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剛教授與西安交大軟機器實驗室合作《JMPS》:抗疲勞橡膠彈性體

2020-11-24 騰訊網

橡膠彈性體在日常生活,工程和醫學中廣泛存在,如輪胎,密封件,軟機器等。自1950年以來,科研人員對橡膠的失效和斷裂進行了廣泛研究;由於橡膠構件需經常承受循環載荷,因此橡膠的疲勞性能引起了高度關注。Lake-Thomas於1967年注意到多種常見橡膠的疲勞門檻值都非常低,僅為Г= 50J/m2,遠低於其斷裂能(1000 100000J/m2)。長期以來,如何提高橡膠的疲勞門檻值成為懸而未決的問題。

針對此問題,哈佛大學鎖志剛教授課題組與西安交大軟機器實驗室青年教師唐敬達合作,研發了抗疲勞橡膠彈性體,實現了500J/m2以上的疲勞門檻值,比現有橡膠彈性體高一個數量級。該工作受前期研究的啟發,將橡膠斷裂理論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Wang ZJ, Suo ZG et al, 2018;Xiang CP, Suo ZG et al, 2019;Bai RB, Suo ZG et al, 2019; Lin ST, Zhao XH et al, 2019a, b)。抗疲勞彈性體為可拉伸複合材料:由硬纖維與軟基體構成,纖維與基體均為可拉伸矽橡膠。纖維由直寫3D列印技術製成,並鑲嵌於基體中;兩者在界面處形成強韌粘接。當複合材料發生斷裂時,在裂紋尖端的軟相基體發生巨大剪切變形,降低了硬相纖維處的應力集中,使得纖維儲存了大量彈性能,同時硬纖維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裂紋擴展。一旦裂紋開始擴展,儲存在纖維中的彈性能將釋放出來。由於宏觀尺寸的纖維所儲存的能量要遠大於聚合物鏈中儲存的能量,因此該複合橡膠的疲勞門檻值及斷裂能要遠大於均質橡膠。該抗疲勞橡膠彈性體的研發可為其長期服役提供幫助。

1

斷裂能和疲勞門檻值的相圖

如圖所示,他們從文獻中收集了常見橡膠彈性體的疲勞門檻值和斷裂能數據,並繪製了斷裂能-疲勞門檻值相圖。現有彈性體的斷裂能處在103 105J/m2量級,但疲勞門檻值遠低於其斷裂能,處在10~100J/m2量級。典型地,天然橡膠的斷裂能為10000J/m2,但門檻值僅為50J/m2(Lake and Thomas,1967)。本文製備了高度可拉伸彈性體複合物,實現了500J/m2的門檻值,比現有彈性體高一個數量級。

2

理論模型

如圖所示,經典Lake-Thomas理論模型為Г=Jabn1/2,Г為疲勞門檻值,J為C-C鍵的化學能,a是單體的長度,b為每單位體積的共價鍵數量,n是聚合物鏈中單體的數量。結合以上等式,並從G. J. Lake和A. G. Thomas的原始論文中得到對應參數,可得到Г= 10 J/m2。

對於複合彈性體,他們提出廣義Lake-Thomas模型:Г=LMU。其中L是纖維單元的長度,M是每單位體積的纖維單元的數量,U是破壞纖維所需的能量。L=1×10-2m,M =3×106m-3。假定纖維處於單軸拉伸狀態,可估算U = 0.0133J。該模型給出門檻值為Г= 399 J/m2。

3

材料製備

彈性體複合物由高模量纖維和低模量基體組成。第一步,列印硬相纖維圖案,並在金屬平臺上快速聚合。第二步,將軟相基體的預聚體溶液注入模具中,以填充硬相彈性體留下的空間。第三步,將該複合物在室溫下放置12小時,以充分固化軟相基體。無需任何化學處理,二者可在界面處形成拓撲及共價連接。藉助3D列印技術,可實現不同纖維圖案的快速製作。

4

均質彈性體性能測試

複合橡膠彈性體應滿足兩個前提條件:(1)硬相和軟相具有足夠的模量差;(2)硬相和軟相具有牢固界面,以抵抗剪切變形。通過調整硬相彈性體化學組成,他們可調控其彈性模量,實現了與軟相彈性體3.76倍的模量比。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拉伸性。純剪切試驗表明,硬相彈性體的斷裂能約為800J/m2,軟相彈性體的斷裂能約為559J/m2。180o剝離實驗表明,無需化學處理,二者之間均可以形成牢固粘接(~250J/m2)。

5

彈性體複合物斷裂行為

利用橡膠斷裂實驗,他們測試了均質橡膠及一維,二維複合橡膠的斷裂能,發現複合橡膠的斷裂能~6000J/m2,超過均質橡膠一個數量級。

6

二維增強彈性體的疲勞測試

研究人員觀察到複合物在不同載荷下的四種破壞模式:災難性斷裂,纖維被裂紋割斷,裂紋扭結與纖維斷裂,以及裂紋被纖維阻擋。當能量釋放率G = 3130J/m2時(λ= 3.1),樣品在第一周就發生災難性破壞。當G = 1700J/m2(λ= 2.75),裂紋穩步擴展並在60周循環時,完全切斷纖維。當G = 1068J/m2時(λ= 2.25),裂紋首先在50周時發生扭結,在 478周時,纖維完全斷裂。當G = 537J/m2時(λ= 2),裂縫首先發生扭結(扭結開始於117周,並在460周時停止),但直到39200周後,硬相纖維仍保持完整。因此,他們將能量釋放速率G = 537J/m2視為二維複合材料的疲勞門檻值下限。

7

G-N曲線

通過記錄每個拉伸比下的能量釋放速率G和相應臨界循環周數N,他們繪製了G-N曲線如下,存在明顯的下降趨勢:施加的載荷G越低,循環周數N越大。當G接近門檻值Г時,循環周數N急劇上升。藍色箭頭表示經過約4萬次循環後,樣品仍保持完整。該G-N曲線給出的門檻值為 500J/m2,比天然橡膠(50J/m2)高出一個數量級。

8

結論

總而言之,該工作將橡膠斷裂力學理念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提升了橡膠彈性體的疲勞門檻值,超過500J/m2,比現有彈性體高一個數量級,將為抗疲勞材料的研發提供幫助。

該工作發表於固體力學旗艦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JMPS)。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畢業生李成海、在讀碩士研究生楊航為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教師唐敬達,哈佛大學、美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鎖志剛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信息及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509619307781

參考文獻:

1. Lake, G., Thomas, A., 1967. The strength of highly elastic material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 300, 108-119.

2. Wang, Z., Xiang, C., Yao, X., Le Floch, P., Mendez, J., Suo, Z., 2019. Stretchable materials of high toughness and low hysteresi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 5967-5972.

3. Xiang, C., Wang, Z., Yang, C., Yao, X., Wang, Y., Suo, Z., 2019. Stretchable and fatigue-resistant materials. https://doi.org/10.1016/j.mattod. 2019.08.009.

4. Bai, R., Yang, J., Morelle, X.P., Suo, Z., 2019. Flaw‐Insensitive Hydrogels under Static and Cyclic Loads.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40, 1800883.

5. Lin, S., Liu, J., Liu, X., Zhao, X., 2019a. Muscle-like fatigue-resistant hydrogels by mechanical trai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 10244-10249.

6. Lin, S., Liu, X., Liu, J., Yuk, H., Loh, H.-C., Parada, G.A., Settens, C., Song, J., Masic, A., McKinley, G.H., 2019b. Anti-fatigue-fracture hydrogels. Science advances 5, eaau8528.

相關進展

歡迎加入微信群為滿足高分子產學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陸續開通了包括高分子專家學者群在內的幾十個專項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產業技術、企業家、博士、研究生、媒體期刊會展協會等群,全覆蓋高分子產業或領域。目前匯聚了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研發中心的上萬名頂尖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及企業家。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水凝膠通用粘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將水凝膠與多種異質材料(例如金屬、陶瓷、彈性體、塑料和生物組織)結合在一起對於許多新興技術,如柔性電子、軟機器人、人機界面、藥物輸送和生物醫學等至關重要。近年來,MIT、哈佛大學等研究團隊在水凝膠軟溼界面粘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現有的水凝膠粘接方法存在預處理複雜、方法局限性大等問題。
  • 美國兩院院士鎖志剛教授團隊2020年研究成果集錦
    鎖志剛教授,198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力學系,之後赴美留學, 1989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先後加入美國加州大學聖巴拉拉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任終身教授,2000年受聘於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2003年7月任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2008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掛牌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禹彤 通訊員劉坤)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唐山高新區籤約並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唐山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是高新區在「四個一百」活動中取得的又一創新成果。
  •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掛牌!_綜合新聞_唐山...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高新區掛牌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魏偉 通訊員 劉坤)10月29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高新區籤約並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唐山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 中塑TPE|橡膠與tpe熱塑性彈性體的區別
    簡單來說,熱塑性彈性體是加熱成型的,用注塑機,擠出機,吹塑機都可以生產一些產品!具有可回收利用和部分傳統橡膠的功能。 但是一些機械性能和抗老化遠不及橡膠,例如汽車輪胎,熱塑性彈性體就做不了,只能天然橡膠才能做!
  • 微軟亞洲研究院訪問西安交大
    5月13日,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峰、副院長宋羅蘭一行訪問西安交大。鄭南寧校長在科學館107會見來賓。鄭南寧校長介紹了學校國際合作交流、網絡公開課、書院等相關情況。雙方就信息技術發展、人文教育、本科生培養、國際交流等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並暢想了未來合作發展模式及內容。
  • 西安交大在柔性鐵電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明教授課題組、材料學院丁向東教授課題組及閩泰教授課題組合作在PDMS彈性體中,通過預加不同應力狀態,可形成高度有序的條紋狀、之字形和馬賽克形等多種圖案。同時,藉助褶皺結構在BaTiO3單晶薄膜層中引入的周期性應力,發現了在平行褶皺結構中BaTiO3單晶薄膜層的波峰和波谷處的壓電響應有規律的增強現象。其中,BaTiO3單晶薄膜層的波峰處面內方向壓電響應強,在波谷處面外方向壓電響應強。
  • 「西遷精神」升華西安交大
    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體會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對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長壽、晚年幸福。也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 西安交大成立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8月28日,第一屆國際電介質中心全體理事會議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姚熹,美國賓州州立大學L.Eric Cross教授及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介質研究領域的30多知名專家學者參會,大會授牌成立了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 交大科技力!
    近日,西安交大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該研究發現,二維結構範德華半導體InSe在單晶塊體形態下具有超常規的塑性和巨大的變形能力,既擁有傳統無機非金屬半導體的優異物理性能,又可以像金屬一樣進行塑性變形和機械加工,在柔性和可變形熱電能量轉換、光電傳感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 西安交大名譽教授、微軟全球副總裁斯科特•查尼來訪並作報告
    10月9日,西安交大名譽教授、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斯科特•查尼先生一行訪問西安交大,全國人大常委、西安交大副校長蔣莊德教授在科學館107會見來賓。蔣莊德副校長代表學校對微軟公司來賓表示歡迎,對斯科特•查尼先生作為西安交大名譽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回訪學校表示高興。
  • 西安交大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啟動戰略合作
    新華網西安6月8日電(記者許祖華)西安交通大學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7日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建立穩固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等方面展開廣泛實質性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專家學者互派、未來教室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 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重磅榜單!
    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獲獎理由:沈超教授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沈超教授簡介沈超,35歲西安交大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教授西安交大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9年阿里達摩院青橙獎學者本科與博士均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
  •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兄弟牽手!加強合作貢獻交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在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上任兩周後,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印象中,這是交通大學兩位書記第一次正式會面,也是近年來兩校少有的「聯姻」,預計將開啟兩校合作的新篇章。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都是創建於1896年的交通大學——南洋公學。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交通大學經歷西遷與分設,被分為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分別獨立建制被命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開啟了獨立辦學的歷程。如今兩校的校門口都掛著「交通大學」,而沒有加上「上海」或者「西安」的字樣,足見其深厚的淵源。
  • 西安交大發布兩項科技成果 離子導體讓柔性觸控螢幕成為可能
    昨日,西安交大發布兩項應用性很強的科技成果。  透明離子導體軟材料可拉伸價格低 應用潛力大  西安交大理學院教授丁書江介紹了透明離子導體軟材料技術。他說,目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觸控螢幕主要使用的是電子導體,隨著人們對柔性可穿戴設備和軟機器需求的日益增長,具有高透明性、可拉伸可捲曲、價格更低的離子導體實現了很多電子導體難以實現的功能,使電化學電晶體、傳感器、柔性觸控螢幕、電控調光玻璃等現代技術成為可能。
  • Leigh受聘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Leigh受聘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http://www.huaue.com  2019年11月15日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 Leigh來訪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在科學館107會議室為其頒發名譽教授證書並佩戴校章。國際處處長賀長中,材料學院副院長丁向東,材料學院教授劉峰、張明明,前沿院教授何剛,理學院特聘研究員張彥峰等教師代表參加聘任儀式。
  • 西安交大:只要你想,就有平臺支持你做
    及至今日,西安交大的「重實踐」在全國高校中仍是遙遙領先:1982年,率先實行「社會實踐」,此舉後來由共青團中央推廣至全國;1995年,首倡教學實驗中心,改傳統的「以課程、專業設置實驗室」,為搭建「基於學科群組,及跨學科組建的專業基礎實驗大平臺」;2001年,首提「課外8學分」;2007年,在全國建成第一個「工程坊」,為學生搭建實現「小創造、大發明」的「夢工廠」……  「在交大人看來,『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或成霧霾殺手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日前,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有望實現快速產業化,對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技術保障。   近期,霧霾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 西安交大引領國際陶瓷學前沿發展!
    近日,美國陶瓷學會在線頒發了2020年度國際陶瓷學領域各獎項,西安交通大學李飛、徐卓教授榮獲Ross Coffin Purdy獎。時隔35年,西安交大再次問鼎國際陶瓷之巔!1985年,姚熹院士曾因其在「鈮酸鋰陶瓷的晶粒壓電共振對其介電譜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此獎,西安交通大學35年後再次問鼎國際陶瓷的殊榮,彰顯了西安交大在鐵電壓電材料研究領域的深厚積累和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