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

2021-01-13 雲南網

原標題: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邏輯門」,以實現更多功能——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目前在很多領域,智慧機器人已經可以幫人類完成高危、高難的工作。如今的機器人已不再只是「鋼鐵戰士」,生命基本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賦予納米機器人「血肉之軀」。

這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DNA機器人,能在納米尺度上執行任務,因此它可以在人體細胞內發揮作用,這也讓很多科研人員看到了其在醫療領域的廣闊前景。在11月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樊春海圍繞DNA製成的納米級機器人做了專題報告,表達了其對DNA機器人治療疾病的樂觀設想。他認為,總有一天,基於DNA的機器、基於DNA的自組裝機器、基於DNA的納米機器人,可用來治療人類疾病。

框架核酸提升DNA機器人「智能」

「DNA納米機器人最核心的技術就是DNA摺紙技術,在此基礎之上,融合了一些可調控的機制,使得DNA不止能被折成各種結構,還具有了動態的機械功能,從而可以被稱為『機器人』。」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齊浩介紹,雖然DNA納米機器人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電子機器人,但之前能構建的生物分子都沒有這些動態的功能,而DNA摺紙技術幫助實現了分子的自組裝,因此能賦予它一些動態調控的功能,使之更智能。

「不同形式的DNA結構也被稱為框架核酸。通過DNA摺紙技術,將連成片的DNA當作『紙』,經過設計和堆疊,構建出自己想要的模樣,實現了人工設計自組裝核酸結構。這種折出來的框架核酸,具有可編程的尺寸、形狀和機械性能。有了這些DNA框架結構,科學家就可以在納米範圍內精確地組織小分子,使其成為架構納米藥物的有效平臺。」齊浩介紹,通過DNA摺紙技術,就可以搭建出機器人的「骨架」。

和傳統的DNA相比,DNA框架具有更穩定的結構,不容易被體內的外切酶降解,從而更加準確有效地進入細胞,向人體內遞送靶向藥物。

框架核酸可以賦予機器人一些動態功能,而且這些功能是可控的。「DNA機器人可以實現很多功能,比如DNA行走、識別、結構開合等,這些技術都是通過DNA的序列設計技術來實現的。而序列設計是基於DNA鏈和鏈之間的識別來控制配對。」齊浩舉例說,比如DNA機器人行走,就是根據核苷酸的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這4種鹼基能夠兩兩連接,形成雙鏈。利用這個原理,設計特殊序列的DNA「樁」,這些DNA「樁」就像是DNA機器人前進路上用來踩踏的磚頭。當機器人一隻腳踏上正確的「樁」時腿部會快速進行鹼基配對,另一隻腳隨機選擇一塊正確的「樁」,踏出下一步,踩著之前樁子的那隻腳就變自由了。

「其實很多高分子材料都能做出動態功能,比如溫度、硬度變化,材料也能『動』起來,實現智能化。但之所以DNA用來做機器人引起這麼多關注,是因為DNA摺紙可以在這麼小的尺度折出更複雜的結構,使得DNA機器人的可控精度、靈敏度更高。」齊浩介紹,目前DNA序列設計技術發展很快,出現了很多軟體,可以精準設計出DNA鏈和鏈之間相互識別、作用的序列。

能與更多物質結合實現更複雜功能

「最開始研究DNA摺紙,主要是通過DNA摺紙和組裝,做出一個結構,從而來實現各種功能。現在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讓DNA與生物酶等其他分子結合在一起,以實現更複雜的功能。」齊浩舉例說,就像去年,有科研人員在DNA摺紙技術基礎上,固定納米金、生物酶,並且精準控制。相當於把DNA摺紙做成分子生物晶片,而後固定各種生物元件,以實現更複雜的分子功能。

「這種通過DNA摺紙,折出高精準度的核酸框架,而後再把具有不同功能的生物分子精準固定在框架上,從而實現各種生物功能,是DNA機器人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齊浩說,但這些生物分子固化之後,生物功能怎麼去設計,怎麼讓它們相互之間協調工作,這都是後期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

目前,DNA機器人的效率也需要提高。 比如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錢璐璐教授研究出的一種可移動DNA機器人,它邁出一步需要5分鐘,一步只能移動6納米,單個機器人用了接近一天的時間才將6個不同的「貨物」運送到指定位置。

「與低效率同時存在的是高成本,每一個DNA機器人的加工成本都很高,如果需要大批量使用成本會更高。」齊浩解釋,這是因為,比如執行一個任務需要100個DNA機器人,目前做不到能精準控制每一個DNA機器人去執行命令,如果有幾個機器人「開小差」,完成任務的效率就更低了,付出的成本就會相應增加。

可成為智能升級版靶向藥載體

「DNA機器人在醫療領域,更多的會用來為某些腫瘤或癌症患者遞送靶向藥,或是製造納米級設備元件,成為精準醫療的加速器。」齊浩進一步解釋,之前都是把藥物做成小分子,在人體內漫無目的地擴散到各個部位。後來出現了靶向藥,就是在藥物上增加識別病灶的分子靶點。而用DNA機器人可以製作智能升級版靶向藥。

齊浩強調,DNA機器人本身並不治病,它只是一個載體,可以攜帶藥物精準到達病灶或者病灶周邊,進行操作精準給藥,以增加現有藥物的效力。

而且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的「邏輯門」,以實現更多的功能和操控。齊浩舉例說,研究人員曾製作過一個DNA機器人盒子,盒子裡可攜帶治療腫瘤的藥物,通過設計識別功能,「盒子機器人」可準確找到腫瘤細胞,並且通過識別預先設計好的分子信號,打開盒子門。這個開門的操作就可以設計「和」或者「或」的邏輯門,滿足兩個條件打開門或者滿足兩個條件中的一個就開門。

DNA機器人,能在納米尺度完成這麼多複雜的操作,讓科研人員看到了它在醫療領域前景可期。有專家表示,這種微小的機器人甚至可以完成定位,操作一臺小型手術。

不過與大多數新生事物相同,DNA機器人應用於醫療,還有很多關鍵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物安全性。

DNA是人類的遺傳信息,使用DNA做成機器人進入人體細胞進行治療,就相當於外源DNA進入人體,可能存在與人類DNA相互作用、整合到人類基因組的情況,對人類自身遺傳信息的穩定性產生影響。

「目前的科研人員都還在DNA機器人的構建層面進行研究,它的功能還沒那麼強大。未來DNA機器人的技術一旦成熟並進入到應用層面,生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等問題就會凸顯出來。」齊浩表示。(陳 曦)

相關焦點

  • 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邏輯門」,以實現更多功能——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目前在很多領域,智慧機器人已經可以幫人類完成高危、高難的工作。框架核酸提升DNA機器人「智能」「DNA納米機器人最核心的技術就是DNA摺紙技術,在此基礎之上,融合了一些可調控的機制,使得DNA不止能被折成各種結構,還具有了動態的機械功能,從而可以被稱為『機器人』。」
  • DNA機器人,或讓更多疾病治療未來可期
    有了這些DNA框架結構,科學家就可以在納米範圍內精確地組織小分子,使其成為架構納米藥物的有效平臺。」齊浩介紹,通過DNA摺紙技術,就可以搭建出機器人的「骨架」。框架核酸可以賦予機器人一些動態功能,而且這些功能是可控的。「DNA機器人可以實現很多功能,比如DNA行走、識別、結構開合等,這些技術都是通過DNA的序列設計技術來實現的。而序列設計是基於DNA鏈和鏈之間的識別來控制配對。」
  • 有「手」有「腳」的DNA納米機器人,能在血液中搬運分子級藥物
    相信我,近期你是肯定不會見到比這更小的機器人了。這款機器人僅包含一條 DNA 單鏈,以 6 納米每步的步幅來移動,這一步幅大約是人類步幅的十億分之一。這款 DNA 機器人可以拾取並運送微型貨物,它的研發團隊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Lulu Qian 實驗室,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利用它的這一功能將藥物運送到個體患病細胞,或者是幫助組裝一些製造難度很高的化合物。
  • 生物物理所發表鐵蛋白藥物載體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閻錫蘊團隊在Nano Today上,在線發表關於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鐵蛋白藥物載體表面存在藥物通道,為鐵蛋白藥物臨床轉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 裝卸滑毯替代人工傳遞,青島機場貨物裝載提速保障「客改貨」
    採用「裝卸滑毯」 提升貨物裝載效率自4月9日,青島機場成功保障第一架洛文尼亞「客改貨」包機以來,不斷探索「客改貨」裝卸保障新模式,對部分機型客艙狹長影響裝卸質量和效率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優化人員站位,根據機型特點、裝機順序靈活調配人員。隨著到青島運輸防疫物資的「客改貨」航班越來越多,對裝卸人手及工作強度帶來極大挑戰。
  • 危險品運輸的分類有哪些
    危險品運輸的分類有哪些?恆通危貨小編為大家講一講例如,運輸桶裝的環氧氯丙烷,其膨脹係數大、易燃,灌裝時一定要用新桶,要滿桶裝,不能留有空間。夏季時要在車上裝棚杆、搭涼蓬,要通氣避光,特別要防止陽光直射;並向有關部門辦理危險品運輸證,懸掛小黃旗,上寫「危險品」字樣,以供人們識別。另外還要帶上幾個桶蓋密封圈,一二個溼麻袋,少量沙子,以及專用扳手、乾粉滅火器等,以應急需。
  • 樂高積木 城市太空 60229 火箭裝載與運輸中心圖文評測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樂高為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而推出的,城市太空系列中最大的套裝60229火箭裝載與運輸中心,之前樂高積木60228的套裝可玩性極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套60229的表現如何吧
  • 雲上看展 線上帶貨
    展區現場,還有臺機器人頗為惹眼。據了解,其最大特點就是能在豬舍內全天候、全方位地進行巡查,實時監測每頭豬的體溫,還能管控外來人員。關鍵是,有了機器人後,各種傳感器就可以上下伸縮,數據更加精準。  養殖業科技範十足,種植業的智能感同樣滿滿。在一塊叫「農智雲」的大屏上,各類作物生產信息一覽無餘,主要就是展現全程數位化的精密智控。
  • 【新料】有「手」有「腳」的DNA納米機器人,能在血液中搬運分子級藥物
    這款機器人僅包含一條 DNA 單鏈,以 6 納米每步的步幅來移動,這一步幅大約是人類步幅的十億分之一。這款 DNA 機器人可以拾取並運送微型貨物,它的研發團隊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Lulu Qian 實驗室,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利用它的這一功能將藥物運送到個體患病細胞,或者是幫助組裝一些製造難度很高的化合物。
  • 直播除了帶貨還能帶來更多想像 文化「雲」遊 可以遊多遠?
    一方面是人與人的聯結依賴於網絡,而線下的相遇聊天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另一方面是面臨生存壓力,很多人在書店停留時間縮短,讓書店的收入大幅減少。疫情像一針催化劑,它加速了書店等文化單位運營方式的改變,眾多文化單位在疫情期間都推出了各種「雲」活動——包括線上帶貨、線上文化講座,以及新書發布等。
  • 韌皮部裝載與卸出
    1.共質體途徑:糖分在葉肉細胞附近可以通過胞間連絲,最終直接進入篩分子。2.質外體途徑:或者通過質外體,在細胞的間隙,逐步被運輸到篩分子伴胞附近。3.裝載的途徑與運輸糖的形式有關運輸的糖形式不同,裝載的途徑也不同。蔗糖、棉子糖、水蘇糖、毛蕊花糖分子大小不同,蔗糖能以質外體和共質體形式裝載,其餘三種糖只能以共質體形式裝載。
  • 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原標題:南京醫科大學研製成功新型抗癌藥物載體  日前,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系姚俊博士,利用味精的原料——穀氨酸,為抗癌藥物打造了一輛「好車」。這輛車既能運藥,又能精確打擊癌細胞,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該發明叫作「γ-聚穀氨酸納米藥物載體」,目前已獲國家專利。
  • Win10聯想筆記本預裝軟體可以卸載的有哪些? 預裝軟體卸載介紹
    Win10聯想筆記本預裝軟體可以卸載的有哪些?本文將給大家介紹Win10系統聯想筆記本中可以卸載的軟體。   解決方法:   1、2345好壓:軟體說明:一款解壓縮軟體如果用戶自己有解壓縮軟體或不想用可以卸載。
  • 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新型DNA「金字塔」納米結構可運輸...
    2014年7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菌性感染往往會引發機體發燒及疼痛,但是利用抗生素就可以快速殺滅細菌阻斷感染性疾病的發生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抵禦細菌感染的新型武器-DNA「金字塔」納米結構,這種新型的金字塔納米結構或許可以將細菌「罩住」從而比藥物更為高效地將其殺滅。
  • 各品牌Win10筆記本預裝軟體哪些可以卸載
    判斷軟體是否可以卸載的一個總體原則就是:除了「電源管理、快捷鍵系統、系統框架、系統修復、軟體升級」等關係到筆記本基本運行和使用體驗的系統底層軟體外,其他預裝軟體一般都是可以卸載的。McAfee防毒軟體將該公司的WebScanX功能合在一起,除了幫你偵測和清除病毒,它還有VShield自動監視系統,會常駐在System Tray,當你從磁碟、網絡上、E-mail夾文件中開啟文件時便會自動偵測文件的安全性。參見《如何卸載聯想筆記本預裝的McAfee邁克菲》。
  • 晉中畜禽運輸車 東風天龍大型拉豬車高清圖片
    晉中畜禽運輸車 東風天龍大型拉豬車高清圖片帶高音喇叭可邊走邊宣傳,配有外接電源,方便使用電具,也可在車內加裝220v電源發動機,進行發電,駕駛室自帶空調暖風,cd(usb接口)車載音響系統,制動系統:雙管路真空主力液壓制動,前盤後鼓,駕駛室上部大空間儲物櫃後門通過液壓系統自動展開形成仔豬進出箱體的通道,設有護欄,方便生豬上下。
  • 1500箱/小時的全自動高速卸貨機器人
    Honeywell Intelligrated全自動高速卸貨機器人利用機器視覺對各種包裝的形狀、尺寸等進行識別,從而選擇最佳的卸貨方法。機器人上方裝備有一排吸盤的機械臂,吸盤會根據包裝、形狀進行調整至相符形態,再將包裹從車廂中抽出。
  • 射頻識別技術在車輛管理中的應用
    駕駛員無需停車,系統自動識別車輛,完成放行(禁止)、紀錄等管理功能。節約進出場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杜絕管理費的流失。 4. 貨物無線跟蹤和識別  現在更多的零擔貨運公司使用地面網絡提高揀貨和運輸操作的效率。例如,Old Dominion貨運公司安裝了Symbol技術公司提供的約7500臺手持設備。
  • 吳志光副教授團隊研發眼科醫學納米機器人 可鑽入眼球運送藥物
    哈工大報訊(王雪/文)我校基礎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微納米技術研究中心青年教師吳志光副教授與德國馬普智能系統所皮爾菲舍爾(P.Fischer)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實現納米機器人在眼睛玻璃體中可控、高效地集群運動,研究成果以「穿梭眼內玻璃體的群體潤滑微型推進器」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影響因子11.511)。
  • 在地球生存38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可能用於醫療方面!
    你知道世界上存在了三十八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嗎?這是一個有關於人類命運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噬菌體誕生於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菌,之前目前地球上發現最古老的細菌化石來自於三十八億年前,噬菌體是以專門獵殺細菌為生的獵手,它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所以被稱為納米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