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屬所Science

2020-11-01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錢希堂

通訊作者:任文才

通訊單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DOI: 10.1126/science.abb9704


背景介紹

在1-100 nm尺度的孔道內流動的納米流體會由於分子和離子所受的強限域作用而產生非常規的流體效應。納米流體孔道的研究已經導致了許多意外而獨特的水分子和離子傳輸行為的發現。潮溼條件下納米孔道裡的質子傳輸對於能量存儲和轉換中的應用非常關鍵。例如,質子交換膜就是燃料電池中的關鍵組件。近年來,已經發展了Nafion膜、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生物衍生材料、二維材料等用於質子交換膜。其中,Nafion膜是目前商業化最成功的質子交換膜,在相對溼度較高時質子傳導率可達0.2 S/cm-1。但是Nafion膜在高溫(> 80℃)和低溼條件下,含水量會降低,導致傳導性和效率嚴重下降。對於二維材料組裝成的薄膜,納米孔道內產生的類毛細作用力,可以顯著增強離子的傳輸性能。但是,目前報導的二維膜的離子傳導性都非常低:0.02 S/cm-1。

鑑於此,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任文才研究員團隊開發出一種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薄膜Cd0.85PS3Li0.15H0.15,在90℃和98%相對溼度下質子傳導率高達0.95 S/cm-1,且在低溫、低溼條件下仍能保持較高的質子傳導率。


本文亮點

1. 通過鹼離子插層交換的方法製備了含有過渡金屬離子空位的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MPX3,其中M = Cd、Mn、Fe、Co、Ni、Zn、Cr等,X = S 或 Se)納米片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2. Cd0.85PS3Li0.15H0.15薄膜在高溫(90℃)高溼(98%相對溼度)條件下質子傳導率高達0.95 S/cm-1,為目前水相質子傳輸材料的最高值。

3. Cd空位既提供了大量的質子供體中心,又使材料具有優異的水合性質,同時質子在水分子存在時易於從空位處脫附,從而使得薄膜表現出極其優越的質子傳導特性。

4. 同時發現空位誘導的離子快速傳輸具有一定的普適性,Cd0.85PS3Li0.3和Mn0.77PS3Li0.46薄膜具有超快的鋰離子傳導特性。


圖文解析


▲圖1. Cd0.85PS3Li0.3 and Cd0.85PS3Li0.15H0.15納米片的合成和表徵


要點:

1. 以CdPS3晶體為原料通過K+插層交換的方法製備Cd0.85PS3K0.3,然後通過Li+交換和剝離製得Cd0.85PS3Li0.3納米片,進一步通過稀鹽酸(0.001M)將大約一半的Li+用H+交換得到Cd0.85PS3Li0.15H0.15納米片,其厚度約為1nm,且在水中分散可以形成非常穩定的溶膠(由丁達爾效應確認,且儲存一個月後,仍無沉澱出現)。

2. Cd0.85PS3K0.3、Cd0.85PS3Li0.3、Cd0.85PS3Li0.15H0.15都具有Cd空位。FTIR、NMR和XAFS表徵顯示,在Cd0.85PS3Li0.3、Cd0.85PS3Li0.15H0.15納米片中鋰離子和質子佔據帶負電的二價Cd空位。

▲圖2. Cd0.85PS3Li0.3 and Cd0.85PS3Li0.15H0.15納米片薄膜的結構表徵


要點:通過真空過濾的方法由納米片的分散液製備得到自支撐的 Cd0.85PS3Li0.3 and Cd0.85PS3Li0.15H0.15薄膜。其具有有序的薄層結構,且層間距為0.97/0.96 和 0.64/0.65 nm。Cd空位使得這兩種薄膜具有極佳的親水性,接觸角約為20⁰,遠小於 原始CdPS3納米片的60⁰和氧化石墨烯薄膜的45⁰~60⁰。


▲圖3. Cd0.85PS3Li0.15H0.15和Cd0.85PS3Li0.3 納米片薄膜的質子和鋰離子傳導特性


要點:

1. Cd0.85PS3Li0.15H0.15和Cd0.85PS3Li0.3 納米片薄膜的導電性分別是0.952 ± 0.091 和0.805 ± 0.085 S cm−1,且導電性不受薄膜的幾何構型影響。 Cd0.85PS3Li0.15H0.15和Cd0.85PS3Li0.3 薄膜分別是質子導體和鋰離子導體。

2. 在30-90℃範圍, Cd0.85PS3Li0.15H0.15的質子導是包括Nafion在內的聚合物材料的數倍,更是比氧化石墨烯基材料和生物衍生材料高出1-4個數量級,且其在高溫(> 80℃)條件下比Nafion更加穩定。

3. Cd0.85PS3Li3的離子導在有水存在時比MOF材料和離子晶體高出3-5個數量級。

4. Cd0.85PS3Li0.15H0.15中,質子傳導遵循Grotthuss機制,其活化能僅為0.177 ± 0.016 eV,是所有質子交換膜中的最低值,逼近0.13 eV的理論極限。


▲圖4. 不同相對溼度下 Cd0.85PS3Li0.15H0.15薄膜的質子導和層間距變化


要點:

1. 相對溼度增加時,薄膜的質子導隨之增加,且在80%附近有一個快速增加。

2. 60℃下,60%相對溼度的Cd0.85PS3Li0.15H0.15薄膜的質子導比Nafion膜100%相對溼度的質子導還要高3倍。

3. 隨著相對溼度增加到53%,Cd0.85PS3Li0.15H0.15納米片的層間距增加了~0.3nm,水分子團簇逐漸擴展,並相互交聯形成單層水分子網絡。進一步增加溼度至100%,層間距又增加0.3nm,說明形成了雙層水分子網絡。這種有序的氫鍵水分子網絡可能有助於Grotthuss機制下的質子傳導。

4. 通過DFT計算理解Cd空位對質子傳導的促進機制,發現Cd空位可以促進質子的吸附,並在水分子存在下脫附,起到質子供體的作用,這與Nafion膜中的SO3–基團功能類似。


原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6/596

相關焦點

  • 半個月,中科院金屬所兩篇Science
    10月30日,Science在線發表中科院金屬所在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CdPS3 nanosheets-based membrane with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enabled by Cd vacancies」。
  • MXene再發《Science》:中科院金屬所任文才、成會明團隊發現二維層...
    8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在新型二維材料方面的最新進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layered two-dimensional MoSi2N4 materials」。
  • 中科院金屬所任文才再發《Science》:超高質子電導率的質子交換膜
    因此,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尋找基於不同材料的質子交換膜,包括有機聚合物、有機無機納米複合物、金屬有機骨架、生物衍生材料以及二維層狀材料(石墨烯、石墨炔等)。然而,上述膜材料的質子導電率(10-5到10-2S/cm),比商業化的Nafion膜要低得多。
  • 中科院金屬所研究生培養紀實
    在第四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又有兩篇博士論文入選,至此,金屬所已經連續四屆共有7篇論文獲此殊榮,列中科院各研究所榜首,該所也是迄今為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論文最多的單位。
  • 中科院這個科研部門,一個月投中2篇Science!
    來源 | 募格課堂、中科院金屬所、新華社、材料學網、百度百科 編輯 | 學術君 一個月內連投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連發2篇Science的中科院金屬研究生所也是人才輩出,往屆所長就是學術圈的知名學者:盧柯院士,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
  • 中科院金屬所:碳基材料催化一級醇高值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金屬催化材料的高效利用與替代,尤其是在納米碳催化反應機理和過程及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中開展了深入研究。近期,科研團隊在納米碳基材料高效催化一級醇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 中科院物理所發現金屬冰川玻璃
    非晶合金的形成液體屬於簡單原子體系,近年來,該體系中有關液液相變的工作常被報導,但缺乏對液液相變產物——金屬冰川玻璃態的研究。一些研究認為它具有「超穩定」性質,也有研究認為這是納米晶效應。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沈傑在中科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員汪衛華,物理所研究員白海洋和特聘研究員孫永昊的共同指導下,製備出以鑭鈰基非晶合金為前驅體的金屬冰川玻璃(圖1顯示了冰川相的二十面體結構序)。
  • 金屬所最新《Science》:66GPa高強度、高穩定二維層狀材料
    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是單層形式的、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電子和化學性質的非層狀材料,其單層通常是通過化學蝕刻製成的,然而化學蝕刻產生的薄片在空氣和水中具有穩定性差的表面缺陷。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任文才團隊(通訊作者)在非層狀氮化鉬(MoN2)化學氣相沉積生長(CVD)過程中引入了矽(Si)元素,其可以有效鈍化非分層2D MoN2的表面,從而製備了釐米級的MoSi2N4單層膜。
  • 中科院黨組巡視組向金屬所反饋巡視情況
    12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黨組巡視組向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反饋巡視情況。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科院紀檢監察組副組長、院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孫中和在會上講話,巡視組組長甘建國反饋巡視情況,瀋陽分院分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郭秀銀對巡視整改提出要求。會議由金屬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徐巖主持。
  • 金屬所實現晶界的三維原子級成像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90238520305014l 歡迎在文後留言申請長期轉載授權l電子層析三維重構近日,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材料結構與缺陷研究部杜奎課題組與合作者實現了原子解析度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並成功地解析了金屬晶界的三維原子結構,包括大角的結構單元型晶界和小角的位錯型晶界。
  • 中科院金屬所發現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成會明團隊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MPX3,其中M = Cd、Mn、Fe、Co、Ni、Zn、Cr等,X = S或Se)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 【光明日報】中科院金屬所:納米金屬強度或可大幅度調控
    3月26日,中科院瀋陽金屬所稱,由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柯研究組研究出的這一成果,發表於3月2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學》上,為科學家大幅度調控納米金屬的強度提供了可能。  據盧柯介紹,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發現通過適當合金元素的晶界偏聚可以提高晶界穩定性,從而可以大幅度調控納米金屬的強度。
  • 宜安科技與中科院金屬所共建非晶態合金實驗室
    中國證券網訊 宜安科技11月18日晚間公告,鑑於公司在非晶態合金領域的技術需求及產業基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擁有在非晶態合金成分開發、非晶態合金構件成型和製備技術方面的技術優勢,為實現雙方優勢互補,提升公司在新型材料產業開發和生產領域的國際地位,推動非晶態合金等新型材料在消費電子、汽車、通信等領域的應用
  • 半月之內,中科院金屬所成果再登《科學》雜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金屬科學家工作室李秀豔研究員、盧柯院士、周鑫特別研究助理與上海交通大學金朝暉教授合作,利用大量精細實驗並結合模擬計算發現,當晶粒尺寸降低到幾納米時,純金屬銅多晶體會形成一種新型亞穩結構——受限晶體結構。
  • 中科院金屬所等發現室溫電極化斯格明子晶格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馬秀良、朱銀蓮和唐雲龍博士與國際團隊合作,在PbTiO3/SrTiO3超晶格中發現了室溫穩定存在的電極化斯格明子晶格,4月17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
  • 金屬所《Science》:梯度納米孿晶金屬中的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以上小程序非蘋果手機可保存到手機桌面來源 | 金屬研究所            編輯 | 化學加
  • 中科院植物所/浙大在Science發表重要成果
    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興課題組與中科院植物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研究團隊合作,解析了綠硫細菌(Chlorobaculum tepidum)內周捕光天線FMO-反應中心複合物(FMO-GsbRC)的2.7埃冷凍電鏡結構。這項工作攻克了包括蛋白分離純化困難等在內的諸多難題,並首次揭示了水溶性捕光天線FMO與反應中心形成的複合物結構。
  • 中科院南海所開發一種多重穩定同位素示蹤方法—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張黎研究團隊利用多重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解析沉積物對海洋底棲魚類中重金屬鎘累積等方面獲重要進展。
  • 中科院金屬所訪問我校 材料科學英才班啟動招生
    12月4日上午,中科院金屬所楊銳副所長一行7人訪問我校,與我校就材料科學英才班招生工作進行商討和交流。副校長陳初升、教務處、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與科學工程系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4日下午,金屬所楊銳副所長、周延春、徐堅研究員等專家一行在東區5102教室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 【Science】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具有不同鈉含量、不同過渡金屬氧化態和組成的P2型和O3型鈉離子層狀氧化物在以陽離子勢Φcation為橫坐標,鈉的加權平均離子勢 為縱坐標的直角坐標系中的分布圖。總結已報導的Li-/Na-/K鹼金屬層狀氧化物的陽離子勢相圖。  本工作不僅為層狀氧化物結構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用實驗確認了該簡單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打下了堅實的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