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最重要的32種反射反應

2021-01-21 最新最權威兒科常見疾病診療常規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推薦閱讀:

國務院令:每個醫生都要按照「診療常規」來看病

《兒科常見疾病診療常規(第一至七輯)》收錄了2019年前由《中華兒科雜誌》、《中國實用兒科雜誌》、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部)、中華醫學會權威雜誌或部門、協會公開發布的與兒科疾病相關的診療指南、常規、專家共識等近500篇,均為原文列印,彩色硬皮封面,膠裝,印刷精美,充分保持原文獻原貌,權威性高!具體目錄可參考本公眾號今日發送相關消息或關注本公眾號後回復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查看相應目錄。

訂書、諮詢、售後服務電話(唯一):18531708561(請直接撥打電話聯繫,不要發送簡訊,謝謝!)。

1 呼吸反射


[特徵]持續性吸氣與呼氣。[存在期]懷孕20周的胎兒會有不規則呼吸節律,每分鐘30~100次,且會有呼吸暫停期;懷孕6個月後,胎兒呼吸動作變得連續且持續;出生時,健康嬰兒會有穩定的呼吸節律,尤其是睡眠時;出生第1個月會與哭泣協調;第3個月轉變到與非哭聲的發聲協調。

  2 聽覺眨眼反射      又名耳蝸眼瞼反射


[特徵]兩眼對尖銳的聲音有眨眼反應。[動作顯示意義]若嬰兒對尖銳的聲音無反應或反應微弱,則家長應注意嬰兒是否聽力減退或耳聾。[存在期]5~6周左右,嬰兒可看到隨物體而動的眼球協調運動。

  3 追蹤反射

  4 視覺頸部反射


[特徵]當嬰兒的眼前閃過一道亮光時,他會扭轉頸部,顯得要盡力避開亮光。

  5 瞳孔反射


[眼部功能解析]瞳孔大小隨光照強度而變化的反應是一種神經反射,稱為瞳孔對光反射。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內的光量。該反射的感受器為視網膜,傳入神經為視神經,中樞為中腦的頂蓋前區,效應器是虹膜。虹膜由兩種平滑肌纖維構成,散瞳肌受交感神經支配,縮瞳肌受動眼神經中付交感纖維支配。瞳孔對光反應的特點是效應的雙側性,受光照一側瞳孔縮小稱為直接對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側眼瞳孔縮小稱為互感性對光反射。[特徵]瞳孔會對明亮光線收縮,周圍環境黑暗時則放鬆。[動作顯示意義]如果嬰兒3個月時,眼球還不能會收縮,應懷疑是否有智能缺陷、與視覺減弱或喪失。

  6 眨眼反射


[特徵]嬰兒對強光會有閉眼反應。[動作顯示意義]在新生兒醒著的時候,突然有強光照射,他會迅速地閉眼;當嬰兒睡覺時,如有強光照射,他會把眼閉得更緊。這樣的表現出生即有。到孩子長到6~9周時,你把一個東西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也會眨眼。這種反射將持續終生,其作用是保護嬰兒免受強光刺激。 
若嬰兒對強光無反應或反應微弱,則懷疑為眼盲,家長最好帶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存在期]嬰兒在2~4 周左右,可以注視一件物體。

  7 覽食反射       又名尋乳反射


[出現時間]0~3個月[特徵]嬰兒轉頭至受刺激側,並張口尋找乳頭。 
將嬰兒頭部置中,手放在前胸,以食指輕壓口周圍皮膚,分別觸在口角及上下唇的中央位置,嬰兒會張口並轉頭至刺激側,上唇受刺激時頭部會後仰,刺激下唇時下巴會垂下。[動作顯示意義]尋乳反射是嬰兒出生後為獲得食物、能量、養分而必定會出現的求生需求。當有物體碰觸到他的嘴角,嬰兒會試圖尋找到物體來源並做吸吮的動作。嬰兒的學習能力在媽媽肚子裡時便已開始。因此,當嬰兒長大到3~4個月之後,會學習、認知到肚子餓時,若用哭來表現就會有人來餵奶,於是慢慢改以行為表現來表達需求,因此尋乳反射也將慢慢消失。[消失時間]3~4個月會慢慢消失。

  8 吸吮反射


[出現時間]0~3個月[特徵]把東西放到嬰兒口中會吸吮。6周之後呼吸、吸吮與吞咽反射三者相互協調,餵食將變得更有效率。[動作顯示意義]初生嬰兒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過吸吮動作來攝取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將如棉花棒或手指頭等物體放進嬰兒嘴巴裡時,嬰兒便會自然地出現吸吮的動作。 
吸吮反射與尋乳反射為配套的反射反應,一定要能尋乳後且有吸吮的動作,才能真正達到喝奶與補充營養的效果。否則,奶瓶或乳頭放到嬰兒嘴巴裡了,但嬰兒卻無法有吸吮的動作。由此可見,嬰兒無法以吸吮的方式獲得食物,除了神經發展可能有問題外,嬰兒的吸收營養的方式與量也將出現障礙。[消失時間]3個月後會開始慢慢消失。[醫生小叮嚀]尋乳反射吸吮反射是判斷新生兒腦部是否正常發展的重要指標,如果這兩種最原始的反射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卻沒有出現,嬰兒將會在進食、維生等方面發生困難,因此可能要懷疑嬰兒是否有缺氧、缺血或是腦病變等腦部損傷的現象。不過,必須經過詳細檢查、評估之後才能做出診斷,並非嬰兒未出現某種反射反應,就絕對表示嬰兒是罹患某種疾病或是發展異常,家長無需過度緊張。

  9 吞咽反射


[特徵]吞咽。[存在期]6周之後呼吸、吸吮與吞咽反射三者相互協調,餵食變得更有效率。

  10 嘔吐反射

  11 頭後縮反射


[特徵]因張開的上唇使鼻孔閉起,引發突然的頭後縮反射以利呼吸。[動作顯示意義]與餵食有關,但是新生兒並未協調,所以當新生兒找到奶頭(尋乳反射),將奶頭含入口中會開始吸吮(吸吮反射)、吞咽(吞咽反射),但是因張開上唇會使鼻孔閉起,故會引發突然的頭後縮反射以利呼吸。

  12 第十二對腦神經    又名舌下神經反射


[特徵]以手指捏著嬰兒的鼻孔,會引發張口和舌尖上挑的反射動作。

  13 肛門反射


[特徵]嬰兒平躺,將下肢高舉伸直,以小針在會陰區划過,肛門外括約肌會收縮。若無反射,則為脊髓病變。

  14 掌抓握反射      又名達爾文反射


[出現時間]0~3個月[特徵]輕觸嬰兒手掌,嬰兒即緊握拳頭,將食指放在新生兒掌心,嬰兒會立刻抓緊檢查者手指,檢查者可藉此將嬰兒提升在空中停留幾秒鐘。[動作顯示意義]這是靈長目種系發生的遺傳,此反射反應剛出生的小畜會抓緊母畜毛髮而避免摔落的本能。這個反射性動作等到嬰兒再大一些就會慢慢消失。嬰兒長大後便可分辨要寫字了就將筆握緊,不寫了就將筆放下,經由認知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手掌與腳掌握、抓的運用。 
若是超過4個月還有此反射,可能神經病變。此外,嬰兒在第1個月會常緊握拳頭,但如超過兩個月仍持續握拳,則表示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消失時間]4~6個月之間會漸漸消失,嬰兒並開始學習抓、握、捏等精細動作的運用。

  15 蜷縮反射


[出現時間]出生時體重超過1800克的新生兒均有此反射。[特徵]當嬰兒的腳背觸及桌面邊緣時,會將其腿抬到桌面上,做出類似小貓的倦縮動作。[消失時間]出生後6~8周消失。

  16 旋轉反射


[特徵]兩手抓住嬰兒腋下,以臂膀平舉向著檢查者,然後將他轉到一側與 另一側。頭部會隨著旋轉的方向轉動,若你用拇指限制頭部活動,其眼球會轉至旋轉的那一側。[動作顯示意義]若發現頭部與眼球均不轉動表示有前庭功能不良,早期發現斜視也可使用此方法偵測出來。[消失時間]消失的時間不一定。[醫生小叮嚀]需要提醒家長們的是,假使嬰兒有某項或是某幾項的反射反應表現中出現異常,也不能斷定嬰兒可能生病或是發展異常,必須是配合臨床觀察,反覆再三的檢測與評估後,才能診斷出嬰兒是否有發展異常的問題。有些時候,也有可能是因為嬰兒在檢測時剛吃飽、剛睡醒,處於很舒服的狀態,讓嬰兒的反射反應較不明顯,所以即使嬰兒的反射反應不如預期,也不用太過擔心。與醫生詳細討論及觀察嬰兒情況,可避免替自己帶來過多的煩惱與擔憂。

  17 巴賓斯基反射


[出現時間]最早可在4~6個月的新生兒身上看到[特徵]當用火柴棍或大頭針等物的鈍端,由腳跟向前輕劃新生兒足底外側緣時,他的拇扯會緩緩地上蹺,其餘各趾呈扇形張開,然後再蜷曲起來。[動作顯示意義]此反射是因中樞神經通路(錐體束及大腦皮層)還不成熟而引起的。嬰兒2歲後出現與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現此反射,一般是錐體束受損害的表現。 
若無反射,則可能為神經病變。[消失時間]該反射約在6~18個月逐漸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現。

  18 手指反應反射


[特徵]輕敲手的尺骨側與第五小指會產生拇指與其它手指的伸展。[動作顯示意義]同掌抓握反射。

  19 嘴角反射


[出現時間]0~4個月[特徵]類似尋乳反射。以手指頭輕點的傳導刺激方式輕輕地碰觸嬰兒嘴角,嬰兒為了尋找刺激點來源會轉動頭部,或是嘴角撇向刺激源,展現求生本能。醫生也可從旁觀察嬰兒在接受刺激後其傳導路徑是否正確。[消失時間]約3~4個月後便會開始慢慢消失。

  20 莫羅反射       又名驚跳反射


[出現時間]0~3個月[特徵]這是一種全身動作,在嬰兒仰躺著的時候看得最清楚。 
突如其來的刺激,如槍聲或其他較響聲音的突然出現,或者把嬰兒放進小床裡等,都會引起驚跳反射。出現驚跳反射時,嬰兒會因受到驚嚇且感到後方突然無依靠,造成類似將身體向外展開後又迅速往內縮放,尤其嬰兒的雙手會最為明顯的出現先張開,後縮回的姿態的改變,而呈現擁抱狀。[動作顯示意義]這是嬰兒對外界刺激所作的反應,目的在於觀察嬰兒神經傳導路逕到脊髓的原始反射以及兩隻手的功能是否正常。因為有些嬰兒可能會有臂神經叢麻痺,使得反射反應只出現單邊。此反射超過4個月還有則嬰兒可能神經病變;超過6個月還有則肯定有神經病變;若有上肢不對稱反應則可能為半身輕癱、臂神經叢損傷、鎖骨或肱骨骨折;若下肢反應消失則疑為脊髓下段損傷與先天性髖關節脫臼。[消失時間]3~5個月時消失。

  21 帕氏反射


[特徵]用一隻手扶住嬰兒成懸吊式俯臥姿勢,另一手拇指由薦骨沿整條脊柱用力畫向頭部,嬰兒頭部和脊椎伸展,膝部彎曲到前胸,哭叫與排空膀胱。[動作顯示意義]如無反射,可能是重大腦損傷、頸椎創傷、脊髓前角細胞疾病或嚴重肌萎縮。[消失時間]3~4個月消失。

  22 縮避反射


[特徵]對於肢體疼痛刺激時會哭和退縮。[動作顯示意義]以小針輕觸嬰兒手臂與腿部,注意嬰兒肢體動作或臉上表情,注意有無刺激該肢體的任何動作或臉上表情變動,如果針刺過猛,嬰兒會哭叫。 
各項表現代表的意義: 
★ 嬰兒會哭叫無退縮:運動麻痺或感覺麻木; 
★ 面部表情改變或哭但無退縮:運動麻痺性較大; 
★ 有避縮但無表情改變或哭:脊椎病變。[知識補充站]強刺激 如何能刺激嬰兒出生時有宏亮的哭聲呢?以往會在電視劇上看到有人將剛出生的嬰兒倒著拍打,讓嬰兒能夠哭出聲,其實這並不正確!因為新生嬰兒對於外界的刺激反應敏感,因此只要在嬰兒出生後撫觸其背部,如此輕微地肌膚碰觸,對於嬰兒而言就是一種強刺激,嬰兒就會哭,不需要到將嬰兒倒置且拍打的地步。另外,早產、住在加護病房內、呼吸窘迫或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嬰兒雖然也能夠做新生兒反射反應的檢測,但因為早產嬰兒腦部的發育尚未完全,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造成嬰兒顱內出血的情形,因此建議仍需等到嬰兒狀況較為穩定時再開始進行,會比較安全。

  23 身軀彎曲反射


[出現時間]0~2個月[特徵]平抓嬰兒使之俯臥在檢查者的手上,用手在嬰兒背部中線外一釐米處的脊柱旁線,由肩部延伸至臀部滑動刺激,嬰兒軀幹會彎向刺激一側,肩部與骨盆向同一方向移動。[動作顯示意義]這項檢測是以強刺激的方式給予嬰兒刺激並由此觀察刺激傳導到神經、外圍神經以及肌肉張力的情況如何等,以檢視嬰兒的活動力以及感覺傳導的發展。也因為新生嬰兒對於外界刺激反應較敏感,所以在剛出生時就能進行這項檢測。如果是早產或缺氧嬰兒,則有可能會出現其神經傳導與肌肉張力的表現較不明顯的情形。正常而言,這項反射反應會隨著年齡越大,反應也將越不明顯。此外,若有橫斷性脊髓損傷,可以檢查有無這種反射存在。在橫斷性脊髓病灶或損傷時,反射消失。[消失時間]2個月~1歲之間會開始慢慢消失。

  24 行下步反射      又名踏步反射,即稱邁步反射


[特徵]當嬰兒被豎著抱起,把他的腳放在平面上時,他會做出邁步的動作。[動作顯示意義]從嬰兒背後將手放在嬰兒手臂下方,並以拇指扶住其頭部背側,使嬰兒直立後,以其足部接觸地面,小心不可使其足部向足底彎曲,嬰兒的反應為髖與膝關節彎曲和受刺激的腳踩住地面。當輕緩地移動嬰兒向前走時,以其一腳置於地面,另一腳會舉步向前,產生了幾個一連串步伐交換的運動。早產兒也有此反射,但他們往往是腳尖著床,與足月兒用整個腳或腳跟著床的步行動作不同。當有輕癱與臀位生產的新生兒,不會有此等反應。 
若嬰兒在8個月以後仍有些反射,則可能有腦性疾患。[消失時間]這一反射在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即出現,6~10周時消失。

  25 擁抱反射


[特徵]用一隻手託起新生兒的頸和背部,另一隻手託起頭的枕部,然後突然將託起枕部的手下移4~5釐米(手不離開枕部),使新生兒的頭及頸部向後傾10°~15°。正常嬰兒會出現兩上肢外展、伸直,手指張開,然後上肢屈曲回縮呈擁抱狀態。[消失時間]消失時間是3~6個月。

  26 巴面金反射


[特徵]當嬰兒的一隻或兩隻手掌受壓時,他會轉頭張嘴,手掌上的壓力一放鬆,他可能會打呵欠。俯臥位時嬰兒會自動把頭抬起或後仰,然後把臉扭向一邊。

  27 強直性頸部反射    又名不對稱頸緊張反射


[出現時間]最早在28周時的胎兒身上發現[特徵]當嬰兒仰躺著的時候,將他的頭會轉向一側,保持嬰兒下頷位於肩部上方,嬰兒會伸出臉朝向一側的手臂和腿,彎曲另一邊的手臂和腿(他喜歡的那一邊似乎可預示他以後的習慣用手) 。[動作顯示意義]這種反射,在出生後的數周內,能阻止新生兒由仰臥滾向俯臥或由俯臥滾向仰臥。正常情況下,並不能每一次均能引發這種反應。若每次操作均能引發反射,不論嬰兒年齡都應考慮為異常反應。若出生3個月後繼續存在,則為腦性病變。[消失時間]在出生後3個月左右消失。

  28 對稱的強直性頸部反射


[特徵]將低著的嬰兒頭伸直抬起時,可見到手臂伸直、雙腿彎曲的現象,而使其低頭屈頸時,動作則相反。[動作顯示意義]一般到嬰兒練習爬行時,此反射即消失。若繼續存在,則為腦性疾患,嬰兒不能爬行。

  29 遊泳反射       又名潛水反射


[特徵]把不滿6個月嬰兒俯臥放在水裡,他會表現出協調很好的不隨意遊泳動作。在水中,他肺部的管道會自動關閉,張嘴,睜眼睛,用手和腳來遊動。[消失時間]滿6個月以後,如果再這樣把嬰兒放在水裡,他就會掙扎活動;直到8個月以後,嬰兒才擁有有意識的遊泳動作。

  30 不對稱強直性頸反射


[出現時間]0~5個月[特徵]讓嬰兒平躺著,由專業醫生稍微轉動改變其頭頸部位置,嬰兒一邊的手會縮起來,對側的手則會伸展拉直,呈現拉弓或擊劍狀。[動作顯示意義]控制平衡的半規管以及淋巴的流動等原因都會促使姿態的改變,這是測試傳導路徑的完整性。這項反射反應並不一定會出現,但是嬰兒若到了5~6個月之後,該反射反應仍持續存在,顯見是有問題的,若持續存在可能是因為嬰兒的腦部或是發展方面有異常狀況,而嬰兒也會因為轉頭,但身體呈現拉弓狀而無法成功翻身。[消失時間]約5~6個月之間會消失。[知識補充站]神經系統如同天平一般是一種平衡的狀態,正向刺激會有正向刺激的神經控制,負向刺激也會有負向刺激的抑制神經控制,上述提及的原始反射其抑制的神經源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多為正向刺激。往後經過認知學習,抑制神經源也將漸漸發育完全,身體也將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但並非正向刺激神經原消失,而是抑制神經原系統發育漸趨完整,原始反射便會慢慢消失。但如果是缺氧,或本身神經學異常的嬰兒,其抑制神經源就會被破壞掉,或是訊息無法傳遞,因此原始反射又會表現出來。假如嬰兒的原始反射在1歲之後又再次出現,則表示可能嬰兒的神經傳導可能出現問題,應趕緊就醫,讓醫生檢查診斷。

  31 降落傘反應反射


[出現時間]9個月後才會開始出現[特徵]為一種保護性反射。檢測方式有數種,其中一種為抱著嬰兒,讓他感覺到突然往下墜的感覺,嬰兒的雙手便會對稱地突然張開;或是讓嬰兒坐在床上,輕輕側推他一下,嬰兒會因為身體往旁邊傾斜而伸手扶著床。[動作顯示意義]測試嬰兒神經中樞與外圍以及嬰兒的自我保護機制是否正常運行。

  32 Landau氏反射


[出現時間]10個月(通常為發展最好的時間)~2歲之間[特徵]讓嬰兒呈現趴臥姿,正常的情況下嬰兒的頭會微微往上仰,軀幹伸直,但若是突然的將嬰兒的頭往下輕壓,嬰兒的下肢便會縮起來。[動作顯示意義]可測試嬰兒的伸展肌肉群是否正常發展[消失時間]2~2.5歲之間。[醫生小叮嚀]家長可根據兒童發展狀況,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記錄、觀察嬰兒發展裡程碑,也可至醫院依照其年齡索取發展裡程篩檢表,根據嬰兒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溝通、自我照顧或社會性這4個大項的發展情形,加以勾選篩檢表內的選項,以便初步了解嬰兒是否有達到正常的發展裡程碑。

本公眾號ekcg2014為《兒科常見疾病診療常規》系列叢書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號。本小編聯繫email:zhangxk1979@126.com。

《兒科常見疾病診療常規(第七輯-2019版)》收錄了2018年由《中華兒科雜誌》、《中國實用兒科雜誌》、中華醫學會等權威雜誌或部門、協會公開發布的與兒科疾病相關的診療指南、專家共識等以及部分2018年前發表的比較重要而又未收錄在本系列叢書前六輯中的診治指南共86篇,約550頁,分上、下兩冊裝訂,彩色硬皮封面,膠裝,印刷精美!現已經正式成書,接受訂購!具體目錄可參考本公眾號今日發送相關消息或關注本公眾號後回復7查看。

訂書、諮詢、售後服務電話(唯一):18531708561(請直接撥打電話聯繫,不要發送簡訊,謝謝!)。


相關焦點

  • 不可思議的32種嬰兒反射反應
    為什麼嬰兒的手碰到物體就會緊抓著不放?作為媽媽的你,可知道原來這些眾多的反射反應,都能夠幫助媽媽們更加了解嬰兒的生長情況?通過知媽堂專家的細心講解,相信能夠讓媽媽們更完整地了解較常見的數種嬰兒反射反應。嬰兒反射反應對新生兒的意義:使新生兒適應周圍環境  和呼吸、吞咽這些動作一樣,新生兒的機體反射具有重要的生存價值。
  • 嬰幼兒不讓吃鹽,是不是偽科學?
    2020-11-25 10:32:05 來源: 幸孕媽咪愛 舉報
  • 【聽力學名詞釋義(30)】鐙骨肌(聲)反射與聲反射測試
    圖1 聲反射的路徑示意圖評價鐙骨肌對聲刺激產生的收縮反射的能力。聲反射測試內容包含:聲反射閾、聲反射衰減、聲反射振幅和聲反射潛伏期。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是聲反射閾和聲反射衰減測試。1、聲反射閾(Acoutic reflex threshold ,ART):是可重複的能引出聲反射的最小聲音刺激強度,用dB HL表示。
  • 中國成最大奶粉消費國 國內嬰幼兒奶粉標準低
    但目前有專家則表示,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問題,最主要的仍是標準沒有跟國際接軌。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名譽院長丁綜一15日在微博上表示:「去年7月13日我呼籲重視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制定。一年過去了,沒人理我。我以為,當今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源自標準制定。國際組織究竟如何制定,需讓廣大群眾知道、掌握,才能正本清源。」
  • 嬰幼兒益生菌「亂象」
    近年來,各大母嬰店中奶粉的熱度似乎已經漸漸回落,嬰幼兒益生菌類產品的熱度逐漸在上升。其中,合生元、小葵花、迪輔樂以及一些國外品牌的益生菌類產品佔據了市場主流。記者調查後發現,目前濟南市面上的嬰幼兒益生菌類產品在種類上難以區分,並且多數產品未標註適用人群以及益生菌含量。對此,有專家表示,消費者購買嬰幼兒益生菌類產品時要謹慎,固體飲料並不符合嬰幼兒食品的相關標準,不推薦給嬰幼兒服用。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資料:神經反射檢查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資料:神經反射檢查 神經反射檢查是臨床上實踐技能操作的重要考試項目,同時也是我們醫學基礎知識筆試的重要內容,所以掌握神經反射的概念以及檢查項目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快和山東中公教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嬰幼兒奶粉中DHA的重要性和缺乏的危害
    由於DHA具有的有助於腦部以及視敏度發育的功用,因此它頻頻出現在各式各樣的廣告當中,尤其是嬰幼兒產品廣告,「富含大量DHA」已經成為了這些產品最為常用和最具殺傷力的廣告語。 基本上國內外所有品牌奶粉都在包裝最顯眼的位置用醒目的顏色和字體突出「DHA」。
  • 崔玉濤揭秘嬰幼兒食物過敏 康萃樂益生菌給寶寶腸道專業呵護
    寶寶反覆溼疹、鼻炎、腹瀉 也許與食物過敏有關  講座伊始,崔玉濤解釋道,當人體免疫系統對來自空氣、水源、接觸物或食物中天然無害物質出現了過度反應時,就可認為人體出現了過敏。這種寶寶身上出現的溼疹、皮疹、蕁麻疹等現象屬於皮膚過敏,而生活中,嬰幼兒由食物過敏而引起的其他過敏情況並不僅限於皮膚。  崔醫生系統地說道,有的寶寶容易咽唇舌水腫、瘙癢,有的寶寶從小一到換季就咳嗽、鼻炎發作,還有的孩子經常腹瀉、嘔吐、便秘,這種種的病徵其實都與孩子體內發生的食物過敏有關。嬰幼兒的過敏基本從食物過敏起步,皮膚、胃腸症狀為先。
  • 新生兒的這5種反射運動,新手媽媽的你知道幾個?
    事實上科學家研究發現新生兒有5種自發性的行為,寶寶的這些自發性的行為,又叫反射動作。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有趣的寶寶動作? 1、擁抱反射 如果託住寶寶的頸肩部懸空、或者突然改變體位頭向下懸空10-15度,寶寶就會出現雙手握拳,雙臂先向外再向內收的擁抱姿勢。一般在出生後第4個月就消失了。
  • 0-3個月小寶寶神經反射自測表
    胸圍 男嬰約為32.65釐米,女嬰約為32.57釐米。  頭部 新生兒的頭頂前中央的囟門呈長菱形,開放而平坦,有時可見搏動。父母注意保護囟門,不要讓它受到碰撞。大約1歲以後它會慢慢閉合。  腹部 腹部柔軟,較膨隆。  皮膚 全身皮膚柔軟、紅潤,表面有少量胎脂,皮下脂肪已較豐滿。  四肢 雙手握拳,四肢短小,並向體內彎曲。
  • 同位素內標-氣相色譜-質譜法同時測定嬰幼兒配方粉中3-氯丙醇酯和...
    對比2 種物質的直接檢測法和間接檢測法,直接檢測法的測定時間短,但所需的標準品多,價格昂貴,而間接檢測法所需的標準品少,測定的靈敏度高,多用於常規測定。嬰幼兒配方粉是非母乳餵養嬰兒的主要營養素攝入來源,3-MCPDE與GEs是嬰幼兒食品中潛在的危害物質,建立嬰幼兒配方粉中3-MCPDE和GEs的檢測方法對於開展風險評估及標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 夏天解暑最重要 4種茶一定要多喝
    原標題:夏天解暑最重要 4種茶一定要多喝   原標題:夏天應多喝4種涼茶   夏天喝什麼最解暑呢?夏天消暑的飲品有很多,在這裡要為大家推薦的是涼茶。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成品涼茶,但是,自己製作的涼茶才是最健康的。接下來,為大家推薦4款夏天應多喝的涼茶,別錯過了。
  • 國開(中央電大)學前本科《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期末考試
    C.13~141~3歲嬰幼兒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是(B)。B.家庭10月齡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應是(B)。B.奶類13~24個月的幼兒每天睡眠時間為(B)個小時。B.13~1418月齡幼兒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是(C)。C.家庭2~3歲幼兒每餐進餐時長應控制在(C)。C.20~30分鐘2~3歲幼兒每餐進餐時長應控制在(C)。
  • 嬰幼兒喘息就是哮喘嗎?聽聽專家怎麼講
    一、喘息不是疾病,是一種症狀  喘息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過程中持續的哮鳴聲,這也是臨床中許多疾病的重要表現。喘息在兒童中的發生率很高。有研究顯示,在9490名歐美兒童中,32%都在既往的6個月裡出現過喘息症狀。另一項在美國兒童中開展的前瞻性研究則表明,49%的兒童都曾發生過喘息。
  • 嬰幼兒不能吃牛黃解毒片?這份用藥黑名單每個家長都要知道
    圖源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 最重要的修訂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嬰幼兒禁用 因為嬰幼兒沒發育完全,用藥就比成人有更多限制,也更容易受傷,多有因錯誤用藥帶來藥物傷害的案例,安全用藥知識必須持續更新。
  • 嬰幼兒營養與免疫
    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生理性保護反應。 打個比方,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個強大的軍團,消化道呼吸道中的黏膜是防衛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線,而免疫細胞組成了強大的細胞軍團,這些細胞可以分泌出特定的抗體,緊緊鎖住入侵者。這些細胞如白細胞以及多種蛋白質構成了一整套防衛系統,識別和排除進入人體的抗原性異物,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大家熟知的各種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等,都屬於被免疫系統識別、排斥的對象。
  • 2020軍隊文職考試醫學備考資料:神經反射檢查
    神經反射的完成依賴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樞、傳出神經元和效應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環節有病變都可影響反射,使其減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如錐體束以上病變,可使反射活動失去抑制而出現反射亢進。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根據刺激的部位,又可將生理反射分為淺反射和深反射兩部分。(一)淺反射是刺激皮膚、黏膜、角膜等引起的反應。
  • 哺乳期嬰幼兒為什麼需要攝入乳糖
    從進化、營養學等觀點來看,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嬰兒出生後最初的6個月內應純母乳餵養,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並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更久。而乳糖被認為是人乳中宏量營養素的最主要成分,是人們研究最早的乳成分,也是影響人乳滲透壓的主要成分【1】。在所有哺乳動物的乳汁中,人乳和猴乳的乳糖含量佔比是最高的【6】。
  • 關於瞳孔對光反射
    瞳孔反射是一種通過虹膜肌肉的收縮改變瞳孔大小的生理反應。光照瞳孔引起瞳孔縮小的反應稱為瞳孔對光反射。
  • PDMS-2反射訓練:蘭朵反應|【一起學運動訓練】
    PDMS-2反射訓練:蘭朵反應|【一起學運動訓練】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反射訓練中的第三個:蘭朵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