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學反應或生物合成過程很少能得到純的產品,通常需要費時且耗能的額外分離步驟,而分離成本往往是產品成本的最大組成部分。膜過濾被業界認為是最有效的分離方法之一,但在經常接觸有機溶劑的情況下,現有的過濾膜很難長期穩定地工作。
聚醯胺納米膜。圖片來源: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近期,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Andrew Livingston教授領導的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聚醯胺納米膜,厚度不到10納米(幾乎和細胞膜一樣厚),而且剛性和強度足夠應付超快速的過濾分離。
圖片來源: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該團隊通過受控界面聚合來製造該納米膜。首先,他們首先利用可除去的氫氧化鉻「犧牲」納米層製備了間苯二胺(MPD)—均苯三甲醯氯(TMC)高度交聯膜,其末端羧酸基團在一個表面上。然後,多層這種交聯膜被分別插入到具有「褶皺」質地的複合膜中。「褶皺」可以增加膜的表面積,科學家們通過控制界面聚合的條件(比如間苯二胺的濃度)來控制「褶皺」的程度。
測試結果顯示,該納米膜在允許溶劑快速通過的情況下仍具有很高的溶質保留能力,以常用的乙腈溶劑為例,其濾過速率達到驚人的112升/平方米•小時•bar。「在相同的溶質保留度下,這比市售膜的滲透性高兩個數量級……」該團隊在他們近期發表於《Science》上的論文中寫到。
除了這一優點,該納米膜還能在有機溶劑環境下能長期保持結構穩定性,其結構還可承受加壓過濾所用的壓力。如果成功應用與工業,該納米膜可以大幅降低膜過濾過程中的能耗,並可以最大程度的方便溶劑、反應物、產物、催化劑等資源的回收。
同一期《Science》上發表的對該研究成果的評論中,以色列技術研究所的Viatcheslav Freger教授認為這一成果將使化學合成「更有效更環保」,所用到的「界面聚合」反應「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可以實現高選擇性膜的生產並同時保證膜非常薄且無缺陷。」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膜分離專家Neal Tai-Shung Chung教授說,「這篇文章很有意思,為超薄膜的分子設計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1.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8/6241/1347.short
2.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8/6241/1317.summary
3. http://www.rsc.org/chemistryworld/2015/06/ultra-thin-membranes-solute-separation
X-MOL的編輯團隊要擴張啦!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與我們一同享受奮鬥的過程和成果,回復「編輯」查看招賢令吧!應屆畢業生也可以申請哦!
招聘職位,20150610更新,回復「職位」查看詳細
技術支持(上海)
本文由「X-MOL資訊」編譯,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新技能get: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直達官網「X-MOL化學資訊平臺」,除了行業資訊,頂級期刊最新論文圖文每日更新、海外課題組信息、化學網站導航等等精彩內容,盡在www.x-m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