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我國氣候特徵:降水多近4成 南方持續陰雨歷史罕見

2020-12-05 新京報

中國天氣網訊 在28日下午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介紹了2018/2019冬季(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27日)我國天氣氣候特徵。這個冬季,我國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南方遭遇歷史罕見的持續陰雨天氣,多地上演「流浪太陽」。中東部地區出現4次霾天氣過程,對交通造成嚴重影響。

今冬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7.2% 南方持續陰雨歷史罕見

據張祖強介紹,2018/2019年冬季我國平均降水量55毫米,較常年同期(40.1毫米)偏多37.2%。南方地區出現罕見的持續陰雨寡照天氣,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上海6省(市)區域平均降水量22.6毫米,為1961年以來第2多,僅次於1997年的25.9毫米。

降水日數超過30天以上的國土面積達141萬平方公裡,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4.7%。安徽降水日數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3多。浙江、江西最長連續降水日數為分別為1961年來同期第2多與第3多。

江淮西南部、江漢、江南、華南中及貴州東部等地日均日照時數不足3小時。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11省(區、市)區域平均的日照時數為148.0小時,較常年同期(294.2小時)偏少一半,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

持續陰雨寡照和階段性低溫天氣對南方地區生產生活、交通運輸、人體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大。

中東部地區遭遇4次霾天氣過程 機場高速受影響

這個冬季,我國中東部地區共發生4次霾天氣過程,分別為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月19-22日、2019年1月2-8日、1月11-15日。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的霾天氣過程影響範圍大、汙染程度重。2019年1月2-8日的霾過程持續一周,影響範圍廣。主要影響京津冀、河南、山東中西部、陝西關中、山西、安徽北部、湖北、湖南北部等地,其中1月7日陝西臨汾PM2.5峰值濃度超過500微克/立方米。受霧霾天氣影響,多個機場出現航班大量延誤和取消,多條高速公路關閉或實行特級交通管制措施,車輛滯留;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青海玉樹等地出現雪災 13.1萬人受災

冬季,青海省玉樹州、海西州、果洛州境內連續出現多次大範圍降雪天氣,玉樹州出現9次明顯降雪過程。積雪主要出現在玉樹州東南部、果洛州中北部、海西州東部、海北州東北部。2月4-6日,瑪多最大積雪深度達22釐米,2月9日雜多最大積雪深度達19釐米。大雪造成玉樹、海西、果洛13.1萬人受災。

編輯 戴玉璽

相關焦點

  • 太陽流浪最久的一次是什麼梗 最近的持續陰雨是天氣異常嗎
    這個冬天,南方的太陽有點少。2018年12月以來,江南、江淮等地降水天數都超過了40日。雖然2月下旬時,多地短暫地出現過晴天,但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天氣提示,在南方地區出現的罕見持續陰雨寡照天氣還會維持到3月上旬。多日的陰雨天氣,讓江浙滬網友齊問:太陽去流浪了嗎?
  • 南方冬天雨越來越多,網友:快變成地中海氣候了
    對於南方人來說,過去的一個月像是掉進了水坑——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像是沒有盡頭,甚至有網友表示2019年了沒見過新年的太陽。近日,來自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從12月21日-1月10日的21天裡,南方很多地方的累積降雨日數已經達到了15天以上,湖南、江西、貴州等地更是超過20天。
  • 中國氣象局發布今冬明春全國氣候趨勢預測
    據中國氣象局微信公眾號11月4日消息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聯合水利部信息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今冬明春(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全國氣候趨勢預測聯合會商會。
  • 日照、降水量刷新歷史,長沙秋天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
    農氣服務專家、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章竹青介紹,今年9月14日至10月8日,我市出現了罕見陰雨寡照天氣,其中寧鄉、嶽麓連續18天出現降水,達重度連陰雨標準;長沙縣和瀏陽市連續11天出現降水,達中度連陰雨標準。
  • 氣象局發布2月天氣氣候特徵及沙塵天氣預警服務
    2012年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及沙塵天氣監測預警氣象服務    一、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2月,全國平均氣溫為-3.2℃,較常年同期(-2.0℃)偏低1.2℃。與常年同期相比,除江南東部、華南東部及吉林西部、遼寧西北部、青海大部、新疆西部、西藏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降水偏少,其中華北、黃淮及內蒙古西部、雲南等地偏少8成以上。2月,華北平均降水量僅為1毫米,較常年同期(8.0毫米)偏少87.5%,為近62年來第3少。雲南降水量為5.9毫米,較常年同期(24.0毫米)偏少75.4%,為連續第4年偏少。
  • 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今冬明春氣候預測
    在綜合分析前期天氣氣候特徵以及未來大氣海洋等演變趨勢基礎上,對今冬明春氣候趨勢及主要氣象災害做出預測,主要結論如下: 預計今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主要以西北路徑影響我國,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需特別重視隆冬(2021年1月)可能出現大範圍強低溫雨雪過程。
  • 氣象專家解讀罕見天氣
    對此,記者採訪湖南省氣象臺國家級首席預報員周慧、湖南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專家謝益軍、湖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陸魁東多名專家深度解讀,分析罕見天氣緣由,並針對農事進行了相關提醒。歷史罕見的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記者:湖南冬季以來的天氣情況如何?與往期相比有何特點?
  • 氣象局:2010年是本世紀以來中國氣候最異常一年
    西南地區特大乾旱、暴雨頻襲華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見降水、強降水引發舟曲泥石流……我國去年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是什麼導致我國天氣氣候如此異常?今年春運期間,極端天氣會再度來襲嗎?請看氣象部門專家解讀。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
  • 歷史罕見!近4月江西日均日照時間不足2小時
    中國江西網訊通訊員趙冠男、江西頭條客戶端記者劉瑞芬報導:2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氣候中心獲悉,據江西省氣候中心統計,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2月17日,江西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持續陰雨寡照天氣,全省陰雨日數平均達79天,為1959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全省日照時數
  • 60年數據顯示:這是太陽流浪最久的一次 安徽成「包雨」區
    雖然2月下旬時,多地短暫地出現過晴天,但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天氣提示,在南方地區出現的罕見持續陰雨寡照天氣還會維持到3月上旬。多日的陰雨天氣,讓江浙滬網友齊問:太陽去流浪了嗎?浙江氣象服務中心還在微博上發出呼喚:「臨睡前再召喚下流浪的太陽,包郵區人民都在營救你歸來!」澎湃新聞聯合國家氣候中心分析了1959年至2019年冬季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時長,看看這個冬天,南方的太陽到底有多懶。
  • 氣象局發布8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及9月上旬天氣展望
    降水異常分布呈「北多南少」態勢,西北西部和東南部、華北大部、東北大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部分地區偏多1倍以上;黃淮南部、江淮東部、江南中部和西部、貴州、重慶等地偏少2~5成,部分地區偏少5~8成。
  • 研究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降水特徵變化:降水集中程度是重要指標
    隨著全球變暖,極端事件頻繁發生,持續性極端降水和極端乾旱是中國乃至全球致災最為嚴重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一。近50年來,我國總降水量雖然沒有明顯的極端化傾向,但平均降水強度呈增加趨勢。從理論上來說,降水強度分布的變化,實際上是降水概率分布密度發生了改變。「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降水的空間分布格局、各季節的分配及年際變率等,都有可能發生形態上的改變,這些與我國洪澇乾旱等災害關係密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陸爾表示。現在很多統計與降水有關的傳統方法還在使用,例如,通過逐月降水與年總降水量的比值來反映某站點的年降水分布。
  • 未來10天湖南依然以陰雨天氣為主 陽光或短暫露臉
    陰雨持續霸屏 陽光短暫露臉 入冬以來湖南遭遇歷史罕見的連綿陰雨,長沙下了55天雨已達重度冬酣  氣象專家稱未來10天省內依然以陰雨天氣為主,但會出現短暫間歇 自去年12月以來,湖南遭遇了罕見的連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對各行各業、市民身心都造成了較大影響。究竟這輪陰雨天氣有多厲害?未來40天真的都下雨嗎?對此,記者採訪了省市氣象專家。專家表示,雖然「湖南未來40天都下雨」的信息並不準確,但目前來看,未來10天湖南依舊陰雨霸屏。
  • 風雲衛星探秘我國南方強降水背後的雲和輻射特徵
    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中國氣象報記者李慧報導 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持續強降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的雲相態產品和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大氣頂射出長波輻射(OLR)產品,分別分析了南方強降雨發生期間我國上空混合雲與冰雲發生頻率以及衛星OLR與歷史同期監測數值的變化等雲和大氣輻射特徵。
  • 今冬黑龍江大部地市降水將多一兩成 未來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
    作為國內最早開發冰雪、運營冰雪的省份,今冬黑龍江的氣候如何?23日下午,黑龍江省氣象局發布今冬氣候預測趨勢。受弱拉尼娜和中高緯環流影響,今冬黑龍江省氣溫略低,大部地市氣溫比常年低0℃至0.5℃。全省平均降水量略多於常年,大部地市比常年多1至2成。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易發生局地暴雪等災害。受拉尼娜與中高緯大氣環流的共同影響,未來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容易爆發大範圍的寒潮天氣災害。
  • 這個冬季為何成了「爛冬」——氣象專家解讀連陰雨天氣
    這個冬天,太陽屢屢「失聯」,且陰雨綿綿。  一則《尋人啟事》在網上流傳,尋找「走失的太陽公公」,段子轉了一輪又一輪,大家紛紛表示非常想念太陽,天空還是沒有一點放晴的意思。  據省氣象局氣候中心統計,這個冬季已達冬酣標準(即「爛冬」);根據目前的天氣趨勢,重度冬酣已成定局。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
    入冬以來冷空氣頻次不多,但兩次過程影響範圍較大、勢力較強今冬確實像大家感受到的那麼冷嗎?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國平均氣溫為-4.4℃,較常年同期氣溫(-3.8℃)偏低0.6℃,為2000年以來第六冷。
  • 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聽聽四川氣候中心專家怎麼說
    17日晚上到18日白天:南充東部、達州北部、巴中大部有中到大雨,個別地方有暴雨;盆地大部地方有3-4級偏北風,其中廣元、巴中、南充、遂寧4市和綿陽、德陽2市東部風力可達5-6級,山口河谷地區風力7級。川西高原北部多雲間陰有分散陣雨(雪),其餘地方多雲間晴;攀西地區天氣晴好此次陰雨溼冷的天氣持續較長,大家做好保暖準備以及注意出行安全!
  • 中東部大部雨雪稀少 華南氣象乾旱持續
    頻道報導,  預計,今天(12月4日)西南地區仍被陰雨籠罩,難見陽光。中東部大部降水稀少,華南大部未來幾天依然缺乏有效降水,氣象乾旱還將持續或發展,廣西、廣東、福建還要警惕森林火災的發生。氣溫方面,今天南方多地氣溫繼續「下探」,上海、杭州、貴陽等省會級城市迎今年下半年來最冷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