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正常神經反射檢測的方法,操作簡單效果佳

2020-12-05 騰訊網

新生兒有一些生下來就會做的動作稱為無條件反射。從這些反射可以檢查出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否正常。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家長比較容易檢查的方法:

用手指輕碰新生兒的面頰或嘴唇周圍,看看他的嘴是否朝手指的方向尋找,這種反射稱為「覓食反射」。在餵奶前做這個實驗比較好。

用手指輕輕劃新生兒腳底外側部位,新生兒的五個腳趾會分開,大拇指向上蹺起。

將棍棒放在新生兒手心,看他是否抓得緊,有時甚至可以將新生兒提起。

扶住新生兒腋下,讓其直立。輕輕的用手按他一隻腳的腳背。他就會成功的先、後抬起左右腳,像走路的樣子。

將刺激味較重的某種氣體放在鼻子附近,新生兒會將頭扭向另一邊。表現他的躲避能力。

俯臥時,他會盡力把頭抬一下,然後把臉扭向一邊。

遇見強光會眨眼睛,以此來保護眼睛,少受刺激。

扶新生兒坐直時,他的脖子搖晃不停,但不會受傷,一旦坐穩了,他的大腦袋豎直時,若頭像前倒,他會自己糾正變成向後倒,這種倒來倒去是一種平衡反應。

輕拍他一條腿,腿就會縮回去。如果掙不脫,另一隻腳會來幫忙。

把「蠟燭包」打開,新生兒會伸懶腰,並出現雙腳蹬自行車樣的運動。

神經反射活動總結:

食物反射:包括覓食反射、吮吸反射和吞咽反射。對出生僅半個小時且醒著的新生兒,當你用手指或乳頭撫弄其面頰時,會轉頭、張嘴,並有吮吸、吞咽動作,有如吃奶一樣。這種反射在9個月後消失。

定向反射:嬰兒出生12至24小時後,就會把眼睛轉向光源;強的響聲還可使其停止吮吸動作。

抓握反射:觸摸出生兩三天的新生兒的手掌時,其會握緊拳頭,這種反射4個月時消失。

巴布金反射:新生兒躺著時,按住其手掌,頭就會轉來轉去,嘴巴張開,就像打呵欠一樣。6個月後這種反射消失。

巴林斯基反射:用手指輕劃嬰兒腳底外側,由腳跟至腳尖,腳趾會象扇形樣的張開。6-9個月後這種反射消失。此後,再觸劃其腳底時腳趾就會朝裡彎曲。

防禦反射:嬰兒出生後頭幾天就能對溫度或疼痛刺激產生泛化性反應,也就是說刺激其某一部位,會引起全身性的反應,如嘔吐、噴嚏、眨眼、打哈欠、瞳孔反射等。這種反射是不會消失的。

驚跳反射:當新生兒受到突然的刺激如響聲等,就會伸開雙臂、雙腿、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以及頭朝後仰又迅速收回。這是一種全身動作,在新生兒躺著時看得最清楚。4個月後這種反射消失。

遊泳反射:將新生兒託起面部朝下,其四肢就會做遊泳動作。6個月前將新生兒仰臥在水裡其會表現有不經意的遊泳動作;8--9個月後才表現為較隨意遊泳動作。

行走反射:託著新生兒的腋下讓其光腳板接觸平面,其會作邁步動作,看上去非常像動作協調的行走。這種反射在8周後消失。

蜷縮反射:當新生兒縮起腳背碰桌面邊緣時,其會做出如小貓動作相似的蜷縮動作。這種反射也在8周左右後消失。

新生兒的這些反射,並不是一種無目的的運動。孩子將來的能力就是從這些反射的經驗儲存中發展起來的。如果做了幾種實驗發現新生兒反應不靈敏,要注意觀察及時向兒保醫師或神經科醫師諮詢,以便早期發現神經系統功能是否從有障礙。

相關焦點

  •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1、尋乳反射為什麼新生兒抱在媽媽懷裡,不用誰教他都可以自動尋找媽媽的乳頭喝奶。這就是尋乳反應,3~4個月之後,寶寶的眼睛可以正常看到物體了,這種反射就會消失。2、吮吸反射小寶寶自己吮吸乳汁、自己吃自己的手指,不用誰教,含住什麼就會有規律地吮吸什麼,這就是吮吸反射,可能是在媽媽肚子裡喝羊水學會的吧!只有會吮吸的寶寶,才能喝到媽媽的母乳,這是反射大概在6個月後消失。
  • 兒童神經修復專家陳光福: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幹預很關鍵
    新生兒腦損傷會對嬰幼兒的神經發育造成損傷,從而導致運動發育障礙或遲緩,甚至腦癱、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視聽障礙、學習障礙、睡眠障礙、多動症、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障礙等後果。患有新生兒腦損傷的寶寶,其產生的後遺症不管是對自身生存質量還是家庭都有比較嚴重的影響。
  • 不可思議的32種嬰兒反射反應
    吸吮反射與尋乳反射為配套的反射反應,一定要能尋乳後且有吸吮的動作,才能真正達到喝奶與補充營養的效果。否則,奶瓶或乳頭放到嬰兒嘴巴裡了,但嬰兒卻無法有吸吮的動作。由此可見,嬰兒無法以吸吮的方式獲得食物,除了神經發展可能有問題外,嬰兒的吸收營養的方式與量也將出現障礙。
  • 心理微課:新生兒心理是一張白紙嗎?如何理解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這涉及心理學術語:反射,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首先看有關反射三個概念。 反射是有機體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對內外環境刺激做出的規律性回答。 反射弧是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通路,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 0-3個月小寶寶神經反射自測表
    有些嬰兒出生後會有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等現象,這是正常的,大多滿月後緩解,雙足內翻大約3個月後就會緩解。  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淺表且不規律,以腹式呼吸為主。約每分鐘40-45次,有時會有片刻暫停。  循環 心率比成人快,每分鐘為90-160次。  排洩 出生當天,就開始有大小便了。最初的大便是黑綠色的,粘稠、發亮,這是胎糞,以後很快變為黃色便。
  • 【聽力學名詞釋義(30)】鐙骨肌(聲)反射與聲反射測試
    臨床測試方法:①測試信號常用500Hz、1kHz、2kHz、寬帶噪聲等;一般不建議測試4kHz,因許多聽力正常青年人在此頻率下的聲反射閾也會升高,這可能與快速適應(Rapid adaptation)有關。②探測音多用226Hz,新生兒可選擇較高頻率的探測音。
  • 嬰幼兒最重要的32種反射反應
    [動作顯示意義]與餵食有關,但是新生兒並未協調,所以當新生兒找到奶頭(尋乳反射),將奶頭含入口中會開始吸吮(吸吮反射)、吞咽(吞咽反射),但是因張開上唇會使鼻孔閉起,故會引發突然的頭後縮反射以利呼吸。  12 第十二對腦神經    又名舌下神經反射[特徵]以手指捏著嬰兒的鼻孔,會引發張口和舌尖上挑的反射動作。
  • 新生兒的先天反射有哪些?
    新生兒時期軀體不能自由移動,只表現出手足的不自主的亂動。他主要以一些先天性反射活動來適應周圍環境,這些先天的反射是早期嬰兒特有的,它可以反映嬰兒機體是否健全、神經系統是否正常。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神經系統的逐步發展,這些先天的神經反射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逐漸消失,被更成熟的神經活動來代替。
  • 新生兒六種神奇的反射,你能叫出幾個
    護士安慰她,這是寶寶生來就有的反射中的一種,名字就叫吮吸反射,不是因為餓而是本能反應,小楠這才鬆了一口氣,同時為新生兒強大的生命力而感慨不已。寶寶出生就會「走路」?生來就有六種反射行為新生兒具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這些反射活動通常都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得以保留下來,對適應外界刺激、提高新生兒存活率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 這些神經反射行為,你家寶寶出現了嗎?
    章醫生,朋友教我一個方法,把手指放在寶寶嘴邊,如果他總是追著手指走,就說明餓了,需要餵奶。我用了這種方法,發現寶寶每次都追著走,是不是我母乳不足,沒有餵夠?婆婆這幾天說,要不然添點奶粉算了,需要添加奶粉嗎?
  • 神經反射的原理
    反射中樞是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是反射活動最複雜、最關鍵的環節。反射越簡單,反射中樞所在部位越局限,反射越複雜,則中樞分布越廣泛。例如,瞳孔對光反射的中樞局限在中腦,而呼吸反射中樞則位於脊髓、延髓、腦幹及大腦皮層。
  • 新生兒太難了!
    新生兒出生後的身體檢查很重要,可以確認寶寶的健康狀況,及時地發現寶寶先天性及後天性的問題,比如身體畸形、黃疸。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和媽媽子宮裡的環境完全不同,他的身體正在進行翻天覆地的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時都可能出現狀況。
  • 2015山東醫療衛生面試體格檢查:神經反射之淺反射檢查(上)
    2015山東醫療衛生面試體格檢查:神經反射之淺反射檢查(上) 神經反射-淺反射檢查(腹壁、角膜、提睪反射)(17分)(1)腹壁反射(6分)①檢查方法正確:被檢查者仰臥,下肢稍屈曲,使腹壁鬆弛,然而用鈍頭竹籤分別沿肋緣下,臍平及腹股溝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內輕劃腹壁皮膚
  • 新生兒夜裡頻繁吃奶,排便正常,睡眠不足一小時就鬧,有什麼緩解方法?
    家裡的新生兒夜裡頻繁吃奶,排便顏色是正常的金黃色,就是常常睡眠不足一個小時就醒過來鬧,有什麼好的緩解方法? 一、新生兒的睡眠時間是不規律的
  • 人體神經反射弧有多長?
    人體神經反射弧就是人體完成神經反射動態的神經結構,反射是一個狀態或者是一個過程。人體神經反射弧就是接收到信息的刺激然後再到發生反應的一個過程。我們人體一個完整的反射弧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第一個是感受器,第二個是傳入神經纖維,第三個是神經中樞,第四個是傳出神經纖維,第五個是效應器。
  • 新生兒會出現腦缺氧嗎?兒科醫生:這樣做可做好預防!
    >過度覺醒狀態、易激惹、興奮和高度激動性(抖動、震顫),肌張力正常,擁抱反射活躍,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穩,無驚厥。  3、重度:患兒處於昏迷狀態,肌張力極度低下,鬆軟,擁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對光反應差,前囟隆起,驚厥頻繁,呼吸不規則或暫停,甚至出現呼吸衰竭。重度患兒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後遺症。
  • 新生兒對號入座健康指標--幼兒教育--學前頻道--中國教育在線
    其實,新生兒一出生便具有很多本領和特徵,父母根據下文一一考察,就可以知道小寶貝是否發育正常了。  1、心跳每分鐘120~140次  新生兒的心跳次數一般為每分鐘120~140次。心跳次數易受吃奶、哭鬧、活動、發熱等因素影響,因此,應在寶寶安靜時數心跳。
  • 神經反射與核心肌肉力量訓練
    人和動物在維持身體基本姿勢時,經常發生肌肉張力重新調配的反射活動。這種反射活動統稱為姿勢反射。調節姿勢反射的神經中樞在皮層以下部位,所以也是非條件反射。它可分為靜位反射和靜位運動反射。人體也有這種狀態反射,因此在運動實踐中往往因頭向一側扭轉而兩側肢體的力量大小產生差別。②翻正反射也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當體位不正常時,中樞神經系統調節肢體的肌肉即產生一系列協調活動將體位恢復常態。翻正反射是在本體、迷路及視覺感受器作用下,由中腦的反射中樞實現的。
  • 教你「新生兒5S安撫法」,孩子瞬間安靜
    雖說安撫寶寶是個難題,尤其是父母難以察覺的哭鬧,不過也有安撫方法。掌握"新生兒5S安撫法",孩子秒止哭。什麼是"新生兒5S安撫法""新生兒5S安撫法"由著名的兒科醫生哈維卡普博士提出,包括包裹法、側躺/趴臥法、噓聲法、來回搖擺法、吸吮法這五個方法。此方法模擬媽媽的子宮環境,讓寶寶回到熟悉的地方,聽到熟悉的聲音,觸發寶寶的鎮靜反射,從而讓寶寶平靜下來。
  • LC-MS/MS在新生兒篩查與代謝性疾病檢測方面的應用——訪復旦大學...
    近幾十年來,有關基礎科學飛速發展,新的分析檢測的方法和儀器不斷湧現,大大推動了臨床檢驗的發展,使臨床檢驗在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上海中山醫院臨床檢驗在國內始終走在前沿,也是首批採用 LC-MS/MS 技術的國內醫院之一。  此次我們邀請上海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郭瑋來和大家談談LC-MS/MS技術在新生兒篩查與代謝性疾病檢測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