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徵文|李祖青:灶臺變遷

2021-01-14 安徽網
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直到今天,回想小時候家裡留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東西莫過於廚房裡的灶臺,不僅僅是一日三餐圍著它轉的原故。

灶臺在我們鄉村一般都有單獨的房間,與住人的房間留有一小段距離,住房大廚房小。分隔開來的主要原因:一是遠離煙燻火燎,二是預防火災殃及主房。我小時候親眼見過幾次火災,都是因為廚房著火後燃上了大屋。

從我記事,灶臺都是土坯砌成的,灶臺上安放著一口大鍋和一口小鍋。大鍋用來煮飯,小鍋用來炒菜,在煮飯與炒菜之前或之後,還用它們燒水。

鍋灶以燃燒稻草為主,遇到連日陰雨,稻草受潮,燒煮就顯得異常困難。有人用芭蕉扇扇風點火,有人鼓著腮幫子對爐灶中吹氣。用口吹氣,人反應要快,稍不注意就會被突然燃起的煙火嗆得半天喘不過氣,有時候還會被燒焦眉毛。我們莊子上倒是有一件灶臺配套設備,那是我舅爺爺家的風箱。有一次,我好奇地問父親,我家怎麼沒有風箱呀?父親放低聲音對我說,有風箱的,從前都是大戶人家。舅爺爺家的風箱早已分不清是什麼顏色了,卻讓我羨慕不已,隨著呼啦呼啦的響聲,還真能控制灶臺裡面的火焰大小。至於什麼叫吹火棍,我只聽母親說過,不知道是啥樣!

可想而知,灶臺是一個家庭經常有食物與油膩的地方,也是被蟑螂與螞蟻看重的角落。大拇指大小的蟑螂很知趣,總是見人就躲,快得讓你抓不到。那些小螞蟻卻總是大搖大擺地來回忙碌,有時三五成組從鍋碗瓢盆裡搬食物。儘管我們有時候用開水燙,它們仍前赴後繼、目中無人。

上世紀80 年代後期,大部分人家開始建磚瓦房屋。房屋建好後,首先考慮的是灶臺,因為灶臺乾淨與否,是檢驗一個家庭的衛生標準。用紅磚砌灶臺,用水泥或瓷磚鋪臺面,灶臺上沾了點油,抹布一擦,乾乾淨淨,再滴點洗潔精,光亮如新。

我問過母親,過去那種用泥土砌成的灶臺,粘了油膩是怎麼擦拭的?況且,那時候還沒有洗潔精。母親笑著說,「你怎麼這樣傻!過去哪有這麼多油!一年全家人吃的油,還不到現在的一個月用的油。我們都是用筷頭蘸點油滴到菜盆裡,怎麼會把油滳到灶臺上呢!」

這幾年似乎是灶臺的一次革命。幾年前我們回家,父母不再是一個灶上一個灶下忙碌。一桌菜上桌,母親也不像過去一身油膩一臉的草木灰,吃飯之前也用不著去洗個臉。因為家裡安裝了油煙機,還有電飯煲、電磁爐、微波爐、煤氣灶,一應俱全。母親感慨地說,「過去要是有電飯煲,淘上大米放上菜,幹完活回來就吃飯,我們能省多少時間,能多幹多少活,還乾淨!」

幾年前,合肥金寨南路延伸至花崗鎮,我的家鄉也納入村莊規劃拆遷範圍內。拆遷是好事,但讓父母親留戀的是老宅和廚房裡的一套電器。聽我們說,不久就會住上高樓,用上自來水與天然氣時,母親反而猶豫了,她說:「我剛丟掉了稻草與木柴,學會了使用這幾樣電器,怎麼又要改天然氣?真是要活到老學到老!我擔心的是能學會使用嗎?」

相關焦點

  • 上海社科院研討「改革開放四十年:理論、實踐與未來挑戰」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是與世界緊密聯繫的。世界深刻影響了中國,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有沒有世界歷史意義、是否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新貢獻?中國的發展是否對其他國家具有參照性意義?四十年來,中國離不開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今天的成績,受益於整個世界文明。
  • 香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合肥開幕
    香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合肥開幕。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攝新華社合肥1月24日電(記者劉方強、汪海月)1月23日下午,香港特區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安徽合肥開幕。展覽主題為「飛躍四十載 同發展·共繁榮」,回顧香港過去四十年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貢獻和受益,並展望香港未來如何發揮所長,服務國家。「過去四十年,香港一直以自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既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分享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香港特區駐滬辦主任鄧仲敏說,「展望未來,香港將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陳友力: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變遷
    原標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的變遷  ——歷史、結構與動力  作者簡介:陳友力,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發展規劃與質量保障處副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研究。
  •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內容概括 主要講了什麼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再次發出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號召,寄望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這次載入史冊的重要會議,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徵程,進行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經過40年砥礪奮進,覺醒的中國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了新徵程。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勇於創造新的歷史。
  • 本報推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刊
    本報訊(記者方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篇四  一般來說,改革開放是指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開放為主題的國策。  其實縱觀歷史,在建國初期頗有成效的計劃經濟在改革開放時被證明是錯誤的,而在改革開放時取得巨大成就的生產承包責任制在現在,又被證明是錯誤的,所以或許,改革開放之於我們最大的啟示,並非是去堅持什麼,甚至包括堅持改革開放本身,而是去懷疑。梁啓超有云:變則通,通則久。  觀世間萬物,唯進步值得信仰。想起了在1979年得那場大辯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近日在東視劇場唱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一曲曲烙印著不同時代印記,風格多彩的歌曲陸續登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藝術家以歌聲致敬歷史,用心聲唱響未來。熟悉的旋律,勾起人們對於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憶。
  • 「僑」這四十年:改革開放刷新的中國印象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徵文活動啟動後,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刊出,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座談會現場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一書出版座談會,9月6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圖書展示本書作者、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高尚全1985年5月起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後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世界銀行高級顧問等職。
  •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紀念大會上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同時他也在黨的十九大上這樣說道:「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電視劇《黃土高天》來襲,你期待嗎?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闞衛平執導,張強擔任總編劇,董勇、王海燕、王偉、嵇波領銜主演,馬少驊、陳逸恆、封柏、羅憶楠等聯袂主演,許還山、高明、高亞麟、楊童舒、黃品沅 、徐松子特別出演的電視劇《黃土高天》於11月1日重磅登陸CCTV-1。
  • 方寸之間見證改革開放
    1994年6月16日,中國郵政發行的紀念黃埔軍校建校70周年的郵票。 2014年6月16日,中國郵政發行《紀念黃埔軍校建校九十周年》紀念郵票。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紀念建所四十周年系列活動
    12月1日,為紀念建所四十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戴逸,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嘉賓、校友、在校學生等共二百餘人參加了活動。
  • 四十年說|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九條經濟學智慧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實際GDP擴大了34倍,年均增速達到9.5%,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由1.8%上升到15.2%;基本建成了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經濟結構日趨豐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城鄉建設突飛猛進。
  • 【改革開放四十年】系列動畫短片《行進中國》第08期:河長制
    「   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程,中國的發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津雲新媒體特別策劃推出改革開放40年系列動新聞《行進中國》,通過一個一個熱詞展現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勾勒出老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四十周年四十封信 你的家書有可能被省檔案館收藏
    她代表了這四十年來,在浙江奮鬥、拼搏,為浙江發展默默作出貢獻的外來務工人員。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7月17日,由浙江廣電集團主辦、浙江省檔案局(館)協辦的「一封家書·四十周年四十封信」活動正式發出徵集令,徵集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的各類家書。
  • 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
    「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開幕。與會嘉賓與學者致辭 陸航/攝  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符惠明在致辭中表示,40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時代進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各位專家相聚太原共同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共同探討當代西方哲學的趨勢,必將把我國西方哲學研究推向更高的層次,也必將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四十年前,沐浴著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的春風,全國現代外國哲學討論會在太原召開,全國現代外國哲學研究會在太原成立。
  • 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
    本網訊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自今年7月起,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全院師生集中開展系列主題活動。 ,進一步深刻體會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11月9日-10日,學院舉辦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邀請2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全面總結並深入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的思想發展和生動實踐,進一步加強了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與實踐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隨後,學院組織師生赴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 四十年前穿什麼?漂亮奶奶照片裡的服裝透出時代進步
    對比當下,人們穿衣打扮的發展變遷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的一個縮影。對於穿衣打扮,家住高新區貴駟街道秒勝寺村的老奶奶劉含珍感觸最深,得知金報發起「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尋找有故事的你」徵集活動後,她興致勃勃地向記者講述了她這四十年來穿衣的變化。
  • 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舉辦「東湖論壇」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
    人民網武漢12月30日電 12月29日,由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主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暨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成立兩周年「東湖論壇」在武漢舉行。湖北省政協原老領導、省文聯、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全體院士等單位60餘人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