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微生物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推動我國西南地區微生物檢測水平

2020-12-05 生物谷

2017年3月11日,廣西,今日,2017年廣西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高峰論壇暨第一屆廣西微生物精準醫療學術大會在廣西南寧隆重舉行,會議期間,BD-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共建實驗室正式掛牌,這也代表著BD在中國首條BDKiestraTM微生物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走進「獨立第三方實驗室」。據悉,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將建立覆蓋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14個地級市的檢驗服務網絡,提供先進的第三方微生物檢測服務,並推動我國西南地區的細菌耐藥監測與防控水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吳隱雄等領導參加了揭牌儀式並發表祝賀。

揭牌儀式

吳隱雄副院長表示:「細菌耐藥防控這個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發展越來越快,合理用藥已經成為我們國家各級政府,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下大力氣抓的一項工作。我們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一直高度重視細菌耐藥的防控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理念已經深入臨床,但還有很多短板要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做好臨床合理用藥和抗菌藥物管理的工作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微生物學檢測。但是,目前各級醫院微生物學檢測質量參差不齊,不少微生物實驗室硬體、軟體以及人員配置不足,檢測周期長,報告不及時,臨床微生物標本的送檢率低,造成了監測數據質量不高,監測結果起不到指引的作用。廣西華銀檢驗所的成立,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思路。華銀不僅在硬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採用國際先進管理體系,同時具備區域檢驗服務能力,為臨床提供全天候的檢測服務,還將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實時耐藥監測,實時指導臨床用藥和抗菌藥物管理。我們醫院將繼續探討與廣西華銀在臨床微生物檢測、細菌耐藥監測與防控等領域開展合作,通過先進的平臺、先進的技術實現專業化的抗菌藥物管理,為提高廣西臨床微生物檢測、細菌耐藥監測與防控水平作出應有的貢獻。」

實驗室

「在國家政策和國際先進技術的雙助力下,我們嚴格按照美國CAP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成功打造了一個總面積達1200餘平米,擁有先進的病理實驗設備和專業的病理診斷技術團隊」揭牌儀式上,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所長劉洋表示:「在衛計委領導關心和支持下,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非常願意主動承擔抗菌藥物管理、細菌耐藥防控這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斥巨資引進了美國BD公司先進的檢測設備,包括全國第一條完整的微生物檢測流水線,並和BD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目的就是要做中國的微生物檢測行業先鋒,我們要將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微生物實驗室建設成國內最先進的微生物實驗室,爭取成為廣西微生物檢測、耐藥監測的參比實驗室。」

實驗室

「BDKiestraTM微生物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方案是BDKiestra項目團隊根據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的需求、預算和可利用空間等綜合條件,度身定製的全面解決方案,致力於幫助華銀實現從樣本接收到結果讀取全採用自動化操作,減少人為誤差並降低生物安全事件的發生。」BD大中華區診斷系統事業部業務總監王曉勇介紹道,「通過系統獨特的智能孵育技術大幅縮短報告時間,最先進數字成像系統及分析系統還能對培養結果進行全程記錄和結果追蹤。」

緊跟政策,「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機構」正崛起

今年年初,國家衛計委下發通知《關於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解讀》,再次提出了目前在醫院內設置的醫學影像、檢驗、血液淨化、病理中心這4類醫療服務,將逐漸轉化為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血液淨化機構、病理診斷中心,作為獨立醫療機構運行。獨立醫療機構為獨立法人單位,同時將統一納入當地醫療質量控制體系,確保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

劉洋所長表示:「由於我國目前的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基層醫療機構資源相對缺乏,不少縣地級二級醫院自身無法提供高質量準確的診斷。新政策的轉化打破了地域、經濟水平、以及傳統模式的限制,讓融合4大類醫療服務的第三方獨立檢驗機構承擔起部分職責,以其專業性來更好的推進分級診療,檢驗結果各院互認有助於降低醫療成本,將區域內醫療資源共享,讓很多偏遠地區的基層醫院和大醫院享有同樣先進技術的診斷服務。我們已經開始在各地市、縣建立檢驗服務網絡,未來以統一的質量、快速的服務,助力廣西的細菌耐藥防控工作,為健康廣西做出貢獻。」

技術發展,助力解決抗菌藥物管理難題

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病理實驗室所擁有的全國第一條BDKiestraTM微生物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實現了全程自動化操作,減少了人為誤差,極大程度降低了生物安全事件的發生;獨創的智能孵育技術可以大幅縮短孵育時間,並大大提昇陽性標本檢出速度和精確度;其數字成像系統及分析系統能對培養結果進行全程記錄和結果追蹤。從標本的自動化接種到質譜儀的快速鑑定再到之後的全自動藥敏檢測一條龍完成,能滿足臨床各類微生物檢測的需求。實驗室同時還配備BD全自動血培養儀和全自動分枝桿菌檢測/藥敏系統,

瑞金醫院臨床微生物科主任倪語星教授

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床微生物科主任倪語星教授和四川省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喻華教授先後在會上強調「感染性疾病的正確診治需要正確的病原學診斷,而正確的病原學診斷的前提是標本的正確採集和運送。必須規範採集和運輸微生物標本。」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王選錠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王選錠教授在分享浙江省「行政推動專業,解決抗菌藥物管理難題」經驗時也指出,建設區域性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心,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微生物標本集中檢測,可以在提升臨床微生物檢測質量的同時,提升地區抗菌藥物管理水平。

最後,BD大中華區診斷系統事業部業務總監王曉勇滿懷希望地說:「BD與廣西華銀醫學檢驗所雙方將共享海內外專家資源,聯合開展抗生素耐藥方面的合作。我們期待在未來能作為一份子加入到中國獨立醫學實驗室發展模式的探索中,為推動獨立醫學檢驗行業的發展盡一臂之力。」(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提高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能力建設,提升我國真菌病檢測能力
    我國進行新冠防控的同時,需要從醫療機構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覆蓋、微生物實驗室能力建設、普及和提高真菌檢測方法、加強臨床醫生與微生物實驗室檢測科室的合作對話機制等多維度攜手攻克我國目前面對的真菌感染檢測難題、以切實提高我國真菌感染檢測和治療水平,讓患者得到最及時的治療,拯救患者生命。
  •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整合化發展趨勢及微生物標本前處理標準化需求
    而社會對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的需求,不僅促進了診治領域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同時也提出了高效、便捷和經濟的期望。這些需求和期望,首先體現在臨床微生物診斷領域,提出了微生物實驗室整合和規模化的發展方向。為什麼微生物實驗室的整合和規模化如此重要而首當其衝?
  • 38家國內微生物檢測儀器廠家一覽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微生物檢測也出現了許多新型技術,同時檢測儀器的研製也在不斷更新。生物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呈現了多樣化,新型、先進、簡便的微生物檢測技術也將逐步代替傳統的培養方因法,通過對檢測技術與標準的不斷完善與規範,保障檢測的質量,同時操作人員也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檢測儀器的使用率,將高效的微生物檢測技術投入應用,促進微生物檢驗事業的發展。
  • 實驗室搬到5200米海底 深海微生物刷新人類認知
    中國大洋第45航次首席科學家林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連日來,大洋45航次科考隊利用大面積調查和原位富集培養等方式,在東太平洋密集開展深海微生物菌株及其基因資源調查。  此前,我國深海生物基因調查大多集中在西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洋中脊熱液區,在類似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區深海平原的調查相對較少。
  • 自動化臨床微生物檢測系統與質譜鑑定結果的差異及鑑別
    由於微生物的種、屬繁多,存在多樣性、複雜性,選擇的鑑定特徵可能難以代表全部被鑑定菌株,特別是少見菌、疑難菌、分類「未明確菌」。當「試驗組合」不是所鑑定菌屬、菌種「獨有的」特徵時,會出現不明確、不能鑑定、近緣菌株不能區分的結果,微生物自動化鑑定系統根據鑑定卡/盤中「固定的」生理生化特徵鑑定,不能追加鑑別試驗,也容易出現問題。
  • 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及其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我國人口眾多,食品需求量大,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食品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由於相關的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導致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比較嚴重,引發的危險事件也不再少數。經過研究發現,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感染,這就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提升檢測能力,避免含有微生物的食品流入市場。本文就食品微生物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有效運用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確保大眾的食品安全。
  • 高度自動化機器人助力微生物產業,嘗一口橘子味的轉基因啤酒吧
    作為合成生物領域的開拓者,該公司利用時下最先進的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對微生物進行批量生產。由於合成生物領域的應用前景被看好,波士頓初創公司 Ginkgo Bioworks 最近成功融資一億美元。該公司用其中的一部分,投資建立了新的生物實驗室 ——Bioworks 2。該實驗室利用機器人系統,建立了一套微生物生產線。
  • 建設微生物實驗室的必要性
    主要應用於微生物學、生物醫學、生物化學、動物實驗、基因工程以及生物製品等研究使用的實驗室統稱為生物安全實驗室,一般由主體實驗室和輔助功能實驗室組成。微生物安全實驗室必須保證人身安全、環境安全、廢棄物安全和樣本安全,能長期而安全的運行,同時還為需要實驗室工作人員提供一個舒適,而良好的工作環境。
  • 布局微生物鑑定市場 推出MALDI-TOF質譜顯戰略雄心——訪鄭州安圖...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一是中國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人均醫療消費支出持續增長;二是從2009年開始,國家推行新的醫療改革措施,加大在醫療保障方面的投入;三是我國慢性病人群越來越龐大,對IVD的需求日益增長,這對IVD的行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對於IVD細分領域的技術和市場情況,吳學煒介紹到,「我國IVD市場主要由免疫診斷、生化診斷、微生物檢測、分子診斷等細分領域構成。
  • 5200米海底,深海微生物刷新人類認知
    此前,我國深海生物基因調查大多集中在西南印度洋、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洋中脊熱液區,在類似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區深海平原的調查相對較少。  把實驗室搬到5200米海底  深達數千米的大洋深處,高壓、幽暗、寒冷,曾被人類視為生命禁區。目前人類認識的深海微生物還不足1%,對海底環境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及能量代謝過程也知之甚少。
  • PHS智能微生物培養製備系統
    全方位實現微生物自動化檢測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檢驗機構水平,全過程日誌管理可追溯,實現健康檢驗新理念
  • 微生物檢測:NGS和質譜為行業變革帶來契機
    2015年,全球範圍內微生物檢測佔IVD行業份額為18%,在眾多細分領域中僅次於POCT,臨床對於微生物檢測的需求日趨增長。    我國醫療機構常規臨床微生物檢測項目有7類,152項,主要包括八大類:真菌、放線菌、螺旋體、細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病毒和支原體。其中細菌檢測81項,佔比為52.5%。
  • 微生物所創新之路——微生物 高科技 大產業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建所40多年來,在微生物學基礎研究方面已有了良好的基礎,並為我國工業微生物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二期創新試點的實施,為微生物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研究所概況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是綜合性微生物學研究機構,代表我國微生物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 2021年微生物檢測技術系列產品項目投資分析報告
    微生物檢測技術系列產品包括集菌儀、微生物檢驗儀、培養器、過濾器完整性測試儀、濾膜孔徑測定儀等產品,主要用於藥品、生物製品、醫療器具等的微生物檢測,判定檢品微生物含量是否超標。
  •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的保存與發掘利用
    作為我國主要的培養物保藏中心組織,中國科學院典型培養物保藏委員會的建立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藏、研究和保護髮揮了重要作用。2009 年,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通過國家驗收。自 2010 年起,科學技術部就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連續組織多次微生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圍繞我國特殊環境、特殊區域開展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以及極端、特色微生物資源收集和資源儲備,包括:青藏高原及新疆地區特色微生物資源與多樣性調查(2012 年)、東北大小興安嶺地區菌物資源考察(2014 年)、西南喀斯特地區特色微生物資源及多樣性調查(2014 年)、西藏地區極端特色微生物資源及其多樣性研究(2015 年)
  • 智慧引領 推動醫學實驗室智能化發展
    安圖生物(603658)攜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Autolas B-1 Series、全自動微生物鑑定藥敏分析儀AutoMic-i600、全自動酶標分析系統GLP-300、全自動點樣系統AutoMimo 1200等產品亮相展會。
  • 惠州最新P2實驗室今日投用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辰昕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爭取儘快實現每個省(區、市)都有一個生物安全三級即P3水平的實驗室,每個地級市爭取有一個生物安全二級即P2水平的實驗室,大大提高重大疫情快速檢驗檢測、快速響應的能力。
  • ...恩施州疾控中心公共衛生檢驗檢測所微生物檢測實驗室:與「狼...
    巾幗戰「疫」光榮榜|恩施州疾控中心公共衛生檢驗檢測所微生物檢測實驗室:與「狼」共舞 和病毒賽跑 2020-06-12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第一個微生物殺蚊劑
    這一舉動雖然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暫時達到了目的,但帶來了巨大隱患:其一、蚊蟲對殺蟲劑產生了抗性,化學農藥殺蚊不靈了;其二、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汙染。實施上述計劃的結果,並不能消滅瘧疾。隨後WHO組織多國學者致力於微生物滅蚊的研究,並於1977年國外發現了對蚊蟲毒效很高的蘇雲金芽孢桿菌以色列亞種,進而將此細菌開發出第一個微生物殺蚊劑。
  • 2020微生物檢測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研究
    微生物檢測可以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一般來說,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2020微生物檢測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研究目前微生物的快速診斷主要有3 種策略:(1)樣品的直接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