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

2021-01-11 網易

2021-01-09 05:33:57 來源: 四碼娛樂人

舉報

  在現代人的眼中,鹽只是一種普通的調味品,看起來並不怎麼重要。實際上,每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鹽,這種看似普通的調味品對人的身體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古代社會,鹽更是有著超乎尋常的意義,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資源。

  

  對於古人來說,鹽除了是身體所需之外,還是一種重要的防腐原料。古代沒有冰箱,食物也比較匱乏,可是像菜、肉、魚、奶這些食物又偏偏最容易腐爛變質,無法像穀物一樣長期保存。在這種情況下,古人就用鹽將上面這幾種食物醃製成鹹菜、鹹肉、鹹魚幹以及奶酪等食物,這樣一來不但更加美味還更容易保存。

  古人獲取鹽的途徑多種多樣,並且隨著時代不同而產生了許多變化。人類一開始是在湖床、河床上面直接採集鹽的結晶,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古人又在海邊建造出大量鹽池,將海水曬乾製鹽。一直到今天,海水製鹽仍然是人類獲取食鹽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海邊的人們可以用海水製鹽,那麼在遠離大海的內陸地區,人們如何獲取鹽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清朝的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為了採鹽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從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四川自古以來就盛產蜀鹽,當地開採鹽的歷史已經有數千年之久。蜀鹽主要依賴於鹽井開採,隨著開採程度的不斷深入,鹽井的深度也越來越深。到了清朝時期,鹽井深度已經普遍達到了數百米之深。雖然當時的人們已經將鹽井挖得如此之深,但是鹽的產量卻還是越來越低。盛行了數千年的蜀鹽,也面臨著枯竭的風險。

  

  為了恢復蜀鹽的產量,在清朝的道光年間,幾位四川自貢的農民決定打一口史無前例的超深鹽井。他們在開鑿鹽井時,改進了古老的「卓筒井」,從清朝道光三年開始挖掘,歷時13年,終於在道光十五年鑿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口深度超千米的深井,命名為「燊海井」。根據後來考古專家們的測量,這口「燊海井」的井深達到了驚人的1001.42米。

  「燊海井」在開鑿成功後,每天可以自動噴出萬擔黑滷,用來燒鹽的滷鍋多達80餘座。而且,「燊海井」在噴出黑滷的同時,還會噴出大量天然氣,最高時每天能噴出多達8500立方米。這些噴出的天然氣,又可以成為燒鹽的燃料,可謂是一舉兩得。直到上世紀50年代,「燊海井」才因為壓力不足而停產。

  

  這幾位四川農民在開鑿「燊海井」所用的「卓筒井法」,實際上就是「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這是一種現代石油開採中普遍採用的技術。早在北宋年間,宋朝大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記錄了這種先進的鑽井技術,開創了人類機械鑽井的先河。

  

  後來到了清朝末期,隨著東西方技術的交流,這種鑽井方法也隨之被傳到了西方,推動了世界鑽井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當人類開始大規模開採石油時,這種珍貴的自然資源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而開採石油所用的方法,就是「衝擊式頓鑽鑿井法」。

  當初開鑿「燊海井」的幾位四川農民可能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的技術革新會影響到世界歷史進程。

  

  人類技術的突破,一直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從北宋時期的「卓筒井」到清朝時期的「燊海井」,人類的鑽井技術取得了質的飛躍。作為人類歷史上開鑿的第一口深度超過千米的鹽井,「燊海井」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見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具有無可比擬的歷史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幾個四川農民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
    在清朝的道光年間,幾個四川農民為了採鹽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從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四川自古以來就盛產蜀鹽,當地開採鹽的歷史已經有數千年之久。蜀鹽主要依賴於鹽井開採,隨著開採程度的不斷深入,鹽井的深度也越來越深。到了清朝時期,鹽井深度已經普遍達到了數百米之深。雖然當時的人們已經將鹽井挖得如此之深,但是鹽的產量卻還是越來越低。
  • 200年前,幾個農民挖出一口千米深井,沒想到卻改變了歷史進程
    而在200年前,四川自貢的鹽民們也保持著這樣的精神,堅持了十三年時間,僅憑人力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深達千米的鹽井。鹽,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在現代化學看來它的主要成分是簡單的氯化鈉,卻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 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世界石油鑽井之父卓筒井,領先歐洲800餘年
    鹽業資本開始向商業資本轉型,一些大的幫會開始形成,陝幫在乾隆年間從事鹽業運銷,便已號稱「運榷滇黔,連椅萬艘」,經營規模十分浩大。道光初年,四川鹽業發展速度放慢,但自貢鹽業仍發展迅猛,特別是川北鹽場所配鹽引改由自貢地區配鹽,刺激了自貢鹽業,一些地主紛紛將土地投入鹽場。
  • 入地8000米 第一口超深井為什麼選在塔裡木?
    這口井的設計入地深度為8000-10000米,被列為「中國大陸科學鑽探整合計劃」中的一部分。     那麼,中國為什麼要打這麼一口超深科學鑽井?這口井為什麼選塔裡木盆地而不是別的地方?我們是否有能力打好這口井?     3月22日,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志琴,和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楊經綏。
  • 當時世界最深的科拉深井神秘鬼怪傳說的真相是什麼?
    果然不負苦心,前蘇聯在鑽井深度方面爭了個世界第一,在科拉半島鑽了一個深達12262米深的洞。入地競賽勞民傷財,得不償失。這些入地競賽幾乎沒有什麼價值,只不過是比拼誰的錢多,誰的技術更過硬而已。那時候美蘇爭霸也影響了世界,許多國家都鑽了不少洞,中國也鑽了不少,最深的達到七千多米。
  • 企業汙染地下轉移黑幕:打40米深井仍出黑水
    大劉村:打40米深的井,出來的還是黑水聽說記者來了解地下水汙染的情況,河南省內黃縣二安鄉大劉村支書劉建生衝著記者咧開嘴,用食指敲著滿口黃牙說:你看看,這就是喝水喝的。劉建生今年46歲。他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村裡的地下水逐漸變壞,有異味,有時還發黑。「2008年,我打了一口井,40米深,可出來的全是黑水,沒法用。
  • 亞洲陸上第一深井是怎樣誕生的
    用塔裡木油田公司黨工委書記、總經理楊學文的話說,鑽探輪深1井的目的,就是探索超深層寒武系鹽下白雲巖的含油氣性,攻克油氣新理論難題,加快推進超深層碳酸鹽巖新領域勘探進程。  8000米以下油氣田不只存在於科學家的腦海裡  39歲的唐雁剛是塔裡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塔裡木盆地的地質情況與世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 歷史上影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三次偉大戰爭!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不但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並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發展之中,也曾多次遭到內部和外部的危機,無論是華夏大地上的國與國之間的吞併之戰,或者是對抗他國敵對勢力的侵略之戰,亦或者是開疆擴土的遠徵之戰,戰爭都在用它獨特的方式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
  • 兩位七旬老人自製工具,在農村230米深井打撈潛水泵,看看啥情況
    圖片上正在田間地頭掌握卷揚機打撈深井潛水泵的農民名叫陳桐恩,今年74歲,是稷山縣董家莊村人,據老人講,他開過磚瓦窯平時好動腦筋,對一些農用器具深有研究,從磚瓦窯停止後他在農村幹起一件平常人不敢想像的事情,他自製各種打撈工具,在農村幹起了深井打撈潛水泵的工程,如今疫情戰爭即將勝利,農民春耕生產也陸續開工
  • 影響了全球文明進程的地質災害——坦博拉火山大爆發
    在《沒有我們的世界》和《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傳統文學中,這一年的歷史風光無限,但1816年是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由於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的噴發,這場被稱為最可怕的地質災難,使整個世界陷入了冰冷的境地,在嘉慶年間造成了萬人恐慌的『霜殺禾』,本文將細究這場爆發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的影響。這場致命的自然災害到底造成了什麼樣子的影響?
  • 滻河邊綠化帶裡現無蓋深井 離西京幼兒園僅200米
    昨日,滻河東路綠化帶中深約10米的井,井口敞開十分危險,華商報記者用石板將井口蓋上 華商報記者 黃利健 攝  華商報訊(記者雷婧)前幾天,家住西安城東的宋先生帶孩子在滻河邊的綠化帶裡玩,發現了一口深井。孩子趴在井口往下看,把宋先生嚇了一跳。
  • 中石化打破亞洲陸上鑽井最深紀錄 標誌我國已掌握世界先進超深井...
    上證報訊(記者 陳其珏)2月25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西北油田所屬的順北油氣田再次創造新的歷史:2月19日,順北鷹1井完鑽井深8588米,創亞洲陸上鑽井最深紀錄,打破了2月14日順北5-5H井完鑽井深8520米的紀錄,相當於從8844米的喜馬拉雅山主峰峰頂打到山腳,標誌著我國已掌握世界先進的超深井鑽井技術
  • 揭秘前蘇聯最深的超深井鑽探
    科拉超深井的鑽探工作終止於1994年。到1983年,該井的鑽探深度已經達到了12000米,為此,決定停止進一步鑽進。最後的262米是在1983-1993年間進行的,花了整整十年。人類向自己腳底下探索要遠難於向頭頂上探索,人類已經可以到達太陽系的邊沿,但很難打一個超過三千米深的深井。
  • 企業汙水直接排入地下 村莊打40米深井仍出黑水
    大劉村:打40米深的井,出來的還是黑水聽說記者來了解地下水汙染的情況,河南省內黃縣二安鄉大劉村支書劉建生衝著記者咧開嘴,用食指敲著滿口黃牙說:你看看,這就是喝水喝的。劉建生今年46歲。他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村裡的地下水逐漸變壞,有異味,有時還發黑。「2008年,我打了一口井,40米深,可出來的全是黑水,沒法用。
  • 蘇聯曾挖上萬米深井,傳來難以解釋的怪聲,突然中途停止挖掘
    在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人們正不斷的在探索我們這個世界和太空,因為世界上有太多奇妙的事情正等待我們去揭開,去發現。而我國前兩天也是發射了「天問一號」前往火星,開展了我國對於火星探索的裡程碑。
  • 女子一聲不響突然跳入20米深井
    事發水井平時無遮蓋無防護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昨日8時許,合肥西一環淝濱農貿市場內,一名女子突然跳入深井中,事發後,一名男子身繫繩索,下到井中將女子救起。隨後女子被送往醫院救治,經檢查女子並無大礙。事發的老水井就在城中村的小路邊,平時無遮蔽也無防護,居民擔心水井存隱患。
  • 疫病影響人類文明進程
    為何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疫病的歷史?為何說疫病是一種「文明病」?為何說疫病是推動歷史的力量?歷史上人們是如何應對疫病的?疫病的真相又是什麼?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廣東人民出版社組織策劃了一部反思疫情與人類歷史關係的新作《記疫:祈禱、隔離與共生》。
  • 斷層深井捕獲地震前兆 成果意義存在不同意見
    在排除了溫度、降水等影響因素後,科學家相信,這兩次地震波速的變化應該與破裂過程有關。為了進一步驗證結論,他們預備在今年9月份回到聖安德烈斯斷層,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實驗,以獲取更多數據。 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鈕鳳林表示,如果後續的實地研究能夠證實,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斷層地震活動中,也普遍存在同樣的巖石物性變化,那麼將來在此基礎上有望開發出比較可靠的地震早期預警系統。
  • 汝州一200米深井自動噴水 村民驚嘆「沒見過」
    映象網汝州訊(記者 楊增強) 近段時間,汝州市蟒川鎮牛角嶺村打出自動噴水深井的事在十裡八鄉傳開,就連寶豐等周邊縣市的村民也趕來看稀奇。新打近200米深井竟自動噴水牛角嶺村位於汝州、寶豐、魯山三縣市交界的淺山丘陵地區,是省定貧困村,因地理位置特殊,常年乾旱缺水。
  • 敘詭筆記|道光年間的寒山寺「一百四十餘人命案」
    這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曾經吸引了無數旅人造訪寒山寺,但對寒山寺的一段舊史,恐怕沒有幾個人知曉,那就是這座寺廟曾經在道光年間突然廢棄,直到光緒三十二年才由江蘇巡撫陳夔龍重新修復,而導致其廢棄半個世紀的原因,則是一起聳人聽聞的「一百四十人餘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