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甲醇汽車是不是迎來了新風口?
2019年,這個疑問始終盤旋在汽車及能源產業從業者和投資人心頭。自2012年工信部先後在山西、上海、陝西、貴州、甘肅等5省市中的10個城市進行甲醇汽車試點至今,這一工作已運行長達7年之久。站在2020年伊始回首往昔,我國甲醇汽車產業的發展浪頭似乎在2019年迎來新高潮,特別是在相關政策的推動映襯下,顯得尤為明顯。
▲正在加甲醇的西安計程車 攝影:馬雲飛
2019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安全可控,在具備應用條件的地區發展甲醇汽車」,加快能源多元化和清潔能源汽車發展。
5個月後,工信部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3775號建議稱,已經研究把甲醇汽車納入雙積分管理,支持甲醇汽車發展,鼓勵企業提升甲醇汽車製造能力,開發甲醇商用車等多種車型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如今,甲醇汽車合法身份已落地、相關政策也一路「綠燈」,甲醇相關概念股也是層出不窮,但現實中甲醇汽車發展得並不盡如人意。然而即便如此,無論是從國家能源戰略角度、抑或是可再生和環保角度,甲醇燃料都擁有不少「死忠粉」。
掣肘與機會並存的情況下,甲醇汽車的未來能否一路坦途、暢行無阻?
1
實踐的「快」與「慢」
從上海的地標性建築聚集地陸家嘴沿黃浦江往上遊行進30公裡左右,這裡佇立著上海首座車用甲醇汽車試點示範加注站。這座車用甲醇加注站於2013年10月初動工,原預計於2014年第一季度建成並投入使用,能滿足300輛甲醇汽車的加注。
2012年起,工信部先後在10個城市進行甲醇汽車試點,上海正是其中之一。2013年末,上海地區上報給工信部批准的甲醇加注站共有三個,但除了位於閔行區吳江路的這一家,其他兩家鮮有人知。
據當時新聞報導,上海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華誼」)旗下子公司上海焦化是上海車用甲醇汽油的唯一配套供應企業,承擔試點項目中車用甲醇燃料配套供應和加注站建設兩項工作,其最後由上海市國資辦控股。
1月6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實地走訪了這座甲醇加注站,發現該加注站有兩個加注樁,能加注M100和M85兩種類型的車用甲醇。但經過近6年的風霜,如今呈現在記者面前的加注站只剩一片荒蕪。加注站的進口被鐵柵欄圍住不讓進,鐵柵欄上的鎖鏈已經重度生鏽,加注站的水泥路面縫裡已經長出了高達1米多的雜草。
▲位於一片荒蕪中的上海首座甲醇加注站 攝影:肖逸思
這與其緊挨的中國石化形成了鮮明對比。據中國石化的服務人員介紹,旁邊的甲醇加注站只是試點,並沒有真正投入使用,「如果要加甲醇,可以去上海華誼廠區內看一下」。
經過多番詢問,記者來到上海華誼廠區1號門。據該廠區的保安介紹,甲醇加注站確實從建成後就沒有投入使用過,「需要加車用甲醇的都直接來廠區加,但並不對社會車輛開放」。該保安還稱,很久之前,這裡興旺過一段時間,有不少使用甲醇燃料的計程車排隊加甲醇,「但好多年前,公司就不生產車用甲醇了,也不提供甲醇加注的服務了,現在估計(上海)連甲醇計程車都沒了」。至於到底是從哪一年開始冷清的,保安表示因時間久遠,記不清了。
當記者問到上海還有哪裡能加到車用甲醇時,幾位保安隱約能回想起一兩個地方,但也表示是幾年前的事了,具體地點已難以回憶,同時還提醒記者不要購買甲醇汽車,因為「上海到處都難加到甲醇」。
不過,同為甲醇汽車最早的試點城市之一,與上海相隔1400公裡之外的陝西省西安市則呈現出另一幅景象。2018年12月20日,60輛被稱為「小黃蜂」的甲醇計程車高調亮相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丹鳳門廣場,標誌著西安首批甲醇計程車正式上線運營。
根據日前陝西省甲醛汽車專家組組長、長安大學汽車學院教授劉生全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給出的數據,截至目前,穿行於西安大街小巷的甲醇計程車已達8000餘輛,約佔當地整個計程車市場的三分之二,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加注站也超過30座,還有數座正在進行整改驗收工作。
「未來陝西省還將加大對甲醇計程車的投放,西安市共投放1萬輛,鹹陽、寶雞、渭南、榆林等試點城市總計投放1萬輛,合計投放2萬輛左右。」劉生全如是表示。
除了西安,貴州省及山西省也同樣按下推廣甲醇汽車的「快進鍵」。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貴陽市完成機動車交通註冊管理上路運行的甲醇計程車已經達到10367輛,已建成甲醇燃料加注站25座,其中17座已經運行,走在甲醇汽車研究前列的吉利汽車在當地建立了M100甲醇汽車整車生產基地。
2
現狀的「好」與「壞」
甲醇汽車之所以在不同城市呈現了不同的發展速度,在金聯創執行副總裁劉心田看來,主要是受不同地區煤炭產能的影響。
劉心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試點的五省市中只有上海處於華東地區,並不富煤,其他幾個省市煤炭產量都很高,這些地區試點甲醇汽車有天然優勢,因為中國的甲醇燃料大多數是由煤煉製的。「像山西等地的煤炭,其實還是產能過剩的,甲醇汽車可以有效地消化這部分過剩產能。為消化產能,山西同時也在試點煤生氣」。所以,在部分富煤地區實行甲醇汽車試點有重大意義。
但事實上,甲醇汽車作為早一批開始替代傳統汽油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前只有電動汽車的零頭,其在大規模落地應用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19年10月,有著「甲醇部長」之稱的原中國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出席國際甲醇汽車及甲醇燃料應用大會時公開表示,他對中國目前甲醇汽車的發展現狀並不滿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甲醇汽車之所以被電動汽車後來居上,劉心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解釋稱,甲醇燃料相對傳統燃料(主要是汽油)最大的優勢就是性價比突出,但這個優勢隨著新能源如氫能源、電動汽車等的出現開始削弱。
劉心田將甲醇燃料定位為「次新能源」,介於傳統燃料與新能源之間,與天然氣和乙醇相似。「次新能源定位比較尷尬,對比傳統汽油來說有成本優勢,但是對比氫燃料、電動等新能源,這個優勢就不存在了,因為新能源性價比更高」。
公開資料顯示,傳統汽油車一公裡成本大概是0.6元左右,甲醇汽車一公裡成本約0.3元,而電動車的一公裡成本則可以降至0.1元左右。
劉心田補充道,車用甲醇量級小以及全國煤炭產能不均等情況也導致了甲醇汽車難以像電動汽車一樣在全國各地全面鋪開。
此外,甲醇作為車用燃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熱值低、適應性較差、強腐蝕性等。劉心田表示,這些弊端也導致甲醇汽車更適合用作商用,如計程車等。因為隨著現代高速公路網絡的不斷完善,人們駕車出行的半徑也在不斷擴大。此種情況下,基礎設施(如甲醇加注站)的多少以及分布成為了制約民用甲醇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且甲醇汽車作為非主流的新能源汽車,普通民眾和汽車業內的接受程度都不高,導致其很難普及。
3
未來的「喜」與「憂」
即便基礎設施、市場推廣、能源供應等方面還有諸多工作需要推進,但甲醇燃料依然成為了2019年美國SAE出行創新大會的發動機專家口中的熱點話題。2019年,甲醇燃料還與汽油和柴油一樣被納入了第六版《全球燃料規範》。
一時之間,不管是「甲醇經濟」、「甲醇燃料」還是「甲醇汽車」,都成為能源行業內被提及的多頻詞。很多商用車企和乘用車企也都在積極布局甲醇汽車產業鏈,如吉利汽車、愛馳汽車、東風汽車、華菱星馬等,在他們眼裡,甲醇是真正的可再生且清潔的能源,雖然目前現狀不及預期,但並不影響其未來的前景。
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甲醇可用生物製成,甲醇燃料相比傳統燃料而言是可再生的。另外,甲醇燃料很環保,碳排放很低。因此,甲醇也被業內囊括在「液態陽光」化工原料中。
據悉,甲醇是僅有一個碳原子的低碳燃料,成份單一,純度極高(99.9%以上),自身非常清潔。而汽油則是由100多種不同的烴類混合而成,成份極其複雜,加之高碳使其難以成為清潔能源。
「從國家層面來說,推廣甲醇燃料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保證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林伯強補充道,因為中國屬於缺油、少氣、富煤的能源結構,主要用煤製取的甲醇是一個替代石油燃料很好的選擇,可以降低我國石油對外的依存度。
同時,我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開始推廣甲醇燃料的應用研究,經過近6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甲醇燃料在動力和熱力燃燒的應用技術和水平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愛馳汽車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甲醇作為燃料應用,無論是生產技術、生產裝備還是應用技術,我國均具有完全的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沒有任何受制於人的地方。甲醇已經具備了發展為大規模替代石油、煤炭清潔利用以及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燃料的充分條件。
愛馳汽車此言非虛,甲醇計程車在西安實施一年多以來,得到了很多計程車司機的認可。2020年初,已經開了快一年「小黃蜂」甲醇汽車的西安計程車司機齊濤(化名)向《國際金融報》介紹,與他之前開過天然氣計程車相比,無論從續航裡程,還是方便快捷(主要在補能方面)程度來看,甲醇汽車都略勝一籌。
甲醇汽車推廣開的可行性也很高,因為甲醇高度兼容汽油車,只需要對汽車發動機、油液等系統進行局部改造,便可成為甲醇燃油車。而且甲醇的加注方式可以完全兼容現有的加油站系統,落地相對簡單。
4
技術的「破」與「立」
實際上,對於甲醇燃料作為汽車能源天然的弊端問題,很多在過去我國車企對甲醇技術的研發中都得到了解決。
吉利汽車從2005年決定研發甲醇汽車,並在5年時間裡克服甲醇汽車低溫啟動、腐蝕、磨損、排放、靈活控制等技術難點,實現了第一代M100甲醇汽車產業化。隨後,在2010年到2014年間,吉利開發了第二、第三代甲醇汽車,成功進入工信部產品目錄,並成為了2013年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運行項目中最積極的參與者。吉利汽車內部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吉利汽車不僅已經將甲醇燃料應用在乘用車上,還應用於商用車上,2019年,吉利汽車推出了全球首款M100甲醇重卡牽引車。
而愛馳汽車則將技術重點放在了甲醇氫燃料電池技術上,其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稱,愛馳汽車在甲醇重整制氫燃料電池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2019年進博會期間,愛馳汽車與丹麥藍界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甲醇重整氫燃料電池技術。
據悉,甲醇重整氫燃料電池區別於甲醇燃料電池,甲醇需要經過一次轉化生成氫氣,氫氣再進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發電。通過甲醇重整燃料電池技術,我國可以實現向業內公認的終極新能源——氫能直接過渡。
愛馳汽車向記者介紹,氫燃料電池是目前能夠完全擺脫石油依賴的選擇,但是氫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高昂,安全性能不穩定,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也非常昂貴,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商業化的普及和應用。所以,愛馳汽車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以甲醇氫燃料電池作為增程器,實現電驅。
新組建甲醇汽車推廣應用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魏安力認為,走甲醇重整燃料電池技術路線,中國有可能較快地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以此徹底擺脫石油的束縛。
愛馳汽車表示,其已經在丹麥奧爾堡港投資建設甲醇燃料電池工廠,預計2020年投入生產,建成後將為愛馳汽車提供甲醇重整在線制氫燃料電池;預計2023年甲醇燃料電池能實現規模化,屆時甲醇氫燃料電池汽車總成本將大幅下降,與純電相比成本呈現明顯優勢。
記者 肖逸思 馬雲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