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個月小寶寶神經反射自測表

2020-12-05 太平洋親子網

 

體格發育

  體重足月的新生兒出生時平均體重約為3000克左右,男嬰比女嬰略重一些。出生後一周常會有體重減輕的現象,這是暫時的,10天內即可恢復,稱之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身長 平均約為49-50釐米,男嬰比女嬰略長一些。

  頭圍 男嬰約為34.4釐米,女嬰約為34.01釐米。

  胸圍 男嬰約為32.65釐米,女嬰約為32.57釐米。

  頭部 新生兒的頭頂前中央的囟門呈長菱形,開放而平坦,有時可見搏動。父母注意保護囟門,不要讓它受到碰撞。大約1歲以後它會慢慢閉合。

  腹部 腹部柔軟,較膨隆。

  皮膚 全身皮膚柔軟、紅潤,表面有少量胎脂,皮下脂肪已較豐滿。

  四肢 雙手握拳,四肢短小,並向體內彎曲。有些嬰兒出生後會有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等現象,這是正常的,大多滿月後緩解,雙足內翻大約3個月後就會緩解。

  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淺表且不規律,以腹式呼吸為主。約每分鐘40-45次,有時會有片刻暫停。

  循環 心率比成人快,每分鐘為90-160次。

  排洩 出生當天,就開始有大小便了。最初的大便是黑綠色的,粘稠、發亮,這是胎糞,以後很快變為黃色便。如果出生後24小時仍無胎糞排出,應作進一步檢查。小便第一天約4-5次,以後逐漸增多;1周左右時每天排尿l0 至20次。

神經精神發育

  運動機能 出生就會大聲啼哭,以後會一陣陣地哭。

  出生後半小時內可俯臥於母親胸前吮吸和吞咽母乳。

  物體碰觸口唇時會引起吮吸動作。

  觸覺 對母親的觸摸、撫抱,感受靈敏,並顯示出喜愛。

  嗅覺 對母乳的香氣感受靈敏,並顯示出喜愛。

  視覺 覺醒時會慢慢睜開雙眼,漫無目的地環視周圍。能看見離眼20-30釐米遠的鮮豔物體。有物品靠近眼睛時會眨眼。

  聽覺 醒著時,近旁約10-15釐米處發出響聲,可使其四肢軀體活動突然停止,似在注意聆聽聲音。

神經反射活動

  ★食物反射:包括覓食反射、吮吸反射和吞咽反射。對出生僅半個小時且醒著的新生兒,當你用手指或乳頭撫弄其面頰時,會轉頭、張嘴,並有吮吸、吞咽動作,有如吃奶一樣。這種反射在9個月後消失。

  ★定向反射:嬰兒出生12至24小時後,就會把眼睛轉向光源;強的響聲還可使其停止吮吸動作。

  ★抓握反射:觸摸出生兩三天的新生兒的手掌時,其會握緊拳頭,這種反射4個月時消失。

  ★巴布金反射:新生兒躺著時,按住其手掌,頭就會轉來轉去,嘴巴張開,就像打呵欠一樣。6個月後這種反射消失。

  ★巴林斯基反射:用手指輕劃嬰兒腳底外側,由腳跟至腳尖,腳趾會象扇形樣的張開。6-9個月後這種反射消失。此後,再觸劃其腳底時腳趾就會朝裡彎曲。

  ★防禦反射:嬰兒出生後頭幾天就能對溫度或疼痛刺激產生泛化性反應,也就是說刺激其某一部位,會引起全身性的反應,如嘔吐、噴嚏、眨眼、打哈欠、瞳孔反射等。這種反射是不會消失的。

  ★驚跳反射:當新生兒受到突然的刺激如響聲等,就會伸開雙臂、雙腿、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以及頭朝後仰又迅速收回。這是一種全身動作,在新生兒躺著時看得最清楚。4個月後這種反射消失。

  ★遊泳反射:將新生兒託起面部朝下,其四肢就會做遊泳動作。6個月前將新生兒仰臥在水裡其會表現有不經意的遊泳動作;8--9個月後才表現為較隨意遊泳動作。

  ★行走反射:託著新生兒的腋下讓其光腳板接觸平面,其會作邁步動作,看上去非常像動作協調的行走。這種反射在8周後消失。

  ★蜷縮反射:當新生兒縮起腳背碰桌面邊緣時,其會做出如小貓動作相似的蜷縮動作。這種反射也在8周左右後消失。

  以上這些反射,有些是由於大腦皮層的成熟而受到抑制,在一定的時間內消失了;有些則具有明顯的保護人體的作用,不會消失。凡有上述反射者,一般說明其神經系統發育正常,否則就有可能是不正常的表現。特別是某些嬰兒如缺乏多種無條件反射,其神經系統發育不良的可能性則較高,可請醫生作進一步檢查診斷。

  更多精彩文章推薦:

  給寶寶取名 爸媽要避開7大禁忌>>>

  護理「燒寶寶」千萬別犯6種錯>>>

  4個「第一口」 九成寶媽都不知>>>

相關焦點

  •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1、尋乳反射為什麼新生兒抱在媽媽懷裡,不用誰教他都可以自動尋找媽媽的乳頭喝奶。其次你用手指去觸碰小寶寶的嘴巴或者臉頰,他就會開始尋找這個「點」,用舌頭去舔你碰他嘴巴的地方。這就是尋乳反應,3~4個月之後,寶寶的眼睛可以正常看到物體了,這種反射就會消失。2、吮吸反射小寶寶自己吮吸乳汁、自己吃自己的手指,不用誰教,含住什麼就會有規律地吮吸什麼,這就是吮吸反射,可能是在媽媽肚子裡喝羊水學會的吧!
  • 人體神經反射弧有多長?
    人體神經反射弧就是人體完成神經反射動態的神經結構,反射是一個狀態或者是一個過程。人體神經反射弧就是接收到信息的刺激然後再到發生反應的一個過程。我們人體一個完整的反射弧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第一個是感受器,第二個是傳入神經纖維,第三個是神經中樞,第四個是傳出神經纖維,第五個是效應器。
  • 神經反射的原理
    (二)反射弧任何反射活動都有一定的結構基礎,即反射弧。反射弧由五部分組成依次為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多突觸反射多突觸反射是指在中樞內的傳入與傳出神經元之間有一個以上中間神經元接替,即經過多次突觸傳遞的反射,絕大部分反射都屬於多突觸反射3.外感性反射和內感受性反射
  • APJL:太陽風反射粒子對近月表磁場擾動的影響
    前人對月面反射粒子的探索大多集中於研究它們對近月空間等離子體環境的影響,包括加速過程、尾跡注入過程,以及波動激發過程,而入射粒子如何反射,以及它們對太陽風的反作用經常被忽略。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過程往往發生在離月面較低的高度上(<30km),由於月球地形複雜,衛星很難接近月表,導致等離子觀測數據非常少;另外,也因為粒子探測器通常無法覆蓋所有能量範圍或所有方向,這導致粒子探測很難準確。
  • APJL:太陽風反射粒子對近月表磁場擾動的影響
    前人對月面反射粒子的探索大多集中於研究它們對近月空間等離子體環境的影響,包括加速過程、尾跡注入過程,以及波動激發過程,而入射粒子如何反射,以及它們對太陽風的反作用經常被忽略。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過程往往發生在離月面較低的高度上(<30km),由於月球地形複雜,衛星很難接近月表,導致等離子觀測數據非常少;另外,也因為粒子探測器通常無法覆蓋所有能量範圍或所有方向,這導致粒子探測很難準確。
  • 新生兒有這4種鍛鍊腦力的表現,若6個月後沒消失,腦部有可能出問題
    一、擁抱反射擁抱反射是寶寶自身的一種防禦性反射,當家人、媽媽突然想要抱寶寶,或周圍發出了聲響、寶寶的雙手立馬會呈現防禦狀態(兩臂外展伸直屈曲內收到胸前呈擁抱狀)往往還伴隨著大哭。2-3個月左右的寶寶是擁抱反射的高峰期。
  • 「育兒日誌」5個月小寶寶,注入靈魂!
    5個月例行預防針時間。小寶寶被媽媽按趴在自己腿上,露出光屁屁準備接受這一針百白破,爸爸則在邊上看著被按倒的小傢伙試圖逃走的樣子偷著樂,一邊打開了攝像頭,準備拍下小寶寶被扎瞬間的哭涕!但是!一針下去,所有人都驚呆了!
  • 2015山東醫療衛生面試體格檢查:神經反射之淺反射檢查(下)
    2015山東醫療衛生面試體格檢查:神經反射之淺反射檢查(下) 神經反射-淺反射檢查(腹壁、角膜、提睪反射)(18分)(4)提問(2個)(2分)①淺反射除上述三種外,還有哪兩種?
  • 一分鐘自測!你是否有腦中風的可能?
    二簡單自測 發現病變的蛛絲馬跡 如此隱匿又危險的大腦小血管病變,怎樣才能及時發現呢?專家帶來了3個簡單的自測方法。 1 棉籤劃腳棉籤是神經內科醫生的「必備武器」,用它劃腳能查出95%以上的大腦或脊髓病變。 【方法】拿一根棉籤,以由輕到重的力度劃受試者足底皮膚。
  • 不可思議的32種嬰兒反射反應
    若嬰兒對強光無反應或反應微弱,則懷疑為眼盲,家長最好帶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存在期]嬰兒在2~4 周左右,可以注視一件物體。因此,當嬰兒長大到3~4個月之後,會學習、認知到肚子餓時,若用哭來表現就會有人來餵奶,於是慢慢改以行為表現來表達需求,因此尋乳反射也將慢慢消失。[消失時間] 3~4個月會慢慢消失。
  • 小寶寶有了這8個表現,說明他視力出問題了,家長一定要細心察覺
    很多現象可以幫助我們早期發現寶寶的視力問題,以便及時到醫院檢查:● 寶寶出生二周至一個月,仍對光照(小手電筒)無反應,面部不轉向明亮處(窗口或燈光)。● 出生一個月後,把顏色鮮豔的小球放在他眼前移動,寶寶不會注意到,也不會追視著尋找。● 2~3個月後,寶寶看上去「眼神不對勁」,比如眼球,總是無目的地轉動,像是在搜尋什麼目標,但又視而不見。
  • 2020軍隊文職考試醫學備考資料:神經反射檢查
    :2020軍隊文職考試醫學備考資料:神經反射檢查,希望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神經反射的完成依賴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樞、傳出神經元和效應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環節有病變都可影響反射,使其減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如錐體束以上病變,可使反射活動失去抑制而出現反射亢進。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根據刺激的部位,又可將生理反射分為淺反射和深反射兩部分。(一)淺反射是刺激皮膚、黏膜、角膜等引起的反應。
  • 嬰幼兒最重要的32種反射反應
    虹膜由兩種平滑肌纖維構成,散瞳肌受交感神經支配,縮瞳肌受動眼神經中付交感纖維支配。瞳孔對光反應的特點是效應的雙側性,受光照一側瞳孔縮小稱為直接對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側眼瞳孔縮小稱為互感性對光反射。[特徵]瞳孔會對明亮光線收縮,周圍環境黑暗時則放鬆。[動作顯示意義]如果嬰兒3個月時,眼球還不能會收縮,應懷疑是否有智能缺陷、與視覺減弱或喪失。
  • 斷頭黃鱔神經反射咬人 女子手指被咬得血肉模糊
    斷頭黃鱔神經反射咬人 女子手指被咬得血肉模糊2016-06-16 09:1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6月14日傍晚5點左右,鍾女士準備殺黃鱔,她在黃鱔的頸部和身體中間用剪刀剪了兩刀,黃鱔的脊椎已被剪斷,頭和身體基本已經分離。正當她左手&nbsp拿起黃鱔準備剖肚時,被砍斷的黃鱔頭趁鍾女士不注意,突然緊緊地咬住了她的小拇指。「我痛得哇哇叫,怎麼甩也甩不掉,我越是甩,它咬得越緊。」
  • 新生兒普遍擁有的「原始反射」,不僅看起來萌,還能起到不同作用
    這是典型的擁抱反射,也稱之為莫羅反射,這種反射在新生兒階段較多,一般會在2-3個月左右消失。 第二種:吸吮和吞咽反射 「找奶喝」可不是人類的「專利」,包括哺乳動物在內,都擁有這項技能,是一種覓食反射。
  • 馬尾神經損傷早期的三大症狀是什麼?|反射|損傷|馬尾神經症候群|...
    馬尾神經症候群是屬於一種十分令人困擾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對我們病人造成很多難題!馬尾神經損傷能不能治好?患病後還可以工作嗎?馬尾神經損傷了以後家裡人怎麼辦呢?在這裡給大家說一下,由於每個人病情進展各不相同,所以具體也是因人而異的。在馬尾神經損傷的早期,大部分病人的三大症狀是什麼?
  • 新生兒正常神經反射檢測的方法,操作簡單效果佳
    神經反射活動總結: 食物反射:包括覓食反射、吮吸反射和吞咽反射。對出生僅半個小時且醒著的新生兒,當你用手指或乳頭撫弄其面頰時,會轉頭、張嘴,並有吮吸、吞咽動作,有如吃奶一樣。這種反射在9個月後消失。
  • 腦梗:1步自測、3步判斷、7步遠離!50歲後一定收好照做!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自測的方法!一步自測有沒有腦梗,畫個圈就知道方法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隱性的腦梗呢?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自測。方法:在紙上以5毫米的間隔來畫螺旋線4到5圈(如圖)。然後用另一種顏色的筆在5毫米間隔中間畫一條線。這條線在10秒內畫完。
  • 反射弧的分析
    不知道是否還記得反射弧的組成是哪些,反射弧的組成包括5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弧的任何一個部分被破壞則反射活動不能完成。用0.5%硫酸溶液刺激牛蛙左後肢腳趾,觀察有無屈曲反射。再用清水洗淨硫酸。2)將左後肢踝關節上2cm處的皮膚做環形切口,再用紗布包住皮膚向下扯掉皮膚,再用硫酸刺激腳趾,觀察有無屈曲反射。再用清水洗淨硫酸。3)刺激右後肢腳趾,觀察有無屈曲反射,再用清水洗淨硫酸。
  • 新生兒六種神奇的反射,你能叫出幾個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許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都是「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形象。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寶寶天生具有多種反射能力。寶寶出生後很脆弱,反射能力協助健康成長小楠從產房出來後,顧不得身上的痛楚就讓家人把小寶寶抱到她身邊,聽人說最好在分娩後儘快給孩子餵奶,小楠趕緊讓老公去打盆清水清潔身體,自己守著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