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科普文:1、火種——人類文明的開端

2020-09-09 科學小王子

特別聲明:可以轉發分享,但嚴禁抄襲,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遠古時代人類起初是生活在森林裡的,輕易不敢踏足平原。

直到有一天天雷擊中一處枯木,火光四起,燒死了不知多少動物野獸,倖存的古人被陣陣肉香吸引,第一次感受到了熟食的魅力,而其他動物卻遠遠地看著餘燼未息的火光,充滿畏懼。

火,第一次帶給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和安全感!

聰明的古人撿來木棍帶走了火種,從此拉開了人類文明的序幕!

火堆熄了怎麼辦?只能苦等下一次天降大火嗎?

相傳有一個古人,見大鳥啄木出火,認為木中藏火,於是&34;,創造出了人工鑽木取火的法子,從此人類用火不再受制於天,從此這個部落便取名燧人氏。

是否所有的木頭都能用於鑽木取火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周禮·月令》記載:春天用柳,夏天用棗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樹,冬天用槐檀。

科普一下:

柳木:密度小,僅為0.4g/cm3,纖維發達而疏鬆,含油量高,易乾燥,一般七八分鐘就能起火。

棗木、杏木、桑柘:因為夏天絕大多數樹木水分含量高,不容易起火,這三種木材確實一種獨特的存在,含水量極低,雖然木質堅硬會影響起火,但油脂含量極高,因此成為夏季最佳起火木材。

柞木、槐木:膨鬆、油脂含量高、易燃。

至於檀木:應該屬於皇家御用了。

崔元翰詩:&34;溼的木櫓也可出火,說明凡木皆可出火。

為何溼的木櫓也能起火呢?

其實絕大多數木頭都怕水泡,但是有一類不怕,那就是油脂含量高的,我們民間俗話說的「漂湯油」,就是因為油不溶於水,與水相斥,同時密度又小於水,因此浮於水面之上!

這樣高含量的油脂就保護了木櫓不被水腐蝕,同時油脂又極易燃燒!

金燧反面

金燧正面

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禮》載:秋官避開炬,負責用&34;向太陽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種用具。它是用金屬製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線聚在杯底尖處。杯底先放置艾、絨之類,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記》記載了用金錫為鏡,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見,我國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學原理取火的技術了。

那這究竟是什麼原理呢?

其實就是:正對陽光,陽光照在凹面,然後發生反射,使光線聚焦於正中間的易燃物上產生高溫,進而引發燃燒。

我們現在很多山村還在用這種方法燒水,見下圖:

光線反射後聚焦於水壺底部

但以金燧取火,有個不足之處,就是天陰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34;。這樣,有太陽就以金燧取火,沒有太陽則以木燧取火。

到了魏晉六朝,已經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發的火,叫&34;。潘嶽詩:&34;。劉勰在《新論·惜時》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猶如&34;。到唐時,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詩:&34;。白居易詩:&34;。

是否所有石頭都能打火?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猜測古人採石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一種石頭摩擦後會產生大量火花。

這種石頭我們到了今天還一直在用: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鐵片與石相撞,下面再放著&34;,當火星落在絨上,燃燒時,再用&34;接引,即取得火。火絨,是艾或紙,加以硝水(硝酸鉀溶液:可助燃)製成,揉之使軟,極易起火。&34;,北方叫&34;,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狀,長五六寸,塗硫磺於首,遇火即燃,用以發火。

光緒初年,火柴還未盛行。當時取火技術又進了一步,用一種叫&34;的工具。這種火鐮,縫皮為包,安鐵為刃內裝火石一片,火絨一團,如果要用火,取火絨豆許,放在石上,再用鐵刃撞擊,能發出火星,頃刻間就得火,是當時吸旱菸者不可離身之物。後來有了火柴,火鏡、火石、火絨等物就逐漸衰落了,最後消失。

明天接著寫篇陶瓷的,大家喜歡就關注我!

相關焦點

  • 人類文明的火種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而這三種文字之中,最古老的又屬蘇美爾的楔形文字,正是由於楔形文字的產生,世界歷史有了正式的記錄,楔形文字的發現被視為世界歷史的開端。 楔形文字由左到右橫著寫,每個筆畫都是由粗到細,像木楔一樣,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的產生是用了近一千年時間逐步演化而來的。
  • 原始人類的文明是火種推動的?模仿才是推動文明史背後發展的真相
    於是在後來原始人,偶然的機會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味道吃起來很香,但就是不知道如何保存火種。不過,往後原始人確實將火種保存下來了,他們究竟怎麼做的呢?△隧人氏鑽木取火,推動原始人的進程原始人結繩記事,伏羲氏日積月累總結經驗,發展人類文明
  • 末世小說推薦,人類逃離末日地球,文明的火種即將熄滅,重返末日
    今天推薦給你的是末世小說,第一本末世小說是,人類逃離末日地球,文明的火種即將熄滅,重返末日,還有以下這幾本小說,希望有你感興趣的小說!一百三十年過去了,天舟變得搖搖欲墜,曾經的使命被遺忘,延續下來的人種沉醉在幻想之中,文明的火種即將熄滅,此時拯救人類的希望落在天舟最底層的生存者天哥身上,要想延續火種必須回歸地球家園,可當天哥歷經重重考驗站在地球的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徵程剛剛開始……精彩劇情預覽: 各條信息不斷傳遞到指揮系統顯示屏上,一位微胖的老者盯著飛速跳動的屏幕
  • 《天上偷來的火種》學習方案告訴你火種由來的傳說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幸福而部位強暴、勇於獻身,甘願受罰的偉大精神。2、會認「治、懲」2個字。教學重點:品讀重點詞句,深入領會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的幸福甘願受罰的英雄形象。教學難點:品讀重點詞句,深入領會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的幸福甘願受罰的英雄形象。
  • 人類第一個化學發現
    人類祖先在漫長的歲月中認識到火的重要性,火可以帶來光明、取暖禦寒、燒烤食物、驅趕野獸,起初從野火中引來火種,並選派有經驗的人來維持之。人類在實踐中終於發現了摩擦生火,進而發現了鑽木取火。記載有「木與木相磨則燃」,古希臘神話傳說,火是天神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偷到人間來的。火的使用是人類第一個化學發現,為人類進一步文明化奠定下優厚的物質基礎!
  • 訪土耳其哥貝克力石陣 人類文明開端新解
    每隔一陣子,人類文明的開端就要在土耳其南部一座偏遠山頭重新上演一遍。演員是旅遊大巴載來的遊客——大多是土耳其人,偶爾也有歐洲人。旅遊大巴順著鋪得馬馬虎虎的蜿蜒公路,左搖右擺地衝上山脊,像無敵戰艦一般泊在石頭搭成的入口處。遊客們笨手笨腳地摸索著瓶裝水和MP3播放器,蜂擁著下了車。
  • 人類的開端:尋找「確定性」
    --古希臘哲學思緒起源,需要從人類開端說起序言:整個宇宙的演化;歷經非生命的粒子階段、前人類的生物階段、最後是人類階段;而人類一旦出現、創造更多的依存條件,甚至還要跟產生自身的自然進行對抗,去徵服自然才能實現求存;由此形成人類與動物的重大區別和越來越大的「差距」;由此可以說;人類文明的開端就是以人類「自我意識」醒悟為開端,人類由此進入人與自然世界的割裂狀態;
  • 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的四大巧合,世界文明或有共同起源?
    一、起源,古希臘神話中描述,世界最初的狀態是一片混沌,既沒有天沒有地也沒有萬物,混沌是很多文明神話的開端,在中國神話的含義是,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混沌就是宇宙最初的狀態。二、造人,混沌開闢之後有了天地和萬物,但是沒有人,人是怎麼來的呢?古希臘神話中造人的是泰坦神普羅米修斯,傳說他用河水混合泥土,按照神族的樣貌捏出人形,又藉助了雅典娜的力量,最終創造了人類。
  • 他給人類帶來火種,卻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深度解析《普羅米修斯》
    21世紀末,人類的科技水平已高度發達,複製人技術和宇宙航行早已實現,不再是夢想。與此同時,許多科學家仍孜孜不倦追索著人類起源的秘密與真相。通過對許多古老文明的考察與對比,科學家伊莉莎白·肖(Noomi Rapace 飾)和查理·赫洛維(Logan Marshall-Green 飾)發現,人類可能是來自一個遙遠星系的外星人創造的。在Weyland公司資助下,他們乘坐維克絲(查理茲·塞隆 Charlize Theron 飾)所掌管的宇宙飛船普羅米修斯號前往那顆未知的星球。
  • 人類需要什麼樣的文明
    科學文明是人類需要的文明嗎?如果不是,人類需要的是什麼文明呢?科學產生了現代的物質文明,人類的物質生活獲得了極大的豐富,使人類獲得了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於是人類社會產生了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學能解決人類的一切問題的迷信。中華文明倍受打壓。科學是人類將物質從冰凍狀態解鎖,使物質恢復活力,並利用物質的活力為人類服務的一種學問。對人類來說,科學產生人類的熱運動,具有陽的屬性。
  • 誕生「變形金剛」的星球是幾級文明?人類跟其對比實力如何?
    雖然人類自走出地球之後還沒有發現任何的外星文明,也不知道真實的外星文明實力如何劃分,但是科學家還是對外星文明的實力進行了四個等級的劃分,一級文明稱之為行星文明,是指可以利用母星上的所有能源,按照這個標準來判斷,人類現在還不是一級文明,最多只能算0.7級文明。
  • 誕生「變形金剛」的星球是幾級文明?人類跟其對比實力如何?
    ,一級文明稱之為行星文明,是指可以利用母星上的所有能源,按照這個標準來判斷,人類現在還不是一級文明,最多只能算0.7級文明。事實上,這些跟變形金剛文明的不健康發展方向有關,變形金剛並不是在宇宙的自然環境中誕生的智慧文明,它們是被其它高級文明創造出來的,在塞伯坦星球,火種源賦予了每一個機器人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火種源是變形金剛的核心,是它們智慧的來源和能量的來源。
  • 相變能成果改變人類文明
    摘要:相變能成果揭示出:非線性科技替代線性科技將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拐點。當今,人類文明只限定在線性科技世界,所以,才導至能源科技至今未走出愚昧的「火種」要素時代,其實非線性相變能量就是普遍的客觀存在,只因線性思維固化而導至視而不見,顯然,改變文明與改變世界的本質不同是指,人類文明應與外星文明接軌。
  • [傳說]普羅米修斯為人類上天盜取火種
    專題:跟著聖火走世界    CCTV.com消息(點亮2008):奧林匹克火炬起源於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上天盜取火種的故事。在傳說中,奧運火炬的起源是來自希臘神話,是普羅米修斯從天界取得了火種送至人間的。
  • 人類文明只有0.7級,變形金剛故鄉賽博坦星球,是幾級文明?
    我們常說人類的未來是星辰大海,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期望,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只是起點,什麼時候能擺脫地球的限制,人類才是走上了全新的發展道路。科學技術的進步,也讓我們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人類文明還沒有到高度發達的程度,甚至有科學家劃分了7個文明層次,人類還不到一級文明,只有0.7級。
  • 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是否存在過史前文明?
    要在茫茫的宇宙中尋找地外文明,我們必須認識到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38億年。而與此相比,地球表面出現複雜生命形態,僅僅是在大約4億年前;人類發展到產業文明,只是最近300年的事。因此存在一種可能,即類產業文明,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出現過。這些史前文明既有可能出現在其它行星上,也有可能出現在人類出現之前的地球上。
  • 缺陷是未開發的寶藏,短板是逆襲的開端,優秀都是逼出來的
    眾所周知,人類祖先是生活在森林裡的樹棲古猿群體,它們也是黑猩猩、大猩猩等現代靈長類動物的祖先。隨著肉食的增加,直立人的智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漸學會了保存雷電引發的自然火的火種,進而學會了烤制熟食。由於蛋白質攝入量的猛增,帶來了腦容量的擴大,古猿們的智力得到了進一步開發。
  • 人類的基因被遠古外星人限制,熱衷黃金和繁衍
    人類自古以來都對兩個事情有著與生俱來的執著:黃金和繁衍。無論世界如何更替,黃金和繁衍的吸引力,一直牢牢的控制著人類的文明世界。一、起源,古希臘神話中描述,世界最初的狀態是一片混沌,既沒有天沒有地也沒有萬物,混沌是很多文明神話的開端,在中國神話的含義是,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混沌就是宇宙最初的狀態。
  • 為何人類百萬年就產生了文明,而恐龍1.6億年仍是野獸?
    隨著對恐龍化石和其他生物的化石進行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恐龍可以說是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霸主,因為它們站在地球食物鏈頂端的時間竟然長達1.6億年左右。但是就是這「繫鞋帶」的時間,人類產生了文明取得了輝煌的文明成果,甚至在近幾十年的時間裡人類已經突破了地球引力的桎梏,進入了更加廣闊的宇宙。
  • 上古文明曾高度發達,如今人類文明不過是一個死循環?
    文/小霏談歷史人類一直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物種,縱觀地球發展史,據說最早的人類化石大約是700萬年前,對於這個問題,一些國內學者表示支持。然而,從元謀人使用火種這一事實來看,300萬年前是比較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