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有「腳」的DNA納米機器人,能在血液中搬運分子級藥物

2021-01-07 36氪

編者按:微型機器人是機器人研究的重要領域,對於醫療技術尤其重要。最近,科學家研發出了一款只有DNA單鏈大小的納米機器人。別看這個機器人這麼小,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原文作者為 Timothy Revell,文章發表於《New Scientist》雜誌網站。

相信我,近期你是肯定不會見到比這更小的機器人了。這款機器人僅包含一條 DNA 單鏈,以 6 納米每步的步幅來移動,這一步幅大約是人類步幅的十億分之一。這款 DNA 機器人可以拾取並運送微型貨物,它的研發團隊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Lulu Qian 實驗室,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利用它的這一功能將藥物運送到個體患病細胞,或者是幫助組裝一些製造難度很高的化合物。美國《科學》雜誌對此評價道:「這是 DNA 機器人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位於帕薩迪納的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Lulu Qian 表示,就像各類機器人會被派往距我們太過遙遠、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或者行星一樣,這種分子機器人也可以「被派送到對於人類來說太微小而無法進入的地方,例如血液之中。」Qian 繼續解釋道,雖然已經有很多微小的機器人存在,並且有些甚至也被用於血液之中,但它們都是必須要大於一條 DNA 鏈才能發揮作用,「這是邁向研發出具有通用意義的 DNA 機器人的第一步。」

這款機器人由一條「腿」、兩隻「腳」和兩隻手臂組成,主要用於運載貨物。為了對它進行測試,Qian 帶領研發團隊設計出了一個長寬均為 58 納米的平坦場地,場地中間有上百個 DNA「墊腳石」,用於機器人在其間跳行。機器人在移動時,首先一隻腳站穩,然後抬起另一隻腳,隨意地從一個墊腳石挪動到另一個墊腳石,途中遇到所需運載的貨物時,他就會拿起貨物,繼續前行,直到找到可卸載貨物地點。

機器人途中收集的物體以及可卸載貨物地點地是由機器人的化學成分提前進行預編程,將途中收集的物體與特定物質相結合。這樣,儘管機器人途中的路徑是隨機的,但最終目的地是可預測的。

在測試過程中,機器人成功地拾取了六種螢光染料,三種是黃色燃料,另外三種是粉紅色,並將這些染料運載到了兩個指定位置。

提升速度

聽上去這一機器人移動的速度好像感覺很快,但其實它在每一個墊腳石之間移動都需要漫長的五分鐘,這意味著要覆蓋整個測試場地,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Qian 和她的團隊成員都表示,可以通過添加一種酶來增加助推力,從而提高速度,或者也可以給機器人安裝一個化學馬達。或者也可以添加更多的機器人,「人多力量大」用在納米尺度的環境中也同樣合適。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教授 Robert Cross 表示:「這是微型機器人技術的一個例證,並且它還可以編程,結果可以預測,這對於超精密醫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它們能夠進入血液領域,就可以使用特定的信號或標記讓這些分子機器人將藥物僅僅傳遞給那些呈現出疾病跡象的細胞,從而進行更有效的治療。」

Cross 認為,這一機器人技術也可用於創建納米級別的其他事物,例如化學成分等。

原文連結: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47493-robot-made-from-a-dna-strand-could-deliver-cargo-in-your-blood/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新料】有「手」有「腳」的DNA納米機器人,能在血液中搬運分子級藥物
    這款機器人僅包含一條 DNA 單鏈,以 6 納米每步的步幅來移動,這一步幅大約是人類步幅的十億分之一。這款 DNA 機器人可以拾取並運送微型貨物,它的研發團隊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Lulu Qian 實驗室,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利用它的這一功能將藥物運送到個體患病細胞,或者是幫助組裝一些製造難度很高的化合物。
  • 納米機器人把原子級別藥物輸入細胞
    原標題:納米機器人把原子級別藥物輸入細胞   ■最新發現與創新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過釐米以上的運動範圍內仍能保證納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製的具備位移反饋傳感器的納米操作機器人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 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有了這些DNA框架結構,科學家就可以在納米範圍內精確地組織小分子,使其成為架構納米藥物的有效平臺。」齊浩介紹,通過DNA摺紙技術,就可以搭建出機器人的「骨架」。當機器人一隻腳踏上正確的「樁」時腿部會快速進行鹼基配對,另一隻腳隨機選擇一塊正確的「樁」,踏出下一步,踩著之前樁子的那隻腳就變自由了。「其實很多高分子材料都能做出動態功能,比如溫度、硬度變化,材料也能『動』起來,實現智能化。但之所以DNA用來做機器人引起這麼多關注,是因為DNA摺紙可以在這麼小的尺度折出更複雜的結構,使得DNA機器人的可控精度、靈敏度更高。」
  • 科學家用DNA造納米機器人,可做人體內的搬運工
    網易科技訊 9月15日消息,科學家們已經建造並測試了一種行走機器人,它能夠撿取並攜帶小到裸眼無法看到的微小物體。
  • Nano Letters:中國科學家開發出DNA納米機器人 或能高效靶向殺滅...
    DNA納米機器人,其能有效識別乳腺癌細胞表面的HER2蛋白,並靶向摧毀癌細胞。HER2並將其引入溶酶體用於降解;降低HER2的水平能夠減緩癌細胞的增殖並誘發細胞死亡,儘管目前單克隆抗體能夠引發癌細胞死亡,但這類藥物仍然存在嚴重的副作用,而且生產這類藥物的費用非常昂貴。
  • 2029年人類活到300歲,血液納米機器人將阻止DNA異變
    年人類活到300歲美國谷歌首席工程師雷·庫茲韋爾在接受《花花公子》採訪時,曾大膽預言血液納米機器人的發明據了解,血液納米機器人能夠幫助人類改變DNA的錯誤,以此來達到人類壽命的延長。並且庫茲韋爾還表示,2029年是一個臨界點,在往後每過一年,人類的壽命將增加一歲。
  • 錢璐璐課題組Science發文:DNA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我們也能將機器人送到人去不了的微觀世界,」 錢璐璐教授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款分子機器人,執行『分揀』這樣的複雜納米任務。」為了成功打造一款DNA機器人,研究人員先行開發了三大組成元件:第一個元件是帶有兩隻「腳」的「腿」,它能讓DNA「行走」;第二個元件是能撿起特定分子的「手」;最後一個元件是識別信號,告訴「手」放下分子的「腦袋」。組成這些元件的,僅僅是一根單鏈DNA上的幾個核苷酸!
  • 「無微不至」:納米機器人能鑽進你細胞釋放原子級藥物
    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展示了他們上天下海、從專業任務到雜耍無所不能的力量,而機器人研究潮流之一——納米機器人的相關成果也引起人們的關注,比如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製的具備位移反饋傳感器的納米操作機器人,在超過釐米以上的運動範圍內仍能保證納米以下的定位精度
  • 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
    有了這些DNA框架結構,科學家就可以在納米範圍內精確地組織小分子,使其成為架構納米藥物的有效平臺。」齊浩介紹,通過DNA摺紙技術,就可以搭建出機器人的「骨架」。和傳統的DNA相比,DNA框架具有更穩定的結構,不容易被體內的外切酶降解,從而更加準確有效地進入細胞,向人體內遞送靶向藥物。框架核酸可以賦予機器人一些動態功能,而且這些功能是可控的。
  • 納米機器人能殺死癌細胞嗎?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注射液中那些銀色的小東西怎麼可能毀掉機器人的全部智能呢?
  • 在地球生存38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可能用於醫療方面!
    你知道世界上存在了三十八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嗎?這是一個有關於人類命運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噬菌體誕生於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菌,之前目前地球上發現最古老的細菌化石來自於三十八億年前,噬菌體是以專門獵殺細菌為生的獵手,它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所以被稱為納米機器人。
  • 有手有腳還不夠,斯坦福教導機器人還要有禮貌
    ,得有腳(通常是輪子)能行進移動,有可用的手,如可抓取、提取重物,以提高完成任務的自主性之外,此類機器人與人類接觸的機會遠比工業機器人高出許多,因此科學家們也開始關注未來機器人進入真實世界後,應如何與人類良好相處的問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就認為教導機器人學習社會禮儀、找出參與社會的規則無疑是件重要的事,並在近日開發出有禮貌的機器人 JackRabbot 2。
  • 在地球生存38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可能用於醫療方面
    你知道世界上存在了三十八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嗎?這是一個有關於人類命運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噬菌體誕生於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菌,之前目前地球上發現最古老的細菌化石來自於三十八億年前,噬菌體是以專門獵殺細菌為生的獵手,它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所以被稱為納米機器人。
  • 納米機器人,真有傳說的那麼神嗎?
    " 史詩級 "" 劃時代 "" 科技革命 ",加持在 " 納米機器人 " 上的這麼多名號,到底幾分真實,幾分噱頭?現實與科幻到底有多少差距?為了解答這些疑問,今天我們就聊聊納米級機器人的 " 真身 "!
  • 吳志光副教授團隊研發眼科醫學納米機器人 可鑽入眼球運送藥物
    哈工大報訊(王雪/文)我校基礎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微納米技術研究中心青年教師吳志光副教授與德國馬普智能系統所皮爾菲舍爾(P.Fischer)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實現納米機器人在眼睛玻璃體中可控、高效地集群運動,研究成果以「穿梭眼內玻璃體的群體潤滑微型推進器」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影響因子11.511)。
  • 直接推送藥物,這款納米機器人能在你的身體內「遊走」
    本文要介紹的納米機器人與上述第三個有些許類似,也許有一天,它會把救命的藥物推送到你身體內難以觸及的地方。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的一篇論文中,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科學家團隊描述了一款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機器人設計,它能夠根據需要改變形狀,在不影響速度的情況下穿過狹窄的血管。
  • 為啥有人說納米機器人是納米生物學中最具誘惑力的內容?
    在這項研究中,對藥物的控制程度是非常高的,我們完全可以按照我們所想要的治療程度去控制納米機器人。納米機器人的存在,可以說是納米生物醫學裡面最有誘惑力的內容。也正是有了這種機器人的存在,也讓人們對於人體的探究有了無數的可能性,而且臨床效果是非常好的。
  • 遊動微納機器人的醫療開發,搭建基於納米機器人的免疫系統
    吳志光說:「人們一直幻想能不能做出主動的遊動納米機器人,裝載藥物在人體內遊走,將藥物遞送給病患區域內。」 他對遊動微納機器人的研發便致力於此。研發微納尺寸機器人首先要解決的是驅動問題,許多宏觀世界的驅動方法在微觀世界裡卻難以實現。吳志光在演講中打了個比方:「比如你躺在浴缸裡,感覺浴缸裡都是水。
  • 好消息:國內專家研究納米機器人,能快速除血栓,帶來溶栓新思路
    好消息:國內專家研究納米機器人,能快速清除血栓,帶來溶栓新思路!簡單來說,這種機器人可以替代口服等給藥方式,負載各種藥物,直達血栓部位,深入滲透至栓體內部,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 納米溶栓機器人,為治療血栓提供了新思路。目前,該項技術尚未應用到臨床,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進步,人類終究會攻克血栓。 目前是如何治療血栓的?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開發新型納米藥物,「餓死」腫瘤
    責編 | 兮腫瘤血管栓塞療法是通過在已形成的腫瘤血管內形成血栓,阻斷血液供應,使腫瘤細胞因缺乏營養和氧氣,而飢餓壞死的一種治療方法。對於臨床上大多數癌症患者而言,藥物所針對的都是已經血管化的腫瘤。因此,該類治療方法呈現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