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液態淡水都在地下 堪稱「地下海洋」的地下水都從哪兒來?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淡水是人類和許多其他生命形式生存所必需的物質。地球上有很多的水,但是淡水資源有多少呢?

地球上的水資源

假如把整個地球上的水資源都凝結成圖上的那個大水滴,那麼液態淡水就是這個大水滴旁邊的那一顆小水珠,它包括地下水、湖泊、河流和沼澤水。其中約有98%都是地下水,而我們所熟悉的湖泊和河流只佔2%左右。

地下水的來源

這麼多的地下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滲入水:地下水有很大一部分地下水是雨雪等大氣降水落到地面以後滲透到地下而形成的。

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體會到。大雨之後地面上積了很多水,但這些水很快就消失了,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滲透到地下去了。至於滲透量的多少和降雨的緩急、地面坡度的大小、巖層的性質以及植被的情況等都有關係。例如,急雨降在坡度大、植被較差的堅實地面上,水的滲透量就少,反過來滲透量就大。在寒冷的地方,冬季降落的雪堆在地上不能馬上滲透到地下,一般都要等到來年春季天氣暖和,積雪融化成水之後才能滲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凝結水:當地面的溫度低於空氣的溫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滲入進入土壤和巖石的空隙中地下也能成為地下水。

在草原沙漠地區,凝結而成的地下水佔重要地位。例如我國內蒙古以及西北地區氣候乾旱雨水很少。可是,這些地方的地下水也很豐富。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白天沙地被太陽曬得很熱,夜晚天氣變冷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水滴滲入到沙裡去,成為地下水源。沙漠地區面積廣大水蒸氣天天這樣凝結水向地下滲入,再加上沙層孔隙大,滲進去的水就不易再蒸發出去,所以也就成為豐富的水源了。

此外還有就是從地底下的巖漿析出的水氣凝結而成的初生水、在沉積巖沉積過程中生成的埋藏水;某些礦物(如石膏、芒硝等)所含的結晶水在高溫高壓下脫出而生成的脫出水。

地下水也在流動

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很古老,它們甚至比地球本身更早形成,並且地球上水的總量是基本恆定的。絕大部分水都在不斷地循環,這個循環沒有起點,也不會有終結。

地下水也會流動到地表

地下水也是水循環中的一個關鍵的環節,雨雪從空中落到地表,一部分匯入河流湖泊成為地表水,更多的則滲入地下巖層(含水層)中成為地下水。而後在巖石空隙中緩慢流動,一些地下水會停留在地表附近,然後滲入河湖海洋;一些地下水在地表找到開口並形成淡水泉。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這些水都在不斷移動,一部分水重新進入海洋。

我們腳下有流動的河流嗎?有,但很少。絕大多數地下水都在巖石和地下物質之間的空隙裡,它更像海綿中的水。在地表以下的一定深度處,土壤和巖石顆粒之間的空間完全被水填充,從而形成含水層,如果我們在這個含水層打一口井,就可以抽取地下水。

含水層為水循環過程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通道和儲藏空間。火成巖、變質巖等堅硬的巖層不是絕對乾燥,但一般來說它們含水量是不多的,只有產生很多裂隙時才含有較多的水。而沉積巖特別是呈疏鬆狀態的礫石、沙子是含水最豐富的巖層。

地下水在含水層裡也和地表水一樣,在重力的影響下,不斷地從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運動。一般情況下,地下水運動的速度是很緩慢的,每天只流動幾米,在疏鬆的砂礫層中最大流速每天可達40米,在堅硬巖石的巨大裂縫或喀斯特溶洞中流速就更大了。地下水在巖層中的流動極其緩慢,使時間上不均勻的降雨可以長期儲存地層中,緩慢補給地表水,這也正是許多河流湖泊得以存在的原因,含水層使地表水「細水長流」。含水層具有天然的淨水作用。地下水經過含水層的過濾後,通常可以直接飲用,通過深部循環,地下水還可吸收地下深處的熱能成為地下熱水,可以提供電能和熱能。

地下水的利用

從整個地球的尺度看,江河中的水呈線狀分布,湖泊中的水呈點狀分布,而地下水在地層中無處不在。正是這種分布狀況,使生活在遠離江河湖泊的人類,不需要地面的輸水工程,依靠地下水就可以生存。全世界超過15億的人口主要靠地下水作為飲用水。在中國,北方和西部地區主要城市的地下水利用率往往超過供水總量的50%,許多城市高達80%以上。

絕大部分地下水我們都無法取用,我們能開採多少地下水,一方面取決於地下含水層的儲水量,同時也取決於含水層的滲透率。如果巖石滲透率高,那麼地下水可以較快地參與水循環。若地下水沉入更深層的含水層,就需要數千年的時間才能回到地表環境,甚至變成「化石水」。

在農家小院裡,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壓水井,利用槓桿的原理,我們能夠很方便地從地下抽取淡水,用於生活、飲用和灌溉。

過量開採地下水的危害

地下含水層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補充,那麼開採地下水就是可持續的,否則將造成危害甚至是嚴重的災害。

超量開採地下水的地方往往是因為地表降水量少,極少的降水量導致地表徑流少,可以補充進地下的水量自然也少,當經濟發展需要更多淡水資源時,人們自然會想到開採地下水。淺層的地下水被抽乾如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地下水位會下降,人們會打更深的井,抽取更深處的水。我們知道,越深處的地下水補充越困難,而將土壤巖石空隙中的水抽取之後,地層會在重力之下發生塌陷,大範圍的地面沉降將對城市地面基礎設施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沙特的「圈圈農場」

上世紀80年代,沙特想要發展自己的農業,於是決定用現代化的方法種植小麥。他們在沙漠中央建設了許多巨大的圓形灌溉系統,同時抽取地下水來澆灌農作物。

儘管沙特人意識到淡水的寶貴,運用了先進的自動化節水噴灌技術來澆灌麥子,但無奈沙特是個極度缺水的國家,土地水蒸發量又極大。到1990年時,農業灌溉用水就超過了300億噸。淺層地下水抽完了不得不打更深的井,一直打到地下1千米深的古老「化石水」層。到2012年,沙特人將地下水消耗了總儲量的80%,農業經濟面臨崩潰。2016年,沙特徹底終止小麥種植,回到以石油換糧食的老路上去了。

地下水的補給

那麼地下水都有哪些補給方式呢?

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有大氣降水、地表水、凝結水、灌溉回歸水,以及來自其他含水層中的水和人工補給的水。

降水是主要的地下水補給來源

大氣降水是地下水最普遍和最主要的補給來源。降水量的大小對一個地區的地下水補給量起控制作用。

河流、湖泊、水庫、海洋等地表水體均可補給地下水,只要其底床和邊岸巖石為相對透水巖層,便與其下部含水層中地下水發生聯繫,當地表水體水位高於邊岸地下水時便會補給地下水。

在農田灌溉地區,由於渠道滲漏及田間地面灌溉回歸水下滲,使淺層地下水獲得大量補給。相鄰含水層可在水位差的作用下產生層間補給。

近年來,地下水人工補給(通過坑、塘、水溝、水井等將水回灌)已成為增加地下水資源補給量的重要手段。

地下水是重要的生態環境因子,它的變化往往會影響生態系統的天然平衡狀態。在潮溼地區地下水豐富,常使很多地方沼澤化。在溼度不定的地區,當天氣乾燥而蒸發量很大時,地下水常常枯竭,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鹽鹼化。地下水位抬升,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影響植被生長;地下水位下降,溼地退化,水生植物消失,景觀受到破壞,甚至使綠洲變成沙漠。

地下淡水資源雖然總量比河流湖泊多很多倍,但由於地下含水層之間往往無法連通,超量開採地下水有可能導致相應區域地下水資源枯竭、地下空洞和地表塌陷;還可能導致地表土壤鹽漬化、地下水質汙染等嚴重後果,因此我們需要對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循環演化規律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珍惜和科學利用地下水資源。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原創,轉載須授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西北發現「地下海洋」!淡水含量感人,西方都羨慕了
    地球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就佔了71%,所以水真的很多,可是,海水是不能喝的。尤其是我國的西北地區,那裡常年乾旱,往往一年的降水量都不超過100毫米。這導致了西北地球的地廣人稀,荒漠面積更是超過70萬平方千米。嚴重缺乏的水資源大大拖累了我國西北地區的開發進度,這些年來,我國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缺水這個硬傷,去無法改變。
  • 最新發現,火星地下存在液態水!面積堪比德國國土
    除此之外,其他星球要麼表面溫度過高,要麼沒有大氣層,要麼溫度過低,都存在十分惡劣的自然條件。在這幾顆人類青睞的星球中,近些年來科學家對火星的關注度是最高的,因此它已成為了美國宇航局下一次載人航天的首選目的地。
  • 不可思議,塔裡木沙漠發現「地下海洋」,沙漠變綠洲很可能實現
    不可思議,塔裡木沙漠發現「地下海洋」,沙漠變綠洲很可能實現。然而沙漠雖然表面都是乾旱的沙丘,但是不代表它下面就一定乾旱缺水,最近,科學家們在我國的塔裡木沙漠,就發現了巨大的地下水資源,整個塔裡木盆地地下幾乎都蘊藏這淡水,塔裡木盆地下面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地下海洋。對於塔裡木沙漠下面出現地下海洋,很多人都會很疑惑,沙漠不是很少下雨嗎?它的水資源從哪裡來的?
  • NASA:土衛二的地下海洋有生物的食物來源
    近日,NASA發布的一項報告稱,卡西尼號探測器發現了土衛二存在氫氣的證據,這意味著它的地下海洋中有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如果有生命,它們可以在那裡獲得食物。看來土衛二也不是一顆普通星球,它將和泰坦星一樣,成為人們探索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目標星球。
  • 電磁成像技術在美國夏威夷海底下發現儲存大量淡水的地下水庫
    電磁成像技術在美國夏威夷海底下發現儲存大量淡水的地下水庫(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科學家長期以來,對於美國夏威夷地下水存量遠少於降雨量的現象百思不得其解。夏威夷一批科研人員近日使用電磁成像技術,在夏威夷瓦拉萊火山對開的海底下,發現一個儲存了大量淡水的地下水庫。這除解答了長期以來的謎團,也更新了學界對火山島地下淡水系統的理解,有望成為未來乾旱時期島民的寶貴資源。
  • 中國在南沙永暑島有重大發現,出現天然地下淡水資源
    中國科研團隊一項研究發現,南沙群島的人工島嶼永暑島出現天然地下淡水資源,引發關注。自2014年開始,中國在南海南沙群島七處島礁進行大規模的人工造陸活動。其中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永暑島完成陸域吹填面積達2.8平方公裡。
  • 科學家在格陵蘭島永凍層下方發現大量液態淡水
    對此有氣象學專家表示:「根據我們的推測,這些液態淡水原來是固體冰的形態,後來可能由於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某個夏天的大氣溫度超過了0攝氏度,導致這一部分的冰融化為液態水的形態,然而這樣的狀況沒有維持幾天,冬天迅速到來,氣溫再次驟降,在這些水的表面形成了冰,就這樣這些液態水得以保存,這是目前我們能給出的最合理解釋。」
  • 太陽系中那些神秘的地下海洋:木衛二噴湧間歇泉
    有研究者認為,木衛二的表面特徵是由靠近低緯度地區的地下水流動造成的。這顆衛星偶爾還會經歷構造變化,可能將物質帶到下面的海洋中。由於冰下海洋的存在,木衛二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適合孕育原始生命的星球之一。在2015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就記錄了木衛三奇怪的振動模式,並以此作為其擁有地下海洋的證據。計算表明,這顆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衛星具有深達100公裡的海洋,液態水非常豐富。作為參考,地球上的海洋深度不超過10公裡。
  • 太陽系中那些神秘的地下海洋:木衛二噴湧間歇泉
    北京時間9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液態水通常與地球聯繫在一起,然而在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上,也存在著體量驚人的液態水
  • 海洋小島上的淡水是怎麼來的?
    之前讀過一部小說《魯賓遜漂流記》,魯賓遜漂流到一座無人荒島上時,本以為必死無疑,結果發現島上不僅有各種山羊,還有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那麼問題來了,小島漂浮在海面上,為什麼會有淡水存在呢?小島上的淡水從目前來看,小島上的淡水是由降雨組成的。
  • 冥王星發現地下液態海洋?科學家:那裡可能有生命存在
    並非如此,雖然地球從太空中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藍色大水球,海洋面積佔了整個地球面積的70%,但地球上水的含量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算是倒數的,是不是很令人吃驚!有科學家稱,把地球的水全部抽出來變成一個球體,其直徑還不到月球的一半大,而除了水星、金星、火星這幾個行星,其他任何一個行星的水含量都高於地球。
  • 表面有可疑亮點,地下有液態海洋:關於穀神星,你了解多少?
    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內發現了多個可能存在液態海洋的天體,而日前,美國宇航局就再次證實,太陽系小行星帶內的最大天體穀神星,其地下很可能也存在一個液態海洋,或支持生命的存在。,在《自然通訊》(Nature)等雜誌連續發表了7篇研究論文,論文根據黎明號獲取的大量科學數據,研究得出結論:穀神星地下可能存在一個液態水的海洋,因此,穀神星很可能是太陽系中又一個有希望找到外星生命的天體。
  • 冥王星地下可能存在地下海洋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冥王星是一顆冰態行星,因為它距離太陽非常遙遠, 在行星表面上能夠接收到來自太陽的熱量很少,因此不存在液態物質。,很難產生這麼活躍的表現,因此科學家們懷疑這可能是因為在冥王星厚厚的冰層下數英裡處,埋藏著一片液態的海洋,現在這個理論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相信,最新的相關研究證據於6月22日被發表在《地球科學》雜誌上。
  • 溫州地下竟藏著個「珊溪水庫」!
    該隊海洋地質勘測院院長王一鳴介紹,據現有資料顯示,溫州地下水資源豐富,約有25.77億立方米,比珊溪水庫的庫容(珊溪水庫總庫容18.24億立方米)還要大。水文地質鑽探「溫州地下水資源很豐富。」王一鳴提到,在開展地下水調查中,他們通過勘測首次確定了溫州濱海平原區地下水的鹹、淡水分界線,從而為溫州劃定地下淡水應急水源地提供了地質依據。
  • 冥王星存地下海洋 但這個海洋為何沒有凍住卻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冥王星存地下海洋 但這個海洋為何沒有凍住卻是一個巨大的謎團時間:2019-06-03 11: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冥王星存地下海洋 但這個海洋為何沒有凍住卻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英媒稱,冥王星被認為隱藏著一個液態海洋,但這個海洋為何沒有凍住卻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 我國西北傳出喜訊,發現一片「地下海洋」,淡水量超過全球總儲量
    隨著西北油氣田的開發,我國科學家通過鑽井,發現西北地區地下存在大量水資源,可利用的地下水儲量至少有100億立方。為此,在2008年的時候,我國西北省份就推出過「地下水庫」的計劃,試圖利用大規模打井的方式,改善當地農業生產缺水狀況,提升農民種植收入。
  • 科學家:銀河系星球 地下海洋中或有大批外星人
    外星人的3種猜想。在物理學家史蒂芬·韋伯2002出版的《地外文明在哪兒?》Alan Stern是NASA的一名科學家,他說外星人為什麼一定非得離我們地球那麼遠呢?或許就在我們銀河系裡面就有廣泛的智慧生命,只不過他們生活在深暗的冰下海洋世界裡,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他們而已。行星科學家Alan Stern在闡述了自己這樣的想法。銀河系裡會有很多的地下海洋存在。實際上在太陽系中這樣的海洋應該就很常見。比如:木衛四、木衛三和木衛二,他們寒冷的表面殼體下,以及土衛二的地殼下都流淌著液態水海洋。除了這些,其他星球上也很可能存在地下海洋。
  • 中國「最大」的世界第二大的沙漠,下面竟然隱藏著「地下海洋」!
    塔克拉瑪幹沙漠地下竟然有著豐富的水源,而且水源的總體積約到了300億立方米左右,就相當北美五大湖的十倍容量,也可以說是一片小海洋了。可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這乾燥的環境下,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水源呢?在7000萬年前,這裡還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內陸淡水海洋,平均水深超過1000米。這個時期的地球還處在白堊紀,是恐龍的天下,無數恐龍嬉戲在海洋附近叢林中,它們時常到這裡來喝水。或許是氣候變化原因,又或許是地質變動原因,這片海洋面積一直不斷縮小,位於東北方向的羅布泊就是內陸海洋一個縮影,是最後海洋。
  • 伊朗男子取錢時地下突然冒出石油 中東真的是滿地石油,哪兒都冒油
    伊朗男子取錢時地下突然冒出石油 中東真的是滿地石油,哪兒都冒油時間:2020-06-20 13: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伊朗男子取錢時地下突然冒出石油 中東真的是滿地石油,哪兒都冒油 生活中總有意外發生,然而有些意外可能會讓人心驚膽戰,經歷過意外的人總會留下深刻記憶
  • 新疆竟然有一片地下海洋!
    但是有一片沙漠卻打破了這個奇蹟,科學家們經過勘探,發現這片沙漠中蘊藏著大量的水資源,其儲量堪比10個貝加爾湖,就連專家都直言:不可思議。塔裡木盆地,地處天山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500千米,南北寬約600千米,面積達53萬平方千米,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大約在100多萬年前,塔裡木盆地中並無沙漠,而是河流眾多,植物繁盛,氣候溼潤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