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視頻】量子模擬和量子器件2019國際會議 | 哈佛大學Eugene Demler教授

2021-02-13 蔻享學術

Quantum assisted NMR inference (Hybrid Classical Quantum algorithm)New insights into Fermi Hubbard model using quantum gas microscopesAnalysis of geometric strings in the 2d Fermi Hubbard modelApplication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to show that geometric string theory to experiments provides a better description of experiments than the π-flux RVB model

The main focus of Eugene Demler's work has been developing general theoretical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and establishing a common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s of strongly correlated systems. Demler's research has addressed various properties of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heavy fermion and organic superconductors, quantum Hall systems, and quantum antiferromagnets. Demler's research interests also include mesoscopic superconductivity, magnetic and superconducting proximity effects,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dissipation on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and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of alkali atoms.

The Workshop is hosted by Peng-Huan-Wu Research Center of the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t its South Building at Zhong Guan Cun east street 55, during the time period from November 18 to 23, 2019.The workshop aims to bring together leading scientists at the forefront of quantum simulation and quantum devices, to discuss recent progress and new directions in this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e first three days was reserved to introductory tutorials aimed to students and young researchers. Cutting- edge research topics was covered by invited and contributed talks over the remaining days of the conference.

為滿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臺開通了各科研領域的微信交流群。進群請添加微信18019902656(備註您的科研方向)小編拉您入群喲!蔻享網站www.koushare.com已開通自主上傳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歡迎大家提供各類學術會議或學術報告信息,以便廣大科研人員參與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2019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濟南召開
    本次大會共設置了量子計算模擬、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器件、量子信息系統、量子光學與量子技術基礎等6大主題。邀請了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俞大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陸軍等多名量子領域知名院士,將作《量子科技:趨勢與挑戰》、《量子信息系統概念研究》等主題報告,以及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40餘位專家教授,從量子信息技術專業領域作了精彩的學術分享。
  • 量子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學術委員會會議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日前在太原召開,中科院半導體所李樹深等9位院士及相關專家出席會議。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山西大學量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通過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2001年8月組織的專家論證,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於2001年10月開始建設。
  •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
    ■廣東科技要聞    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開幕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於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認為,中國是科技大國而非強國,科技自立自強就是要鼓勵科研人員作出更多原創性貢獻,加快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科技自立自強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指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 2018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自旋電子材料與量子器件研究中心」招聘...
    一、自旋電子材料與量子器件研究中心簡介自旋電子材料與量子器件研究中心是一個面向未來後摩爾時代信息處理與存儲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機構,瞄準5納米以下新型電子量子器件技術發展前沿,圍繞自旋電子及其他低維電子材料研究方向,開展以低維電子系統的介觀結構-物理特性-埃米製備技術為核心的物理基礎及量子器件研究工作,並以新型量子信息處理及存儲工藝的研究和實施帶動後摩爾時代運算技術的持續發展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2020國際量子大會成功召開
    10月19日至22日,由英國物理學會、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組織的2020國際量子大會(線上)順利召開。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擔任該會議的名譽主席,陸朝陽教授擔任組委會主席。會議吸引了全世界103個國家和地區的參會人員,註冊人數達到4458人,截至目前在各個平臺上的觀看人數累計已經超過4萬。
  •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山西大學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原山西大學量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2001年8月通過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組織的專家論證,2001年10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開始建設,並於2002年12月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依託單位是山西大學。
  • 【學術視頻】第五屆二維材料國際會議 | 北京理工大學孫家濤教授
    更多精彩視頻登陸網站www.koushare.com
  • 2019年SPM會議圓滿舉辦,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亮相會場
    9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科學儀器安徽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主辦,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掃描探針顯微術學術交流會(SPM2019)」在安徽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家樓隆重召開。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新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山西大學張靖教授當選2019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5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魏韜)因在連續變量量子信息和量子氣體領域的貢獻,特別是在簡併費米氣體中實現自旋-軌道耦合的開創性工作,山西大學張靖教授於2019年9月18日當選2019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 超導量子計算實驗進展:動力學相變的超導量子模擬
    近年來,隨著可集成量子比特數的增多,相干時間的延長,以及操控和讀出精度的提升,超導量子計算成為量子模擬的重要平臺之一。運用經典計算機準確模擬量子多體系統的非平衡性質是人們長期關注的課題,而運用超導量子計算平臺模擬非平衡性質為研究這一類問題提供了新途徑。
  • 北京量子院2020年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學前沿論壇成功舉辦
    他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次會議採取線上方式召開,不同地區的時差給參會帶來了很大不便,但是專家學者們克服困難參會,突顯了學術交流的重要性,北京量子院很高興能在此特殊時期,為相關專家學者提供一個高端的學術交流平臺。作為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的活動之一,本次論壇特邀了來自量子物態研究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介紹各自最新的研究進展。
  • 山西省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國際領先成果
    近期,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梅鋒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拓撲保護的量子線路和拓撲物態的數字量子模擬,相關研究成果「Digital Simulation of Topological Matter on Programmable Quantum Processors」於2020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突破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邀請山西大學副校長、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山西省委書記:推動山西省量子科技構築發展新優勢】11月23日下午,山西省委中心組(擴大)舉行專題學習會,邀請山西大學副校長、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天才作題為《迎接量子科技的新時代》的輔導報告。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主持會議並講話。
  • 中紅外光電子學材料與器件國際會議首次在中國召開
    中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發明人之一J.Faist教授在大會特邀主題報告中指出,自1962 年發明基於帶間躍遷的近紅外半導體雷射二極體以來,工作於0.8-1.5微米的近紅外光電子材料和器件引領了光通信高新技術走上產業化,成為信息產業的重要支柱。繼後,科學家繼續努力,開拓波長位於2-25微米波段的中紅外半導體雷射器。
  • 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
    西工大新聞網8月16日電(姜碧強)8月7-9日,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西安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雷射雜誌社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主辦,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技術協辦。
  • ...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他們開發出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學家聯合德意同行開發出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19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最新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他們開發出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