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上看展 線上帶貨
一年一度的浙江農業博覽會,已是有著近20年舉辦歷史的「老牌展會」,每年讓人翹首以盼,已然成為不容錯過的購物狂歡節,不僅在百姓心中有著超高地位,更是浙江省「三農」工作的一個窗口,展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成果和新趨勢。
2020浙江農博會與往年不同,此次,主辦方取消了銷售為主的和平會展中心場館,線下只保留了新農都會展中心,並實行限流和預約登記。然而,通過雲展示、雲展銷、雲訂貨、雲論壇和雲推介等方式,這股熱火直接燃爆線上。
傳統產業迸「新火」
一畝田何以「生」出萬元錢來?農博會開展首日,麗水市蓮都區直接將「蓮鴨共生」種養模式搬到了現場。推介會現場,酷似別出心裁的「蓮鴨博物館」:精緻的畫面、絕妙的演繹、動人的故事,將「芸芸荷鴨」的千百年歷史娓娓道來。
蓮都種蓮已有1400多年歷史。處州白蓮曾被列為貢蓮,堪稱蓮都農業的「金名片」。然而,傳統種植模式比較效益低,農戶積極性連年受挫。為重振這一傳統優勢產業,近幾年,蓮都借鑑古法荷塘養鴨方法,終於探索出「一畝田、百斤蓮、千斤蛋、萬元錢」的「蓮鴨共生」體系。
據了解,該模式一方面利用了鴨子喜食螺螄、雜草的習性以及鴨子糞便的保肥能力,實現藥肥減量、蓮子增產;另一方面,則通過放養鴨子,既減少飼料投喂,又大幅提升鴨肉和鴨蛋品質。「蓮鴨共生」後,每畝收益達到10288元,較常規模式增收7345元。
同樣是共生系統,「清溪鱉業」的老闆王根連28年前集資20萬元,從20畝土地起步,抓住良種繁育,甘坐十年冷板凳,緊接著開啟「鱉稻共生」模式,如今標準化種養基地達2800畝,外聯結基地還有2000多畝,也將水稻和中華鱉作出了大文章,學習者絡繹不絕。
據介紹,現在,甲魚起捕後並非馬上銷售,而是置於16的保鮮冷庫中靜養,以實現「瘦身潔體」、品質提升。除了賣鱉賣米,近兩年,王根連還研發出了清溪花肽蛋白粉產品,準備規模化推向市場。
數字「三農」最吸睛
要論今年展會「C位」,非數字「三農」展區莫屬。據介紹,該展區主要展示了浙江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和生產管理、流通營銷、行業監管、公共服務、鄉村治理五大核心領域數位化應用場景。每個版塊都令人眼前一亮。
在「生豬保供」展區,憨態可掬的實體小豬人氣頗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參展商浙江華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技術中心總監姚雪飛告訴記者,在這個「小豬快跑」體感遊戲以及數字牧場展示平臺背後,則是一整套智慧化應用。
「每頭豬的生命狀態,每棟豬舍的能耗情況,都能進行實時監控,並且遠程操作。」姚雪飛說,該系統串聯著數十個傳感器,「有了大數據聯網後,馬上能夠對各種狀況採取精準措施,使得後期運營和維護成本大大降低。」
展區現場,還有臺機器人頗為惹眼。據了解,其最大特點就是能在豬舍內全天候、全方位地進行巡查,實時監測每頭豬的體溫,還能管控外來人員。關鍵是,有了機器人後,各種傳感器就可以上下伸縮,數據更加精準。
養殖業科技範十足,種植業的智能感同樣滿滿。在一塊叫「農智雲」的大屏上,各類作物生產信息一覽無餘,主要就是展現全程數位化的精密智控。據平湖綠跡數字植物工廠負責人餘魁介紹,自去年9月上線後,「數字植物工廠」廣受歡迎,已在嘉興服務了千餘畝農作物,外省的推廣速度也十分驚人。
農博會上,只要稍加留意,數位化應用無處不在:「智慧漁業」展區內,參觀人員可通過AI(人工智慧)識別救生衣穿著與否,加深互動體驗;農業科技界的「滴滴打藥」,則將AI應用到植保無人機,針對不同農作物自動匹配最佳噴藥方案;農機裝備展區內,還首次開闢智能無人農機演示專區,主要運用的就是北鬥定位系統和5G技術。
直播帶貨成標配
「每一顆福橙,都要經歷240天的生長期,在富硒的土壤上,吸收海南島的陽光雨露。不僅甜味高、橙味濃,而且水分足、營養好!」記者邁入澄邁館時,一名主播正在激情洋溢地推銷手中的澄邁福橙。別看現場僅數十人,此刻線上已有數千人圍觀。
澄邁地處海南西北部,系首次攜當地農企和農產品亮相浙江農博會。據了解,作為最近幾年的熱門新興產業,福橙產業發展迅速。為了打響品牌知名度,農博會上,澄邁線上線下齊發力,一場直播吸睛無數。
記者看到,很多展館內都設置了直播區域,線上帶貨成為「時髦標配」。在中心展區的「農創客直播間」,「『85後』主播」李一倩帶來的是新奇特的「藍龍蝦」。鏡頭前,龍蝦兩隻大鉗「張牙舞爪」,體色青藍,格外顯眼。
據了解,此次,浙江共組織1137家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參展線上農博會,設置了各市展區、小吃展區、扶貧展區和農旅文化展區,並開展了11場採購商專場活動,在線實時互動對接。其間,僅官方組織的直播帶貨就有100多場,各個攤主的直播更是不計其數。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農博會上,浙江還專門啟動了以「家鄉有好貨,農播來代言」為主題的活動,通過百名農播客帶貨,推動農業產業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催生農村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有效貫通。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該活動,目的就是讓農播客和農民「配對」,不僅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帶領其增收致富,還藉助自身優勢幫助有意願、有條件的農民成為農播客,培養農民線上營銷的思維和本領,能夠自主帶貨、持久賣貨,為全面小康助力。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DF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