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新型鋁合金性能提高2-3個數量級!

2020-12-08 中國鋁業網

鋁道網】現代科技發展對結構金屬材料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一方面希望材料更輕以滿足輕量化需求,另一方面還希望材料耐更高的溫度以保證在大動力/大功率時的服役安全。但是通常金屬材料的安全服役溫度與材料密度呈現反向關係,使得材料的選擇往往顧此失彼。

特別地,當今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重要領域內的許多部件/構件服役溫度逐漸跨越到250℃-400℃的範圍,但相應的輕質合金材料卻難以承受其「高溫」。相對於其它輕質金屬材料,鋁合金zui有希望在該溫度範圍內使用的輕合金。但是在傳統鋁合金中,其賴以強化的納米第二相顆粒在250℃以上溫度時將會發生嚴重的粗化,強化效果損失嚴重。

在同時外加應力的高溫蠕變情況下,傳統鋁合金材料將發生快速軟化、導致zui終的失穩。如何提高納米第二相顆粒的高溫穩定性、進而改善鋁合金的抗高溫蠕變性能,成為了鋁合金甚至是輕合金體系「卡脖子」的難題。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高一涵、楊衝與青年教師張金鈺在劉剛和孫軍教授的指導下,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恩教授、重慶大學曹玲飛教授合作,在新型抗高溫蠕變鋁合金材料的研發上取得了突破。他們基於納米第二相顆粒界面原子偏聚的微觀組 織設計思想,通過在原子層次解析不同溶質原子之間的交互作用,藉助相關的熱力學/動力學分析,選用常見的Al-Cu合金並結合Sc元素的微合金化作用,在巧妙的熱處理工藝下,實現了Sc原子在Al2Cu強化相顆粒界面的高濃度偏聚,相當於給Al2Cu強化相顆粒穿上了一件「外衣」,顯著地抑制了該顆粒在高溫下的粗化長大。

圖1 巧妙的熱處理工藝

圖2 組 織表徵

同時還額外析出了穩定的Al3Sc顆粒,使得這兩類本來不在相同時效溫度範圍內析出的強化相顆粒和諧地共存。這種微觀組 織結構讓普通的Al-Cu合金不再普通,而是具有了超常的抗高溫蠕變性能:在300℃以及大於30MPa外加應力的苛刻蠕變環境下,可安全服役長達350小時以上;如果外加應力在20MPa以下,蠕變壽命可超過2000小時。與前人所報導的鋁合金(包括Al-Cu-Mg系、Al-Mg-Si系、Al-Zn-Mg系、Al-Si系和Al-Sc系)和鋁合金複合材料(添加陶瓷第二相顆粒如Al2O3和SiC)相比,此新型Al-Cu-Sc合金在相同的服役條件下其高溫蠕變性能提高了2-3個數量級。

相關部分結果發表在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 7(2019)18-25上。目前該材料已經得到了行業內的密切關注,其中中航集團和國家電網的相關單位均希望能儘快推動該材料的工業應用。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1引智基地等項目的資助。(本號綜合自西安交通大學、MRL)

作者:匿名11714次瀏覽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西安交大10餘年研發關鍵技術!
    鎂鋰合金材料是當今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與鋁合金相比,同樣大小,重量僅是鋁合金的一半,但比強度高於鋁合金,因此被稱為未來最為&34;的革命性材料。2016年由柴教授牽頭起草的《鎂鋰合金鑄錠》(GB/T33141-2016)正式發布,填補了我國鎂鋰合金材料標準空白,另外還有3種新型的鎂鋰合金進入鎂合金國標《變形鎂及鎂合金牌號和化學成分》(GB/T5153-2016)。
  • 大幅提升鋁合金疲勞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提出了新的改善鋁合金疲勞壽命的方法,可大幅提高析出強化鋁合金的高周疲勞性能,疲勞壽命增加了一個數量級甚至更多,且疲勞強度增加到抗拉強度的1/2(與鋼基本持平)。該方法可以應用於其他含無析出帶的析出強化合金疲勞性能提高。
  • 西安交大:一種原位微鍛造 冷噴塗工藝,製備高性能鋁合金!
    西安交通大學雒曉濤等人開發了一種原位微鍛造輔助冷噴塗工藝,製備了高性能鋁合金AA6061,通過T6熱處理可保證AA6061最佳的整體機械性能,但延展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日前,西安交通大學雒曉濤等人開發了一種原位微鍛造輔助冷噴塗工藝(MF-CS)。與傳統的冷噴塗方法相比,原位MF-CS工藝可以噴塗由目標粉末和大型(150-300μm)微鍛造顆粒組成的混合物。
  • 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新聞—科學網
  • 世界最輕金屬材料「新型鎂鋰合金」被西安交通大學攻克!
    據@西安交通大學官方微博報導,世界最輕金屬結構材料在西安交通大學誕生!這種金屬名字是:新型鎂鋰合金,其密度根據用途可達到每立方釐米0.96至1.64克每立方釐米之間,是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
  • 經典回顧:一種新型快速固溶技術,同時提高鋁合金強塑性
    該文提出一種新型固溶技術——電脈衝處理(Electropulsing treatment,EPT),在鋁合金固溶過程中可使第二相快速溶解於合金基體中,固溶時間僅為220ms。這種新的短時固溶方法,不但縮短了鋁合金固溶時間,而且力學性能也有所提高,具有重要的工程價值。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該公司創辦人是來自西安交大機械學院的彭年才教授。面對疫情,西安交大有不少像彭年才這樣的科研工作者,正努力把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在防疫抗疫中積極貢獻力量。 成果:服務一線 守衛健康 「1月12日,拿到基因序列之後,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了研發工作。」彭年才說,他帶領團隊在最短的時間裡開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設備和試劑。
  • 西安交大教授演示鋁合金粉加水制氫,稱用於汽車或存兩大難題
    5月25日中午,該項目研究團隊的技術服務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江峰在個人微博上公開發布視頻,還原「水解制氫」技術的試驗,試圖解釋「鋁合金粉末+水」製取氫氣的技術可行性。當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聯繫到江峰進行了對話。
  • 北科大《Acta》強度和韌性提高一個數量級!新型雙相合金
    然而,低熱膨脹率通常會導致其機械性能差、脆性低、抗斷裂能力低,這是其作為功能材料應用的瓶頸。本文開發了一種新型的Er-Fe-V-Mo金屬間化合物雙相合金,在硬金屬間質基體中析出一個具有大磁體積效應的韌性相,從而實現了優異的結構和功能完整性。
  • 西安交大博士生發現增強弛豫鐵電體性能的新機制
    科技日報 孟祥麗 記者 史俊斌記者26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多學科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楊陽和青年教師紀元超副教授在院長任曉兵教授指導下,首次發現了一種能有效增強弛豫鐵電體性能的機制,為設計高性能弛豫鐵電體材料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
  • 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西安交大劉明教授團隊和丁向東教授團隊合作,對鐵電單晶薄膜材料柔性和彈性的力學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採用水溶性的Sr3Al2O6作為犧牲層,製備並剝離出大面積的自支撐BaTiO3 (BTO)單晶鐵電薄膜。
  • 西安交大校友王珏擔任總指揮
    西安交通大學1978級渦輪機專業校友王珏擔任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據了解,像王珏一樣投身中國航天事業的交大身影還有很多,為我國航天事業貢獻交大力量。王珏,男,漢族,籍貫浙江平陽,1978年—1982年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渦輪機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 ...志剛教授與西安交大軟機器實驗室合作《JMPS》:抗疲勞橡膠彈性體
    自1950年以來,科研人員對橡膠的失效和斷裂進行了廣泛研究;由於橡膠構件需經常承受循環載荷,因此橡膠的疲勞性能引起了高度關注。Lake-Thomas於1967年注意到多種常見橡膠的疲勞門檻值都非常低,僅為Г= 50J/m2,遠低於其斷裂能(1000 100000J/m2)。長期以來,如何提高橡膠的疲勞門檻值成為懸而未決的問題。
  • 西安交大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
    11月22日上午,西安交大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召開「新基建」與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項目專題工作會議,圍繞雙方此前籤訂的《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共建協議》進行工作部署。中國電信陝西公司總經理助理辛公良一行共10位信息化專家,學校電信學部、網信中心、教務處、實踐教學中心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參會。會議由鄭慶華副校長主持。
  • 「西遷精神」升華西安交大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院長單智偉說:「老一輩交大人從無到有的創造,激勵我們新一代交大人從有到強、從強到優,我們要弘揚傳統,艱苦創業,努力爭創世界一流。」在今年1月8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西安交大主持的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守好業、再創業 西遷精神永續
  • 西安交大在高溫有機薄膜電容介質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開發高儲能密度、高儲能效率、高運行溫度的有機薄膜電容對於進一步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圍繞上述需求,國內外學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儘管在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過受制於成本、加工性和穩定可靠性等因素,開發的高性能薄膜電容材料往往難以實現工業化應用。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或成霧霾殺手
    如今,隨著西安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的誕生,霧霾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據了解,西安交大的這項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是由西安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團隊研發。
  • 西安交大又一最新研究成果登頂《科學》!
    既擁有傳統無機非金屬半導體的優異物理性能,又能像金屬一樣進行塑性變形和機械加工,在柔性和可變形熱電能量轉換,在光電傳感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
  • 西安交大人才培養系列報導: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西安交通大學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八十餘年研究生教育歷史的名校,始終將培養具有堅實基礎理論和系統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及較高學術和科研水平的人才作為研究生教育的目標。作為國內首批博士、碩士點授權單位的高校,西安交大的研究生教育在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已形成了與本科生教育規模旗鼓相當的態勢。
  • 電解質組成對鋁合金陽極性能的影響
    為提高鋁合金陽極性能,一方面在鋁中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破壞其鈍化膜的結構,減少陽極極化和降低其腐蝕速率;另一方面通常在電解質中加入緩蝕劑,如Na2SnO3、K2MnO4、檸檬酸鈉、鄰胺基苯酚等。本實驗研究了Na2SnO3、In(OH)3及Na2SnO3+In(OH)3的混合物對鋁剛極性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