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影響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三次偉大戰爭!

2020-12-05 孫博士侃歷史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不但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並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發展之中,也曾多次遭到內部和外部的危機,無論是華夏大地上的國與國之間的吞併之戰,或者是對抗他國敵對勢力的侵略之戰,亦或者是開疆擴土的遠徵之戰,戰爭都在用它獨特的方式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最終,我們中華民族都憑藉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包容力度過難關。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足以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最為重要的三次戰爭!

  

  No.1秦始皇統一中國之戰

  公元前238年,開始親政的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從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王朝。

  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繫。

  此後,無論哪一民族,哪一姓氏佔據中原大地,都將統一作為一種使命,而大一統思想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主流思想,若沒有秦始皇的統一,就沒有如今強大的中華民族。

  

  No.2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少數民族政權)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淝水之戰的結果使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從長期看,淝水之戰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並且直接影響到了此後隋唐等統一王朝的精神實質,可以說淝水之戰保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並使之從「五胡亂華」後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機會。

  淝水之戰的勝利,提供了漢民族在華夏民族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先決條件,隨後的北朝,無論朝代更迭多麼頻繁,但少數民族都更多的是融入漢民族,並一起構建成為更加強大的華夏民族。

  

  No.3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挽救了國家的危亡,改變了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日漸沉淪的歷史進程,而且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成為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偉大轉折。抗日戰爭也是一場改變國家和漢民族前途命運的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中國自近代以來飽受列強壓迫、欺凌的屈辱歷史。

  近代以來,由於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跌入歷史的低谷。「東亞病夫」、「一盤散沙」成為列強蔑視、譏諷中華民族的代名詞。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反侵略鬥爭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百年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相關焦點

  • 從歷史視角看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
    多元,就是指組成中華民族的56個民族,這56個民族,是中華民族集合體中不可缺少的單元,他們是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的。如漢族,佔全國總人口的94%,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形成於2200多年前的漢朝,主要居住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區。隨著歷史的發展,又有眾多的民族加入,成為漢族一員,如唐代的粟特人,在長安和洛陽經商生活,安史之亂後,大量定居於洛陽的粟特人融入漢民族,失去了本民族身份。
  • 從漢族到中華民族: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民族大融合
    在漫長的歲月裡,曾有那麼幾段激蕩的歲月,它們在無聲無息中,又在轟轟烈烈中推動了民族大融合的進程。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當時的神州大地,除了漢族之外,還有匈奴、戎、越等彪悍的少數民族政權。
  • 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人民觀點)
    ——編  者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戰,就要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化解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 人民日報人民觀點: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
    ——編 者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戰,就要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化解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 世界歷史上,哪一場戰爭最慘烈?影響世界最深刻?
    有人問,在世界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到底是哪一場? 其實,單從死亡人數上,還有戰爭的慘烈程度上來說,上面的兩場戰爭在蘇聯衛國戰爭面前,都是弟弟。 如果從戰爭的正義性,雙方的武器裝備的先進性,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上來說,上面的兩場戰爭,更加比不上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 因為交戰雙方都是極其強大的工業國,交戰主力都是武裝到牙齒的正規國家武裝力量。
  • 一、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復興之路》展覽,回顧了中華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華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華民族的明天,生動詮釋了近代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尋夢、追夢、圓夢的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三句詩對這段歷史進行了生動敘說。 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
  • 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進程與未來走勢
    今天,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往往作為一個具有整體性意義的概念來使用,但人們並不會因其含義的多維而在理解上存有太多、太大的歧義,也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對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基本態勢和主要特點的判斷。這是因為,其基本態勢和主要特點是從其整個歷史進程中體現出來的。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我們根本沒有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
  •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創造性轉化和升華,是值得全國人民珍視的精神瑰寶,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艱苦卓絕的鑄就過程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的革命鬥爭不僅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而且孕育出偉大的井岡山精神。
  • 瘟疫歷史大盤點:黑死病、鼠疫、天花是如何改變歷史進程
    一場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對整個人類社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經濟、教育、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了不小的變化。疫情原因導致歷史進程的改變,這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不勝枚舉,今天Da視界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天花、黑死病、鼠疫在歷史上的一些罪孽。
  • 龔育之:三次巨變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由來
    十五大報告對20世紀中國歷史作了一個概括:「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從黨中央重要文獻來看,這是一個新概括。
  • 近代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究竟給當時的人類帶來了怎樣改變
    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上,每一次科技的突破往往伴隨而來的生產力的飛躍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工業革命 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迎來了現代化的黎明曙光。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需要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邏輯,增強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從「自在」「自覺」到「自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自在。在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統一國家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體已經客觀存在。
  • 偉大的歷史起點
    提要: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奮起抗爭,領導了如火如荼的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創建,最有影響的是八一南昌起義、湘贛邊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這三大歷史事件,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探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和毛澤東成為中國革命領袖的偉大歷史起點。
  • 偉大團結精神: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密碼
    其中,偉大團結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高向心力、高凝聚力的深層內核與精髓。  偉大團結精神是在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當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轉化,在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多樣化、公民個體原子激活與群體整合實踐中,只有社會各階層人民擰成一股繩,全體人民團結奮鬥,不斷畫出最大同心圓、取得最大公約數,才能創造新的偉業,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新時代進一步弘揚和踐行偉大團結精神的一個關鍵點,在於黨內團結統一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各階層各民族大團結。
  • 兩岸青年共創歷史記憶和民族認同
    但到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17世紀歐洲「30年宗教戰爭」,傳統的國家形態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由於盧梭和伏爾泰一批學者的影響,「天賦人權」以及「公民社會」的概念開始產生。於是,「單一民族的民族國家」這種形態在法國大革命之後逐漸興起。隨之而來歐美各王國開始了「民族主義」指導之下的國家改造進程,或君主立憲,或資產階級革命。
  • 歷史上人類面臨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
    不過現代先進的科學發展只是近來幾百年的事情,它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經千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顯得十分短暫,而在這突飛猛進的進步之前,饑荒、瘟疫和戰爭始終困擾著人們,幾乎毀滅人類。人類歷史上的十大瘟疫,即天花、流感、肺結核、鼠疫、霍亂、瘧疾、斑疹傷寒、黃熱病、愛滋病、SARS病毒,給人類帶來了無法描述的危害,通過人類與之鬥爭、付出慘痛的代價,認識到細菌和病毒的存在,研究和分析病毒結構,製造疫苗和藥品,發展基因技術,建立了完善的現代化醫療體系,人類擁有了控制瘟疫的強大本領。
  • 外國的鄭和,歷史最偉大的偉大航海家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是一名義大利探險家、航海家和殖民者,在西班牙天主教君主的支持下完成了四次橫跨大西洋的航行。他帶領第一批歐洲探險隊前往加勒比海、中美洲和南美洲,開始了歐洲對美洲的永久殖民化。儘管哥倫布很大程度上是自學成才的,他在地理、天文學和歷史方面都有廣泛的閱讀。他制定了一項計劃,尋求一條通往東印度群島的西海通道,希望從利潤豐厚的香料貿易中獲利。經過多年的遊說,西班牙天主教君主同意以卡斯蒂利亞國王的名義贊助一次向西旅行。
  • 鼠疫,改變歷史進程的傳染病
    確診為腺鼠疫病例鼠疫再次被大家關注隨後我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大使館發布消息稱剛果(金)伊圖裡省政府已有36例鼠疫確診患者其中8人死亡慶幸的是7月12日烏拉特中旗鼠疫防控工作指揮部宣布15名密切接觸者均無異常其實鼠疫從沒有消失作為曾經在歷史上
  • 回眸歷史,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疫病
    正如瑞典病理學家Folke Henschen所言,「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  儘管觀點過於絕對,但在世界歷史上,任何一次傳染病的大流行,確實都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出現,反過來,每一次大規模的傳染病對人類文明本身又會產生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從中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外族入侵看:日本最僥倖
    而這一次大統一給中國發展帶來災難性的阻斷,雖然在兵強馬壯上,南宋不敵蒙古軍,但是在文化,制度以及發展經濟和工業、農業等領域,那一直都是漢人的強項。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閉關鎖國現象。第二次:清軍入關雖然我們知道最終的滿漢一家,但是在清朝還是以八旗子弟為尊的,而且為了鎮壓漢人,滿清還是幹了不少缺德事的,逼迫剃髮,脫漢服改滿人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