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有大作為: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癌症剋星

2020-12-01 人民網

原標題:小身材有大作為: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癌症剋星

  小身材 大作為

  納米機器人有望成為癌症剋星

  本報記者 劉 霞 綜合外電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在近期報導中指出,小小的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人體的健康衛士,在人體內四處巡視,一旦發現問題,立馬解決。

  1966年出品的經典科幻電影《神奇的旅程》(Fantastic Voyage)是第一部利用微縮科技拍攝人體內部的科幻片,故事描述一名蘇聯科學家逃到美國,因為他的腦血管遭到間諜破壞而命在旦夕,5名美國醫生被縮小成幾百萬分之一置於水中,注射進科學家體內進行血管手術,完成任務後經眼睛逃出。

  這一場景似乎有點像天方夜譚,但現實總有辦法追上我們的想像,而且,方興未艾的納米技術擁有無限的可能。現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研製出了一些微型納米機器人,它們非常嬌小,一個茶匙就能裝下數十億個。工程師們打算將這些納米機器人注射入人體內精微的區域——大腦和心臟內,遞送藥物;檢查身體;甚至進行手術。這似乎再現了《神奇的旅程》中的場景:一隊外科醫生在人體內工作,只不過,真人換成了納米機器人。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化學工程師布拉德·尼爾森和他的研究團隊已經經營納米機器人數十年時間,現在,他們躊躇滿志:「我們正在製造由外部磁場引導的微型機器人,用於人體內的健康管理。」

  或將成為癌症剋星

  納米技術的靈感,來自於已故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於1959年所作的一次題為《在底部還有很大空間》的演講。費曼認為,物理學的規律不排除逐個原子地製造物品的可能性,人類可以用小的機器製作更小的機器,最後將變成根據人類意願,逐個地排列原子,製造產品,這是關於納米技術最早的夢想。

  費曼說:「當你將這種力學外科醫生放入血管內,它會進入心臟並四處『巡視』、檢查,如果它發現心臟的瓣膜出現了問題,它會拿起一把小刀,將其切除。」

  尼爾森的納米機器人目前可能沒有這把小刀,但其製造出的納米機器人無疑也有其獨特之處:其外形從普通的大腸桿菌那兒獲得靈感,大腸桿菌被一條名為鞭毛的旋轉「尾巴」所推動。尼爾森解釋道:「大腸桿菌擁有旋轉馬達,現在我們還無法製造出馬達,我們還沒有這種技術,但我們可以使用磁力來移動這些納米機器人。」

  科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在眼部極端精細的環境下對這些納米機器人進行了測試,實驗表明,這些機器人能夠遊過(眼睛的)玻璃狀液——填充眼球的凝膠,並將藥物遞送到視網膜區域來治療老年黃斑變性,這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尼爾森表示,在眼睛內進行的測試表明,除了治療眼病以外,這種納米機器人也能在其他領域大展拳腳,比如治療心臟病。在這種情況下,納米機器人會被一個直徑約為2至3毫米的導管引到需要被治療的區域。

  當然,也可使用這一技術將納米機器人送到大腦和其他目標區域,包括更小的腸道以及尿道等。要想對這些地方進行治療,需要極高的精確度。因此,納米技術被認為是我們未來對抗癌症的最好武器。

  為了保持其處於無菌狀態,研究人員在「絕對無塵」的環境下製造出了這些納米機器人。他們將於今年年內對這一技術進行臨床測試。

  在醫療領域之外「大顯身手」

  尼爾森說:「納米技術專家也在研究其在其他領域的運用,比如用於水處理或環境清掃等。我們或許能操作數百億、數千億個這樣的設備並讓其遊過受到汙染的水、並將汙物收集起來。」

  這或許也能用於探測漏油,尼爾森說:「最近有其他科學家發表報告指出,他們已經證明這些納米機器人能依附到油滴上並將其移到別處。」

  不過,對於納米技術最大膽且最天馬行空的預測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的創辦人兼執行總監、《連線》雜誌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他相信,未來,我們將直接從納米機器人那兒接收信息和知識,這些納米機器人將從我們的血管「遊到」我們的大腦。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治療癌症新方法: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注射液中那些銀色的小東西怎麼可能毀掉機器人的全部智能呢?
  • 聽說納米機器人能殺死癌症?是真的嗎?
    這是一部極具科技感的電影,至今依舊有許多的科幻片以這部電影科幻片為藍本。在這部電影裡,出現了的很多的高科技目前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實現,比如人工智慧和納米技術。關於人工智慧想必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了,本篇著重和大家探討一下納米技術。影片中的納米顆粒簡直無所不能,修復被破壞的設施、淨化環境、甚至可以製造出一個全新的人體!那麼這種全能的納米顆粒究竟是什麼呢?它就是納米科技的未來——納米機器人。
  • 納米機器人能殺死癌細胞嗎?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注射液中那些銀色的小東西怎麼可能毀掉機器人的全部智能呢?
  • 納米機器人你了解多少?它真的能殺死癌細胞嗎?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
  • 神奇的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設想,是在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尺度上,研製可編程的分子機器人(也稱「細胞機器人」或「DNA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教授於1959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築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裡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在底層空間製造任何東西。
  • 納米技術取得突破!逆轉衰老,「返老還童」或將成為可能
    近些年,科學技術越來越向微觀世界深入發展,人類認識和改造微觀世界的水平,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納米技術就是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科技。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指出,納米及納米以下的結構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下一個重點,會是一次技術革命,也將引起21世紀的產業革命。
  • 更高效、更智能 金銀納米機器人有望成抗癌利器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天津眼工作室金銀不僅能做飾品,還能成為抗癌藥。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同時也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
  • 納米科技 「以小搏大」
    作為多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前沿型、基礎型、平臺型科學,納米科學為物理、材料、化學、能源科學、生命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工程學等七大基礎學科提供了創新推動力,成為人類最具創新能力的科學研究領域之一以及變革性產業製造技術的重要源泉。 什麼是納米科技?首先得了解納米。納米是長度單位,1納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得多。
  • 納米科技「以小搏大」
    作為多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前沿型、基礎型、平臺型科學,納米科學為物理、材料、化學、能源科學、生命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工程學等七大基礎學科提供了創新推動力,成為人類最具創新能力的科學研究領域之一以及變革性產業製造技術的重要源泉。什麼是納米科技?首先得了解納米。納米是長度單位,1納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得多。
  • 遞送藥物、修補細胞、改造基因,納米機器人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大家好,我是&34;的小編,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新的一天又是這麼可愛,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讚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都會帶來好運氣喔!對於機器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納米機器人也許您就不那麼熟悉了。
  • 遞送藥物、修補細胞、改造基因,納米機器人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大家好,我是"兒童生物工程"的小編,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新的一天又是這麼可愛,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讚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都會帶來好運氣喔!對於機器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納米機器人也許您就不那麼熟悉了。說到納米,我們就會想到小,小的肉眼都看不到,要是未來出現了納米機器人,那到底是一件令人恐懼,還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呢?
  • 天大藥學院研發出抗癌新對策 金銀「變身」納米機器人殺死腫瘤細胞
    內容提要:金銀不僅能做出精美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北方網訊:金銀不僅能做出精美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並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現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如何精準識別並殺死癌細胞是目前醫學界的一大難題。
  • 納米機器人創造未來?也許是毀滅,比滅霸還恐怖的納米灰霧了解下
    生物技術被認為是納米技術可以廣泛應用的領域之一。癌症,讓所有人談之色變的萬疾之王,未來也許就會在納米技術面前不藥而愈。現在眾多的科學家都在爭相研究,如何製造出可以進入人體內,針對癌細胞的納米機器人。當百萬量級的納米機器人進入人體內後,就會隨著血液循環流動到全身各處,並且可以根據自身攜帶的基因靶向信息,分辨出癌細胞,並將癌細胞完全分解。達到完全治癒癌症卻不會傷及患者正常的細胞。
  • 機器人不一定像人,你知道納米機器人嗎?如果能解決新冠病毒…
    納米(nm),是nanometre的譯名,即為毫微米,是長度的度量單位, 1納米=10的負9次方米=0.000001毫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的多。 納米科學與技術,簡稱納米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範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Simone Schuerle:用磁場控制納米機器人抗癌
    納米醫療技術專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Simone Schuerle 就曾發明過一種由 3D 列印而成的、可受外部磁場操控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向腫瘤等病變組織輸送納米顆粒藥物,實現更精準的靶向給藥。這種技術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它又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 納米機器人在不久的未來,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嗎?
    幸運的是,有一位驢友想起自己帶了一枚納米機器人儲存膠囊,於是他解開行李,將膠囊中細粉一樣的納米機器人撒到腳下的枯枝落葉中。接下來,他用手機對納米機器人發出指令,使其進行自我複製和食物分子組裝。小半天過後,他們眼前的地面上便長出了一層細軟如雪、又甜又香的食物,名叫「嗎哪」。
  • 你見過金銀做的納米機器人嗎?天津大學科學家研發出抗癌新對策
    金銀不僅能做出美輪美奐的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同時也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
  • 納米機器人發展前景令人鼓舞,未來值得期待
    他在一次題為《在物質底層有大量的空間》的演講中說到:「將來人類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可以把分子甚至單個的原子作為建築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以在最底層空間製造任何東西。」演講中,他雖然沒有使用「納米」這個詞,但實際上已闡述了納米機器人技術的基本概念。
  • 2029年人們將實現永生的方法 納米修復機器人和細胞逆生長技術
    試想一下,有一天你女朋友持續發燒,但醫生既沒有開藥,也沒有打針,而是往血液裡植入一種微小的機器人,機器人探測到發燒原因,通過動脈和靜脈,運行到適當的系統,直接對感染部位進行治療.當然這只是在治療階段機器人發揮的作用,要想讓機器人幫人們實現永生需要有四個步驟.
  • 納米機器人或成未來醫學界主角?
    納米機器人,這一經常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概念,近幾年逐漸從理論轉向現實,成為了一個前沿領域。這個技術的出現完全顛覆了人們對醫療的固有印象: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醫生不再給你開藥點滴,而是向你的血管中注射一些微型機器人,由它們找到病灶,進行精準治療並且不會帶來副作用……當這些成真之時,將極大革新醫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