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施望:《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傳播與研究》

2021-01-10 古代小說研究

內容簡介

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是漢學研究的組成部分,也是西方學者以「他者」的角度對中國文史現象的關注,並在不同的文化和學術背景之上,使用英語作為研究結果的呈現語言的學術研究。

中國的戲曲研究,從近代以來,蔚然成大國,名家輩出,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有域外漢學家的參與。南戲作為中國最早成熟的戲曲形式,關注的學者原本不多,但在《永樂大典戲文三種》被重新發現後,國內學者首先開始投人精力,而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學者,雖然限於語言的障礙和文本爬梳能力的限制,未能第--時間加以研究,但在借鑑中國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也取得了數量不多,但有一定質量的研究成果。

本書所選的兩部研究專著和四篇研究論文,可以大致反映出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從肇始到逐漸關注具體作品的過程。

對於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學者而言,「南戲」是一種他國的文化現象,因此他們的南戲研究成果,顯得與深受本國文化浸潤的中國學者有一些不同之處。

部分探究成果力圖從不同角度豐富南戲發展史乃至中國戲曲史:如孫玫的博土論文《南戲——中國最早的戲曲形式》,即通過對考察戲曲文獻版本出土文物與細讀戲曲文本,以「舞臺表演」為主線敘述南戲的發展史,這一研究也是中國傳統的以文獻為基礎的研究方法與西方研究範式的一次結合。

部分研究成果希望從對南戲的研究中,得到一些與戲劇表演有關的經驗:如雷伊娜的博士論文《〈張協狀元〉喜劇腳色及其演出研究》,使用了大量篇幅主要探討了淨、末、丑三種喜劇腳色的發展演變和戲劇功能。

也有一些成果,試圖通過對南戲劇作的內容及與南戲相關的文化現象探討,更加了解中國和中國人,如日比科夫斯基的專著《南宋早期南戲研究》的部分章節和雷伊娜的學術論文《論早期南戲所見之天罰、復仇及書生負心》。

杜為廉的《中國戲曲史》在英國漢學界和歐洲漢學界都有巨大的影響,是西方學者進入中國戲曲研究領域的必讀書目之一,雖因範圍所限,本書只是節選了該書的兩個章節,但應能使讀者部分地了解杜為廉研究中國戲曲史的方法與學術追求。

畢魯直的學術論文《20世紀前半葉中國古典詩詞與戲曲的文學翻譯》雖然主要考察的是《琵琶記》德譯本的譯者洪濤生的生平與當時的中德文化交流形勢,而與本書收錄的其他論著有所不同,但畢魯直在該論文中的旁徵博引,也補充了國內學界對《琵琶記》等戲曲作品在德國的傳播與接受的認識。

上述所列舉的只是筆者從個人的閱讀體會中,所舉出的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成果的特點之一二。但無論這些研究成果的出發點為何,它們都表現出了英語學界的南戲研究學者擅長將南戲置於世界戲劇史中,將南戲與其他戲劇形式進行對比的特點,也表現出了英語學界的南戲學者所具有的廣博的研究視角。

本書所選擇的雖然都是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成果,但這些成果的所有者並未局限於英語世界。如《南宋早期南戲研究》,這部著作就筆者目力所及,極有可能是英語世界第一部南戲研究專著,而他的作者日比科夫斯基是波蘭人,曾在中國求學多年,生前是波蘭華沙大學漢學系教授。

又如《〈張協狀元〉喜劇腳色及其演出研究》和《論早期南戲所見之天罰、復仇及書生負心》的作者雷伊娜,受過西班牙文化的薰陶,掌握英語漢語、法語等多國語言,曾在中國接受教育。

又如博士論文《南戲——中國最早的戲曲形式》的作者孫玫,出生於中國揚州,早年曾師從南戲研究大家錢南揚。

再如,學術論文《20世紀前半葉中國古典詩詞與戲曲的文學翻譯》以南戲劇作《琵琶記》德譯本的譯者洪濤生為關注對象,其作者畢魯直為德國漢學家,這篇文章所表現出的正是德國學者的深入、細緻、嚴密的研究風範。

《中國戲曲史》的作者杜為廉雖然是英國人,但若不是因為他對中國戲曲的極大興趣,並且在早年刻苦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也難以在後來取得如此影響巨大的成就。

《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一文則是筆者的習作,將之放在諸位學界前輩的大作之前,實在是倍覺壓力。筆者的本意是從英語世界對南戲的起源研究、戲劇體制的研究、傳播接受的研究及具體劇作的研究這四個方面對「英語世界的南戲傳播與研究」做儘量全面的論述,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首先,這固然是因為筆者學力尚淺;其次,筆者在後來慢慢發現,對域外漢學研究的再研究,既需要從全局了解漢學家與漢學家所身處的文化、學術背景,做到「知人論世」,又需要從與漢學家不同的,符合中國人文化、學術價值的視角加以研究,從而才能品味其中三昧,二者均非易事,留待來日與後來者吧。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暫時將《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作為一篇不大合格的導讀吧。

總之,本書實為拋磚引玉之作,筆者希望能以本書為契機,使更多的國內學者關注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進而更加關注英語世界的戲曲研究和俗文學研究。筆者水平有限,還望方家不吝賜教。

目 錄

英語世界的南戲研究 林施望

《南宋早期南戲研究》 [波蘭]日比科夫斯基 著 林施望 譯

第一章 中國戲曲起源

第二章 南戲

第三章 南戲劇目

第四章 南戲主要結構問題

第五章 南戲形式

參考文獻

《南戲——中國最早的戲曲形式》 [紐西蘭]孫玫 著 林施望 譯

摘要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南戲史概述

第三章 南戲劇作

第四章 南戲的表演

第五章 南戲的劇作者與觀眾

第六章 總結參考文獻

《〈張協狀元〉喜劇腳色及其演出研究》 [美]雷伊娜 著 林施望 譯

第一章 《張協狀元》

第二章 戲曲腳色及其發展

第三章 喜劇腳色

第四章 《張協狀元之表演要素

結論

參考文獻

《中國戲曲史》(選譯) [英]杜為廉 著 林施望 譯

第二章 宋金戲劇

第五章 南戲、傳奇及崑曲的開端

英語學界知名南戲學者學術論文選譯 林施望 譯

20世紀前半葉中國古典詩詞與戲曲的文學翻譯——以洪濤生( Vincenz Hundhausen, 1878- -1955) 為例 [德]畢魯直

論早期南戲所見之天罰、復仇及書生負心 [美]雷伊娜

學者簡介

南戲研究英文論著索引

後記

我在2012年到了溫州大學後,繼續指導研究生,溫州大學不是211大學,也不是985大學,其研究生的生源素質雖然不能與211或985大學的生源相比,但也不乏優秀者,施望便是其中之一。

施望大學階段不是中文專業,剛入學時他的戲曲史及理論的專業基礎不是很好,但他在入學時,就意識到了自己的短處。因此,在入學後的第一年,他就修滿了各門學位課程,補上了一些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還結合專業課的學習,撰寫並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施望在大學階段學的是英語專業,故他在對戲曲進行研究時,利用他的英語優勢,選擇了海外英語學界的南戲研究作為自已研究的課題。

中國戲曲與古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而南戲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戲曲形式。作為中國戲曲發展史上最早成熟的戲曲形式,南戲在劇本形式、音樂體制腳色體制及具有寫意特徵的舞臺表演等方面都為後世的戲曲形式,如明清傳奇及清代中葉以後興起的各種地方戲奠定了基礎。

由於南戲在中國戲曲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故南戲不僅為國內學者所重視,已成為戲曲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也受到海外漢學家們的關注。其中,由於英語在當今海外學術界具有強勢的話語地位,因此,海外英語學界對南戲的研究是海外南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代表了西方學術界南戲研究的學術成就和理論水平。

而由於語言、文化以及思維方式上的不同,海外英語學界對南戲有著獨特的認識,他們從西方人的視角來揭示南戲以及中國戲曲的發展規律和本質特徵,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可為中國戲曲史學者提供借鑑,即通過對海外英語學界的南戲研究的再研究,對他們的論著加以翻譯和研究,總結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南戲的形成歷史、藝術形式、作家和作品等問題所提出的不同於中國學者的觀點,使得中外學術界的南戲研究得以交流,從而拓展南戲研究的視野,也有助於南戲研究的深人。

長期以來,國內戲曲史學界的多數學者囿於英語閱讀的能力不夠,對海外英語學界的南戲研究現狀缺乏了解,對海外英語學界的南戲研究的再研究甚少,迄今國內學術界尚未出現有關英語學界南戲研究的再研究專著。因此,施望選擇了這一課題加以研究,不僅具有很好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作為一位尚在讀的研究生,就能選擇學術界甚少涉及的課題來研究,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不僅需要有高度的自信,而且更需要紮實嚴謹的治學精神。施望在選定這- -課題後 ,便專心致志,一邊搜集材料,一邊對搜集到的材料加以翻譯和研究,並圍繞著這一課題,撰寫專題論文,有的已經正式發表。

在研究期間,施望十分刻苦,平時除了睡覺回宿舍外,多數時間都在圖書館。他家雖離溫州不遠但平時很少回家,即使寒暑假也都留在學校。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著作正是他刻苦努力的成果。作為剛進入戲曲研究領域的小字輩,能取得這樣的成果,更值得我們稱讚和慶賀。

在具體研究中,施望的研究方法也是值得讚許的.他首先從搜集第一手資料人手,廣泛搜集海外英語學界的南戲研究成果,有的材料是直接與作者聯繫後取得的,故在獲得這些材料的同時,還與海外學者進行了交流,更加深了對這些材料的解讀。

在搜集到材料的基礎上,他對其中的一些代表性的成果加以翻譯和解讀,將海外英語學界學者的南戲研究與國內學者的研究加以比較,揭示英語學界南戲研究的特點。也正因為研究方法科學,因此,他在具體研究中,多有新的見解,這些見解可為學術界對南戲的研究提供借鑑。

目前,對海外英語學界南戲研究的再研究還有著很大的研究空間,施望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也只是初步的,作為剛進入戲曲研究領域的小字輩,前面的路還很長,故我希望他能繼續保持紮實勤奮的治學精神,再接再厲,在今後的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更多具有更高質量的學術成果。

俞為民

2017年10月

於溫州大學

後 記

我接觸英語世界的南戲傳播與研究,或許是出於偶然,或許也是冥冥中註定的緣分。

在2016年春天,我正在為論文題目發愁的時候,出現了波蘭漢學家日比科夫斯基的《南宋早期南戲研究》一書,在師長的鼓勵下,我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對其進行了全文翻譯。

該書雖然不長,但是我第一次翻譯的英文學術著作,期間遇到了很多問題,如對威妥瑪拼音的陌生、對著作中提及的外國戲曲學者姓名與生平的生疏,以及如何使用中文確切地表達原作者的本意等,所幸最後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在《南宋早期南戲研究》之後,又斷斷續續地積累了本書中的30多萬字譯稿,在翻譯、校對等過程中得到了許多老師的幫助,但其中一定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來日我能再對其加以糾正。

說是緣分,是因為在大學畢業之後,一直沒有放棄對英語的學習,在工作的四五年間一直從事的也都是需要運用英語的工作,只是那時並沒有想到能在其他層次上發揮英語的作用。

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感謝俞為民老師大度海量,將我收入門牆,給予我學習與生活上的指導與幫助。俞老師高屋建瓴地為我指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又為我提供了大量非常寶貴的資料。俞老師的氣度與學問,是我學習的榜樣和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的力量源泉。

感謝閻純德老師在第一時間錄用我的譯稿,又決定將我所有的英語南戲研究論著的譯稿出版成書,並極其細緻地提出了許多可行的建議與需要注意的問題。閻老師對我的信任,使我有了盡力收集全英語南戲研究論著的動力,也使原本枯燥的翻譯工作變得快樂溫馨。

感謝波蘭大學李周女士、臺灣師範大學孫玫教授、哈佛大學雷伊娜女士、雪梨大學石峻山先生,他們或為我提供了大量的資料,或幫助我校對譯稿,或給予了我許多關心與鼓勵。感謝蔣宸、張真二位師兄對我的關心和愛護,二位師兄亦師亦友,在談笑間告訴了我許多方法與道理。還要感謝劉曼華等同學一直以來的相伴,因為有他們,讀書的生涯才顯得鮮活。

我的家人無法理解這本書或許會有的意義,我也無法向他們解釋我選擇繼續讀書的原因,希望時間能慢慢幫我向他們說明這一切吧。

林施望

2018年4月10日

於溫州大學研究生公寓

作者簡介

林施望,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在讀,碩士畢業於溫州大學,主要從事數字人文、中國古典戲曲、小說與西方漢學研究。在西方漢學方面,主要譯介英語世界對南戲等中國傳統戲曲形式的研究成果。主要成果有論文《波蘭漢學家日比科夫斯基及其南戲研究述論》《美國漢學家雷伊娜的早期南戲「負心書生」劇研究述論》,譯文《南戲主要結構問題》等,承擔溫州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海外英語學界的南戲研究」(項目號:17jd09),多次參與戲曲、小說學術會議。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出版
    國外學界對中國哲學研究展開了持續深入研究,論著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研究成果和方法論等都值得重視。清華大學丁四新教授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近日由浙江大學出版,引起學界關注。此前我們曾就他主持的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土簡帛四古本《老子》綜合研究」請教,近日我們就《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撰寫和出版情況請教了丁四新教授。
  •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樂府古詩不押韻嗎?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不過,這首詩最令人疑惑的是後面四句為什麼不押韻?一、重疊反覆欣賞這首詩,首先注意的是後面幾句的重複: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 區域品牌傳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意識到「對外傳播」和「對外推銷」的重要性,同時,隨著一些經濟區國家戰略的推出,例如中原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首都經濟圈等,如何從一個傳播學的角度來思考區域的品牌規劃和傳播,是區域經濟研究和實踐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本文試圖從一個純理論角度來梳理區域品牌傳播研究中涉及的幾個重要問題,包括區域品牌的內涵、研究視角及傳播模式等,以期為後續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礎。
  • 基於語料庫的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特點研究
    在內容方面,這兩個詞組均在報導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之間的外交關係,全面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多邊外交的成果,也凸顯了中國在當今世界所擁有的大國地位。這也反映出對於中國外交活動的報導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
  • 開展南大洋研究的科學和現實意義
    5月9日-11日,國際南極與南大洋研究領域和中國極地科學與海洋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杭州,對南大洋觀測系統研究展開深入討論。為何「觀測南大洋」如此受重視?近年來,我國在南大洋開展觀測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有什麼規劃?為此,《中國海洋報》記者採訪了陳大可院士。  記者:為何要研究南大洋?南大洋觀測系統國際計劃的目的是什麼?
  • 劉海龍 | 傳播中的身體問題與傳播研究的未來
    在傳播研究中,身體問題雖然一直若隱若現,卻不受重視,本文是一個極為初步的探索,拋磚引玉,目的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把身體重新放回到傳播中,擴大和豐富傳播研究的視野?當然,反諷的是,今天我們之所以意識到身體問題的重要性,卻是因為我們正體驗著身體在傳播中重要性下降所帶來的空虛感。這又引出了第二個重要的問題:當傳播主體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單一的身體後,傳播及傳播研究又該往哪裡走?
  •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科研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取得突破
    新州衛生部長Brad Hazzard表示, 憑藉新南威爾斯州患者體內的樣本, 新南威爾斯州衛生部下屬的生物安全P4實驗室專家已成功培養出了活病毒
  • 民族志傳播研究:概念、理論及研究取向——基於中文相關文獻的綱要...
    在上述與「民族志傳播研究」關係最為密切的五種學術話語中,「發展傳播」是早期「民族志傳播研究」中相對較多涉及的理論話語,但是正如胡翼青所疑惑的:「一個充滿著美國學者關於世界想像的後殖民理論,怎麼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中國傳播學本土化的起點呢?」(胡翼青,柴菊,2013),因此有國內學者提出「鄉村傳播」,並把它看作是對發展傳播學的超越。
  • 大變局下的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
    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增添了發展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給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深度融合技術創新和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創新。技術創新為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帶來新機遇的同時,吸引了大量新聞從業者的推崇和追捧。由於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遠高於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的創新速度,容易陷入「技術為王」「渠道為王」的誤區。為了平衡信息技術與新聞傳播關係,勢必需要進一步推進技術創新、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創新兩者的融合,而高校無疑成為最佳孵化中心。
  • 南加州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十周年快樂
    2010年10月29日,我們打開了Eli and Edythe Broad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大門。視頻中,南加州大學校長Carol Folt,參議員Art Torres (Ret.),以及患者倡導者Renee Zellweger 回顧了該中心十年來的進程。
  • 南大西洋深海研究有了新進展
    本報訊 南大西洋中脊與地幔柱相互作用是國際地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與成礦作用部重點實驗室在該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刊發於地學知名期刊《地學前緣》。  自白堊紀早期以來,伴隨著岡瓦納古陸(推測存在於南半球的古大陸)的裂解,南大西洋自南向北逐漸打開,形成了目前南美洲與非洲大陸之間的現代海陸分布格局。
  • 《傳播創新藍皮書:中國傳播創新研究報告(2020)》發布
    9月5日,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傳播創新藍皮書:中國傳播創新研究報告(2020)》。報告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編撰,該中心主任、「傳播創新藍皮書」主編單波教授介紹,藍皮書以「呈現中國傳播創新的發展過程,關注中國傳播創新的前沿問題」為宗旨,自2018年創刊以來,每年圍繞社會傳播、經濟傳播、政治傳播、文化傳播、媒體傳播等五個維度,全面總結並深入探查中國傳播創新的新理念、新政策與新實踐,持續為提升中國傳播能力提供方法與路徑。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廈門大學教授、美國人潘維廉近日再添新身份——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這位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表示,他將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合作,向世界推廣、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帶領更多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極具文化魅力的中國。
  • 科學傳播應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我大半輩子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基礎科學研究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還在持續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在我看來,只要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非常基礎的研究也可以對人類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在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如是說。他認為,在進行科學傳播、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的過程中,要向大家強調基礎研究的極端重要性。
  • 劉海龍:從傳播到媒介:彼得斯與傳播思想史研究的進路[1]
    本文藉助彼得斯的這兩本書,探討了傳播思想史研究中的三個問題:(1)傳播(交流)的觀念史是否可能?(2)傳播觀念以及傳播思想史研究背後的政治問題是什麼?(3)肉身的在場是否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條件?因此,本文想借著彼得斯的這兩本書,探討傳播思想史研究中的三個問題:(1)傳播(交流)的觀念史是否可能?(2)傳播觀念以及傳播思想史研究背後的政治問題是什麼?(3)肉身的在場是否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條件?一、傳播(交流)的觀念史是否可能?
  • 研究揭示光孤子非線性傳播特性
    記者日前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理學院2010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張翔宇首次在線性耦合波導陣列中揭示了非線性傳播特性。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談開展南大洋研究的科學和現實意義
    (記者朱彧)5月9日~11日,國際南極與南大洋研究領域和中國極地科學與海洋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杭州,對南大洋觀測系統研究展開深入討論。為何「觀測南大洋」如此受重視?近年來,我國在南大洋開展觀測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有什麼規劃?
  • 考研英語專業研究方向綜合分析
    涉及英語專業的二級學科主要有3個: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學。實際上,許多學校把翻譯學歸併到前兩者之中。如果再繼續劃分研究方向,各個院校的情況又不盡相同。不論其方向名稱有多麼不同,分類如何細緻,我們從研究的實質上把英語語言文學方向歸納為:語言學、文學、翻譯學、英美文化研究、英語教學。
  • 非洲豬瘟病毒途徑傳播相關研究及數據匯總
    此外,儘管在歐盟被禁止,違反生物安全措施,泔水餵養仍然是世界各地的普遍做法,特別是在自由放養和小型農場。因此,受汙染的豬肉可能是ASFV的一種傳播方式。加熱、煮熟和罐裝肉製品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實驗證明沒有任何活病原體存在。一些研究提供了有關生、加工肉類和其他豬肉產品中ASFV穩定性的數據,根據Adkin等人的研究,冷凍生肉和器官可使ASFV存活103至118天。
  • 又是氣溶膠傳播!研究揭秘:阿根廷暴發安第斯病毒「超級傳播」事件
    在新冠病毒傳播讓人驚心的當下,不少「超級傳播」事件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今天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項研究,就描述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間,阿根廷一個小村莊暴發的漢坦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超級傳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