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野生菌種類和自然產量居全國之首

2020-11-23 雲南日報網

野生菌,是大自然對雲南的珍貴饋贈。每年雨季前後,這些生於山林、長於山林的「山中珍饈」陸續上市,讓大家的舌尖味蕾得享野生菌的鮮香美味。

「雲南是全國野生菌自然產量和貿易量最大的省份,也是世界野生菌貿易的主要出產地,佔世界野生菌的40%,佔全國野生菌的80%;野生菌年均蘊藏量50萬噸左右,幾乎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野生菌出菌時間長,全年均有新鮮野生菌上市交易,6月至11月為主產期,種類以滇南最多,產量以滇中及滇西北最大。」說起雲南野生菌,長期致力於食用菌研究的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所研究員趙永昌如數家珍。

「我們平常所說的食用菌主要包括野生食用菌和栽培食用菌。」趙永昌介紹,就野生菌來說,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出雲南豐富的野生菌資源,使得雲南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野生菌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形成了「雲菌」的品牌效應。目前,昆明已成為全國野生菌的交易集散中心,國內產區的野生菌到了雲南能賣出更高的價格,每年四川、西藏、貴州、陝西、廣西、湖南、湖北等地都有一定數量的野生菌在雲南交易。

數據顯示,每年雲南野生菌貿易量約15~20萬噸,原始產值約50~60億元,近萬噸的種類有2-3個,大宗品種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塊菌、乾巴菌、奶漿菌等;每年雲南栽培菌產量約30萬噸,原始產值約20億元;全省食用菌產品遠銷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日本、泰國、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1萬噸左右,創匯近1億美元,僅次於菸草、咖啡和蔬菜,是雲南重要的林下經濟產業。

「資源豐富,種類多產量大,市場貿易活躍。」趙永昌說,雲南野生菌在全國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世界野生菌看中國,中國野生菌看雲南」,雲南野生菌市場已成為國內乃至世界食用菌貿易的風向標。

優勢顯

幾乎所有的食用菌都能在雲南找到「家」

宜良小哨的乾巴菌、賓川雞足山的冷菌、香格裡拉金江的黑木耳、南華五街的松茸……這些年來,雲南野生菌美名遠揚,在穩定和修復森林生態系統的同時,有效促進了山區群眾脫貧增收。

「從資源來說,雲南是世界野生食用菌的分布中心之一,種類多產量大;從文化來說,雲南多民族的飲食習慣造就了豐富多彩的野生食用菌飲食文化;從市場來說,30多年的市場發展,雲南野生菌品牌效應初顯,作為野生菌交易中心的地位也無法替代。」趙永昌分析認為,雲南發展野生菌產業比較優勢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物種資源多樣。雲南複雜多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孕育出多種多樣的植被類型,為種類繁多的野生菌資源的存在奠定了基礎。據了解,雲南野生菌有2個門、11個目、35個科、96個屬、850多個品種,佔世界的43%,佔全國的91%,居全國首位,是世界野生菌種類最多、產量最高的地區。可以說,雲南是最好的食用菌種質庫,幾乎所有的食用菌種類都能在雲南找到適宜的栽培環境,這是我國其他地區難以企及的。

森林資源豐富。雲南野生菌中80%多的是菌根真菌,主要為共生型真菌,包括松茸、牛肝菌、塊菌等在內的這類真菌必須與林木等植物共生,目前還不能人工栽培,豐富的森林資源為野生菌發展奠定了厚實基礎。同時,森林中本身就有許多的腐生類食用菌,通過人工管護和仿生栽培可以有效增加腐生食用菌的產量,且不影響生態,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好。

生態環境優越。雲南是我國生態保護重點區域和西南生態屏障,大部分區域植被良好、空氣清新、水源清潔、汙染較小,在純淨山野中生長的野生菌是名符其實的原生態綠色產品。

坐擁「資源富礦」,聲名響亮的雲南野生菌,更需要進一步提質增效,把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助推雲南綠色經濟發展。

強科研

野生菌馴化,科研成果助推產業發展

2017年以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依託研發的羊肚菌等食用菌種植關鍵技術和自主產權的菌種,為貢山縣推廣仿野生羊肚菌種植提供科技支撐。今年一季度,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羊肚菌種植面積達1170多畝,收穫鮮羊肚菌100餘噸,惠及三鄉兩鎮18個村委會的3000餘戶農戶。

這是科技助推野生菌產業發展、促進農戶增收脫貧的縮影之一。

在雲南,從事食用菌基礎和應用研究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雲南熱帶作物研究所、雲南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以及相關州市農(林)科院所,全省專職研究隊伍規模約120人,在野生菌系統分類、資源保護、人工繁育、菌種合成及仿生栽培、引種馴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全國野生菌研究中處於領跑地位。例如,在大型真菌分類、系統發育研究方面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有些還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野生資源收集利用、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方面研究處於全國領先水平;金耳和暗褐網柄牛肝菌的馴化栽培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以雲南省農科院為例,以趙永昌為首的研究團隊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野生食用菌種質資源庫,目前保存資源300餘種5000餘份;馴化出具有一定開發價值的珍稀物種7個;建立了野生資源馴化出菇快速體系,縮短了馴化出菇時間;初步建立了以楊柳田頭菇子實體發育(特別是孢子形成)為主的遺傳模式體系;建立了印度塊菌、夏塊菌的多寄主菌根苗合成技術體系,建成不同生態類型的塊菌菌根苗種植基地近100畝;圍繞野生菌增產進行生態幹預研究,建立了乾巴菌生態幹預增產操作技術規程。

科研的跟進,讓野生菌這一天賜資源又多了人工助力。

補短板

保護生長環境,控制過度採集

儘管雲南野生菌資源條件優越、研究成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但多位專家認為,雲南野生菌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還面臨過度採集、技術落後、科研投入少、成果推廣不夠等諸多問題,如不能有效解決,就會使雲南野生菌這塊金字招牌蒙塵。

野生菌過度採集、資源破壞嚴重。專家表示,目前雲南野生菌資源總體上是利用多,保護少。隨著市場對野生菌需求的不斷提高,一些珍稀美味種類價格一直上揚,利益的驅動導致無節制的採集,野生資源逐年減少,有的種類發生量顯著下降。例如,許多野生菌與樹木形成了共生關係,它們目前尚不能人工栽培,而自然產量又有限,過度採集導致物種滅絕;許多野生菌只生長在特定的森林中,森林遭受破壞後,與之相關的菌根菌便不能生存。

栽培菌技術落後、市場不穩。雲南食用菌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任何一種可栽培的食用菌在雲南都可找到不用人工控溫即可栽培的區域,但云南也有弱勢,即山多地少栽培規模不容易擴大,物流成本高。同時,栽培技術差、規模小,市場也不夠完善。

產業急需的科研落後。針對野生菌而言,雲南從種植、採集、運輸、加工、餐飲都有不同的技術需求。野生菌急需的是標準化採集規範(包括採集工具、小型採後保鮮設施)、保育促繁技術、仿生栽培技術、清洗技術、保鮮技術、即時類產品加工技術,雲南在這方面的技術嚴重缺乏。

氣候變化使野生菌量質齊降。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大,對野生菌產量產生了不利影響。如,野生菌主要產區的整體氣溫比歷史同期高,而降雨量減少明顯,對野生菌的生長發育產生了不利影響,牛肝菌、野生香菇、野生木耳等菌類的產量和質量出現了雙下降的情況。

產業發展中的這些短板,嚴重製約了雲菌發展,必須補齊短板,提升雲菌產業。

樹品牌

打好資源牌,走好「六步曲」

如何既保護好資源,又開發好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吉林農業大學原校長李玉提出:「野生食用菌作為雲南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應該走奢雅化道路,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高原農業向高端農業的戰略提升。」

對此,趙永昌深有同感。他認為,雲南野生菌產業有特色、潛力和優勢,但產業發展不能走大而全的道路,而是應該走一條以野生菌為主,適度規模特色種植的路子。要打好資源品牌,走好「六步曲」,即前三步:資源、保護、文化,後三步:安全、開拓、加工。簡言之,就是要堅持「以資源、文化為基礎,以安全、保護為後盾,以加工、開拓為兩翼」的發展策略。

夯實基礎。對滇西北等野生菌蘊藏量比較大、利用率低的地區,應採取技術培訓、引進小型加工企業、出臺相應鼓勵政策等措施,延長野生菌的貯藏期,提高野生菌質量。同時,藉助南華野生菌美食文化節、易門縣野生食用菌交易會等平臺,加大雲菌品牌宣傳,開拓野生菌飲食文化。

做強後盾。應規範合理採集,採取分時段、分地段輪流和「採、養、繁」結合的措施,保護好野生菌資源;應制定護山護林、腐生菌生產區域、採集和收購標準等方面的規劃及限制措施,保護山林的同時養菌增效,積蓄資源永續發展;應加快野生菌的馴化栽培,採取保育、規範採收、運輸保鮮等技術,提高質量增加效益;應大力發展暗褐網柄牛肝菌、長根菇、金耳、白靈芝、羊肚菌、白參等雲南特色菇類的產業化栽培。

加工拓展。目前我省野生菌的產品種類還較少,仍以鮮品就近上市為主,其他產品有油炸、速凍、醃漬、乾片、即食片等,近年也出現了野生菌酒、野生菌茶等產品,但整體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影響小。因此,應加強野生菌加工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實現多產品、多規格、精包裝,提高產品附加值。

【新聞助讀】

安全吃菌小貼士

「無野菌,不雲南。」野生菌這一上天賜給雲南的山珍美味總是讓人又喜又憂。喜的是野生菌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憂的是每年野生菌上市時節時常有野生菌中毒事件發生,不但給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也影響了野生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此,有關專家提醒,家庭食用野生菌時要注意,不要採集或選購品種不明的野生菌。對自己熟悉並確定為無毒野生菌的,也不要多種混雜加工食用,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雜炒煮後,可能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物質。加工野生食用菌時一定要燒熟煮透,食用野生菌時不要飲酒。此外,食用野生菌後短時間內,如出現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食用野生菌中毒要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者稀鹽水,然後用湯勺柄、筷子等物品刺激喉部進行催吐,儘快排出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同時儘快前往醫療機構救治。可讓患者飲用少量糖鹽水,防止脫水導致休克。但對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儘量保留中毒發生前食用的野生菌樣品,給專業機構檢驗後供醫療救治參考。

責任編輯:自然

相關焦點

  • 雲南野生蘑菇王 雲南十大知名野生菌大盤點
    近日,雲南騰衝市小羅綺坪村民小組發現一朵巨型「野生蘑菇王」的消息,成為了當地村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據了解,這幾株菌,最高已達到83.5釐米,單菌傘直徑就有40釐米,被當地村民戲稱為「大象腳」。當大量的照片流傳到網絡後,吃貨們也坐不住了,討論最多的話題便是「到底能不能吃?」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專家表示,這是可以食用的巨大口蘑。
  • 雲南破解百種野生菌基因密碼,力爭2022年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 雲南...
    自2015年雲南啟動「雲菌基因組研究計劃」以來,目前已完成超過100種野生菌的基因測序,並建立野生菌基因組共享資料庫。野生菌基因序列共享信息資料庫的建立,有助於促進重要食用野生菌人工栽培和促繁技術提升,為食用菌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山裡這種野生菌,外形看似羊肚,卻是四大名菌之首
    可能是它的味道徵服了我們,再一個可能是因為有些野生菌類非常稀少,生長的地方還比較難以到達,因此顯得它既珍貴又神秘;不要小看這些生長在野外的菌類,它們有的還受國家的保護,有的還是發家致富的好幫手,其中「羊肚菌」就很受大眾的追捧。羊肚菌也叫草笠竹、羊肝菜、編笠菌等,是屬於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的珍稀食用真菌,也是我國四大野生名菌之首。
  • 舌尖美食:食用野生菌中,有「四大菌王」之稱的有哪幾種?
    舌尖美食:食用野生菌中,有「四大菌王」之稱的有哪幾種?自古我們中華民族的地域廣茂,有著非常複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森林種類和土壤和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十分多種多樣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在我國的野生菌有幾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就是種類多、分布廣並且產量也大。
  • 雲南發電量居全國第八位 到2025年昭通頁巖氣產量40億立方米年
    9月1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系列新聞發布會——綠色能源產業、環保產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我省著力推進把豐富的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努力建設全國綠色能源示範省;推進昭通頁巖氣開發,到2025年,昭通頁巖氣產量40億立方米年;著力打造綠色能源千億級產業,推進雲南生態示範省建設
  • 雲南的「四大名菌」,營養價值高,堪稱「菌中之王」,回味無窮!
    雲南的「四大名菌」,營養價值高,堪稱「菌中之王」,回味無窮!雲南的氣候說不上有明顯的四季之分,卻有著涇渭分明的旱季、雨季之別。每年的春夏之際,歷時數月的雨季開始來臨,吃鮮菌的時候也就到了。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據統計,全世界的蘑菇種類,雲南就有一半以上。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7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造成的,它們不愧為夏季雲南老百姓的兩大「致命殺手」。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發生中毒的野生菌主要為亞稀褶紅菇。
  • 雲南近90%野生菌死亡病例,都是因為這兩種菌!
    在郭師傅恢復意識後,鄭粉雙主任幫助他辨認了曾經吃下的菌子種類。結果發現當天郭師傅吃下的兩種菌子,都是毒菌。 進入雨季,野生菌大量上市 因食用了有毒野生菌而中毒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據了解 雲南近90%野生菌死亡病例 因誤食兩種菌 致命殺手!
  • 數十種雲南物種乘「神舟十一號」返回地球
    美國和我國先後實現了羊肚菌的小規模人工栽培,但目前羊肚菌的栽培存在品種混亂、出菇不穩定、產量較低等問題,育種成為關鍵因素。市場上紅菇科的野生食用菌超過30種,其中比較出名的有谷熟菌、銅綠菌、青頭菌、大紅菇等。因此,有必要對該類群中的代表性種類進行育種和進一步仿生栽培研究。  蜜環菌  天麻與蜜環菌共生,其生長過程主要靠蜜環菌獲得營養,沒有蜜環菌天麻就無法生長、發育和完成生活史。目前,蜜環菌菌種混亂、缺乏優良的菌種,是導致天麻產量不高和病害高發的重要原因。
  • 雲南3項森林指標居全國第二
    森林康養產業、休閒遊蓬勃發展近年來,雲南省在創新生態修復機制,紮實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防護林建設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中,取得驕人成績。目前,雲南省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均居全國第二。
  • 雲南易門菌正鮮美 上直播看「雲南小花」帶你Go shopping
    記者 李亞芬 攝雲南網訊(記者 黃磨西 李亞芬)「現在我們直播間的粉絲在不斷進入,我要給你們帶來今天的產品介紹,今天主要給大家推薦易門的好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6月19日,在由雲南玉溪市易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趙興堂攜手網絡達人「雲南小花」進行的 「鄉村振興 易門在路上」農特產品直播上, 「雲南小花」正熱情洋溢地將易門縣的特色美食推薦給全國各地的網友。
  • 僅雲南深山就有11種,號稱「四大菌王」,小心別被「鬧」著了
    眼下正是食用野生菌的季節,大量野生菌上市,使得各位食家大快朵頤。而作為食用野生菌的大省,幾乎沒有人能比雲南人更為開心的了!雲南因為高海拔低緯度的原因,是全世界野生菌子最多的地方,可謂是上帝最偏心的表現!
  • 有「四大菌王」之稱的食用野生菌都有誰?
    野生菌是食用菌家族的一類美味。我國複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獨特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野生菌種類多、分布廣、產量大。在食用菌界,有「四大菌王」之稱的野生菌都有誰呢?  1.松茸
  • 「菌」臨天下|美麗豪酒店雲南野生珍菌美食季
    「錯過就要等一年」美麗豪酒店中餐廳新推雲南野生真菌美食系列,食材原料全部採用雲南當地野生食用鮮菌,烹飪方法新式新穎,匠心製作,野生食用菌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產自雲南香格裡拉的野生松茸,從採摘到上桌,需要2-3天時間,這其中保鮮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因為只有新鮮的松茸才可以作為刺身級別食材。帶著香格裡拉泥土的松茸,經過我們細緻的處理,每一片都雪白無暇。
  • 這種雲南野生菌為什麼能讓人產生看到「小人、小精靈」的幻覺?
    其實在雲南,每年都會發生大量吃野生菌中毒的事件,因為這裡是中國著名的「菌窩子」,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因此,雲南人自古就有吃野生菌的習俗,一到夏天必然會出現在餐桌上,這是一種深入靈魂的熱愛。
  • 九月,告別了野生菌的雲南人都吃些什麼?
    提到雲南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野生菌。不僅因為它是來自大山深處的鮮美,也因為吃野生菌的人需要有視死如歸的勇氣。常常有人調侃雲南人吃野生菌的時候得記住這「三熟:野生菌種類要熟,野生菌要做熟,去醫院的路要熟。雲南的野生菌從雨季開始上市,到九月中下旬開始退隱。那麼,告別了野生菌的雲南人,還有哪些美食可以吃呢?
  • 雲南野生菌的正確打開方式——銅綠菌篇
    雲南野生菌的正確打開方式——銅綠菌篇銅綠菌的地位在雲南野生菌之中屬於最普通的一類,價格也和打開的青頭菌差不多。至少在石林是這樣 ,今天早上買的銅綠菌是30元錢一千克,比豬肉的價格稍微貴一點點。本來是想用來燜鴨子吃的,但是沒有買到合適的鴨子,而剛好前兩天得到了一塊3年以上的火腿,就決定汆火腿銅綠菌湯——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湯用來泡飯,味道也是超讚的。銅綠菌由於帽下面有褶子,所以母親向來都不放心由我來清洗,一定要自己動手不可。清洗好的銅綠菌,掰成小塊備用。鍋裡面放一點豬油,把蒜頭煎香,加入適量清水。
  • 「野生菌王國」涼山木裡:「小菌子」成「大產業」
    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孕育了種類繁多的野生菌資源。在全縣62萬公頃的天然林森林中,幾乎都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松茸、羊肚菌、馬鹿菌等野生菌的分布。目前境內已知野生食用菌種類有150多種,資源年蘊藏儲量2000多噸。因特殊的緯度、氣候、土壤條件造就了名符其實的「野生菌王國」。
  • 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200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
    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有200種,加起來就是1100種……政府專門給雲南人——野生菌食物鏈頂端人類專屬的簡訊提示!這是為什麼?原來雲南人野生菌中毒很普遍,大家還在微博上討論。吃菌子中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雲南啟動打擊破壞野生植物資源專項行動
    近期,我國部分地方出現盜採、亂採濫挖瀕危野生植物,嚴重危害自然生態的行為,大量商家受經濟利益驅使,藉助網絡平臺公開售賣野生植物甚至是瀕危植物,影響十分惡劣。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6部委辦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野生植物保護的通知》,要求加強野生植物保護。