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CI 述評:增加果蔬攝入量能降低 ER 陰性的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2021-01-09 丁香園

在JNCI 1月的期刊上,Jung等人進行了一個大型、長期的前瞻性匯集性研究——主要針對飲食和腫瘤發病風險之間的聯繫進行探究,該研究結果顯示果蔬攝入總量對乳腺癌發病風險沒有顯著影響。當研究者將腫瘤對激素的敏感性也納入考慮範圍內時——即將雌激素受體(ER)陽性的患者從受試者中剔除,而假設ER陰性的女性具有獨特的發病原因,則研究結果出現了變化——果蔬的攝入量對ER陰性的乳腺癌發病存在顯著的影響,而對E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無顯著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另有20個匯集研究的結果與Jung等人所提供的研究結果一致——果蔬攝入量的確對ER陰性的乳腺癌患者存在保護作用。當將乳腺癌分成不同的亞組——ER陽性、ER陰性和三陰性乳腺癌時,根據這些結果,Jung等又增加了一系列其他可能存在影響作用的危險因素,包括經典的乳腺癌生殖危險因素如首次妊娠年齡。這些研究提示如果將ER陽性和ER陰性的乳腺癌視為一種疾病,然後觀察其與飲食的聯繫會低估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即便這種風險因素的強度已經達到中等程度,那麼也有可能會被研究者錯失。分子圖譜研究和Iowa 女性研究的結果指出生殖因素對ER陽性、孕激素受體陽性和ER陰性的乳腺癌發生風險存在不同的影響作用,這些結果也提示激素依賴性腫瘤和非激素依賴性腫瘤在自然發病過程方面存在不同。

在這40多年來,很多研究將飲食中果蔬的攝入量作為幹預手段,觀察其對乳腺癌發病是否存在保護作用。雖然存在數種假說認為增加富含蔬菜水果的飲食攝入對乳腺癌發病具有保護作用,但是基於人群的研究卻並未發現果蔬攝入量和乳腺癌發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聯繫,或僅提示飲食中的果蔬攝入量對絕經前的患者存在保護作用。鑑於在乳腺癌中存在著病因異質性,由此隨之產生了新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是否對腫瘤的亞型足夠了解以至於能夠將乳腺癌區分成不同的亞型來評估其中可能存在的流行病學上的聯繫和差異。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認識到上述做法的原因?由於基因表達譜的分級群聚顯示出因ER染色陽性或陰性的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存在支持將乳腺癌按照ER狀態來分類的意見。我們能通過現有研究的結果來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對於ER陰性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常規果蔬攝入所表現出來的保護作用則證明了在研究飲食和乳腺癌發生風險之間聯繫時,需要針對疾病亞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在本研究結果中考慮到了研究結果的生物學可行性。這些發現與長久以來的假設相一致,即飲食中的水果和蔬菜(如類胡蘿蔔素、多酚類化合物、異硫氰酸鹽和葉酸等)能調節腫瘤發生前的氧化應激、炎症和相關基因表達等。事實上,在研究中所觀察到的水果和蔬菜攝入與疾病發生風險之間的所存在聯繫要求我們根據現有的結果(關於以植物為基礎的生物活性物質對腫瘤預防作用的研究結果,包括既往所認為的低危乳腺癌之間的聯繫)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我們和其他人的研究結果證實常規攝入水果和蔬菜在高危個體中可對氧化應激提供保護作用,包括營養狀態和/或健康狀況較差的患者。然而,在健康個體中進行的短期研究並不能恆定發現這種保護作用的存在。在Jung等進行的研究中,一系列植物食物對ER陰性的乳腺癌具有保護作用。這些食物包括富含鞣花酸的草莓、富含槲皮黃素的蘋果和富含類胡蘿蔔素的水蜜桃/油桃/杏、胡蘿蔔和綠葉菜等等。事實上,Eliassen等最近所進行的匯集分析顯示循環中的類胡蘿蔔素能降低乳腺癌發生風險達19%。

此外, 我們認為ER陰性的腫瘤(尤其是三陰性乳腺癌)在年輕女性和社會經濟地位較差地區的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女性中佔了很大一部分。目前已有假說指出在這些人群中更容易出現侵襲程度更高的乳腺癌,這可能是由於該人群中存在不同的生殖模式(如多產),但是也有其他意見則認為ER陰性乳腺癌的發病與貧窮相關,而與種族不相關。在蘇格蘭所進行的一個研究發現貧窮的女性ER陰性乳腺癌的發病率也高,這可能與她們所承受的壓力更大、更容易暴露在環境中的有害物質、破壞DNA的活性氧化物的水平更高以及營養狀態更差有關。

目前還存在另一問題,即這種保護作用的存在究竟是因為通過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來修飾氧化應激和環境中的應激物來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亦或是存在著還沒有被我們所發現的其他殘存的混雜因素?雖然我們經常會認為保護作用的存在是由於前者在起作用,因為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畢竟提供了一種預防措施,但是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後者存在的可能性。儘管匯集分析納入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研究,受試者總數達到了近一百萬女性,但是它也存在著不足,即由患者自行向研究者匯報其飲食攝入所造成的可能存在的偏倚。

在評估與果蔬攝入相關的生物標記時,我們需要更多關注特異程度高和聯繫緊密的生物標記,尤其是在攝入量和選擇性攝入具有抗腫瘤特性的植物生物活性物質時。此外,目前已知的其他潛在混雜因素也會影響對本研究結果的理解,比如大量蔬菜攝入、適度增加體力活動、不吸菸和進行腫瘤篩查在內的積極健康行為也會給我們帶來辨別上的困難——使得我們很難區分究竟是哪一種特異性因素降低了ER陰性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本研究結果指出更多的蔬菜和選擇性水果攝入會給ER陰性的乳腺癌患者帶來潛在的獲益,我們需要將這個信息傳遞給公眾知曉。因為在本研究中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非西班牙裔的白人女性,所以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之一是需要在更廣泛的人群中來證實本研究的結果,同時也需要考慮本研究的結果是否適用於其他疾病。目前很多研究並沒有關注激素受體狀態的相關信息,但是如果ER陰性、ER陽性和HER2陽性的腫瘤都具有其獨特的發展演變過程的話,那麼就要求病理學家和流行病學研究人員在常規臨床工作中收集和報導乳腺癌腫瘤標誌物的相關信息,一次來評估疾病特異性的危險因素。沒有上述數據,很多針對腫瘤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預測都是不可靠的、或被低估,甚至是沒有被我們注意到。最重要的是,如果對於病因學的異質性沒有充分合理的理解的話,我們就不能從基於人群的研究結果中建立假說以推進對疾病的預防幹預。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減肥可有效降低乳腺癌風險
    肥胖者往往攝入了大量的脂肪、蛋白質,這些脂肪和蛋白質會影響血漿中雌激素和催乳素的含量。所以如果是一些對於激素特別敏感的女性,就會增加了患病的概率。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40%的女性超重或肥胖。雖然高體重指數(BMI)是女性絕經後乳腺癌的一個確定的風險因素,但沒有足夠的證據來確定通過減肥是否可以逆轉這種風險。
  • 攝入富含Ω-3脂肪酸的海產品如何降低兒童後期患乳腺癌的風險?
    健康的飲食能夠明顯降低人們患癌症的風險,此外研究人員還非常感興趣研究Ω-3脂肪酸在機體健康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尤其是在預防乳腺癌上。在實驗性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個體早年間的生長和發育過程中,Ω-3脂肪酸或許在降低個體後期乳腺癌發病風險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並不是所有的Ω-3脂肪酸都是一樣的。
  • 引發雌激素受體陽性或陰性乳腺癌的風險因素是否扮演著相同的角色?
    很多研究都檢測了乳腺癌發生過程中的風險因子在乳腺癌總體發病風險中的角色,其中有些檢測ER癌症亞型中風險因子的研究規模較小,而且研究結果不一致;這項大規模的前瞻性乳腺癌研究能夠根據女性的年齡和絕經狀態來分析和ER陽性及ER陰性相關的流行性風險致病因素。
  • 超10萬人數據發現糖攝入過量增加患癌風險
    此前有大量研究發現,攝入過多的糖類不僅會導致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增加,還可以通過引起肥胖、炎症和氧化機制等間接促進癌症發病。但目前針對糖類攝入量和糖類型與癌症患病風險間的相關性仍不明確。
  • 乳腺癌患者 這些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飲食一直都是癌症患者較為關心的,民間關於乳腺癌患者飲食禁忌的傳言也很多。豆製品、咖啡、保健品.....那麼,到底這些食物乳腺癌患者能不能吃?哪些食物對乳腺癌患者康復有幫助呢?  別再讓大豆「背鍋」  問:「平時喜歡喝豆漿,時不時還弄點麻婆豆腐,現在還能不能吃?」  答:可以喝、可以吃!
  • 運動可降低肝癌發病風險
    眼看著又要到了量腰圍的日子,很多人已經計劃開始晨跑、夜跑等運動,誓要把脂肪減下去! 生命在於運動!先不說運動能不能把脂肪減下去,單說運動對健康的好處,譬如可以促進體內細胞修復,並產生免疫細胞,從而增強免疫力;還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促進心理健康並減輕壓力。
  • 補充維生素D3能顯著降低BMI正常的晚期腫瘤患者發生轉移和死亡的風險
    維生素D的攝入減少會使乳腺增殖空間擴大,上皮細胞增殖數量增加,刺激乳腺生長或增生。相關實驗表明,在高脂飲食的雌性SD大鼠中,減少維生素D的攝入會使乳腺生長和致癌劑DMBA誘導乳腺腫瘤的可能性增加[4]。維生素D缺乏現象普遍存在,僅有4.8%的健康女性和0.7%的乳腺癌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是充足的。處於維生素D嚴重缺乏狀態的乳腺癌患者高達96.1%。
  • 乳腺癌新藥「帕捷特」在中國獲批上市 可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全國新增病例約27萬,其中HER2陽性乳腺癌約佔所有乳腺癌病例的20%-25%,一度被稱為「最兇險的乳腺癌」。最近,乳腺癌新藥帕捷特獲得批准,將把HER2陽性乳腺癌高復發風險患者的復發或死亡風險降低25%左右。
  • 《國際流行病學雜誌》發布最新研究:喝牛奶導致乳腺癌?假的!
    經分析發現,增加乳製品的攝入(而不是牛奶的攝入),可能與降低乳腺癌風險相關。在降低乳腺癌風險的關聯性上,低脂乳製品比高脂乳製品更強,絕經前婦女比絕經後婦女更強(這似乎也印證了我們前面提到的關於研究人群的問題)。
  • 《腫瘤學前沿》:增加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可有效降低肺癌風險
    2017年2月,一項發表於美國《腫瘤學前沿》(Frontiers in Oncology)雜誌的研究揭示了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攝入量增加與肺癌風險降低之間的關聯:抗氧化物攝入量越高,肺癌風險越低,降幅最高可達35%。
  • 兩種方法帶你預防乳腺癌!
    總共發現了2809例乳腺癌病例。此外,多變量模型表明攝入紅茶與乳腺癌發生之間具有明顯的負向相關性(每周≥5杯vs 每周0杯,HR = 0.88)和攝入綠茶與乳腺癌發生之間也呈現負相關性(每周≥5杯 vs 每周0杯)。總之,這一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喝5杯綠茶或紅茶,能夠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 研究發現:多喝咖啡,或可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此前已有研究證實,飲用咖啡可能與降低患肝癌、腸道癌和乳腺癌的相對風險有關。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咖啡在降低前列腺癌風險中具有潛在的作用。 (來源:BMJ Open) 這項研究表明,較高的咖啡攝入量可能與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有關。通過評估成年男性咖啡攝入量與患前列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可以為未來指導前列腺癌的一級預防策略提供相關依據。
  • 乳腺癌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
    2000—2014年中國腫瘤登記地區女性乳腺癌發病趨勢及年齡變化情況分析 雖然年齡大的女性風險更大,但40歲以下,甚至30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在持續增加。> 乳腺 X 線篩查被證實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因此,推薦其作為一般風險女性的主要乳腺癌篩查方法(A級推薦) 乳腺X線篩查陰性的緻密型乳腺女性,補充乳腺超聲篩查能夠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檢出率,推薦補充乳腺超聲篩查(B級推薦) 單獨採用乳腺觸診篩查乳腺癌,由於目前證據不充分,尚不推薦。
  • 乳腺癌預後看什麼?免疫系統要努力!
    結果發現,sTILs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患者的無病生存期,能找出低復發風險人群。此外,還能找出對於曲妥珠單抗治療反應較好的患者,未來或能指導治療選擇。J Natl Cancer Inst. 2019 Mar 19. pii: djz032. doi: 10.1093/jnci/djz032.02.新技術出現,BI-RADS評分要改革?Key point:乳腺攝影是乳腺癌篩查的重要手段,但隨著乳腺攝影的不斷進步,原來的BI-RADS分級系統能不能適應技術的革新?
  • 乳腺癌超全飲食攻略!這50條飲食建議請收好!
    8.慎用保健品、豐胸產品 目前有些保健品、豐胸產品中含有化學雌激素成分,可導致乳腺導管上皮增生,從而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二零二一 少 忌 12.少吃高糖食物 少吃奶油、奶酪、長期高糖不僅會降低機體免疫力,還會刺激乳腺癌細胞發生發展,從而增加絕經後乳腺癌發病風險。
  • 乳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乳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時間:2020-11-26 10:43北京三溪堂中醫診所 目前,乳腺癌仍位居女性癌症之首,每年大約30多萬人罹患此癌,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臨床研究發現一些高危因素與其發病關係密切,我們可以從這些高危因素去入手,病因上預防,也可以明確患癌的風險大小提早去篩查,把腫瘤扼殺在萌芽狀態,都是對付乳腺癌最佳措施
  • 邵志敏教授: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中國乳腺癌發病相較於歐美國家有其獨特的特徵,其中絕經前患者佔一半以上,發病高峰為40-70歲,整體高於歐美國家,且三陰性乳腺癌(TNBC)比例高。而臨床上三陰性乳腺癌被稱為「難治性乳腺癌」,是因為TNBC的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表達均陰性,缺乏治療靶點,目前的系統治療仍以化療為主。
  • 高咖啡攝入量可能與低前列腺癌風險有關
    高咖啡攝入量可能與低前列腺癌風險有關 2021-01-15 1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是從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 BRCA1 基因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以降低患癌風險開始的。2018年,歌手鄧紫棋發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檢測,所幸測試結果是陰性。
  • 警惕乳腺癌早期五大症狀
    5、乳頭皮膚乾燥、脫屑:如果乳頭的皮膚突然變乾燥,呈片狀、鱗狀的脫屑樣外觀,並向外擴散到乳暈和乳房,這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跡象。但要注意,很多人只是皮膚乾燥導致的類似症狀,很快就能好轉,但如果是此類症狀持續不緩解,那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除了早期發現、及時就醫外,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麼來預防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