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學界的五大天團,代表了我國醫療體系的頂尖水平

2020-11-26 V說視角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同濟。」這句順口溜根據所在地來命名,北協和在北京,南湘雅在湖南,東齊魯在山東,西華西在四川,中同濟在湖北。這幾所醫學院代表了我國醫療領域的最高頂尖水平,是國之驕傲。

五所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清華大學協和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

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是一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醫院。它隸屬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6年改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是其臨床醫學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北京協和醫院在中國乃至世界享有盛名。

特色科室:風溼免疫科、腫瘤內科、皮膚科、普通內科等

湘雅醫院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創建於1906年,坐落在人文薈萃的楚漢名城長沙,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管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南大學的附屬醫院。

特色學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皮膚科、骨科、呼吸內科、老年病學等

齊魯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文化西路107號、始建於公元1890年,是一所三級綜合醫院,是濟南市醫保定點醫院,醫院秉承「博施濟眾、廣智求真」的醫院精神,遵循「醫道從德、術業求精」的院訓,打造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實力雄厚的人才隊伍和國內先進的醫療、教學、科研平臺,成為國家重要的區域性醫學中心之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特色學科:急診醫學、康復醫學、神經外科、婦產科、血液學、神經內科、消化病、病理科等

華西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是中國西部疑難危急重症診療的國家級中心,也是世界規模第一的綜合性單點醫院,擁有中國規模最大、最早整體通過美國病理家學會(CAP)檢查認可的醫學檢驗中心。

特色學科:放射科、病理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老年醫學科、口腔科、內分泌科等

同濟醫院

同濟醫院1900年由德國醫師埃裡希.寶隆創建於上海。1955年遷至武漢。經過120年的建設與發展,如今已成為學科門類齊全、英才名醫薈萃、師資力量雄厚、醫療技術精湛、診療設備先進、科研實力強大、管理方法科學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創新型現代化醫院,其綜合實力居國內醫院前列。

特色學科:預防保健科、內科、外科、骨科、神經內科等

以上幾所醫院可以戲稱是中國醫療界的五大天團。雖然學醫的道路比較漫長辛苦,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但無數的莘莘學子,秉承」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高尚理念,為人民的身體健康做出自己一生的貢獻,以上幾所醫院的情況就是這樣。

相關焦點

  • 我國已形成器官捐獻移植五大工作體系
    王賀勝介紹,2019年我國共實施器官移植手術19,450多例,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截至11月底,我國累計實施器官捐獻案例超過3.3萬例,捐獻器官超過9.3萬個,已完成近5000例的捐獻,器官移植手術量達到16,307例,器官移植數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他說,目前我國多家醫院移植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小腸移植也得到快速發展,器官移植技術能力水平不斷提升。
  • 完善系列指南 規範評價研究——淺議我國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體系...
    原標題:完善系列指南 規範評價研究——淺議我國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體系構建路徑醫療器械生物相容性是指醫療器械/材料在特定的應用中具有適宜宿主反應的能力,此類反應一般包括材料本身的反應(如腐蝕、變形等)和組織的反應(如炎症反應、血液反應等)。醫療器械生物相容性是醫療器械安全性的重要方面,也是產品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史與五大應用現狀分析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進行AI醫療領域的開發研究,雖然起步落後於發達國家,但是發展最為迅猛。 1978年,北京中醫醫院關幼波教授與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專家合作開發了「關幼波肝病診療程序」,第一次將醫學專家系統應用到我國傳統中醫領域。
  • 生物醫藥: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人工智慧|醫藥|醫療|...
    ③AI不比資深醫生做得更好,但可以通過學習資深醫生、大醫院的經驗,來幫助年資低的醫生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提出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未來,人工智慧將成為建立新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結合信息化的發展全面構建優質高效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
  • 我國五大虹吸效應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和武漢誰更勝一籌
    故而,每一座虹吸效應極強的城市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如今,我國公認的五大虹吸效應最強城市有五座。分別是東上海、西重慶、北北京、南深圳以及中武漢。而對於這五大城市,你認為誰未來的將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呢?
  • 生物醫藥: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
    ③AI不比資深醫生做得更好,但可以通過學習資深醫生、大醫院的經驗,來幫助年資低的醫生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提出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未來,人工智慧將成為建立新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結合信息化的發展全面構建優質高效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
  • 我國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參考體系基本建立
    我國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參考體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間,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已建立了國際公認的HbA1c一級參考方法,並研製了3個濃度水平的標準物質,目前正在申請ISO15195臨床檢驗醫學—參考測量實驗室的認可,今年上半年可望完成認可工作。記者從近日在京舉行的中國糖化血紅蛋白教育計劃媒體通報會上獲得該信息。
  • 東南亞十一國GDP之和,放在我國什麼水平,能否超過廣東?
    東南亞各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巨大,最發達的國家——新加坡,人均GDP高達6.46萬美元,超過了日本、美國等國家,高居全球第八;另一方面,聯合國認定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中,東南亞有寮國、柬埔寨、東帝汶、緬甸等四個國家入選,這些國家的人均GDP均位列全球倒數。東南亞整體經濟水平如何?
  • 我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鑽採深海「可燃冰」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記者王立彬)在水深1225米的海域,我國一舉攻克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成為全球首個採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新華社發(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  本輪試採1個月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是第一輪60天產氣總量的2.8倍。試採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產氣規模大幅提升,為生產性試採、商業開採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我國也成為全球首個採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 車諾比30周年:我國核事故醫學救援體系一覽
    那麼我國的核事故醫學救援體系是怎樣的?健康界做了相關梳理。核事故醫學救援文件我國核事故醫學救援體系始建於2003年9月。當年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編制發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規劃》,首次提出要「建立完善職業中毒醫療救治和核輻射應急救治基地,承擔職業中毒、化學中毒、核輻射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集中定點收治任務」。
  • 「十三五」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
    內容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教育部組建成立教材局,成立課程教材研究所;11個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掛牌運行;部署開展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評選;國家課程教材編審專家庫已入庫編寫專家5000多名、審核專家3000多名;目前在用的全國各級學歷教育教材已近19萬種……12月24日,教育部舉行第七場教育
  • 我國的晶片製造水平如何?
    我國企業晶片製造水平的實情已顯露。隨著華為遭遇晶片製造劫難和中芯國際也被限制,我國晶片製造的真實水平可以說已經顯露無遺了。刨除外國技術之後剩下的才是真實技術水平。比如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這件事「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研發和建設因此而進行不下去之後還能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嗎?
  • 我國危廢鑑定體系基本情況分析:健全危廢鑑定體系迫在眉睫
    我國危廢鑑定體系基本情況分析:健全危廢鑑定體系迫在眉睫北極星固廢網訊:危險廢物鑑定體系直接關係到摸清危險廢物底數、提高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效率、降低危險廢物環境風險以及保障司法執行力等諸多危險廢物管理工作的核心問題,是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基礎,是加強危險廢物汙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
  • 2020年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水平躋身國際一流
    《規劃》從海洋能發展方向、需求和作用影響力等角度出發,提出到2020年,核心技術裝備實現穩定發電,工程化應用初具規模,產業鏈條基本形成,全國海洋能總裝機規模超過50000千瓦,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水平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 凝聚產學研頂尖力量,海爾生物醫療助力國家病毒資源庫建成
    12月4日,國家病毒資源庫揭牌籤約儀式在武漢舉行,這不僅標誌著湖北省特色生物資源的科學化管理與保藏邁上新臺階,還推動了我國生物樣本存儲進入自動化、智能化時代。現場,國家病毒資源庫2020年建設與運行研討會也同期召開,來自醫療疾控、檢驗檢疫和科學教育等多個領域共建單位的80多位專家代表參會。
  • 國家衛健委:我國所有移植的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
    2018年7月31日上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我國於2015年成功實現移植器官來源轉型,所有移植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31日上午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有關情況。
  • 我國天基信息系統發展到什麼水平了?
    我國衛星綜合能力大幅提升,體系健全截至2019年10月,我國在軌衛星總數為323顆,僅次於美國。包括商業航天在內的衛星研製、運營和應用體系較為完善,通信/遙感/導航衛星的體系化和型譜化發展態勢良好,衛星應用體系覆蓋國家安全、國民經濟的眾多方面,契合國情、具有特色的天基信息系統初步成型。2.
  • 全新微生物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推動我國西南地區微生物檢測水平
    2017年3月11日,廣西,今日,2017年廣西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高峰論壇暨第一屆廣西微生物精準醫療學術大會在廣西南寧隆重舉行,會議期間,BD-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共建實驗室正式掛牌,這也代表著BD在中國首條BDKiestraTM微生物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走進「獨立第三方實驗室」。
  •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將迎黃金期
    市場規模擴增引資本關注  隨著消費結構調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速度快於醫藥行業增速,已初步建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完善、產業基礎雄厚的產業體系,成為我國近年來發展最迅猛的行業之一。根據中國醫療器械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304億元,同比增長19.86%,接近全球醫療器械增速的4倍。
  • 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安全水平和臨床用血水平顯著提升
    記者12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目前,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管理制度體系和血站採供血服務體系日益完善,血液供應能力、血液安全水平和臨床用血水平顯著提高。在提升血液安全水平方面,相關部門完善血站技術規程、標準和規範,加強人員培訓和考核,建立覆蓋採供血全過程血液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並鞏固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基本阻斷愛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經輸血途徑傳播。今年4月,西藏自治區血液中心獨立開展血液核酸檢測。至此,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具備核酸檢測能力,我國血液安全保障能力邁入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