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再一次細化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輸入口」

2020-12-26 張江評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席捲給世界帶來巨大恐慌,在這場全球人員抗擊疫情的阻擊戰中,科研人員加緊對病毒診斷、疫苗研發、藥物治療的研發工作。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然而,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感染已超千例,讓人十分擔憂。這些新的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似乎比此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要複雜很多。英國COVID-19基因組學聯盟的研究成員表示,在新出現的變異病毒毒株的刺突糖蛋白上發現多個變異,令人詫異,這難道是本次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的原因?這就需要研究人員更深入了解病毒蛋白與相關宿主因子的結構-功能關係。

作為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輸入口」,刺突糖蛋白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刺突糖蛋白是錨定在病毒膜中的高度糖基化的I型膜蛋白。它首先以三聚體的前體產生,隨後被弗林蛋白酶樣蛋白酶切割受體結合片段S1和融合片段S2。S1中的受體結合域(RBD)與宿主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結合,並被絲氨酸蛋白酶、跨膜絲氨酸蛋白酶2(TMPRSS2)在S2』位點進行水解切割。內體半胱氨酸蛋白酶組織蛋白酶B和L(CatB/L)的S2'位點可觸發S1的解離和S2融合後構象的形成。其中,S2融合後構象是由七肽重複序列1(HR1)和七肽重複序列2(HR2)形成的三聚體髮夾結構。這些大型結構重排將病毒和細胞膜聚集在一起,導致病毒與宿主的融合。

然而,新冠病毒全長野生型刺突糖蛋白的融合前和融合後狀態仍然處於未知狀態。為了能夠深入了解刺突糖蛋白的動態構象,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陳冰課題組純化了全長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結構,並確定了融合前和融合後構象的冷凍電鏡結構,加深了我們對刺突糖蛋白功能的了解。

融合前構象的全長刺突糖蛋白的整體結構與已發表的可溶性刺突糖蛋白三聚體的結構非常相似,被C-端foldon三聚化標籤、HR1和中央螺旋(CH)交界處的2個替代脯氨酸穩定。N末端、幾個外圍環和在可溶性三聚體結構中不可見的聚糖是有序的。S1片段的N-端結構域(NTD)、RBD、C-端結構域1(CTD1)和C-端結構域2(CTD2)緊緊圍繞三重軸,覆蓋S2片段。S1/S2邊界處的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處於表面暴露且無序的環中。S2片段的構象與以前的三聚體結構幾乎相同,大部分多肽鏈堆積在由CH形成的中心三鏈捲曲螺旋周圍。該研究顯示的結構與已發表的三聚體結構不同的是,緊接融合肽下遊的S2中有一個約25個殘基的片段(圖1)。

圖1 低溫冷凍電鏡結構顯示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融合前構象

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融合後構象的總體結構與昆蟲細胞中產生的鼠肝炎病毒(MHV)的S2胞外域衍生的公開結構幾乎相同。HR1和CH形成了一個異常長的中央三鏈螺旋線圈。子結構域(subdomain)與S1/S2-S2'片段中的一個片段(殘基718至729)一起形成三鏈的β摺疊結構,該結構在融合前和融合後構象中是一樣的。在融合後狀態下,殘基1127至1135與連接器βsheet相連,將其擴展為四股,C-端HR2突出於病毒包膜。S1/S2-S2'片段中的另一個片段(殘基737至769)組成三個螺旋區,這些螺旋區由兩個二硫鍵鎖定,這些二硫鍵堆積在盤繞線圈的CH部分的凹槽上,形成一個短的六螺旋束結構。然而,該研究尚不清楚S2'位點是否被切割,因為它位於跨越142個殘基的無序區域。S1/S2-S2'片段是融合後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S2'位點是否發生切割,S1/S2-S2'片段都不會解離。HR2的N-端區域為螺旋構型,並且緊靠HR1線圈的凹槽。HR2的C端區域形成一個較長的螺旋,該螺旋由第二個六螺旋束結構以及其餘的HR1盤繞線圈組成(圖2)。

圖2 低溫冷凍電鏡結構顯示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S2融合後構象

原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1/1586

相關焦點

  •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與妻子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
    網站harvardcrimson3月25日報導,24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S·Bacow)在給哈佛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宣布,他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是陽性,也就是說,這位校長感染了新冠病毒。
  • 哈佛大學校長及妻子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據哈佛校報《哈佛深紅報》24日報導,哈佛大學校長巴科及其妻子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巴科在給全校的一份郵件中寫道,他和妻子周日開始出現症狀——先是咳嗽,然後發燒、發冷、肌肉疼痛,他們於周一聯繫了醫生並進行了測試,周二收到結果。
  • 人體細胞感染新冠病毒後會長出帶毒液的觸角,進一步感染其他細胞
    據最新一期《細胞》雜誌刊發的論文,由美國加州大學主持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首次用顯微鏡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邪惡」過程:新冠病毒會使被感染的細胞「殭屍化」,長出攜帶病毒毒液的觸角,進一步感染其他細胞。
  • 美國新冠病毒感染超過1000人,哈佛醫學博士掌握證據
    日前,一位名叫Paul.Cotrell(保羅.科特雷爾)的哈佛醫學博士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自己活得了從CDC(美國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內部人員活得的數據,顯示美國當前的疫情狀況非常糟糕,必須立刻效仿中國進行全面隔離。如果這個消息屬實的話,那對川普來說簡直是飛來橫禍。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哈佛校長夫婦何以感染?美國各大學在疫情中掙扎
    Bacow )就在一份致哈佛社區聲明中宣布,自己和妻子均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同一天,被譽為「病毒獵手」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利普金教授目前僅有發燒、咳嗽等輕症現象。對媒體表示,自己的感染說明任何人都可能暴露在新冠病毒之下並被感染。目前紐約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達到15597例。
  • 哈佛大學校長夫婦確診新冠肺炎!美國成全球第三大受感染國家
    美國當地時間3月24日上午,哈佛大學在官方推特中發布推文稱,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考及其夫人阿黛爾新冠肺炎病毒檢測為陽性,現正居家治療。哈佛校長勞倫斯·巴考在致哈佛社區郵件中宣布,自己和妻子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均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 【新冠疫情】科學前沿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哈佛大學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現在看來更可能的情況是:以後的每一年,病毒都會呼嘯而來,直到地老天荒.……而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已經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驗證!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那麼,2025年以後人類能擺脫新冠病毒嗎?2、未來各國的策略,就是儘可能採用疏離措施,把感染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以確保醫療體系不崩潰。3、新冠會長期成為老年人類的頭號殺手,而人類整體的醫療支出會大幅上升,預期壽命會降低。現在看來更可能的情況是:以後的每一年,病毒都會呼嘯而來,直到地老天荒.……而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已經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驗證!
  • 外媒: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的新路徑是什麼?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27日發表記者胡安·迪利翁的一篇文章,題為《新冠病毒感染我們的新路徑是什麼?》,內容摘要如下:兩個由歐洲神經生理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一致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打開了人類的另一把鎖,可以在包括大腦在內的眾多身體組織內繁殖。這項旨在了解新冠病毒如何進入人體並在器官內蔓延的研究已公布在美國生物學論文檔案網上。分別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團隊的論文共同得出如上結論。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新冠將長期成為老年人頭號殺手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而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已經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驗證!中國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體內的抗體可能只能維持2到3個月。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新路徑
    這讓新冠病毒具有極高的傳染性,且能快速在人體細胞中增殖。研究指出,阻礙病毒與宿主這種互相作用的抑制劑可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在觀察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序列時,我們驚訝地發現其中一個氨基端序列似乎模仿了人體細胞中與NRP-1互相作用的蛋白質序列。這促使我們提出一個簡單的設想: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NRP-1結合是否有助於病毒感染人體細胞?
  • 最艱難兩周來臨,美國改用血清測試確定人體新冠病毒抗體,有助鎖定...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批准了首個新冠病毒抗體檢測方式——血清測試(serology test)的使用權。這一檢測是通過尋找人體血液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體,以此確定被檢測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據介紹,該檢測方式需要通過靜脈收集血液,且尋找抗體這一步驟只可在經過認證的實驗室中進行。
  • 感染新冠病毒後癌症神奇消失?是新冠病毒的作用嗎?
    圖片來源:《BJ Haem》官網 下面圖片可以看到比較清晰對比,在感染新冠病毒前,影像學資料如下左圖所示,圖中的黑色區域就是淋巴瘤轉移的區域,而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後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瞬間發生了什麼?西湖大學破解真相
    通訊員 馮怡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BBC認為結論哈佛大學"新冠起源"論文站不住腳
    BBC對哈佛大學「新冠起源」論文作調查 認為結論站不住腳6月14日,BBC網站發表對哈佛大學論文進行事實核查的文章,認為論文的結論——去年8月就有新冠病毒在武漢傳播——是缺乏足夠證據的。文章報導了中國政府對於該論文的批駁,也提出一些獨立科學家對該論文的質疑。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機制被破解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開明e課堂】鄭厚峰:為什麼新冠病毒不會只感染中國人
    那麼為什麼有些微生物可以只感染豬而不會感染人?因為人和豬在「綱」往下就區別開了,所以病理生理過程區別很大。當然也有很多人畜共患的疾病。就目前的證據來看,新冠病毒感染動物有零星的報導。感染動物是否和人的症狀一樣?是否再會感染人?這些問題也許都會在以後更多的科學研究中做出回答。現在科學家還未把注意力集中在動物身上。對付病毒,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隔離感染源。
  • 美漁船感染事件表明抗體有助於抵禦新冠病毒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8月21日報導,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實驗室都缺乏有關新冠病毒的人體實驗資料。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開始尋找自然實驗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其中一個自然實驗始於5月13日,當時「美國王朝號」號漁船從美國西雅圖起航,船上有122名健康船員。兩個多星期後,該船不得不返回港口,因為其中一人罹患重病,需要住院治療。最後經調查發現,船上85%的船員都感染了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