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新發現揭開「獨角獸」板齒犀的起源之謎

2020-11-22 中國科學院

已絕滅的真板齒犀(Elasmotherium)在其額骨上具有一隻2米長的角,它一直生存到更新世末期,古人類將其形象繪製在洞穴壁畫上,由此被認為是傳說中「獨角獸」的真實原型。所有其他的板齒犀都有一個或強或弱的鼻角,但真板齒犀似乎失去了其祖先的鼻角而突然獲得了一個龐大的額角。板齒犀類從鼻角到額角的過渡一直很難解釋,因為在具鼻角的祖先和具額角的後代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形態鴻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鄧濤研究員等人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通報》英文版上報導了他們在甘肅臨夏盆地的晚中新世紅粘土中發現的一具大型的拉氏中華板齒犀(Sinotherium lagrelii)頭骨,由此為真板齒犀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這具中華板齒犀的頭骨發現於臨夏盆地內的廣河縣官坊鄉槐溝地點,年齡約距今700萬年。在此之前,中華板齒犀只有一些破碎的頭骨和下頜骨殘部以及孤立的牙齒發現於山西保德、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其角的發育狀況一直未知。臨夏盆地新發現的頭骨證明中華板齒犀有一個向後位移的鼻角和一個較小的額角,因此它既不同於只有一個鼻角的寧夏犀(Ningxiatherium),也不同於只有一個額角的真板齒犀。顯然,中華板齒犀是板齒犀類中從鼻角向額角轉變的過渡形態類型,在進步的板齒犀中建立了進化和動物地理上的聯繫。

中華板齒犀頭骨的鼻額部強烈隆起而粗糙,形成一個巨大而中空的穹窿,這一結構減輕了鼻骨和額骨的重量,與具大型鼻角的板齒犀,如寧夏犀平坦光滑的額骨區域形成鮮明的對比。中華板齒犀的鼻角角座向後位移到達額骨,並與一個較小的額角角座相連,角的如此組合形式在任何其他的絕滅和現生犀牛中從未出現過。其角座的背面有許多粗大的隆突,起到增加固著強度的作用;腹面有一個骨化的縱向鼻中隔,還有一系列斜向的側肋,形成桁架結構,以加強支撐力,其機制與王蓮的葉片結構相似。

由於中華板齒犀的鼻角變得相當龐大,即使有骨化的鼻中隔其鼻骨也無法承受其重量,由此造成鼻角向後位移。它的枕髁異常碩壯,與其他具大型鼻角的板齒犀或體型巨大的巨犀相似。板齒犀增長的頭骨將對頸部產生更大的力矩,在保持大角的前提下,它們有兩種策略來解決:一是鼻角向後位移變成額角,二是長頭型變為短頭型。這兩種變化同時發生在真板齒犀的頭骨上,因此其枕髁小於中華板齒犀,並因頭骨變短而失去了第二前臼齒,而中華板齒犀的第二前臼齒仍然保留。新材料顯示在進步的板齒犀中鼻角逐漸變大並向額骨位移,同時發育一個較小的額角,最後兩角癒合成一個龐大的額角。這一發現解釋了真板齒犀額角角座中央為何存在一條明顯的橫向骨縫,現在知道是鼻角角座和額角角座相互癒合留下的痕跡。

在先前的系統發育分析中,由於缺乏頭骨,拉氏中華板齒犀的位置未能完全確定。臨夏盆地的新發現顯示包括中華板齒犀和真板齒犀在內的單系類群是可信的,而拉氏中華板齒犀是其中的最基幹種,成為連接具鼻角板齒犀和具額角板齒犀的中間紐帶。

中華板齒犀是體型巨大的犀牛,體重超過7噸,遠大於最大的現生犀牛非洲白犀(3.2至3.6 噸)。長型的頭骨、後傾的枕面、發達的頰齒次級構造、厚重的白堊質充填和褶皺的釉質為中華板齒犀提供了取食硬草和抵抗高纖維食物磨蝕的能力。拉氏中華板齒犀在晚中新世乾旱頻繁發生的中國北部生活於開闊的草原地帶,與其生活在俄羅斯南部潮溼環境中的後代不同,由此否定了原來認為具額角板齒犀的祖先也生活於河畔的推測。

此項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圖1 拉氏中華板齒犀頭骨化石(鄧濤供圖)

   

圖2 板齒犀類頭部和角的進化(陳瑜繪)

   

圖3 中華板齒犀生態環境復原(陳瑜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開「獨角獸」板齒犀起源之謎
    陳瑜繪已經滅絕的真板齒犀一直被認為是「獨角獸」的原形——它的額骨上長有一隻兩米長的角。這種巨大的犀牛一直生存到更新世末期,並被富有藝術氣質的古人類「定格」在洞穴壁畫上。科學家對它一直有一個疑問:所有其他的板齒犀都有一個或強或弱的鼻角,只有真板齒犀突然失去了鼻角,同時獲得了巨大的額角。這種巨大的變化是如何產生的,真板齒犀是從何起源的?
  • 【光明日報】我科學家揭開「獨角獸」板齒犀起源之謎
    陳瑜繪已經滅絕的真板齒犀一直被認為是「獨角獸」的原形——它的額骨上長有一隻兩米長的角。這種巨大的犀牛一直生存到更新世末期,並被富有藝術氣質的古人類「定格」在洞穴壁畫上。科學家對它一直有一個疑問:所有其他的板齒犀都有一個或強或弱的鼻角,只有真板齒犀突然失去了鼻角,同時獲得了巨大的額角。這種巨大的變化是如何產生的,真板齒犀是從何起源的?
  •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在西北大學,一項被譽為「行走的仙人掌」的科學發現揭開了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2011年2月24日,西北大學劉建妮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封面論文,內容是通過對我國雲南澄江化石庫中一種叫作「仙人掌滇蟲」的葉足動物的研究,首次初步破解了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這一長期困擾學術界的科學難題,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一難題當時是如何破解的?
  • 狒狒叫聲或揭開人類語言起源之謎
    (原標題:狒狒叫聲 或揭開 人類語言起源之謎)
  • 我國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 有助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
    (資料圖片)湖北日報訊  3月8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發言人王貽芳在北京宣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並測量到其振蕩機率。這一重要成果對於最終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有著重大意義,該消息在國際高能物理界引起熱烈反響,有評論認為該成果將是中微子物理的一個裡程碑。
  • 「第三種」振蕩或將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
    「第三種」振蕩或將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 新華社 發  2012年12月20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2012年全球科學領域獲得的十大突破,其中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發現「第三種振蕩」榜上有名。《科學》指出,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發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並測量到了振蕩機率,這是全世界高能物理學家十幾年來的夢想。
  • 人類的起源與生存之謎 從人字洞說起
    不久前,在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類遺址發現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人字洞這個距今200萬年左右的謎一樣的洞穴,仍然牽動著所有中外學者。說它是謎一樣的遺址,是因為200萬年前左右的這個時間節點,使這處遺址在人類起源研究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 中科院團隊新成果!五億年前的 「蝦」被發現,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今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 專家來華考察揭開新冠之謎?基於新方法區別男女顛覆概念?
    新冠來源之謎會揭開? 7月10日《Science》報告:世衛組織雙人特派團在華調查新冠大流行的起源,能夠解開來源之謎嗎? 來自世衛組織的雙人組(未公布名字的流行病學家和動物衛生學家)來華調查新冠起源,並得到中國支持,對於能否考量COVID-19的根源之謎——不太可能得出答案。
  • 板齒犀能不能打過三角龍?為什麼?
    從已發現的板齒犀化石看,板齒犀的體型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第二大的犀牛,僅次於體長在8米左右的準格爾巨犀。板齒犀的進化一共經歷了500多萬年,從中新世開始,最早的板齒犀只有比現在犀牛角都短很多的獨角,而且體型也僅比現存的白犀牛大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改變,板齒犀的角和體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首先是板齒犀的角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它的體型也在逐漸的變大。
  • 古脊椎所等揭開北美頜鏟象的演化疑團
    Osborn),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年,不惜重墨,在其即將付梓的著作《長鼻類:世界乳齒象及真象其發現、演化、遷移、滅絕之專著》文末增闢補記,記載這一重要發現。巴爾博和施特恩貝格傾向鏟齒象起源假說,而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古哺乳動物權威託賓(H. Tobien)傾向嵌齒象起源假說,但他們均未能給出實證。
  • 中科院團隊新發現!五億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 快速射電暴起源之謎:新發現判斷是否源於銀河系內宇宙信號
    天文學家表示,如果證實最新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銀河系內,或許很快就能幫助我們揭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之謎。磁陀星震動,還是天體碰撞?「近年來,快速射電暴事件成了天文學領域的熱點之一。很多人推測,快速射電暴是由磁陀星(magnetar)產生的。」
  • 獨角獸存在嗎?西伯利亞曾發現遠古化石,或改寫獨角獸歷史!
    獨角獸是一種神秘生物,從古至今關於它的傳說從來沒有停止過,甚至在一些動漫中時常能看到獨角獸的身影,眾人都認為它的存在只是一個神話,並不是真實存在。截止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親眼看到獨角獸,正是因為人類沒有看到獨角獸,再加上關於它的傳說實在是太多了,所以人們開始了尋找獨角獸身影。
  • 中國科學家揭開櫛水母動物門起源之謎
    新華社昆明3月26日電(記者白靖利)中國科學家通過對澄江生物群疑難化石足杯蟲類的系統研究,破解了櫛水母動物門的起源之謎,證實櫛水母動物和刺胞動物共同起源於底棲固著生物。目前,這一成果已經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並將於4月1日以封面文章正式刊出。
  • 世界未解之謎:這「一」東西被發現,金字塔之謎已被揭開!
    世界未解之謎:這「一」東西被發現,金字塔之謎已被揭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人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享受,旅遊就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部分。在沒有解開這些疑惑之前,一些人也以為只有外星人才可以做到這麼厲害的工程,所以說金字塔在以前的時候也是一個謎,但是經歷了千年也被人們揭開了。而且根據新的證據顯示,在公元2600年的時候,那一些人是怎麼搬運這些石頭的呢?在紅海邊上發現了一個有著4500年歷史的書卷,是當時法老統治的27年一位工作人員留下的日記。
  • 跳蚤的起源之謎被揭開之後,它竟然被「降級」了!
    而如今,隨著跳蚤的起源之謎被揭開,它竟然被「降級」了,之前和長翅目(蠍蛉)和雙翅目(蒼蠅、蚊子等)平起平坐的蚤目,現在要被降級成為蠍蛉的小弟! 01昆蟲系統演化的獨立分支——蚤目
  • 這隻「獨角獸」有2米的長角,你知道用它來幹什麼的嗎?
    後來大型犀牛開始出現,比如,漸新世(約距今3600-2500萬年前)出現的巨犀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犀牛);到了中新世(距今2500萬-1200萬年前)犀牛家族進化出一類最神秘、最特化的犀牛,板齒犀亞科的犀牛。
  • 獨角獸是真實存在的?
    這次科學家是在西伯利亞發現的這種化石,這種獨角獸被稱為西伯利亞獨角獸,學名板齒犀,體長約4.5米,身高約2米現在發現的這種相關的化石非常的稀缺,所以人們根本就沒法確定這種獨角獸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從地球上消失的?
  • 金字塔建造之謎被揭開
    金字塔建造之謎被揭開  一名法國建築師3月30日提出新理論說,建造金字塔時運送材料的通道是建在金字塔內部。採用這一方法,巨大的金字塔只需要4000人就可以建成。  揭開秘密  法國建築師讓-皮埃爾·烏丹3月30日在巴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揭開了胡夫金字塔建造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