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板藍根、燻醋消毒;
吃維生素抗病毒;
再到用鹽水漱口預防病毒;
甚至連夜排隊搶雙黃連抗病毒……
從一開始新冠病毒爆發起
網絡上就流傳著各種關於預防病毒的方法
但是謠言止於智者
這些謠言也被一一擊破
但是,最近
網絡上又開始流傳著
一些新的預防新冠病毒的「招數」:
黃連上清片可預防新冠肺炎?
有CN95認證的車可以防新冠病毒?
雞屎藤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
廿七君特地從中整理了
網上最新的10條關於
預防新冠病毒的謠言
注意:每一條都是謠言!!!
1、黃連上清片可預防新冠肺炎?謠言!
真相:黃連上清片具有清熱通便、散風止痛的作用,用於內熱火盛引起的頭暈腦脹、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大便乾燥等。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黃連上清片可用於預防新冠肺炎。
而且過量服用黃連上清片會增加肝臟負擔,也可導致腹瀉等胃腸功能紊亂。服藥前最好諮詢專業醫生和藥師。孕婦和脾胃虛寒者慎用。
2、沉香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真相:沉香木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乾燥木質結油部分,是一種木材、香料和中藥。
在體外實驗中,沉香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綠膿桿菌等細菌,以及青黴菌、黑麴黴等黴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並未查到公開已發表的文獻證實沉香對人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現有的資料不支持「沉香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3、松茸蘑菇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真相:不管是松茸還是別的食物,都各有營養成分,其中一些在特定的細胞實驗或者動物實驗中能夠顯示「潛在」的某種功能。且不說這些實驗並不能證明它們在人體中有同樣的功效,這些功效本身,也跟預防新冠病毒沒有什麼關係。
4、雞屎藤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真相:雞屎藤又名雞矢藤,是一種常見的中藥藥材。在傳統醫學典籍中,雞屎藤的功能被描述為祛風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導滯、除溼消腫。但目前並無實驗明確證實這些功效,更沒有任何實驗證據證實雞屎藤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毒中草藥彩色圖鑑》認為,雞屎藤的全草是有毒性的。大家勿輕信謠言自行服用。
5、服用降壓藥會增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謠言!
真相:網傳消息稱,ACE2(肽基二肽酶A)是新型冠狀病毒入侵人體的關鍵,服用 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類降壓藥會增加ACE2濃度,從而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事實上,目前無任何動物實驗或臨床試驗證明,服用ACEI類藥物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ACE2在體內廣泛存在,有很多不可替代的生理作用,並對心臟、腎臟具有保護作用,高血壓患者不宜貿然停用ACEI等降壓藥。
6、口罩中間墊餐巾紙能阻斷新冠病毒?謠言!
真相:網上傳言,在兩個普通口罩或一次性防塵口罩或加厚的布口罩中間添加平鋪開的三張質地較好的木質餐巾紙,每出門一次更換一次餐巾紙,或兩個小時更換一次餐巾紙。能這樣有效阻斷新冠病毒被呼吸到口鼻。
事實上,墊餐巾紙並不能有效阻斷新冠病毒。餐巾紙吸水性很好,可以一定程度上吸收呼吸產生的水汽。但空氣中的小顆粒需要靠攔截或者吸附作用才能夠被有效過濾,餐巾紙並不具備這些作用,所以用它過濾顆粒物的效果很小。而且將餐巾紙夾在兩層口罩中間,反而可能影響口罩密封性。
7、使用光催化設備能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謠言!
真相:光催化設備,又稱光催化氧化設備,常用於光降解及光化學危廢處理。
光催化設備主要包含兩個重要的部分,一是光源,二是光催化劑。其具體的作用機理是光源發出的光(通常為紫外光)照射到光催化劑(常為半導體材料,如二氧化鈦等)上使電子發生躍遷,通過與吸附氧作用生成具有較強氧化性的活性氧,從而氧化清除表面有機物或者細菌(病毒)。
基於以上機理,光催化設備若要實現殺菌或滅殺病毒,需滿足一個重要條件,即細菌或者病毒必須吸附在光催化劑表面。由此可知,受限於病毒吸附效率,光催化設備無法對空氣中的病毒產生實質性滅殺效果。
8、日本除菌卡(消毒卡)掛身上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真相:除菌卡殺菌效果來源於裡面產生的二氧化氯,可以把細菌病毒氧化後破壞其結構,令其失活失去傳染性。儘管二氧化氯在國際上會被用於消毒劑,且消毒pH適用範圍廣,也常被用於自來水消毒。但是,二氧化氯的生產和消毒流程都有嚴格的規定,一般不推薦個人接觸二氧化氯。
已有多家分析測試單位證明,佩戴除菌卡所能起到的抑菌、殺菌作用基本為零。並且,央視新聞也就此除菌卡進行過報導,說明此類除菌卡並無明顯殺菌效果。同時大多數除菌卡裡面還含有亞氯酸鈉等存在安全隱患的物質,亞氯酸鈉在與水接觸後容易發生爆炸。
9、使用二氧化氯貼片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謠言!
真相:近期有傳言稱:二氧化氯魔貼無毒無害,可以滅活新冠病毒,貼上之後可以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個「保護屏障」,一立方米可以釋放100 ppm,起到輔助攔截病毒感染,保護佩戴者的健康的作用。
這則傳言系謠言,不可信,切勿使用二氧化氯貼片貼在身上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會嚴重傷害身體。
二氧化氯具有高氧化性,屬於強烈刺激性氣體,接觸後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濃度可發生肺水腫,長期接觸還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皮膚接觸二氧化氯高濃度水溶液亦可引起強烈刺激和腐蝕。二氧化氯由於氧化性強,對光、熱、震動和摩擦都很敏感,能與許多化學物質發生爆炸性反應,並生成氯化氫(鹽酸)。遇可燃物(如木材、紙、油、衣物等)可引起燃燒。因此,二氧化氯與人體直接接觸具有極大危害。
二氧化氯貼片實際上就是一種貼片式二氧化氯氣體發生劑,將貼片粘貼在要保鮮的物品包裝容器內,會在四周形成保鮮氣體保護圈,達到防腐保鮮的效果。從貼片使用方法可知,需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使用,才能達到殺菌的目的。而且,主要用於非活體防腐。
若將二氧化氯貼片貼在身上,會在身體周圍產生較高濃度的二氧化氯。若可產生100 ppm二氧化氯,則遠超ACGIH規定閾值,對人體傷害極大。所產生的二氧化氯還可能與織物作用,導致褪色或者損壞,甚至可能使衣物發生燃燒。
10、有CN95認證的車可以防新冠病毒?謠言!
真相:CN95認證規則的推出對於規範汽車空調濾清器過濾效率,促進行業提高空氣過濾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汽車空氣淨化系統有著積極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車企將通過CN95認證的空氣濾清器與N95(KN95)口罩效果等同起來,甚至宣稱其車內防護級別高於N95口罩效果,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汽車空調濾清器和口罩這兩種產品的特點、使用屬性和產品標準均存在顯著差異。從產品標準來看,對於口罩,無論是國家標準《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還是其修訂版GB 2626-2019(即將於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抑或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均採用氯化鈉氣溶膠作為測試介質,並規定應具有將所發生顆粒物的荷電進行中和的裝置(GB 2626)。而對於CN95認證規範(汽車空調濾清器過濾等級 CAC-PV18-019:2020),其所採用的測試介質是A2礦物質粉塵,並且不要求有荷電中和裝置,這就導致了兩類測試規範得出的測試結果存在較大差異。有實驗結果表明,按照CN95達到95%(A2礦物質粉塵)過濾效率的濾清器,採用氯化鈉氣溶膠測試僅能達到70%左右的過濾效率,差異性非常顯著。冠狀病毒直徑約為80-120nm,更適合採取0.3um的氯化鈉氣溶膠作為測試介質。因此,通過CN95等級認證的空調濾清器不能直接與N95口罩等同,兩者不具有可比性。
從產品使用屬性來看,佩戴口罩的關鍵在於和面部的緊密貼合,也就是不漏氣,而汽車的使用有其特殊性,車輛使用過程中必然存在開關車門、車窗等動作,這將使車內密閉性發生劇烈變化,並且除了空調進氣口,病毒還有可能通過車門和風窗玻璃等處的縫隙進入車內。因此,不應輕信所謂的「N95汽車」能夠防病毒,按照醫用N95使用規範,要求頻繁更換,車用系統的濾清器也不可能實現頻繁更換。
此外,片面追求過濾效率等級高的空調濾清器,會降低空調通風量,也會對空調濾清器使用壽命和保養成本造成影響。總之,汽車消費者和用戶不應寄希望於帶N95的汽車空調系統能夠防範病毒,而應該採用其他可持續的技術手段進行殺菌防毒,在駛經病毒高風險區域時還是應側重做好個人防護。
可怕的是謠言
防控疫情一定要
不信謠!
不造謠!
目前沒有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特效藥物。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依然是盡最大可能避免自己與病毒接觸,
也就是主動「隔離」。
作者:王淯瀅
綜合:網絡整理
值班編輯:龔麗雯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