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成本優質燒腦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2020-12-05 娛樂喵了個喵

看過《恐怖遊輪》的各位朋友,一定會被《恐怖遊輪》電影中所蘊藏的各種精密燒腦的邏輯和思考,還有女主角的精湛演技所迷倒,不停為之稱讚叫好。《恐怖遊輪》是一部腦洞極其大,整部電影細節豐富,埋藏的線索也能融會貫通,那麼這部《彗星來的那一夜》,不得不說與《恐怖遊輪》一樣設計精巧,甚至在邏輯思考上,更勝一籌。

《彗星來的那一夜》用很低的成本,簡單的電影鏡頭,還有簡單的故事架構,卻是在邏輯上埋下了更多細膩的伏筆,一部引起人們內心對平行空間,這個概念思考的科幻懸疑作品。

整部電影先開始的節奏很慢,甚至看起來會有些枯燥,在前面30分鐘用一個很平凡普通的聚餐式開頭開啟整部電影。若是沒有特別有耐心的觀眾,可能會覺得前面30分鐘是在浪費時間,並沒有特別大的看點,或者有些人受不了的會在前30分鐘就棄掉整部電影,但是如果棄掉的朋友們,真的是非常可惜了,因為在前面30分鐘整部影片埋下了許多令人吃驚的伏筆,在看完整部電影後回過頭來仔細思考,還會有點細思極恐

後面30分鐘影片的節奏變快,聚餐的房間裡突然斷電,網絡也突然斷掉,即將到來的彗星將他們的現實劃分成了許多平行空間,他們一行人中的想去外面探索還依然亮著燈光的房子。哪裡知道,只要出了原有的房子,慧星就像一個無形的手,你經過那片漆黑的小森林,你就像站在時光的轉盤上一樣,迷失方向,彗星也會把你隨機送到一個平行的空間。

影片用一個薛丁格的貓這樣的哲學科學定理貫穿整部電影,大家想像,當你十分迷茫,想探索外界的時候,你突然抬頭發現:對面有個一模一樣的你,坐著和你一模一樣的事情,甚至更奇怪的是,你正在做的事情,比如說你想寫一個字條給對面的屋子,字還沒寫完,自己的房間就被粗暴的敲門,打開門發現自己還沒寫完的紙條已經完整的出現在了房門上。沒錯很奇怪,影片中其實有無數多個未知的平行空間,那裡面的你,可能經歷過你已經經歷的事情,有些甚至進程比你慢,你過去看他的時候會發現這些事情你早已經經歷過,那你再走幾步,又發現這麼一個房間,裡面又有一個你做著一些曾經根本沒做過的事情,會不會感覺到特別的恐怖?特別的詭異?

就是這麼一部腦洞大開的電影,用了極小甚至是根本無法想像的成本,拍攝了五個晚上,就給我們呈現出了如此精彩的劇情,整個製作團隊可謂是潛力無窮了。

在觀看整部電影的時候,興許有些人會吐槽整部電影的鏡頭感,因為總是感覺搖搖晃晃,而且整部電影的畫面感也會經常明明暗暗,電影劇情還會不時的用黑色畫面中斷,讓人看了興許還有點不爽,但是整部電影看完之後用一種回望者的目光去看待整部電影,設計還是非常巧妙的。搖搖晃晃的鏡頭會讓我們體驗到一種真真實實在在的家庭錄像感,顯得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像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一樣,還會帶著一點緊迫壓抑感,十分能帶動我們的心情起伏。還有每個片段都會出現的黑色畫面,這其實是精心設計過的,每個黑色畫面出現又切回到正常的影片鏡頭,這其實代表著影片中房子的平行空間的切換。

影片的各種伏筆和細節也是多到數不過來,從影片一開始,女主用手機跟男主打電話的時候,整部電影就開始給我們暗暗埋下伏筆了。一些細節處,比如整部電影中多次提到女主的手機炸掉了的事實,還有一行人喝的酒杯中酒的顏色,休頭上的膠布的種類,人物聊天話題中透露的信息,還有一行人聊天總是帶著一點不連續感,這一切一切都慢慢的向我們暗示著,其實影片包含了無數多個空間。整部電影給人看起來真的很不像是一般的電影,像是大家嘻嘻哈哈在日常錄製的一個冒險遊戲或者說是家庭錄影帶,影片具體的呈現效果也是非常的棒,通過不同空間裡面的人物的描繪,可以看出每個人物的性格,其實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呆在這個房間裡,每一步所做出的決定,,導致了這個空間接下來的發展會和其他的空間不一樣,就像薛丁格的貓這個定理,你不打開這個盒子,永遠無法知道裡面的貓是死還是活,影片的一行人也是這樣,他們必須行動起來,你不行動,永遠無法知道未來下一步的發展是如何。

相關焦點

  • 不燒錢只燒腦的《彗星來的那一夜》,五萬美元拍出的經典科幻片
    小夥伴們好,我是「熊貓胖不胖」。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是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於2013年上映的經典科幻驚悚燒腦片——《彗星來的那一夜》。劇荒的快來關注收藏吧!和我之前推薦過的《月球》一樣,《彗星來的那一夜》同樣是不可多得的經典科幻片,也是低成本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成本有多低?區區五萬美元!(《月球》的成本據說是500萬美金,已經被列入「低成本」佳作。)影片只用了幾個夜晚,在同一個場景拍攝完成,其中大部分臺詞甚至是即興創作的!
  • 科幻懸疑燒腦電影推薦:《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集合了科幻和懸疑兩大元素,看完回味無窮,會情不自禁向親朋好友們推薦。《彗星來的那一夜》原名叫「Coherence」,直譯就是「相干性」,在本片中指的是平行時空之間相互產生了幹涉,直譯名雖然不如「彗星來的那一夜」好聽,但其實更直接點名了本片的主題。
  • 一部低成本的燒腦劇情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總概《彗星來的那一夜》(Cohenrence)據說這部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電影,只用了五個晚上在同一個場景拍攝,是一部低成本的燒腦劇情電影。於2013年美國奇幻電影節首映,而後獲得奇幻電影節黑鬱金香獎並且攬獲數個最佳劇本和最佳影片。
  • 一部被低估的燒腦科幻電影!可以媲美《彗星來的那一夜》
    一般耗費巨資有大製作的科幻片總是給我們視覺上的震撼,小成本的科幻片難以達到,卻往往帶給我們思想上的驚喜,比如《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如果你喜歡這種小成本科幻片,相信也會喜歡我今天推薦的影片,一部被低估的驚悚燒腦科幻片,可以媲美《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電影是——《
  • 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是彗星打開了平行世界
    今天,小編想為你們推薦一部燒腦片《彗星來的那一夜》,小成本電影,豆瓣和騰訊視頻的評分都非常高。該片大概講的是八個好友在彗星來的那夜聚會,在磁場產生了很多個平行空間,同時,平行時空引用了薛丁格貓。大概就是人性的黑暗面無限放大以後的每個樣子。結局可以有無限的討論。
  • 《彗星來的那一夜》小成本的懸疑科幻燒腦神作
    《彗星來的那一夜》原片名是《coherence》直譯就是相干性。相干性經典物理中最簡單的定義就是:這是一種讓兩列波產生幹涉的性質。這個定義比中文譯名逼格高很多,也更能表達影片中所發生一切的本質。人物眾多,話題跳躍,對話瑣碎,再加上鏡頭晃動,不得不說小成本還是有一定的弊端。不過相信我熬過十分鐘,但凡稍微有點好奇心,你都會被強烈的吸引。平行空間的題材並不新鮮,年份早於此片的《蝴蝶效應》《穆赫蘭道》《恐怖遊輪》等都是此類型片中的翹楚。
  • 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頓令人顛覆認知的晚餐
    今天,小編想為你們推薦一部燒腦片《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部靠對白撐起的劇情,卻極度燒腦,細節扣的好強,值得反覆回味,是一部值得反覆揣摩反覆觀看思考的好電影。影片的主題是關於你和你自己,或者說和另一個可能存在的你之間的衝突和鬥爭。同是,這部片子使用了量子力學的多重宇宙詮釋的設定,將多個平行世界集中在一棟房子處發生相干。
  • 《彗星來的那一夜》燒腦懸疑之作,結局你看懂了嗎?
    作為懸系推理劇的愛好者,小編總是喜歡研究一些比較燒腦的作品,要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智商,高推理能力嗎,其實也不是,小編只是喜歡被智商碾壓的感覺……小編知道《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電影,還是在看網綜的時候知道的,一個推理破案的偵探綜藝當中,無意聽人提到了薛丁格的貓,以及這部電影,所以就打算看一下
  • 《彗星來的那一夜》:年度最佳燒腦時空片
    《彗星來的那一夜》是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由艾米麗·芭爾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莉莎白·格瑞斯、亞歷克斯·馬努吉安、勞倫·馬赫、尼古拉斯·布蘭登、勞倫·斯卡法莉婭等人主演。
  • 《彗星來的那一夜》:小成本,大生產,平行空間,我們在做什麼?
    我推薦美國科幻懸疑驚悚片高分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豆瓣得分8.5,在豆瓣TOP上排名230,250,別小看他的排名!上榜影片均根據「看過」的數量和綜合電影的評級進行篩選,排名前250名,因此他們都是公認的優秀影片,而阿姆斯特丹奇幻電影節的榮獲黑鬱金香獎也不容小覷。
  • 高分懸疑巨作《彗星來的那一夜》,影片的伏筆,你真的看懂了麼?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部名叫《彗星來的那一夜》的高分懸疑驚悚電影,這部電影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5分,僅次於2010上映的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禁閉島》,可以稱得上是懸疑驚悚電影中的經典作品了。與《完美陌生人》的開頭相同,《彗星來的那一夜》影片的開頭也是一堆好友的聚會,在影片的開始有很多枯燥乏味的對話,這些漫不經意的對話看似只是日常的相互寒暄,但其中卻隱藏著影片的重大伏筆,比如薛丁格的貓的設定便在影片開始的閒聊中被提出。
  • 有些科幻片一定要看,《彗星來的那一夜》全面解讀,一起燒腦起來
    【彗星來之前】 【彗星來了】 【彗星走了】前提:你需要認可平行時空理論,即存在無數相互平行卻又互不幹擾的平行世界。但在彗星來的那一個夜晚,主角們對應的過往生活,為何又開始了形成了差異,不同的世界內,主角的性格和過往隱秘均又不同起來。引入「薛丁格的貓」這一理論,就是為了解釋這一設定。
  • 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燒腦影片,看一遍遠遠不夠
    今天推薦一部特別燒腦的影片。在這之前,我們先來想一想,宇宙有沒有可能存在兩個平行的空間?在這些平行空間裡,就住著一模一樣的你自己,區別只是你們處在不同的時區,也許你正在過夏天,另一個你在過冬天, 又另一個你剛剛畢業......你們從未交集,彼此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彗星說它要來了.....<彗星來的那一夜>,講述了由於彗星的到來,使得平行空間發生相干交互,一切都開始亂套了!
  • 圖文解說《彗星來的那一夜》: 最低的成本,卻拍成了經典電影
    大家好我是曉敏今天看一部大呼過癮的懸疑燒腦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艾米邊開車邊打電話給男朋友,她正趕往朋友家聚會突然她的手機壞了,屏幕也莫名地開裂之後很快她就到了朋友家>朋友們其樂融融聚在一起,艾米告訴大家自己的手機莫名地壞了所有人都說不清她手機壞的原因,艾米只能懷疑手機是彗星弄壞的因為當晚有一顆彗星要經過地球雖然大家不相信是彗星造成的
  • 90%的文科生都看不懂的科幻懸疑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2013年,由艾米麗·芭爾多尼、莫瑞·史特林、雨果·阿姆斯特朗、伊莉莎白·格瑞斯、亞歷克斯·馬努吉安、勞倫·馬赫、尼古拉斯·布蘭登、勞倫·斯卡法莉婭等人主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長片科幻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 《彗星來的那一夜》,你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什麼?
    《彗星來的那一夜》,你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什麼?剛看完《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電影,最大的疑惑的它到底哪裡燒腦了。無限的平行宇宙,無限個人來自不同的地方,不斷的替換。可是它並不需要推理啊,並不需要知道誰來自哪個世界,也沒有一個所謂的真相,我反倒認為如果只有有限個世界相互影響,前後互相對應會比較燒腦。唯一讓我耳目一新的說法是,其實最後那個世界並不是一開始就美好,或許只是一群尋找美好的人匯集在一起小心翼翼,不去過多的交流罷了。我的理解是,我們的生活是有無數可能性的,一個極微小的選擇都會分叉出一個平行空間。
  • 豆瓣高分懸疑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你真的看懂了嗎
    《彗星來的那一夜》是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電影從八個朋友的餐會開始,在一場大停電之後,所有的人際關係、甚至世界秩序都有了驚人的改變,融合科幻、懸疑及室內心理劇等各種類型元素。人物關係圖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很小,只有5萬美元,但是它新奇而燒腦的劇情得到了大部分觀眾的青睞。
  • 《彗星來的那一夜》:一部看得很多人頭疼的電影
    《彗星來的那一夜》聽起來名字十分的浪漫唯美,但這部電影卻帶給人一絲詭異的感覺。這是一部很經典的群戲電影:一群朋友聚會,由於彗星接近地球,幾個平行空間被串聯,混合在了一起。因此會感覺這部電影的時間線越到後面越亂。最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部電影,是鏡頭在無數個空間內的記錄拼湊的結果。但每個時空的時間快慢不同,但差別不大;各個時空同一人想法都是一樣的,但是是否執行,每個房間的同一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
  • 高分燒腦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解析:人性比平行世界更複雜
    《彗星來的那一夜》主要講述了一個我至今看著都有點懵圈的六個主要演員在互相聯通的平行世界上演的一出「你以為我是我,但我卻是另一個人」的故事。因為彗星的到來,讓一群正在聚會閒聊的各懷心事的朋友們先是手機屏幕裂紋,緊接著又從手機沒了信號到停電。
  • 史蒂芬金版《彗星來的那一夜》?堪稱年度最佳燒腦恐怖片
    大家好,我是小啄。你們看到這張圖會想到什麼?兩邊是一望無際的幽深綠草,一男一女坐在小車上,車裡放著一首輕鬆的歌。這是一部影片的開頭,很像文藝公路片的場景吧?這時,旁邊的草叢中傳來小孩的呼救。兩人決定提供幫助,男人把車停在了附近教堂旁邊,然後他們一前一後走進了草叢。他們不知道,這草叢看上去很美很文藝,卻不是一般的草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