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看展 線上帶貨

2021-01-0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雲上看展 線上帶貨

  一年一度的浙江農業博覽會,已是有著近20年舉辦歷史的「老牌展會」,每年讓人翹首以盼,已然成為不容錯過的購物狂歡節,不僅在百姓心中有著超高地位,更是浙江省「三農」工作的一個窗口,展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成果和新趨勢。

  2020浙江農博會與往年不同,此次,主辦方取消了銷售為主的和平會展中心場館,線下只保留了新農都會展中心,並實行限流和預約登記。然而,通過雲展示、雲展銷、雲訂貨、雲論壇和雲推介等方式,這股熱火直接燃爆線上。

  傳統產業迸「新火」

  一畝田何以「生」出萬元錢來?農博會開展首日,麗水市蓮都區直接將「蓮鴨共生」種養模式搬到了現場。推介會現場,酷似別出心裁的「蓮鴨博物館」:精緻的畫面、絕妙的演繹、動人的故事,將「芸芸荷鴨」的千百年歷史娓娓道來。

  蓮都種蓮已有1400多年歷史。處州白蓮曾被列為貢蓮,堪稱蓮都農業的「金名片」。然而,傳統種植模式比較效益低,農戶積極性連年受挫。為重振這一傳統優勢產業,近幾年,蓮都借鑑古法荷塘養鴨方法,終於探索出「一畝田、百斤蓮、千斤蛋、萬元錢」的「蓮鴨共生」體系。

  據了解,該模式一方面利用了鴨子喜食螺螄、雜草的習性以及鴨子糞便的保肥能力,實現藥肥減量、蓮子增產;另一方面,則通過放養鴨子,既減少飼料投喂,又大幅提升鴨肉和鴨蛋品質。「蓮鴨共生」後,每畝收益達到10288元,較常規模式增收7345元。

  同樣是共生系統,「清溪鱉業」的老闆王根連28年前集資20萬元,從20畝土地起步,抓住良種繁育,甘坐十年冷板凳,緊接著開啟「鱉稻共生」模式,如今標準化種養基地達2800畝,外聯結基地還有2000多畝,也將水稻和中華鱉作出了大文章,學習者絡繹不絕。

  據介紹,現在,甲魚起捕後並非馬上銷售,而是置於16的保鮮冷庫中靜養,以實現「瘦身潔體」、品質提升。除了賣鱉賣米,近兩年,王根連還研發出了清溪花肽蛋白粉產品,準備規模化推向市場。

  數字「三農」最吸睛

  要論今年展會「C位」,非數字「三農」展區莫屬。據介紹,該展區主要展示了浙江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和生產管理、流通營銷、行業監管、公共服務、鄉村治理五大核心領域數位化應用場景。每個版塊都令人眼前一亮。

  在「生豬保供」展區,憨態可掬的實體小豬人氣頗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參展商浙江華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技術中心總監姚雪飛告訴記者,在這個「小豬快跑」體感遊戲以及數字牧場展示平臺背後,則是一整套智慧化應用。

  「每頭豬的生命狀態,每棟豬舍的能耗情況,都能進行實時監控,並且遠程操作。」姚雪飛說,該系統串聯著數十個傳感器,「有了大數據聯網後,馬上能夠對各種狀況採取精準措施,使得後期運營和維護成本大大降低。」

  展區現場,還有臺機器人頗為惹眼。據了解,其最大特點就是能在豬舍內全天候、全方位地進行巡查,實時監測每頭豬的體溫,還能管控外來人員。關鍵是,有了機器人後,各種傳感器就可以上下伸縮,數據更加精準。

  養殖業科技範十足,種植業的智能感同樣滿滿。在一塊叫「農智雲」的大屏上,各類作物生產信息一覽無餘,主要就是展現全程數位化的精密智控。據平湖綠跡數字植物工廠負責人餘魁介紹,自去年9月上線後,「數字植物工廠」廣受歡迎,已在嘉興服務了千餘畝農作物,外省的推廣速度也十分驚人。

  農博會上,只要稍加留意,數位化應用無處不在:「智慧漁業」展區內,參觀人員可通過AI(人工智慧)識別救生衣穿著與否,加深互動體驗;農業科技界的「滴滴打藥」,則將AI應用到植保無人機,針對不同農作物自動匹配最佳噴藥方案;農機裝備展區內,還首次開闢智能無人農機演示專區,主要運用的就是北鬥定位系統和5G技術。

  直播帶貨成標配

  「每一顆福橙,都要經歷240天的生長期,在富硒的土壤上,吸收海南島的陽光雨露。不僅甜味高、橙味濃,而且水分足、營養好!」記者邁入澄邁館時,一名主播正在激情洋溢地推銷手中的澄邁福橙。別看現場僅數十人,此刻線上已有數千人圍觀。

  澄邁地處海南西北部,系首次攜當地農企和農產品亮相浙江農博會。據了解,作為最近幾年的熱門新興產業,福橙產業發展迅速。為了打響品牌知名度,農博會上,澄邁線上線下齊發力,一場直播吸睛無數。

  記者看到,很多展館內都設置了直播區域,線上帶貨成為「時髦標配」。在中心展區的「農創客直播間」,「『85後』主播」李一倩帶來的是新奇特的「藍龍蝦」。鏡頭前,龍蝦兩隻大鉗「張牙舞爪」,體色青藍,格外顯眼。

  據了解,此次,浙江共組織1137家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參展線上農博會,設置了各市展區、小吃展區、扶貧展區和農旅文化展區,並開展了11場採購商專場活動,在線實時互動對接。其間,僅官方組織的直播帶貨就有100多場,各個攤主的直播更是不計其數。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農博會上,浙江還專門啟動了以「家鄉有好貨,農播來代言」為主題的活動,通過百名農播客帶貨,推動農業產業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催生農村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有效貫通。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該活動,目的就是讓農播客和農民「配對」,不僅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帶領其增收致富,還藉助自身優勢幫助有意願、有條件的農民成為農播客,培養農民線上營銷的思維和本領,能夠自主帶貨、持久賣貨,為全面小康助力。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明星直播帶貨涉嫌刷單 線上「購客」加速向線下回流
    線上「購客」正在加速向線下回流明星直播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成「雙11」槽點一年一度的「雙11」已經落幕,今年多份數據創下新高。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創歷史新高。
  • 肅南:直播帶貨讓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11-20 11:20:57 來源: 每日甘肅網新聞 舉報   肅南 直播帶貨讓農產品搭上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直播帶貨面前,絕大多數公司都在起跑線上,知道它,理解它,接受它,實踐它。它所涉及的環節遠不止100個。直播前需要考慮平臺選取、直播形式、主播風格、分傭方式、選品維度……直播時要增加直播間活躍度、粉絲粘性……直播後還要復盤+二次轉化……為此,鉛筆道整理了一份直播帶貨的100個建議,送給創業新起步的羅老師,也送給所有疫情下正堅持的創業者。
  • 官員直播帶貨熱能延續多久?
    專家認為,官員通過流量將線下的產品變現,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應當鼓勵。但官員帶貨是目前特殊時期的一種現象級文化產品,更多是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縣長直播帶貨強制消費引爭議日前,城固縣被曝在「縣長直播帶貨」活動中要求幫扶幹部每人最低消費50元,有強制消費嫌疑。
  • 直播帶貨的風,又吹向了誰
    沒有「oh my god」,也沒有「3、2、1,上連結」,布景樸素,表情正經,從企業家轉行做主播,他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雖然比起專業的主播,羅永浩對產品的熟悉度和調動氛圍的能力都略有不足,但他也有著獨特的優勢:自帶熱度、專業可信、人脈廣……羅永浩作為流量網紅的代表,利用直播大打促銷,奔著銷量和佣金還債,用實實在在的創業者形象為帶貨加分。
  • 李誕們降維打擊直播帶貨?
    此番願與李誕聯手,很可能是看重了二者在內容調性、用戶畫像上的深度契合。從另一個視角來說,羅永浩之所以馳騁「抖音帶貨界」,除了自帶的流量屬性外,優勢在於其直播內容的娛樂性、可看性、豐富性都要優於傳統帶貨,某種意義上來說老羅的這一套本就具備「脫口秀式帶貨」的特點,與當今的「脫口秀一哥」李誕合作算是一拍即合、相互扶持。
  • 郭廣昌直播不帶貨背後,拼的是什麼?
    早在4月1日,郭廣昌嘗試了一次微信端直播間線上直播帶貨,10分鐘內,化身「吃播」,全程互動不停,並打趣「疫情期間生意難做,只好老闆親自上場」。當場松鶴樓螃蜞餛飩秒賣出624隻(39盒),開啟他在直播間「帶貨生涯」的第一單。隨後還「帶貨」出了一隻價值28800的LANVIN女包。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直播,始於娛樂業,卻在 2020 疫情的催化下,火爆於帶貨。2019 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 4338 億元。有機構預測, 2020 年直播電商規模或將超過 9000 億元。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直播正處於風口,但是「天」卻不是人人都能觸及的。隨著直播帶貨不斷成熟,問題就開始出來了。
  • 直播帶貨概述
    其最重要的目的是,沉澱自己的直播帶貨的經驗和技能,形成可以複製的知識體系。在全國,這麼多年下來,我們有龐大的公會聯盟圈子,大家都在各自的基礎和資源上,紛紛試水直播帶貨,一些有實力的公會,甚至徹底轉型直播電商,建立直播電商基地。也有不少公會兼做帶貨培訓。
  • 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直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的出現在大眾視野,直播+帶貨、直播+電商的形式更是逐漸發展為「直播+」潮流中的砥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也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需求。本文來看看關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都要做些什麼。支持平臺運營者或者商家在帶貨平臺添加產品到商品池,如果商家要開啟直播進行帶貨時,去商品池中找到需要帶貨的產品連結,輕鬆實現用戶邊看直播邊購物的體驗。5. 分銷系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支持人人分銷功能,可以增強商品曝光率,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商品的推廣,助力平臺和商品的推廣,提高商品轉化率。
  • 快手主播帶貨生態圈
    直播帶貨年·快手主播  一種說法  「800萬粉絲才能(在快手)做電商」「在快手,你不能講品牌,你要講性價比和實用性」  兩條賽道  一:自己不賣貨,只通過連線的方式幫電商推貨,收益主要來自於電商刷榜,該類型的快手主播粉絲多為100萬到500萬  二:帶貨主播售賣自己的產品
  • 直播帶貨就是打價格戰?談談直播帶貨的主要特徵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好像很火,但是有的人可能認為直播帶貨,現在最主要的特點可能只是東西賣的比較便宜,或者主要就是打價格戰,但是直播帶貨雖然許多的東西可能賣得比較便宜,但是個人認為直播帶貨確實可能會成為一種新的銷售的方式。
  • 李小璐抖音直播帶貨達四千七百多萬,直播帶貨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而帶貨數據更是讓人驚訝,當晚她們直播間的銷售額是四千七百多萬,最高同時93W網友在線圍觀,這個數據可以說是抖音帶貨一姐也不過分。現在的直播帶貨市場這麼好麼?據光大證券數據顯示,2019年直播電商總規模預計為4400億。是不是現在只要有流量,就可以直播帶貨賺錢了啊。直播帶貨需要哪些條件呢,直播帶貨背後究竟是什麼呢。
  • 戳破泡沫,如何放平心態看直播帶貨?
    直播就像一陣疾風,乘風者順勢而上,一有疏忽卻可能粉身碎骨,因此,把握風向,放平心態看帶貨非常重要。01 直播帶貨,到底誰才是贏家?從直接獲利角度講,主播是直播帶貨中最大贏家。直播電商的本質其實是線下導購的線上化。在線下導購的消費模式中,品牌和商家是承受風險的終端。一線BA拿底薪+提成,商場固定收租,一旦人流減少影響最大的就是商家。
  • 深度解讀:直播帶貨中「人貨場」到底是什麼意思?
    因為淘寶直播李佳琦薇婭,快手的辛巴,抖音羅永浩等少數頭部帶貨主播的爆紅,外界看來直播賣貨已經一片「紅海」。疫情期間,很多行業都出現了銷路受阻的情況,越來越多的商家也把電商直播看做作自家產品銷售的標配。不過,面對抖音、淘寶直播這些渠道的快手崛起和新一波流量紅利,想要布局直播帶貨的傳統商家們卻不得要領。
  • 野蠻瘋長一年後,直播帶貨留下了什麼?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傳統線下銷售模式受阻,不是新事物的直播帶貨成了「解藥」,越來越多的平臺和名人湧入進來。一個重要的節點是,羅永浩於3月26日發布了最新的微博和抖音視頻,正式宣布抖音成為其獨家直播帶貨平臺,同時預告將在4月1日晚8點開啟首場直播。隨後其直播帶貨首秀交易總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一時間,明星、企業家、線下店鋪、KOL,甚至縣長紛紛效仿下場帶貨,直播帶貨迎來高光時刻。
  • 直播帶貨「侵蝕」短視頻?有人開始懷念海草舞|觀潮
    不可否認,直播帶貨為線下產業、內容行業帶來了希望和轉型出口,越來越多的紅人和機構的商業化進程被推進,但當直播帶貨泛濫、變現成為核心驅動力,內容產業還會健康發展嗎?7成MCN上半年不盈利與線下不同,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上流量大增。根據Trustdata數據最近發布的5月移動網際網路全行業月活數據顯示,隨著疫情後復工,長視頻平臺月活出現明顯下滑,短視頻平臺則保持增長態勢,雙方差距進一步拉大。
  • 送給羅老師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  術業有專攻。直播帶貨面前,絕大多數公司都在起跑線上,知道它,理解它,接受它,實踐它。  它所涉及的環節遠不止100個。
  • 0粉帶貨608萬,私域才是視頻號直播帶貨的財富密碼?
    零粉帳號,8小時直播,禾葡蘭是如何做到帶貨608萬的?採訪禾葡蘭CEO張茗程後,我們發現了其中的秘密。視頻號之外的超級私域 「禾葡蘭美膚專家團」本身是個新號,沒什麼粉絲積澱,很明顯,這場608萬的直播帶貨主要靠的是外部流量引入。
  • 流量焦慮、數據造假……直播帶貨,一場亂鬨鬨的盛宴
    從直播帶貨興起之初,頭部主播的「戰績」就被各種「天文數字」不斷刷新,出現了越來越多上億的成績單。董明珠在快手直播間,3小時創下3.3億元的銷售成績。快手直播帶貨一哥辛巴(辛有志)回歸後,5個小時帶貨10億元。「快手一姐」小伊伊與寺庫的專場直播,官方發布的最終戰報顯示,該場直播的成交總額為1.05億元。羅永浩在抖音上直播首秀,帶貨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