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雙》上映後,很多網友表示看不懂影片究竟是什麼意思,想要表達又是什麼,其實影片就是以第三人稱講述了關於第一人稱的故事,就是周潤髮飾演的畫家,只是一個代號而已,真正的畫家並不是他。
發哥演的畫家是郭富城演的李問虛構的,編故事的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被逼捲入偽鈔案件的人,以便獲得保釋,李問是真正的偽鈔團夥主犯,策劃了一系列的殺人案件。
阮文是李問曾經暗戀的女鄰居,兩個人的情感故事是李問編的,秀清是李問情婦,並且有可能是警方臥底,因為愛恨情仇交織,選擇同歸於盡,李問聰明一世,還是栽在了愛情上,秀清求而不得,絕望中帶著悽美,選擇了自己最滿意的結局。
《無雙》中畫作的真假,鈔票的真假,阮文的真假,畫家的真假,愛情的真假。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假作真時真亦假,可終究即使假的做的比真的還好仍然無法代替真,既然是無雙,那就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鈔票→無雙,人→無雙,感情→無雙。
至於電影如何解讀那就見仁見智了,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過影片裡面假鈔的製作過程真的很解饞,滿足大家對於假鈔製作的好奇心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工匠精神,也使電影變得更加飽滿。
《無雙》整部電影以懸疑案件的審問犯人開始,以悲慘的嘲諷式的結局結束,主角在精神分裂抑或是縝密心思中徘徊不定,高智商犯罪只是為了臆想的假象。
現實是頭腦中想法的產物,計劃完美實施,最後一刻卻輸在了愛或者不愛,是阮文也好是秀清也罷,是臆想也好是替代品也罷。
最癲狂畸形是女人的愛,最容忍善良的也是女人的愛,葬送一場完美高智商犯罪,也在海上燃起的火焰中看見了原本的臉,被愛的本來,就不是原本的臉。
國際警員最後一笑真的動人,讓秀清做出決定的也許是女警那句「不會有替代品的,他永遠只有一個」她羨慕這樣的感情。
郭富城和周潤發演技太強了,真的震撼,影片略有燒腦,片子太良心了,反轉再反轉不由得感嘆編劇腦洞太大,精準把握角色,細節刻畫太到位,「有的時候,假的也許比真的好。」
那到底誰是「畫家」,當然有人知道,只有編劇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告訴任何人,「畫家」只是一個代號,如果你不去看臉,你就知道「畫家」一直活在每一個非線性劇情中,直至最後一次結尾,畫家才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