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隨時可變,產卵後就會死亡,因謠言遭瘋狂捕撈,如今瀕臨滅絕

2020-11-10 笑侃球球

性別隨時可變,產卵後就會死亡,因謠言遭瘋狂捕撈,如今瀕臨滅絕

現代社會,人類吃的種類越來越多了,從單一的家畜到現在各種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海裡遊的都可以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但是也因為人類瘋狂的捕食,很多物種都面臨滅絕了。

其實現在人類的飲食習慣已經開始改變生態系統了,就像之前日本人喜歡吃生魚片一類的食物,在海域捕鯨,國際上對於日本的行為也給予警告,但是日本置之不理,依然每年都進行捕鯨行動,生態系統已經被破壞,但是人類仍然不為所動。


這次同樣因為人類喜食,一種物種又要瀕臨滅絕了,就是鰻魚。

鰻魚是一種可以轉換性別的生物,根據環境的不同,調節自己的性別;當環境中種群密度比較高的時候,鰻魚就會讓自己成為雄性動物,確保自己的安全及獲取食物;但當環境中食物充足、種群密度低的時候,鰻魚就會讓自己成為雌性,來適應環境生存,並進行產卵。

鰻魚跟其他種類不一樣的一點,就是鰻魚一生只能產卵一次,鰻魚產卵後,就會死亡。

鰻魚產卵並沒有那麼順利,魚類成年後,每年都會產卵,但是鰻魚一輩子只有一次,隨著人類對鰻魚的捕食,鰻魚繁殖速度已經趕不上人類捕食的速度了。


早在2018年,就已經有報導,已經沒有鰻魚苗可以捕撈了,並且有專家表示,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十年內,鰻魚就會滅絕,沒錯,被人類吃到滅絕;而大多數人吃鰻魚的理由,其實都是為了壯陽,但是早就有專家說過,鰻魚對於壯陽並沒有什麼作用,吃多少也沒用,但是鰻魚還是被人類吃到了快滅絕的地步。


而我們也沒有什麼辦法阻止大家去食用鰻魚,因為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不可以食用或者捕食鰻魚,雖然鰻魚要滅絕了,但是各個國家依然可以自由的捕撈,但是也不是沒有辦法阻止大家食用鰻魚,但是路子好像有點偏。

有網友調侃道,想讓大家停止食用鰻魚,只能用謠言了,比如「驚!鰻魚有毒!大家趕快停止食用」等等。

相關焦點

  • 9種瀕臨滅絕的動物,第一種已宣告滅絕!
    圖1、渡渡鳥:生活在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島嶼東部,是一種不會飛的巨鳥,體型比天鵝還大,該物種已宣告滅絕。圖2、環尾狐猴:環尾狐猴屬於晝行性動物,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南部和西部的乾燥森林中。據《Primate Conservation》雜誌報導,環尾狐猴如今幾乎在森林中消失不見,估計數量已經下降到了2000-2400隻左右,導致環尾狐猴種群數量下降的因素包括棲息地的快速喪失、狩獵以及非法寵物交易。圖3、小熊貓:它們外表可愛、憨態可掬,深受人們的喜歡, 小熊貓遭盜獵,非法捕獵,目前數量不到3000隻。
  • 這種野生魚,80年代幾毛錢一斤,如今瀕臨滅絕,一斤三千有價無市
    ,刀魚不太適合人工養殖,它們對水流、聲波要求極高,稍微一不注意,就會大面積死亡,幾乎不可能養殖成功。在2012年的時候,在長江捕獲了一條最大的刀魚,長45.3釐米、重325克的長江「刀魚王」,拍賣成功的價格高達59000元人民幣,換算一下重量,每克價值182元,算是天價了,目前來說,幾乎很難監測到刀魚的身影,一條船一天只能捕獲2-5隻左右的刀魚,運氣差的一條也碰不到,咱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它發生了,長江刀魚如今正在瀕臨滅絕。
  • 被譽為「水中熊貓」,因其魚籽出名而被過度捕撈,瀕臨滅絕
    有的魚因其自身口感好而被大量捕撈,而有的魚則可以用於一些特殊的用途而被大量捕撈,以至於它們瀕臨滅種。 據悉,位於黑龍江地區的達氏鰉,因其魚籽太出名,而被人們過分捕撈。目前,該魚僅存於黑龍江。
  • 僅黑龍江才有,是最大淡水魚,因魚籽太出名,被瘋狂捕撈接近滅絕
    但是很多魚類也因為太好吃,或者有特殊用途,被人們無節制的捕撈,導致它們瀕臨滅絕。前幾日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了一種叫做「青海湖裸鯉」的魚類,讓大家了解了它,也知道了該如何去保護它,其實除了這種魚類之外,還有很多魚類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 聚焦海洋:10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
    同樣,包括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和鮭科魚在內的許多海洋物種也處於滅絕的邊緣,因為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成為其存在的主要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百種海洋物種世界各地都屬於瀕危和極度瀕危物種。自然保護聯盟定期確定物種的狀況,考慮到它們滅絕的可能性,從最不關心滅絕。其中一些主要瀕臨滅絕和可識別的海洋物種在這裡被命名。
  • 神話傳說中的「魔鬼鳥」,能預言愛人的死亡,如今瀕臨滅絕!
    神話傳說中的「魔鬼鳥」,能預言愛人的死亡,如今瀕臨滅絕!神話傳說中有非常多形形色色的角色,有的是神,有的是怪物,他們都有自己的能力,能夠給我們人類生活以預兆,最常見的就是見烏鴉要倒黴,見喜鵲交好運。今天要說的這個在神話傳說中被稱為是「魔鬼鳥」,傳言能預言愛人的死亡,而且他的聲音像人類一樣,頻率非常高,而且聲音非常恐怖。21世紀之前,大家都認為這種鳥是不存在的。可是隨著人類腳步的探尋,人們發現這種魔鬼鳥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生活在百慕達國鳥——百慕達圓尾鸌。在中國我們稱它為「百慕達大海燕」。
  • 瀕臨滅絕的大西洋珊瑚產卵了
    近日,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坦帕市的佛羅裡達水族館表示,在歷時兩年、耗資450多萬美元之後,他們終於在實驗室裡成功地誘導瀕臨滅絕的大西洋(600558)珊瑚產卵。佛羅裡達珊瑚礁是世界上第三大珊瑚礁,位於佛羅裡達群島的海邊,寬約6至7公裡,從士兵島以東的福伊巖到馬克薩斯群島以南的福伊巖,綿延270公裡。
  • 這種比恐龍還古老的生物,血液比黃金還貴,而如今幾乎瀕臨滅絕了
    人們都說恐龍是這個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如今要是想見到恐龍,不是在動畫片裡面那就是在博物館裡面看到的恐龍化石了。不過小妖最近上網的時候,就發現了這種比恐龍還要古老的一種生物,不過現在幾乎瀕臨滅絕了,你能猜到這是什麼生物嗎?
  • 過度捕撈 稀有的海洋魚類瀕臨滅絕……定置網非法捕撈公益訴訟案來...
    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一些稀有的海洋魚類瀕臨滅絕,定置網的使用就是罪魁禍首之一。2018年4月,海南省文昌市檢察院在生態巡查時發現轄區海域內存在大量定置網。取證後,該院要求文昌市農業農村局對定置網情況排查清理。但跟進監督時發現,使用定置網進行非法捕撈的行為依然存在。
  • 全球「最罕見的稀有動物」如今正因人為原因瀕臨滅絕
    【全球「最罕見的稀有動物」如今正因人為原因瀕臨滅絕】圖為世界上最大的鱘魚歐洲鰉,它們的卵是擁有極高價值的白鱘魚子醬的主原料。由於過度捕撈,棲息地減少和環境汙染,歐洲鰉已被列入瀕危動物。伊比利亞猞猁是歐洲本土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也被生物學家認為是世界上數量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合會將其列為全世界最瀕臨滅絕的三種貓科動物之一。海鬣蜥,這種長相奇特的蜥蜴僅生息於科隆群島,它們能同時在陸地和海洋中生活覓食,是世界上唯一能適應海洋生活的鬣蜥,種群現狀不容樂觀。
  • 研究表明:過度捕撈導致鯊魚瀕臨滅絕
    該研究發現,鯊魚平均每月24%的活動空間都在延繩釣捕撈的範圍內。而對於那些有商業需求的鯊魚,例如北大西洋的藍鯊和短鰭鯊,它們的重疊率要高得多,平均分別佔其空間使用量的76%和62%,幾乎每個月都與延繩釣船捕撈範圍重疊。即使是受到國際保護的物種,如大白鯊,也與延繩釣船隊捕撈範圍重疊超過50%。
  • 它曾奪過選醜比賽世界冠軍,而現在卻瀕臨滅絕!
    水滴魚因有著蝌蚪狀(水滴狀)的體型而得名,而它的學名叫做軟隱棘杜父魚,它們主要生活在在澳洲東南部和塔斯馬尼亞沿岸最深達1200米的深海當中;水滴魚生活的地方,水的壓力要比海平面要高出數十倍甚至百倍之多,所以在這種環境下,魚的魚鰾不但很難有效的工作,還有可能隨時會爆炸(壓強變低,魚鰾就會迅速變大),因而水滴魚便進化出了一種更為有效的方式,就是讓身體由密度比水還要低的膠狀物質組成不僅可以保持浮力還提高了身體的柔韌度,而且還能抵禦深海的強壓
  • 梭子蟹大豐收有生態隱憂 過度捕撈改變產卵季節
    「不用擔心梭子蟹會造成生態影響,首先它是固有生物,並非外來引進;其次,我們有強大的捕撈力量,再多的螃蟹,也能捕光。」徐漢祥說。  但是,在他看來,大豐收雖然對生態環境暫無影響,但對梭子蟹族群本身,卻有隱憂。  梭子蟹一年有兩次漁汛,因此也就有了「冷水蟹」和「熱水蟹」的天壤之別。  一隻梭子蟹,從幼蟹到成蟹再到自然死亡的生長周期為2年。
  • 百歲龜遭開水燙死 揭秘玳瑁瀕臨滅絕生存現狀(圖)
    近日「百歲龜遭開水燙死」事件遭曝光引起網友怒罵,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在海南省瓊海市的潭門鎮有著數以千計的商鋪在賣花紋美麗的玳瑁製品,雖然價格不菲但生意興隆。但關鍵是玳瑁屬於我國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不僅禁止捕殺,更難以讓人接受的是讓這些百歲龜遭開水燙死,而之所以選擇燙死這樣殘忍的手段也僅僅是因為要保持玳瑁的透明光澤。
  • 世界上最可憐的鳥類,因頭骨值錢被大量捕抓,如今已瀕臨滅絕!
    世界上最可憐的鳥類,因頭骨值錢被大量捕抓,如今已瀕臨滅絕!如今,世界很多地方的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在許多地方人們大量獵殺動物,導致了動物的滅絕,因此破壞了自然環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隨著人為的肆意濫殺,許多動物物種都已經滅絕。世界上最可憐的鳥類,如今也瀕臨滅絕。這種鳥叫做盔犀鳥,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這種鳥類的頭和鋼盔相似,有著堅硬的頭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獵人就對這種鳥類肆意濫殺,來獲取高額的利潤,因為這種鳥兒的頭骨是非常珍貴的,可以將鳥兒的頭骨進行雕刻,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肆意濫殺的背後,是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物種的滅絕。
  • 過度捕撈下,海洋生機何去何從
    當漁業捕撈量超過種群自我繁殖速度時,捕撈便無法再持續。半個世紀以來,全球被過度捕撈的魚類種群數量增加了兩倍。而如今,有三分之一經濟魚類的捕撈量已經超過了其承受極限。當物種數量因為過度捕撈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它們很可能喪失一部分基因多樣性——僅是因為已經沒有足夠的個體來承擔物種基因庫這一任務了。
  • 過度捕撈致野生魚銳減 部分種群出現滅絕跡象
    但你可能不知道,「四美」中的加吉魚、刀魚以及對蝦、黃花魚、梭子蟹等海產品,如今已很難尋到野生品種,充斥市面上的絕大多數都是「圈養」的人工養殖貨。   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近日發布的資料顯示,因為過度捕撈以及海水汙染等原因,我省近海47個主要捕撈品種,已有27種過度利用,6種嚴重衰退。
  • 瀕臨滅絕的物種06:長江江豚
    曾幾何時,他們與一種被稱為「白鰭」的海豚共享這條河,2006年他們的遠房表親被證實是一種功能性滅絕的動物,過去十年沒有發現任何標本,在它滅絕之前長江是地球上唯一的河流,是兩種不同的鯨類物種的家園。隨著發展的繼續,長江江豚的種群越來越孤立,現在只被認為存在於主要河道以及兩個最大的附屬湖泊(鄱陽和洞庭)。
  • 附在石頭上一野味,過去一撿幾十斤,如今瀕臨滅絕,鮮炒是珍品
    附在石頭上一野味,過去一撿幾十斤,如今瀕臨滅絕,鮮炒是珍品同樣是螺類,田螺和福壽螺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一個成了餐桌美味,人人愛吃,下酒利器,一個是人人唾棄殺不盡,滅不絕的入侵物種。只因食用價值上的區別。
  • 科學家警告:現代捕撈技術正在使小鯨魚和海豚瀕臨滅絕
    海洋生物學家本月在《瀕危物種研究》(Endangered Species Research)中報告說,現在,有11種鯨類小物種正瀕臨滅絕 科學家利用捕撈當局收集的數據發現,中國的百吉河海豚「幾乎肯定滅絕了」。這些數據詳細記錄了人口規模,趨勢以及鯨類被捕到的網眼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