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納米機器人來了!這次它們將被植入人類眼球中,成為藥物搬運工

2021-01-07 新智元

新智元報導

來源:Science

作者:Frankie Schembri 編輯:木青

【新智元導讀】研究學者計劃利用納米級3D列印來製作微型螺旋狀機器人,並將它們送到人的眼睛裡,以幫助眼科疾病患者接受更精準的治療,這些「小蝌蚪」可以「遊過」人類眼球直達視網膜。

科學家打算將一群微型機器人放入人類眼睛裡!想像一下畫面,是不是覺得略感不適,感覺有沙子進了眼睛想揉一揉?

別害怕,科學家告訴我們,這些微小的、可控制的運載工具可能是眼科醫療的未來,而且即使進入你的眼睛,你也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微型的螺旋狀的機器人,有朝一日可以在眼科疾病治療中用於成千上萬的靶向藥物輸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展示小型機器人如何「遊過」眼球運送藥物

幫助治療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微型機器人誕生

11月初,研究人員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一群光滑的微型螺旋機器人穿過眼睛的玻璃體》(A swarm of slippery micropropellers penetrates the vitreous body of the eye),著重講述了利用微型機器人在玻璃體內遞送治療劑這一方法有望使眼科疾病治療從中獲益。這篇報告由11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合作完成,其中一名華人學者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系統與微結構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當前眼科疾病的治療,如青光眼或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是通過直接注射或滴眼液遞送。這些方法雖然有效但不精確,通常會使整個眼睛都在接受用藥。

因此,科學家們使用納米級3D列印來製作螺旋形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足夠小,可以通過稱為玻璃體的透明膠狀物,這種透明膠裝物是眼球的主要構成體。研究人員在機器人中添加了光滑的塗層和磁性材料,因此他們可以使用磁場將微型機器人推進眼睛。

這樣光滑的螺旋狀機器人是怎樣製成的呢?

如上圖中的A部分所示,螺旋微結構是通過掠射角沉積使用物理蒸汽陰影生長來製造的。螺旋部分有二氧化矽體作為結構元素,鎳(或鐵)作為磁性部分。螺旋表面塗層的製成通過全氟矽烷的氣相沉積和隨後與光滑的全氟化碳液體層的融合而成。在圖片的B部分中,黃色箭頭表示螺旋槳的長度(l)和螺旋槳頭部的直徑(d部分,直徑為500 nm),白色區域是螺旋槳的鎳部分。

帶有磁力的螺旋狀機器人可以「遊過」眼球到達視網膜

下圖為光滑的微螺旋槳機器人進行靶向遞送程序的示意圖。

一共分為三個步驟:

(1)將微螺旋機器人注射到眼睛的玻璃體中;

(2)磁性驅動的機器人在玻璃體中朝視網膜進行遠程推進。

(3)通過OCT觀察微型機器人們是否已經靠近視網膜表面的目標區域。

然後科學家從屠宰場收集豬眼,向每隻眼睛注射含有約10000個機器人的溶液,將它們放置在磁場中,把機器人推向眼睛後部的視網膜。在這份報告中,成像顯示這些微型螺旋狀機器人在不到30分鐘內成功到達視網膜,比相似大小的顆粒通過眼睛的速度快10倍。

但該技術距離應用於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研究人員需要在實驗於人類患者前,先在活體動物眼中測試螺旋機器人。然後,他們需要為機器人提供一種更新的、更安全的、更易溶解的材料,這些機器人目前用鎳製成。他們說,一旦發生應用於臨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機器人是否會在人體中良好地運作。

論文下載:

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4/11/eaat4388

新智元 AI 技術 + 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 AI 技術 + 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_2 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後務必修改群備註(姓名 - 公司 - 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相關焦點

  • 不再是科幻,科學家研發納米機器人可鑽入眼球來運送藥物!
    到目前為止,納米載體的傳輸僅在模型系統或生物流體中得到了證實,而在真實組織中還沒有得到證實。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步》雜誌上,這是朝著納米機器人成為精確地將藥物送到「目的地」的最小侵入性工具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 科幻照進現實:植入納米機器人,人類能像《黑客帝國》中一樣下載信息
    但「腦機接口」還遠不能滿足人類的胃口,最近,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更新穎、更玄幻的概念--人腦/雲接口系統(B / CI)。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加州分子製造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出的,他們研究的一項新項目可以將納米機器人植入人體,實現與網絡的實時連接。相比火爆到不行的人工智慧、VR或是AR,腦機接口技術已經稍顯冷門,而B / CI更是讓人一臉懵逼:這是個什麼鬼?
  • 吳志光副教授團隊研發眼科醫學納米機器人 可鑽入眼球運送藥物
    哈工大報訊(王雪/文)我校基礎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微納米技術研究中心青年教師吳志光副教授與德國馬普智能系統所皮爾菲舍爾(P.Fischer)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實現納米機器人在眼睛玻璃體中可控、高效地集群運動,研究成果以「穿梭眼內玻璃體的群體潤滑微型推進器」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影響因子11.511)。
  • 小身材有大作為: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癌症剋星
    原標題:小身材有大作為: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癌症剋星   小身材 大作為   納米機器人有望成為癌症剋星   本報記者 劉 霞 綜合外電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在近期報導中指出,小小的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人體的健康衛士,在人體內四處巡視,一旦發現問題,立馬解決。
  • 遞送藥物、修補細胞、改造基因,納米機器人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對於機器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納米機器人也許您就不那麼熟悉了。說到納米,我們就會想到小,小的肉眼都看不到,要是未來出現了納米機器人,那到底是一件令人恐懼,還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呢?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納米機器人的來頭吧~第一個使用納米機器人(nanobot)這個術語的科學家是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早在1959年,他在一次大眾演講中,提到了使用納米機器人來治療心臟病的概念。
  • 遞送藥物、修補細胞、改造基因,納米機器人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對於機器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納米機器人也許您就不那麼熟悉了。說到納米,我們就會想到小,小的肉眼都看不到,要是未來出現了納米機器人,那到底是一件令人恐懼,還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呢?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納米機器人的來頭吧~第一個使用納米機器人(nanobot)這個術語的科學家是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早在1959年,他在一次大眾演講中,提到了使用納米機器人來治療心臟病的概念。從那以後,人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想看看這些納米分子裝置究竟能帶來什麼奇蹟。
  • 科學家用DNA造納米機器人,可做人體內的搬運工
    網易科技訊 9月15日消息,科學家們已經建造並測試了一種行走機器人,它能夠撿取並攜帶小到裸眼無法看到的微小物體。
  • 谷歌首席科學家稱,2045年人類將實現永生,納米機器人將接管人體
    還有就是他曾預言90年末電腦的發展將戰勝棋王,1997年,「深藍」戰勝了棋王加裡·卡斯帕羅夫。庫茲韋爾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預言,是基於這樣的判斷:人體即將可以植入納米機器人,納米機器人開始接管人類的免疫系統,把病原體,腫瘤等一系列的病變錯誤進行修復。
  • 「納米搬運工」,讓化療更精準
    使用新材料搭載的化療藥在X射線下崩解示意圖(中科院蘇州醫工所供圖)記者2日從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獲悉,中美兩國研發人員最新製備出一種可以搭載化療藥物的新型納米材料。這給實現高效低毒的腫瘤治療帶來新希望。「這種納米材料在生物體內好比一個盡職的『納米搬運工』。它們準確地把化療藥帶到腫瘤處,再嚴格按照治療需要給藥。」領導此項研究的蘇州醫工所研究員董文飛說。據介紹,新材料主要成分為硒和二氧化矽,可在X射線照射下降解。動物實驗結果表明,使用仿生策略將腫瘤細胞膜包裹在材料表面,就能起到將化療藥物準確引導至患處的效果。
  • 【新料】有「手」有「腳」的DNA納米機器人,能在血液中搬運分子級藥物
    這款機器人僅包含一條 DNA 單鏈,以 6 納米每步的步幅來移動,這一步幅大約是人類步幅的十億分之一。這款 DNA 機器人可以拾取並運送微型貨物,它的研發團隊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Lulu Qian 實驗室,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利用它的這一功能將藥物運送到個體患病細胞,或者是幫助組裝一些製造難度很高的化合物。
  • 納米送藥機器人,僅頭髮寬度1/200靠電磁驅動
    打開APP 納米送藥機器人,僅頭髮寬度1/200靠電磁驅動 郭婷 發表於 2018-11-16 17:30:48 快速準確將藥物送到眼球的不同部位是很困難的
  • 美國突然宣布:納米機器人智能微手術
    剛剛美國科學家又宣布一項重大科技突破:藉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它們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比如腸癌病人的腸道腫瘤處),進而讓納米機器人實現藥物遞送,或進行智能微手術。這個實驗論文發表於著名學術刊物Science Robotics,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 新型納米機器人有助眼底精準給藥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日電(記者周舟)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納米機器人,首次實現讓機器人繞過眼球表面抵達視網膜且不對組織造成損害,未來有望用於精準給藥領域。這種表面潤滑的螺旋形磁性納米機器人直徑僅為500納米,不到頭髮絲粗細的兩百分之一,它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從眼球玻璃體中心位置到視網膜的可控運動。論文作者之一、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研究員丘天對新華社記者說,常規的眼科藥物遞送主要依靠滴藥或血液運輸完成,但這些方法受到多重生物屏障的阻礙,難以實現向眼球後部(如視網膜黃斑區域)的藥物遞送。
  • 科學家治療癌症新方法: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注射液中那些銀色的小東西怎麼可能毀掉機器人的全部智能呢?
  • 中美科技博弈:美國已可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中國差之毫厘
    近日,美國科學家又宣布一項重大科技突破:藉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它們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比如腸癌病人的腸道腫瘤處),進而讓納米機器人實現藥物遞送,或進行智能微手術。這個實驗論文發表於著名學術刊物Science Robotics,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 美國已可以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
    美國科學家又宣布一項重大科技突破:藉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它們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比如腸癌病人的腸道腫瘤處),進而讓納米機器人實現藥物遞送,或進行智能微手術。
  • 納米技術取得突破!逆轉衰老,「返老還童」或將成為可能
    近些年,科學技術越來越向微觀世界深入發展,人類認識和改造微觀世界的水平,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納米技術就是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科技。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指出,納米及納米以下的結構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下一個重點,會是一次技術革命,也將引起21世紀的產業革命。
  • 給豬腦植入晶片,下一步是人類,馬斯克將再度改寫人類歷史?
    馬斯克的Neuralink系統的實現,通過植入人腦不到頭髮1/10細的細線進行傳輸腦電波信息,實現人機互動。簡單來說,「腦機接口」將通過手術機器人將「設備」植入人類大腦,使得人腦、機器、網際網路之間能夠互通。該技術號稱能夠讓人類「僅僅用意念就能改變現實」,讓童話裡的超能力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 有「手」有「腳」的DNA納米機器人,能在血液中搬運分子級藥物
    相信我,近期你是肯定不會見到比這更小的機器人了。這款機器人僅包含一條 DNA 單鏈,以 6 納米每步的步幅來移動,這一步幅大約是人類步幅的十億分之一。這款 DNA 機器人可以拾取並運送微型貨物,它的研發團隊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Lulu Qian 實驗室,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利用它的這一功能將藥物運送到個體患病細胞,或者是幫助組裝一些製造難度很高的化合物。
  • 頂刊Science子刊,納米機器人研發成功!沒想到科技如此迅猛
    近日,美國科學家又宣布一項重大科技突破:藉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它們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比如腸癌病人的腸道腫瘤處),進而讓納米機器人實現藥物遞送,或進行智能微手術。這種納米科技,簡直完全顛覆了人類的思維:想想,以後有一天你持續發燒,但醫生既沒有給你開藥,也沒有打針,而是提供了一種特別的醫療方式——往血液裡植入一種微小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探測到發燒原因,遊過動脈和靜脈,運行到適當的系統,直接對感染部位進行治療。是的,你沒看錯:在一個真正史詩級別的科技領域中,沒有任何一項革新技術比納米機器人的出現更為舉世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