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歲龜遭開水燙死」事件遭曝光引起網友怒罵,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在海南省瓊海市的潭門鎮有著數以千計的商鋪在賣花紋美麗的玳瑁製品,雖然價格不菲但生意興隆。但關鍵是玳瑁屬於我國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不僅禁止捕殺,更難以讓人接受的是讓這些百歲龜遭開水燙死,而之所以選擇燙死這樣殘忍的手段也僅僅是因為要保持玳瑁的透明光澤。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玳瑁等海龜沒有滅絕危險,但事實卻是另一番嚴峻的面貌,詳情如下:
百歲龜遭開水燙死
玳瑁生存現狀:
人們長期以來認為玳瑁等海龜物種沒有滅絕威脅,因為它們壽命很長,生長緩慢,生殖期長,成熟晚,繁殖率也較高,而且玳瑁種群中年齡層次多,短期內的數量銳減不易被發現。但實際上,玳瑁的繁殖率雖然高,但是與大多數海龜一樣,稚龜的成活率相當低。很多成年海龜被人類有意或無意的殺死,海龜的巢位也被人類和動物侵佔。小型哺乳動物會襲擊它們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屬維京群島上,包括玳瑁、稜皮龜等海龜的巢穴在卵剛產下後,就會被獴襲擊,而獛、沙蟹、胡狼甚至家畜也都會襲擊它們的巢穴。
多巴哥島附近的玳瑁歷史上,玳瑁曾於1982年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此狀態在之後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幾次評價中都被保持,而從1996年起,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玳瑁的保護狀態升級為極危。在玳瑁被評為瀕危物種時就有人反對,兩份請願報告聲稱玳瑁及其他3個物種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多個重要的穩定種群,不過IUCN根據海龜專家組提交的數據分析駁回了這些請願。海龜專家組提供的數據表明玳瑁在過去的三代中種群數量減少量已超過80%,而每年築巢產卵的成熟雌龜減少了84~87%,且在1996年種群數量並無顯著增加。而且這些數據在測量中無法顧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覓食的幼年海龜,所以得出的數據大大低估了種群的減少量。因此,根據這些數據,IUCN將玳瑁定為CR A1狀態,但並不是CR A2,因為IUCN認為並沒有充足的數據表明玳瑁的種群數量在將來會進一步減少80%或以上。
二十世紀後期,各國政府對保護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來越多,如實行臨時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規以及建立海龜自然保護區等。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局從1970年起就將玳瑁列為瀕危物種,而美國政府為保護當地的玳瑁種群,也已在在適當地點實行了多次恢復計劃。玳瑁在中國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廣東省惠州市已建有保護玳瑁、綠蠵龜等海龜和其他物種的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並受到於1988年11月8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於1989年3月1日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
但是,雖然捕殺玳瑁不合法,在世界範圍內仍有很多人捕撈玳瑁。中國沿海城市仍有人不顧法律私下製作銷售玳瑁製品,不少海南省漁民看到此類活體龜會送回大海。尤其是此類龜背上刻有繁體字或者不認識的文字的海龜科動物都會放生,這是基於海南的特殊海域情況以及風俗。
有人走訪海南沿海多地,聽到不少漁民談論過此事,儘管有些迷信色彩,但是也有不少漁民有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思想意識。後來,聽到相關人士的說法這樣的玳瑁是基於當時的地方所發生的事及政治、軍事、文化、祭祀、許願等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字記錄。此類玳瑁還沒有相關的圖片影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