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菌隸屬於菇類的一種真菌,有一些食用品種可供藥用,用於抑制腫瘤試驗方面效果明顯。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為生長期,雨後產量多。均以成對形式出現,深林中只要發現一朵,在不超出一米範圍內必定能發現另一朵,子實體中等至稍大。菌蓋初呈球形,本身具有與松葉一樣的保護色,不容易被發現。在雨季來臨時,溝窪地帶最容易發現其蹤跡。菌柄肉質鬆軟,可食用,味道鮮美。
紅銅綠菌,無隔擔子菌綱傘菌科目的一科。子實體肉質,脆,易腐爛,色澤鮮豔。菌蓋、菌柄或菌褶的菌肉組織具球狀胞。菌褶離生至延生。孢子印白色至深赭色,在顯微鏡下無色至淡紅色,通常球形至寬橢圓形。菌柄中的菌絲通常是呈現無鎖狀聯合,常含有囊狀體,有些種類含有囊體、乳管和乳汁。本科真菌生在林地上,很少生在腐木上,通常與高等植物形成菌根,幾乎全世界分布生長。
銅綠菌其實是滇中山野裡最普通的一種野生菌,生長環境極其純淨,主產於雲南滇西「三江併流」區原始森林地帶,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為生長期。
營養價值
銅綠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植物纖維等成份。而且,經過科學試驗表明,銅綠菌還有抗菌的功效,營養價值極高。
銅綠菌的烹飪
銅綠菌吸納山間露水清霜,所以清雅脫俗。其入口細嫩,香味悠長,有濃鬱的大自然清香氣息。用山泉水清煮,無需放肉,放一點香油或者雞油即可,便是一道美味。
滇中人吃銅綠菌比較多,尤其是在宴席上,會有曬乾的銅綠菌做成的菜餚。曬乾以後的銅綠菌,不像其他曬乾的菌子那樣不好泡發,銅綠菌泡發以後口感也幾乎可以達到新鮮菌子的口感,所以它幾乎是唯一一個不被雲南人嫌棄的幹菌子。
不過,銅綠菌的香味和鮮味相對於其他菌類而言都略顯平淡,而且是非常不耐熱的一種菌類,所以烹調時間一定要短。適宜的烹調方法為炒和炸,也可以搭配脂肪含量高的肉一起燒、煨。
由於銅綠菌不耐熱和易變色的特性,若是採用滑油處理,銅綠菌的滑油時間多控制在10秒;滑油溫度控制在四五成熱。炒制過程中,儘量減少它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不然會改變它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