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璐璐課題組Science發文:DNA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2021-03-01 學術經緯


藥明康德/報導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刊登了一篇來自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生物工程系錢璐璐教授課題組的重量級論文。研究人員們表明,他們能夠對DNA進行「編程」,控制DNA「走」到特定區域,「撿起」特定的分子,並把它們搬運到另一個地方。

本研究的主要負責人錢璐璐教授(圖片來源:加州理工學院)


就像我們能把機器人送往火星一樣,我們也能將機器人送到人去不了的微觀世界,」 錢璐璐教授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款分子機器人,執行『分揀』這樣的複雜納米任務。」

為了成功打造一款DNA機器人,研究人員先行開發了三大組成元件:第一個元件是帶有兩隻「腳」的「腿」,它能讓DNA「行走」;第二個元件是能撿起特定分子的「手」;最後一個元件是識別信號,告訴「手」放下分子的「腦袋」

組成這些元件的,僅僅是一根單鏈DNA上的幾個核苷酸!

幾個核苷酸,組成了DNA機器人的重要元件(圖片來源:《科學》)

想要用幾個核苷酸實現複雜的功能,研究人員需要對DNA的化學和物理性質有著極為透徹的理解。DNA的鹼基能形成互補,A與T,G與C在雙鏈DNA中能形成鹼基對,讓DNA穩定。換句話說,當單鏈的DNA遇到和它互補的另一條單鏈DNA時,就會形成一條穩定的雙鏈DNA。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兩條單鏈DNA之間沒有形成完美的互補,那麼當它們遇到更適合自己的其他單鏈DNA時,就會投向對方的懷抱,形成新的雙鏈DNA。

利用這個原理,研究人員教會了DNA機器人怎麼工作。


DNA機器人學會了分揀螢光分子(圖片來源:《科學》)

首先,研究人員們製作了一塊58納米見方的場地,上面有許多豎起的單鏈DNA樁子,它們能與DNA機器人的「腳」形成互補。當機器人的一隻腳踩上樁子時,另一隻腳就會處於懸空狀態。在分子的隨機波動下,這隻懸空的腳又會踩到場地上的其他樁子,解放出第一隻腳。這就好像人在走路一樣,你邁出左腳時,右腳依舊踩在實地上。這樣一來,DNA機器人就學會了在場地上閒逛。

據估計,DNA機器人邁出的步伐只有人類步伐的幾億分之一!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驗證了DNA機器人的可行性(圖片來源:《科學》)

利用類似的原理,研究人員教會了這些機器人識別和分揀分子。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們在打造的場地上放置了2種不同顏色的螢光分子,並要求DNA機器人把粉色的分子放到場地一端,黃色的分子放到場地另一端。儘管這個小機器人的步伐非常小,但它依舊能在一天時間裡,完成人類布置的工作。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場地中添加多個DNA機器人,能加快任務完成的速度。這和人類協力工作的情景是多麼相似!

「我們的實驗室專注於發現工程化的方法,使DNA機器人的開發成為可能。我們並不打算用它做具體的應用,」錢璐璐教授說:「但我希望其他研究人員能利用這一原則,帶來令人興奮的應用。比如說,DNA機器人能用來合成帶有治療效果的分子,將藥物遞送到血液或細胞中有特殊信號的地方,或是回收分子垃圾。」

▲《科學》對這篇論文進行了專文點評(圖片來源:《科學》)

去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分子機器」的合成與設計,彰顯了這一領域的巨大潛力。這也難怪《科學》雜誌對這項研究充滿溢美之辭,並在同期雜誌中進行了專門點評。我們期待這項重量級的研究成果能帶來實際應用,讓DNA在人體中發揮更多作用。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訪問原始論文頁面。

參考資料:

[1] A cargo-sorting DNA robot

[2] Sorting molecules with DNA robots

相關焦點

  • 阿姆斯特朗: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指揮「阿波羅11號」飛船登陸月球,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並在月球上行走的人。[責任編輯:張亞如]
  • 動幹一小步,科技一大步
    這時,歐洲的科學家們發現(一說是俄羅斯人發明、一說是英國人發明),經過凍幹後的血漿,輕便易攜帶。如需要使用時,只需要注入生理鹽水,就能把細胞激活,馬上給傷病員實施輸血救治。 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開始了競逐太空,這時太空人到了太空吃什麼成了一個問題。於是,科學家們又想到了凍幹技術。
  • 致敬人類登月50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就是在這一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成為人類登陸月球的第一人。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阿姆斯特朗"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名言,就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一樣變得家喻戶曉。當然,與仰望月亮相比,更多的人是守候在電視機旁,親眼見證登月的輝煌時刻。據估計,當時觀看登月的電視觀眾約有6億人,佔地球上人口總數的1/5。
  • 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世界首名太空行走太空人病逝
    列昂諾夫太空行走這一壯舉開啟了人類航天史的新篇章。 1965年3月18日,這一天註定要被記入人類太空探索的歷冊。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在執行太空任務時進行了離艙12分鐘的太空行走,使得他成為世界上首名進行太空行走的太空人。
  • 四婚女博士錢璐璐事業有成,胡紅梅名利雙收,為何兩人卻遭質疑?
    近兩天頻頻刷紅網絡的胡紅梅老師就走紅了網絡,而看到胡紅梅,相信大家應該還記得四婚博士錢璐璐。而錢璐璐博士、胡紅梅老師都是高知識分子,錢璐璐博士真的是事業有成,胡紅梅老師真的是名利雙收嗎?為何如今兩人都被質疑?首先是上海交通大學錢璐璐碩士,錢璐璐的求學之路非常傳奇,錢璐璐的本科就讀於985名校東南大學。
  • 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的一大步 太空移民的一小步
    微重力環境下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的一大步 太空移民的一小步 科技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7年04月20日 19:39 A-A+     隨著人類文明向太空的拓展,太空醫學或航天醫學將面臨莊嚴和神聖的任務和嚴峻的挑戰。    人類進行太空探索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移居太空,而人類走向太空生活的重要條件之一,便是人類能夠在太空中生活並繁衍後代。但太空的特殊時空環境,完全不適於人類生存。
  • 豐田版「霍金助手」:機器人史上的一小步,豐田的一大步
    最近,豐田的機器人事業又有了新進展,算是機器人史上的一小步,豐田的一大步了。故事還得從一個叫 Romulo Camargo 的哥們兒說起,他是美國特種部隊的一個退役老兵。2008 年,他在阿富汗的一次行動中,被一顆子彈擊中頸部。在當時,有的醫生說他活不下來了,有的醫生說他以後都得依賴呼吸機度日。不過 Camargo 用行動證明,你們所有人都錯了。
  • 第一代月球太空服,阿姆斯特朗穿著它邁出人類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月。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當年阿姆斯特朗就是穿著這身太空服完成了登月任務。
  • 玉兔二號踩出一小步,挑戰340度溫差,馬斯克蹭流量贊嫦娥四號
    嫦娥四號溜達26天終於在1月3日成功登陸月球的馮卡門撞擊坑,由中國人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壯舉。登陸成功的嫦娥四號馬不停蹄的給大家傳回了第一張月背照片,隨後並進行了兩器分離,玉兔二號成功在月背踩出了第一步,搶先探索這一未知區域。
  • 「美女學霸」錢璐璐:甩了兩任中國丈夫,如今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
    眾所周知,計算機的誕生對人類文明的促進是指數級的,一個個二極體和微電路刷新著人們對於智能的認知,但人類的欲望遠不止如此,人類想製造出更加微小緊密、功率小、容量大的超級計算機,怎麼實現,生物體分子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錢璐璐教授研究的方向正是生物體分子的應用。
  • 「美女學霸」錢璐璐:甩了兩任中國丈夫,如今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
    眾所周知,計算機的誕生對人類文明的促進是指數級的,一個個二極體和微電路刷新著人們對於智能的認知,但人類的欲望遠不止如此,人類想製造出更加微小緊密、功率小、容量大的超級計算機,怎麼實現,生物體分子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錢璐璐教授研究的方向正是生物體分子的應用。
  • 微重力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一大步 太空移民一小步
    隨著人類文明向太空的拓展,太空醫學或航天醫學將面臨莊嚴和神聖的任務和嚴峻的挑戰。人類進行太空探索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移居太空,而人類走向太空生活的重要條件之一,便是人類能夠在太空中生活並繁衍後代。但太空的特殊時空環境,完全不適於人類生存。
  • 川普:我的一小步,人類一大步
    根據世界上最快的男人——保羅·斯塔普博士1954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創造的人類加速度極限(46.2G)樂(狂)觀(妄)估計,大統領能夠承受最高10G的加速度。那麼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需要大約630公裡。 04.簡單粗暴的方案 好麻煩呀,能不能一次性把大統領發射上去呢?
  • 「學術界的鄧文迪」,上海交大的錢璐璐,如今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
    今天和大家介紹的這位美女學霸錢璐璐,大家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她一定是有真才實學的,否則怎麼能從上海交大走進加州理工大學?錢璐璐是一名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專門研究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畢業後到加州理工繼續深造,獲得了博士後的學銜,後來留在加州理工做助理教授,並於2019年轉正成為教授。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分化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題為《自身免疫病相關IgG1變異體調控B細胞活化及分化》的研究論文,報導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
  • 暴雪公司showgirl錢璐璐:最愛暴雪遊戲
    錢璐璐:大家好!我是璐璐。  錢璐璐:是的,我周邊的人和我朋友都會玩兒。  主持人:美女也不要老熬夜玩兒遊戲,爭取睡個美容覺,皮膚會更好一些。現在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扮演魔獸世界裡的人物,你希望扮演誰呢?  錢璐璐:熊貓人。  主持人:我覺得你扮演熊貓人有點難度,體型就不適合。  錢璐璐:再胖一些。
  • 「美女學霸」錢璐璐: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如今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就有這麼一位美女學霸,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她就是如今的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錢璐璐。錢璐璐團隊開發了一種由 DNA 製成的人工神經網絡,使用這種人工神經網絡來規劃智能行為,包括計算、選擇等其他能力,期望試管裡的充滿智慧的混合物,能幫助人類識別上萬個潦草的數字。
  • 從上海交大到加州理工,美女教授錢璐璐科研成果頗豐,追夢不妥協
    對於科技前沿,我們普通人也很難看得明白,但是從字面意思上,也能夠感受到一絲科幻的味道而這樣的場景,更讓人容易聯想到科幻電影中,擁有人類智慧大腦,卻一副鋼鐵身材的高等機器人。就是不知道在未來,這樣的機器人會不會超過人類的智慧。
  • 生物物理所葉克窮課題組Science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最近研究已經解析了小亞基早期和晚期前體的結構,發現它們的成分和結構存在巨大的差別,但目前不清楚早期前體是如何轉變到晚期前體的。
  • 《登月第一人》: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如果要問2018年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是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然而從2018年8月29日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到10月12日在北美上映,毫無疑問電影《登月第一人》成為了2018年迄今為止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