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低成本的燒腦劇情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2021-01-08 紫薯的饅頭

《彗星來的那一夜》總概

《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nrence)據說這部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電影,只用了五個晚上在同一個場景拍攝,是一部低成本的燒腦劇情電影。

於2013年美國奇幻電影節首映,而後獲得奇幻電影節黑鬱金香獎並且攬獲數個最佳劇本和最佳影片。該導演布柯特也是動畫片《蘭戈》(Rango) 的編劇,演員團隊比較小眾,多以美劇演員組成。

影片內容和特色

關於故事情節

故事發生在一個不尋常的夜晚一顆米勒彗星划過地球……八位好友在聚餐上彼此交談著敘說近況,而對話中卻有著許多驢頭不對馬嘴,八人開始討論關於彗星的傳說,一種不祥的預感從每個人心中升起,均被一笑帶過。

談笑間燈光盡滅,眾人發現不經手機信號被切斷,甚至電源短路。啟用備用電源後,房屋附近只有一戶人家還在亮燈。勇敢的男士決定前去求助,他們從窗戶望去亮燈人家裡坐著的竟是他們自己!

一切蹊蹺反常的線索都指向這顆米勒彗星的磁場力量,每一個人都意識到自己已經不經意間走入了不屬於自己的另一個時空,身邊的「好友」已不再熟悉。

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性格使本來就暗藏玄機的八人關係一觸即燃。女主角Emily在混亂中依然保持清醒,她在不同的房子中尋找一個成功的「自己」,只為這一夜過去後,自己可以擁有這美好。

關於拍攝手法和特色

雖然這部電影在敘事和人物刻畫上都非常隨意隨意,據說演員的臺詞多為即興發揮。但是每一個場景都被精心的布置,每一次鏡頭切換都是時空的交換。電影對細節的把控可謂是精緻到了極點,這樣的電影拍得看似有些漫不經心卻有著它的獨到之處。

這類懸疑燒腦電影有一個屬於他們的名字:封閉空間式的群戲電影。十一月院線電影《東方快車殺人事件》和前段時間頗受好評的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都是其中的翹楚。

這類電影的特點是利用小空間的封閉性,劇情的的遞進和反轉還有戲劇性為觀影者製造一種密不通風的壓迫感,在不束縛觀眾想像力的同時讓觀眾體會劇情衝突帶來的出乎意料的快感。

這部電影和小編看過的另一部懸疑電影《恐怖遊輪》(Triangle) 有著相形見肘之處,在緊湊的電影劇情中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嫉妒、猜疑、魯莽,自毀。

女主角在平行時空交匯的混亂中頓悟了在人生際遇一個個失去的時候,要付出任何代價去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甚至不惜去做一個替身。

關於平行時空和相干效應

電影裡的八人在逐漸了解彗星帶來的磁場力量的同時也不停地打破自己所處的時空秩序。他們想到用概率來解決問題卻沒意識到平行宇宙脫離了純科學範疇的概念,這種衝突給予了觀眾極大的遐想空間和代入感。

用電影情節中的擲骰子可以稍微揭示一下平行時空和相干效應。第一次擲骰子可以擲出一到六的任意一個數字,你所在的世界就分離成了六個不同的世界。第一個世界的你擲出了一,第二個世界你擲出了二…這些世界在擲下骰子的一刻分道揚鑣,從此再也沒有任何交集。

電影中每一個時空的八人都拍下自己照片並用骰子決定照片背後的數字,他們找到不同的物品來象徵自己的屋子,演員看似隨意的一個選擇都是一種可能性,一個屋子,一個平行時空。

現實世界猶如骰面,永遠也不能見面,直到彗星來臨的那一夜,每一個骰面之間被搭起了橋梁使彼此相通,而還沒有察覺的電影裡的八人因此迷失。

平行時空是一種物理學術語,也叫多重宇宙論(parallel universe),卻是物理學中還沒被證實的理論。

小編認為宇宙之大無奇不有,而光速之快可以穿越時間,外星人或是平行時空都不是無中生有,而如何證實,可能時間,也可能需要高科技,而最主要的是需要一個人才,去履行毛澤東爺爺的至理名言: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最後想說

女主在電影中冷靜的尋找最好的「自己」的行為被人詬病為電影的缺點。這個情節過於冷血,使得這個角色沒有人人情味。

然而,對於小編來說,她的選擇其實是合乎人性的。這樣一次可以重置之前錯誤的機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很具有誘惑力的。如果能利用這個,挽回失去的人,彌補犯下的失誤,抓住錯過的機會,小編覺得每個人都可能無論多大代價,都會和女主做出一樣的事情。

不過,在真實的世界裡是沒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去「重置」的。對於過去我們既然無能為力,那麼對於將來的選擇,小編認為:

與其放棄不如去選擇

與其等待不如去嘗試

我們總會後悔,那麼後悔當初沒有做過事情,不如去後悔自己當初做過的做錯的事。這樣多年後回憶起來,還能釋懷地會心一笑。畢竟錯誤會讓我們成長,而無為只有遺憾。

相關焦點

  • 不燒錢只燒腦的《彗星來的那一夜》,五萬美元拍出的經典科幻片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是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於2013年上映的經典科幻驚悚燒腦片——《彗星來的那一夜》。劇荒的快來關注收藏吧!和我之前推薦過的《月球》一樣,《彗星來的那一夜》同樣是不可多得的經典科幻片,也是低成本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成本有多低?
  • 科幻懸疑燒腦電影推薦:《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集合了科幻和懸疑兩大元素,看完回味無窮,會情不自禁向親朋好友們推薦。《彗星來的那一夜》原名叫「Coherence」,直譯就是「相干性」,在本片中指的是平行時空之間相互產生了幹涉,直譯名雖然不如「彗星來的那一夜」好聽,但其實更直接點名了本片的主題。
  • 一部被低估的燒腦科幻電影!可以媲美《彗星來的那一夜》
    一般耗費巨資有大製作的科幻片總是給我們視覺上的震撼,小成本的科幻片難以達到,卻往往帶給我們思想上的驚喜,比如《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如果你喜歡這種小成本科幻片,相信也會喜歡我今天推薦的影片,一部被低估的驚悚燒腦科幻片,可以媲美《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電影是——《
  • 經典小成本優質燒腦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看過《恐怖遊輪》的各位朋友,一定會被《恐怖遊輪》電影中所蘊藏的各種精密燒腦的邏輯和思考,還有女主角的精湛演技所迷倒,不停為之稱讚叫好。《恐怖遊輪》是一部腦洞極其大,整部電影細節豐富,埋藏的線索也能融會貫通,那麼這部《彗星來的那一夜》,不得不說與《恐怖遊輪》一樣設計精巧,甚至在邏輯思考上,更勝一籌。《彗星來的那一夜》用很低的成本,簡單的電影鏡頭,還有簡單的故事架構,卻是在邏輯上埋下了更多細膩的伏筆,一部引起人們內心對平行空間,這個概念思考的科幻懸疑作品。
  • 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頓令人顛覆認知的晚餐
    今天,小編想為你們推薦一部燒腦片《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部靠對白撐起的劇情,卻極度燒腦,細節扣的好強,值得反覆回味,是一部值得反覆揣摩反覆觀看思考的好電影。影片的主題是關於你和你自己,或者說和另一個可能存在的你之間的衝突和鬥爭。同是,這部片子使用了量子力學的多重宇宙詮釋的設定,將多個平行世界集中在一棟房子處發生相干。
  • 《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部看得很多人頭疼的電影
    《彗星來的那一夜》聽起來名字十分的浪漫唯美,但這部電影卻帶給人一絲詭異的感覺。這是一部很經典的群戲電影:一群朋友聚會,由於彗星接近地球,幾個平行空間被串聯,混合在了一起。從劇情的角度說,劇情沒有停。人物的行動,故事的發展,沒有一刻是在停止的,甚至說,每一個行動,都慢慢地走向了更大的高潮。慧星划過的時候,他們這棟房子的各個時空就被那個最黑暗的街道作為一個節點聯通了,事實上,每一次莫名其妙地黑後又亮的鏡頭,都是一次時間與空間地切換。因此會感覺這部電影的時間線越到後面越亂。
  • 高分燒腦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解析:人性比平行世界更複雜
    《彗星來的那一夜》主要講述了一個我至今看著都有點懵圈的六個主要演員在互相聯通的平行世界上演的一出「你以為我是我,但我卻是另一個人」的故事。因為彗星的到來,讓一群正在聚會閒聊的各懷心事的朋友們先是手機屏幕裂紋,緊接著又從手機沒了信號到停電。
  • 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是彗星打開了平行世界
    今天,小編想為你們推薦一部燒腦片《彗星來的那一夜》,小成本電影,豆瓣和騰訊視頻的評分都非常高。該片大概講的是八個好友在彗星來的那夜聚會,在磁場產生了很多個平行空間,同時,平行時空引用了薛丁格貓。大概就是人性的黑暗面無限放大以後的每個樣子。結局可以有無限的討論。
  • 《彗星來的那一夜》:當看到另一個自己時,你會怎麼做?
    《彗星來的那一夜》這是一部低成本的小眾電影,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是一部講訴平行時空發生錯亂後故事。本片也榮獲2014年阿姆斯特丹奇幻電影節黑鬱金香獎。其實這部電影講的是平行時空,在女主開車去聚會的路上,這個平行時空就開始交叉,所以後來房子裡面出現了無數個他們,他們就開始用桌球,螢光燈來標記。其中比較驚險的是女主以為只要殺掉另一個自己,就能回到原來的世界,然後就出現女主不停的殺自己,到了第二天,平行時空結束,可能所有人都回到了不該屬於自己的世界,就比如女主的世界就有兩個她自己。
  • 【每周鑑影】 平行時空的另一個我 高分燒腦電影 《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是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由艾米麗·芭爾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莉莎白·格瑞斯、亞歷克斯·馬努吉安、勞倫·馬赫、尼古拉斯·布蘭登、勞倫·斯卡法莉婭等人主演。電影從八個朋友的餐會開始,在一場大停電之後,所有的人際關係、甚至世界秩序都有了驚人的改變,融合科幻、懸疑及室內心理劇等各種類型元素。
  • 《彗星來的那一夜》燒腦懸疑之作,結局你看懂了嗎?
    作為懸系推理劇的愛好者,小編總是喜歡研究一些比較燒腦的作品,要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智商,高推理能力嗎,其實也不是,小編只是喜歡被智商碾壓的感覺……小編知道《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電影,還是在看網綜的時候知道的,一個推理破案的偵探綜藝當中,無意聽人提到了薛丁格的貓,以及這部電影,所以就打算看一下
  • 《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部靠臺詞撐起的懸疑電影,愣是看了兩遍才懂
    《彗星來的那一夜》是美國編劇,導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一部電影。與常規的電影不太一樣,《彗星來的那一夜》是一部製片成本只有5萬美元的低成本電影,並且臺詞很大程度上是即興創作的。但即使在劇本,演員,拍攝上都簡化的狀況下,也擋不住這部電影燒腦的光芒。
  • 燒腦神劇《彗星來的那一夜》,當你面對另一個自己時你要怎麼做?
    有的電影看起來不需要帶腦,只需要投入感情去感受,有的電影純粹是為了搞笑,但相信很多人對燒腦劇或者高智商劇都會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雖然確實很費腦。2014年的《彗星來的那一夜》就是一個很精彩的小眾科幻神劇。
  • 有些科幻片一定要看,《彗星來的那一夜》全面解讀,一起燒腦起來
    此時電影終,這個世界的兩個艾米何去何從,我們不得而知。為了便於理解劇情,我們將電影劃分成三個時間節點。【彗星來之前】 【彗星來了】 【彗星走了】前提:你需要認可平行時空理論,即存在無數相互平行卻又互不幹擾的平行世界。
  • 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燒腦影片,看一遍遠遠不夠
    今天推薦一部特別燒腦的影片。在這之前,我們先來想一想,宇宙有沒有可能存在兩個平行的空間?在這些平行空間裡,就住著一模一樣的你自己,區別只是你們處在不同的時區,也許你正在過夏天,另一個你在過冬天, 又另一個你剛剛畢業......你們從未交集,彼此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彗星說它要來了.....<彗星來的那一夜>,講述了由於彗星的到來,使得平行空間發生相干交互,一切都開始亂套了!
  • 90%的文科生都看不懂的科幻懸疑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2013年,由艾米麗·芭爾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莉莎白·格瑞斯、亞歷克斯·馬努吉安、勞倫·馬赫、尼古拉斯·布蘭登、勞倫·斯卡法莉婭等人主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長片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 《彗星來的那一夜》:年度最佳燒腦時空片
    《彗星來的那一夜》是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由艾米麗·芭爾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莉莎白·格瑞斯、亞歷克斯·馬努吉安、勞倫·馬赫、尼古拉斯·布蘭登、勞倫·斯卡法莉婭等人主演。
  • 《彗星來的那一夜》,你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什麼?
    《彗星來的那一夜》,你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什麼?剛看完《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電影,最大的疑惑的它到底哪裡燒腦了。無限的平行宇宙,無限個人來自不同的地方,不斷的替換。可是它並不需要推理啊,並不需要知道誰來自哪個世界,也沒有一個所謂的真相,我反倒認為如果只有有限個世界相互影響,前後互相對應會比較燒腦。唯一讓我耳目一新的說法是,其實最後那個世界並不是一開始就美好,或許只是一群尋找美好的人匯集在一起小心翼翼,不去過多的交流罷了。我的理解是,我們的生活是有無數可能性的,一個極微小的選擇都會分叉出一個平行空間。
  • 《彗星來的那一夜》影評, 考驗你智商的時刻來了
    《彗星來的那一夜》的評價兩極分化很大:有些人愛不釋手,為了理清劇情脈絡,二刷三刷甚至五刷;而有些人則直言無法接受這種題材
  • 《彗星來的那一夜》極度燒腦丨你會被另外一個世界的自己殺死嗎?
    第一次聽說這部電影我記得應該是在2018年的時候,關於《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電影的關鍵詞:平行空間、薛丁格、燒腦都還深深地印在我腦海。趁著清明假期,我終於可以看這部我本來想在2018年看完的卻要等到2019年才能看的《彗星來的那一》的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