米】強二色性的偏光微納米機器人
    由於在精確的靶向藥物傳輸、微創手術、顯微操作製造及環境檢測修復等方面的巨大應用潛力,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微納米機器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的熱情和研究
  • 納米機器人:微觀世界裡的奇兵
    而如今,中國的科學家正在把宏觀的機器人技術應用到微觀。近日,記者來到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微納米研究實驗室,探秘這支微觀世界裡的奇兵。新華記者 高銘 王瑩視頻編輯:冷靜編輯:姜賽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 (原標題:納米機器人:微觀世界裡的奇兵)
  • 遊動微納機器人的醫療開發,搭建基於納米機器人的免疫系統
    1966 年的電影《奇幻旅程》,講述了醫療工作者被縮小到微納米尺寸,然後再被注射到一位科學家體內,直接遊到病患區進行治療的故事。吳志光說:「人們一直幻想能不能做出主動的遊動納米機器人,裝載藥物在人體內遊走,將藥物遞送給病患區域內。」 他對遊動微納機器人的研發便致力於此。研發微納尺寸機器人首先要解決的是驅動問題,許多宏觀世界的驅動方法在微觀世界裡卻難以實現。
  • 了解微納米、仿生、醫用機器人等的發展現狀、趨勢及關鍵關技術,就...
    了解微納米、仿生、醫用機器人等的發展現狀、趨勢及關鍵關技術,就鎖定今晚7點雲課堂! 9月27日(周日)晚19:00,「IMAC智能製造雲課堂」第二期第9講,特別邀請到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 對話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劉連慶:突破微納米機器人難點還要5到10年
    劉連慶介紹了微納米機器人在精準醫療領域可能帶來的進展,並表示未來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將在微納米機器人的群體控制方面。最近,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微納米機器人課題組,在類生命視覺感知成像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相關論文被刊登在了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Biosystems》上。
  • 神奇的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設想,是在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尺度上,研製可編程的分子機器人(也稱「細胞機器人」或「DNA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教授於1959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築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裡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在底層空間製造任何東西。
  • 納米機器人或成未來醫學界主角?
    不久前,頂級刊物《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上刊登了關於醫用納米機器人的突破性發現:藉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其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如腫瘤深處)進行藥物遞送或微創手術,完成人類幾乎不可能達到的療效。
  • 納米機器人
    ,還不需要考慮安全問題,納米機器人是人類史詩級別的創新,人類要繼續勇敢的向這個偉大的領域進軍。 關鍵字: 醫療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
  • 納米機器人,真有傳說的那麼神嗎?
    如何實現微觀尺度的組裝,是 " 納米機器人 " 研究的另一難關。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人們就實現了對單原子的控制。2005 年,中國科學院成功將一個 4 微米長、100 納米粗的碳納米管,準確地移動到了一個刻好的溝槽裡 [ 4 ] 。然而,如何大規模進行納米組裝仍是問題。
  • 港中文張立《先進材料綜述》微/納米機器人趨勢,驅動和系統集成
    隨著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功能性納米材料通過應用程式在機器人技術和納米醫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些應用程式具有通過可編程的能量輸入以遙控方式按需執行指定任務的功能。微型機器人的尺寸通常小於1毫米,而納米機器人的尺寸小於1微米。由於體積小巧,m機器人可以進入人體內部複雜而狹窄的區域,例如腦血管的遠端和膽管,而現有的微創醫療設備和傳統機器人有時無法進入,而微創則無法訪問。
  • 聽說納米機器人能殺死癌症?是真的嗎?
    在這部電影裡,出現了的很多的高科技目前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實現,比如人工智慧和納米技術。關於人工智慧想必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了,本篇著重和大家探討一下納米技術。影片中的納米顆粒簡直無所不能,修復被破壞的設施、淨化環境、甚至可以製造出一個全新的人體!那麼這種全能的納米顆粒究竟是什麼呢?它就是納米科技的未來——納米機器人。1、什麼是納米機器人?
  • 科研人員研製出可被注射進人體的納米機器人
    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導 西媒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的納米技術,在幾個星期內創造出了由數以百萬計納米機器人組成的一支大軍。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3月10日報導,這一設計基於一種納米製造技術,利用該技術能夠在幾周內將長約10釐米的矽晶片變成數百萬個機器人。
  • 日籍「納米機器人之父」投奔中國?還是北理教授
    日籍「納米機器人之父」投奔中國?還是北理教授 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府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都未解除對我們國家的技術封鎖。——納米壓痕。 隨後,福田敏男又在此基礎上進行微納米上的相關研究,研究過程較專業此處不在贅述,
  • Nature: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該方法基於電化學刺激提出了獨特的觸發釋放機制,該機制破壞了阿黴素與微/納米馬達的石墨烯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此外,通過使用鉍塗層加載治療有效載荷,進一步擴展了電化學刺激作為釋放機制的使用。超聲推進的多孔納米線表面用陰離子塗層實現功能,該塗層允許將阿黴素靜電加載到微型/納米機器人結構中。多孔部分負責增加載藥量並通過近紅外光輻射的光熱效應促進釋放。
  •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 雷射驅動的機器人大軍!Nature:機器人尺寸小於 0.1 毫米,4 英寸...
    我們眼前有一個微米尺度的機器人,大小和草履蟲差不多,肉眼看不見的那種。顯微鏡下長這樣,可可愛愛沒有腦袋的它正在受雷射的控制在液體中遊動。機器人大軍集合。那麼,要製造這樣小到極致的機器人,還要讓它順利移動,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 中國開發納米微操作機器人 未來電器可無限縮小
    記者昨日從中科院獲悉,一臺能夠在納米尺度上操作的機器人系統樣機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所研製成功,並通過了國家「863」自動化領域智慧機器人專家組的驗收。  在一個演示中,瀋陽自動化所的研究人員操縱「納米微操作機器人」,在一塊矽基片上1×2 μm的區域上清晰刻出「SIA」三個英文字母(瀋陽自動化所的縮寫);另一個演示顯示,在一個5×5μm的矽基片上,操作者將一個4μm 長、100 nm(納米)粗細的碳納米管準確移動到一個刻好的溝槽裡。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康奈爾大學納米科學 Kavli 研究所 Miskin 表示,「控制一個微型機器人就如同控制一個縮小版的你,它們可以帶我們進入各種各樣的微型世界。」「大軍」早在 1959 年,諾貝爾獎得主 Richard Feynman 就表示:「讓外科醫生進入身體內部(即製造一個可以通過血管進行手術的微型機器人)將會十分有趣。」這個對於未來醫療的美好願景凸顯了將納米級微型機器人部署到微觀世界的重要性。然而,這一想法談何容易。
  • 新納米機器人來了!這次它們將被植入人類眼球中,成為藥物搬運工
    新智元報導 來源:Science作者:Frankie Schembri 編輯:木青【新智元導讀】研究學者計劃利用納米級3D列印來製作微型螺旋狀機器人,並將它們送到人的眼睛裡,以幫助眼科疾病患者接受更精準的治療,這些「小蝌蚪」可以「遊過」人類眼球直達視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