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

2020-12-04 嬰語童話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

1、尋乳反射

為什麼新生兒抱在媽媽懷裡,不用誰教他都可以自動尋找媽媽的乳頭喝奶。其次你用手指去觸碰小寶寶的嘴巴或者臉頰,他就會開始尋找這個「點」,用舌頭去舔你碰他嘴巴的地方。這就是尋乳反應,3~4個月之後,寶寶的眼睛可以正常看到物體了,這種反射就會消失。

2、吮吸反射

小寶寶自己吮吸乳汁、自己吃自己的手指,不用誰教,含住什麼就會有規律地吮吸什麼,這就是吮吸反射,可能是在媽媽肚子裡喝羊水學會的吧!只有會吮吸的寶寶,才能喝到媽媽的母乳,這是反射大概在6個月後消失。

3、抓握反射

抓握反射表現為當你用你的手指碰他的小手,或者適合他手掌大小的玩具,他可以緊緊抓住不放,同樣腳趾和腳掌也會出現類似的反應。抓握反射可以幫助大人和寶寶的互動,手的抓握反射3個月後消失,腳的反射8個月大的時候消失。

4、驚嚇反射

小寶寶受到驚嚇了,他的小腦袋可以稍微抬起來一點,或者出現四肢向外伸開。其實是發生了驚嚇反射,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3個月或者4個月大的時候就會消失。

5、吞咽反射

小寶寶一出生就會吞咽,所以喝母乳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他喝母乳喝得好香。

6、踏步反射

家長用手撐在寶寶的腋下,讓寶寶的腳接觸地板,他好像可以自己走路一般,用自己的腳左右交替走路,這就是踏步反射。一般來說,很少會有家長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就讓他練習走路。2個月後就會消失。

7、巴賓斯基反射

其他6個反射一樣這麼明顯的告訴我們講的是什麼,但是很重要,這個反射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具體什麼做呢?拿起你家寶寶的小腳丫,用你的手指輕輕地划過小寶寶的腳底,大拇指向上翹起,其他四個腳指頭往兩邊撒開,說明你家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是正常的。但是不建議家長經常做這個動作,對於寶寶而言,這個動作他並不舒服。1歲學會走路了就會消失。

相關焦點

  • 新生兒正常神經反射檢測的方法,操作簡單效果佳
    新生兒有一些生下來就會做的動作稱為無條件反射。從這些反射可以檢查出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否正常。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家長比較容易檢查的方法: 用手指輕碰新生兒的面頰或嘴唇周圍,看看他的嘴是否朝手指的方向尋找,這種反射稱為「覓食反射」。在餵奶前做這個實驗比較好。 用手指輕輕劃新生兒腳底外側部位,新生兒的五個腳趾會分開,大拇指向上蹺起。
  • 0-3個月小寶寶神經反射自測表
    有些嬰兒出生後會有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等現象,這是正常的,大多滿月後緩解,雙足內翻大約3個月後就會緩解。  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淺表且不規律,以腹式呼吸為主。約每分鐘40-45次,有時會有片刻暫停。  循環 心率比成人快,每分鐘為90-160次。  排洩 出生當天,就開始有大小便了。最初的大便是黑綠色的,粘稠、發亮,這是胎糞,以後很快變為黃色便。
  • 新生兒六種神奇的反射,你能叫出幾個
    護士安慰她,這是寶寶生來就有的反射中的一種,名字就叫吮吸反射,不是因為餓而是本能反應,小楠這才鬆了一口氣,同時為新生兒強大的生命力而感慨不已。寶寶出生就會「走路」?生來就有六種反射行為新生兒具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這些反射活動通常都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得以保留下來,對適應外界刺激、提高新生兒存活率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 不可思議的32種嬰兒反射反應
    為什麼嬰兒的手碰到物體就會緊抓著不放?作為媽媽的你,可知道原來這些眾多的反射反應,都能夠幫助媽媽們更加了解嬰兒的生長情況?通過知媽堂專家的細心講解,相信能夠讓媽媽們更完整地了解較常見的數種嬰兒反射反應。嬰兒反射反應對新生兒的意義:使新生兒適應周圍環境  和呼吸、吞咽這些動作一樣,新生兒的機體反射具有重要的生存價值。
  • 嬰幼兒最重要的32種反射反應
    [醫生小叮嚀]尋乳反射與吸吮反射是判斷新生兒腦部是否正常發展的重要指標,如果這兩種最原始的反射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卻沒有出現,嬰兒將會在進食、維生等方面發生困難,因此可能要懷疑嬰兒是否有缺氧、缺血或是腦病變等腦部損傷的現象。
  • 新生兒普遍擁有的「原始反射」,不僅看起來萌,還能起到不同作用
    新生兒寶寶出生自帶的「神奇技能」,其實是「原始反射」 明明出生才一周,當媽媽將他抱起,準備換新尿布時,明明突然抓起了身邊的紙尿褲,這個小動作把媽媽逗的高興了好幾天。還特意發了朋友圈,誇自己和寶寶聰明。
  • 新生兒的先天反射有哪些?
    新生兒時期軀體不能自由移動,只表現出手足的不自主的亂動。他主要以一些先天性反射活動來適應周圍環境,這些先天的反射是早期嬰兒特有的,它可以反映嬰兒機體是否健全、神經系統是否正常。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神經系統的逐步發展,這些先天的神經反射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逐漸消失,被更成熟的神經活動來代替。
  • 兒童神經修復專家陳光福: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幹預很關鍵
    新生兒腦損傷會對嬰幼兒的神經發育造成損傷,從而導致運動發育障礙或遲緩,甚至腦癱、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視聽障礙、學習障礙、睡眠障礙、多動症、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障礙等後果。患有新生兒腦損傷的寶寶,其產生的後遺症不管是對自身生存質量還是家庭都有比較嚴重的影響。
  • 5個信號,暗示寶寶大腦發育很棒,看看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執筆:季隨 編輯:小枝 定稿:蘇子後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長大,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孩子更聰明伶俐,當然會更開心。嬰幼兒3歲前有一個腦部神經發育關鍵期,孩子大腦發育程度在這一階段就已經初現端倪。
  • 新生兒的這5種反射運動,新手媽媽的你知道幾個?
    大多數爸爸媽媽都認為,剛出生的寶寶吃了自帶吃、拉、睡的本領外,其它的本領都要長大一點才學的會。事實上科學家研究發現新生兒有5種自發性的行為,寶寶的這些自發性的行為,又叫反射動作。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有趣的寶寶動作?
  • 這些神經反射行為,你家寶寶出現了嗎?
    婆婆這幾天說,要不然添點奶粉算了,需要添加奶粉嗎?答:很多家長都會通過手指試探寶寶是否飢餓,實際上用這種方法來判斷是錯誤的。為啥呢?媽媽將乳頭或手指碰到寶寶臉頰,寶寶出現追趕的動作,是非條件反射,叫做「覓食」反射。
  • 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
    他們正是通過吸吮反射來攝取維持生存所必需的養分。如果吸吮能力不佳,不僅營養攝取受到限制,原始口腔欲望也無法得到滿足,還可能對情緒發展及行為發展造成障礙,並且影響日後的吞咽、咀嚼與說話能力。7.運動發育比正常寶寶落後3個月寶寶的大運動發育:2個月抬頭、4個月翻身、6個月獨坐、8個月爬行、10個月獨站、12個月獨走;寶寶的運動發育,如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雖然說我們倡導順勢而為,但是如果發生得比較正常兒童落後
  • 寶寶神經發育的9個標誌,總不出現的快上醫院!
    在我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動作,像突然揮舞胳膊啦,張嘴搖頭啦。有個叫十月菌的醫生叔叔說,這叫做嬰兒原始反射,是寶寶出於本能而做出的動作,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但是啊,當初爸爸媽媽可不知道,有幾次還被我嚇了一跳呢。我今天來,就是想告訴各位叔叔阿姨,當你們看見寶寶們做出下面這些舉動時,別擔心,我們好著呢。
  • 不會模仿,是自閉症判斷的第二個標準
    0-7歲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是模仿、玩耍和重複,這是華德福教育的重要理念,所以,模仿是很重要的。 只是新生兒的一些動作是衝動性的、本能的,如覓乳、吞咽、抓握等,還有一些肢體動作,如把孩子扶起站立,只要腳碰到桌子或床,他就會向前邁步(踏步反射);孩子仰臥時頭向一側轉動,同側肢體便會伸展而另側肢體會屈曲(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ATNR);孩子四點跪地時,如果頭向後傾,則手臂伸展而腿會屈曲
  • 新生兒對號入座健康指標--幼兒教育--學前頻道--中國教育在線
    剛出生的寶寶除了哭,就是睡,我們該如何判斷他是否健康呢?其實,新生兒一出生便具有很多本領和特徵,父母根據下文一一考察,就可以知道小寶貝是否發育正常了。  1、心跳每分鐘120~140次  新生兒的心跳次數一般為每分鐘120~140次。
  • 新生兒體重暗示大腦發育情況?5斤、7斤、8斤,都不如這一重量
    新生兒越重發育越好?別再相信老說法了那位奶奶不無得意地抱著小孫子向我們炫耀∶「看我這大孫子,整八斤,感覺吃奶都有勁兒似的,白白胖胖這麼壯,長大肯定更聰明。要我說懷孕的時候就得多吃,現在的小年輕,為了保持體型連懷孕都不敢放開吃。」
  • 新生寶寶的原始反射動作
    由於新生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尚不發達,所以手掌、手臂、腿部、口腔在遇到外界刺激時,會自動做出許多無意識的反射動作,等到神經系統成熟,反射動作即被意識控制的行為所取代。1)尋乳反射:用手指輕微碰觸新生兒的嘴角或臉頰,他的頭就會轉向受刺激的那一邊,並伸出舌頭想要吸吮;或抱在母親懷中時,會自動尋找母親的乳頭。
  • 新生兒有這4種鍛鍊腦力的表現,若6個月後沒消失,腦部有可能出問題
    隨著寶寶身體發育增長,條件反射一般會在6個月-1年內消失。若是在這個時間內,寶寶的這4種條件反射的「表現」還沒消失,寶寶則有可能會出現腦部發育遲緩、或患有某種疾病。父母要多留意,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善,下意識用這種反射來進行「自我保護」這種擁抱反射6個月左右會完全消失,若寶寶在9個月後還有這種擁抱反射的「表現」,那父母就要警惕了,寶寶有可能患有腦部慢性疾病,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相反,如果新生寶寶從出生到3個月內,沒有這種條件反射出現,寶寶的大腦系統有可能出現損傷。
  • 語言發育遲緩,光著急有啥用,可以試試這個辦法
    在神經網絡發展的過程中,這兩種活動都很重要、不可缺少。現在的社會,孩子的主動運動不足,被動運動更是少得很,而在完成原始反射的過程中,被動運動則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也是必須的,因為有些運動不通過外力來完成的話,孩子自己是很難,甚至無法做到的。
  • 新生兒太難了!
    新生兒出生後的身體檢查很重要,可以確認寶寶的健康狀況,及時地發現寶寶先天性及後天性的問題,比如身體畸形、黃疸。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和媽媽子宮裡的環境完全不同,他的身體正在進行翻天覆地的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時都可能出現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